清華大學ipo教程(高校科研賦能明星)
2023-09-11 13:16:33 1
清華大學ipo教程?於2017年3月23日掛牌新三板的北京交大思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交大思諾」)將在其屆滿三年之時迎來其IPO之機——2020年3月26日,交大思諾創業板申請將正式接受證監會發審委審核,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於清華大學ipo教程?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清華大學ipo教程
於2017年3月23日掛牌新三板的北京交大思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交大思諾」)將在其屆滿三年之時迎來其IPO之機——2020年3月26日,交大思諾創業板申請將正式接受證監會發審委審核。
值得一提的是,與交大思諾同日上會的上海羅曼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圖南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科思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均來自新三板。其中,科思股份、圖南股份已經摘牌,交大思諾、羅曼股份仍處於掛牌狀態。
作為我國鐵路列控系統領域領先的核心部件供應商,2008年,交大思諾研製出軌道電路讀取器(TCR),作為我國首條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高鐵列控系統中唯一完全國內自主研發的車載設備。
定位於「研髮型企業」的交大思諾,背靠北京交通大學的軌道交通研發實力,同時,其高管、股東及核心技術人員絕大部分擔任過北京交大教師。
此外,交大思諾坐擁一串 「明星」客戶:包括目前市值645億的央企、科創板首家「A H股」中國通號(688009.SH)、交控科技(688015.SH)、和利時(股權代碼:HOLL)等列控系統集成商、鐵路「四電」工程總承包商以及中國鐵總下屬各鐵路局。
不過,交大思諾的IPO進程並不順利。
早在2017年12月20日,交大思諾首次申請上交所主板上市,保薦機構為東方花旗證券,並於當年12月26日取得了受理通知書。
不過好景不長,半年後的2018年5月29日,交大思諾決定撤回上市申報材料,暫緩上市。
到了2018年11月8日,交大思諾再次向A股發起衝刺,向北京證監局報送首發上市輔導備案材料,並於2019年5月10日披露招股書。
2019年9月26日的最新招股書顯示,交大思諾擬從主板轉戰深交所創業板,保薦機構變更為國信證券,擬公開發行不超過2173.34萬股,募資5.33億元。
主板轉戰創業板
交大思諾,和北京交通大學可謂淵源深厚。
2001年4月10日,北京交大出具說明「SJ型數位化通用式機車信號是北方交通大學的科研成果」,將此科研成果授權給思諾有限(公司前身),在此背景下,交大思諾創立。
而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時,北京交通大學全資子公司交大資產公司以10%的持股,成為其股東之一。
此外,邱寬民、徐迅、張民等公司高管、股東及核心技術人員,大部分都有北京交通大學的從教經歷。
如交大思諾創始人之一的邱寬民,1991年3月至2014年12月,就職於北京交大,歷任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以及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創始人之一的徐迅,1991年7月至2014年12月,就職於北京交大,擔任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師。公司總工程師張民,也曾擔任北京交大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師。
目前,交大思諾主營軌道交通列車運行控制系統關鍵設備的研發、集成、銷售及技術支持,主要產品為應答器系統、機車信號CPU組件、軌道電路讀取器(TCR)三大類。
2019年1-6月,應答器系統銷售收入佔比近六成,機車信號CPU組件銷售收入佔比近三成,其餘為軌道電路讀取器(TCR)銷售收入。
對於交大思諾2017年「闖關」主板,2018年5月又撤回申報材料,其並未說明原因。
不過,當時IPO審核的財務門檻提高的市場傳言四起,稱主板申報存在最近一年扣非淨利潤8000萬的「隱形紅線」, 引發一批企業撤回申請潮。
交大思諾2017年12月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4年-2016年,其扣非淨利潤分別為5830.96萬元,7018.33萬元,7947.4萬元,相比8000萬元的「隱形紅線」, 的確未達標。
對比最新招股書,2017年-2018年,交大思諾的扣非淨利潤增長為8253.35萬元、1.04億元,明顯超過8000萬。
需要指出,證監會在2019年9月6日的首發反饋意見中,也重點關注了交大思諾前次申報撤回的原因。
而從營收規模來看,2016年-2018年及2019年1-6月,交大思諾的營收分別為2.418億元、2.419億元、3.05億元和1.3億元,其中交大思諾2018 年主營收入較2017年增長6230.67萬元,增幅26.23%,其解釋源於應答器系統產品2018年收入增長1.16億元,增幅達118.4%。
「列控系統是軌道交通裝備製造產業比較核心的領域,技術難度大,可以關注其國產替代程度」,3月23日,一位交通運輸行業分析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中國通號穩居第一大客戶
從招股書可知,2016年-2018年及2019年1-6月,交大思諾前五大客戶貢獻銷售收入佔比分別為88.96%、90.02%、82.79%和84.61%,客戶集中度較高。
以2019年1-6月為例,前五大客戶分別為中國通號(上海通信廠、通號設計院、瀋陽信號廠、北京信號廠等)、中國鐵總(下屬各鐵路局)、交控科技、中國中車、和利時。
央企中國通號,穩居交大思諾最近三年一期的第一大客戶,不過其銷售佔比由2017 年的57.31%降低至2019年1-6月的36.76%,另一方面,它也是交大思諾的供應商。
對此,證監會在上述首發反饋意見中,要求交大思諾說明對中國通號、交控科技是否存在重大依賴;詳細說明並分析在中國通號全資子公司通號設計院為主要競爭對手的情況下,對中國通號的未來銷售是否會受到不利影響等。
「與中國通號之間的交易符合行業特徵和慣例,不存在重大依賴」,交大思諾在最新的招股書中專列一節,闡述了與中國通號的交易原委。
交大思諾指出,中國通號為中國最大的列控系統集成商,2018年在機車信號領域的市場佔有率接近50%,在高鐵ATP領域的市場佔有率超37%。
公司與中國通號(上海通信廠、北京信號廠)從2001年合作至今,瀋陽信號廠從2005年合作至今,通號設計院從2006年合作至今,卡斯柯從2011年合作至今,具有持續性和穩定性。
交大思諾解釋,針對不同產品,其和中國通號的合作模式各有側重。
如應答器系統產品,交大思諾委託中國通號下屬的西安信號廠進行應答器系統產品的整機生產組裝,而中國通號下屬的通號設計院也從事應答器系統產品的設計、生產和銷售,因此中國通號一般不向公司採購應答器系統產品。
機車信號CPU 組件產品,交大思諾將機車信號CPU組件直接銷售給中國通號下屬的北京信號廠、上海通信廠和瀋陽信號廠,並提供硬體生產相關技術資料,授權其進行機車信號整機的生產及銷售。
而在軌道電路讀取器產品方面,交大思諾是目前中國通號軌道電路讀取器的唯一供應商,通過委託中國通號下屬的北京信號廠和上海通信廠進行軌道電路讀取器的整機生產組裝之後,由交大思諾獨立銷售給中國通號下屬的通號設計院、卡斯柯。
硬幣的另一面,客戶集中度較高,也給交大思諾帶來了一定的應收帳款回收風險。
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及2019年1-6月,交大思諾應收帳款帳面價值分別為8653.53萬元,7606.08萬元,1.3億元和1.68億元,佔當期流動資產的比重分別為24.96%,21.1%,31.69%和36.31%,應收帳款周轉率分別為2.81次,2.76次,2.75次和0.82次。
對於變更擬上市板,以及客戶集中度較高等問題,3月23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致電交大思諾證券事務部,並發送採訪提綱,但截至發稿,未得到回覆。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