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電影導演黑澤明(天堂電影院男主角走了)
2023-08-13 13:56:31 3
星期日
2022年4月24日
北京的星掉了24小時,又加回來了。4月20日起,藝術圈的焦點都在遙遠的威尼斯雙年展上,在這種久違的狂歡下,有一件距離我們很近的事情正在悄然發生。4月23日起,香港蘇富比2022年春季拍賣在蘇富比藝術空間舉槌,這種悄然無聲與往年的大張旗鼓形成鮮明對比。4月23日和24日,北京多個展覽開幕,很是熱鬧。新褲子成員龐寬在星空間為期14天的生活直播,已經破200萬人次觀看。4月25日起,北京朝陽區開始進行常態化核酸檢測。每天的變化好像在翻一張張幻燈片。
· 維也納行動派代表人物逝世
· 威尼斯雙年展公布各項大獎
· 奧奎遺作公布參展名單
· 俄資助受制裁影響的文化項目
· 艾安的藝術鍊金術
· 電影導演黑澤明的畫家人生
· 梁浩個展:重現
· 關音夫個展:肉眼重力
· 房培鑫個展:我的精神食糧
· Outland攜手簡明打造奇幻宇宙
· 用藝術跟你說「世界有多美」
· 《天堂電影院》男主角走了
· 導演黃蜀芹逝世,享年83歲
今日睡前閱讀13條,預計需要6分鐘。
01
維也納行動派代表人物逝世
4月18日,維也納行動派代表人物赫爾曼·尼特西逝世,享年83歲。佩斯畫廊在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上帶來了赫爾曼的作品,其策劃的個展「20th painting action」於4月19日在威尼斯朱代卡島Oficine 800開幕。
赫爾曼·尼特西《第 20 幅油畫》 1987年2月18日至21日
維也納分離派 ©赫爾曼·尼奇 照片:海因茨·齊布爾卡
展覽展出藝術家1987年於維納分離派時期所創作及展示的作品,展覽同名作品「20th painting action」是藝術家收藏中唯一保留的行動繪畫,這也是藝術家自當年的創作展出後,首次在義大利共同展出這些作品。
Installation photo Hermann Nitsch
20th painting action Vienna 1987-Venice 2022
赫爾曼1938年出生於維也納,被認為是當代最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之一,其實踐範圍從表演到繪畫、作曲和布景設計。他以在維也納行動主義運動中進行激進和有爭議的表演而聞名,他的表演和繪畫經常結合血液、肉體和內臟等材料。他的繪畫活動首次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他構思了著名的狂歡與神秘劇院,這是對各種物質和流體帶有挑釁性的感官體驗。
02
威尼斯雙年展公布各項大獎
4月23日,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公布本屆的組委會大獎,並在威尼斯雙年展總部朱斯蒂安宮舉辦開幕式和頒獎典禮。早在3月8日,組委會已經宣布了金獅獎終身成就獎的最終獲得者——德國藝術家卡塔琳娜·弗裡奇和智利藝術家塞西莉亞·維納。
西蒙尼·利作品
此次新公布的獎項包括:英國館獲金獅獎最佳國家館,西蒙尼·利獲得金獅獎最佳藝術家,阿里·謝裡獲得銀獅獎最具潛力藝術新人獎,特別提名國家參與獎分別授予法國館和烏幹達館,特別提名藝術家參與獎則頒發給了舒維奈·阿修納與林恩·赫什曼·利森。
英國文化教育協會提供
獲得最佳國家館的英國館呈現了由英國文化教育協會委託藝術家索尼婭·博伊斯創作的大型項目《感受她的方式》。作為首次代表英國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黑人女性藝術家,60歲的博伊斯自20世紀80年代初便與黑人藝術團體展開跨領域合作,這使她不僅成為一個參與常規國際性展覽的藝術家,更是真實介入社會的實踐者。
03
奧奎遺作公布參展名單
4月18日,沙迦雙年展公布了140多位參加2023年展覽的藝術家名單,有30位藝術家被委託創作新作品,以慶祝沙迦雙年展30周年。本屆展覽被視為策展人奧奎·恩維佐策劃的最後一個項目,他於2019年去世。展覽因為疫情危機推遲了兩年舉辦,由負責該雙年展的沙迦藝術基金會主任霍爾·艾爾-卡西米策劃,來自70多個國家的藝術家將在散布於城市的16個場館中展出,活動將於2023年2月7日至6月11日舉行。
04
俄資助受制裁影響的文化項目
4月21日,俄羅斯將向因俄烏衝突而受到制裁的俄羅斯相關文化項目投入10億盧布(1210萬美元)。普京的幕僚長謝爾蓋·基裡延科表示:「這些資金可以而且應該用於支持與俄羅斯文化身份、傳統精神和道德價值觀有關的文化項目,以及那些受制裁壓力影響的團體和文化人物。」
05
艾安的藝術鍊金術
艾安第一次在北京的個展「沉默的城」是在25年前,在中央美院在王府井校尉胡同的舊址舉辦。4月24日至5月24日在Temple東景緣舉辦的個展「藝術鍊金術」,場地所在位置距離王府井很近,幾公裡的距離走了漫長的25年。25年間,艾安像很多藝術家一樣,很長一段時間做著藝術以外的事,但是每每回到藝術圈,創作卻愈發沉穩與純粹,歸來仍是少年。
蛋彩畫/坦培拉作為一種古老的繪畫媒介,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與毅力。因為性格和契機,艾安很早就選擇蛋彩畫的方式,並在多年的揣摩中變得得心應手——畫面不需要很複雜, 也不需要太多沒用的東西。策展人杜曦雲認為:「他的畫面混合著直覺和想像,在正視當下真相的同時,回溯古典時代對神聖維度的敬虔,將當下保留、推送到未來時空中,盼望在更開放的情境中再做判斷。」
展出的20餘件作品,包括艾安20世紀80年末的作品以及近期的新作,從中可以看到藝術家對於創作的執著與演進。艾安畫中的疏離感,恰是他對這個時代敏銳的洞察。Temple東景緣創始人溫守諾在25年前的展覽中收藏了艾安的《沉默的城——大風景》,這張畫此次一併展出。與其相對的位置是此次的海報作品,畫面中一個人長著惡魔角的人,兩隻手捏著兩隻巨大的眼珠,盯著這個世界。
06
電影導演黑澤明的畫家人生
黑澤明,一個載入世界影史的名字。他一生創作了30部電影作品,《羅生門》《亂》《夢》《生之欲》《影武者》等享譽影壇,他更是首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終身成就獎的亞洲電影人。4月23日至6月24日,「畫家黑澤明」登陸重慶·悅來美術館,展現電影導演黑澤明的另一身份——畫家。
很多導演都有自己畫分鏡的習慣,黑澤明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此次展覽精選400餘件黑澤明的重要繪畫作品,涉及其晚期六部電影《影武者》《亂》《夢》《八月狂想曲》《嫋嫋夕陽情》《大海的見證》的分鏡故事板以及他的風景繪畫,這也是迄今為止黑澤明的最大型畫展。
《八月狂想曲》
《八月狂想曲》電影截圖
從這些作為電影手稿的繪畫中,我們得以洞悉一個傑出導演對於場景和氣氛的構建、人物形象的鮮明塑造以及方位、服飾和道具的悉心研究和安排。在構想電影拍攝時,黑澤明的頭腦裡常常浮現的是一幅幅極具張力的畫面。比如電影《八月狂想曲》中那個迎著暴風雨撐著翻轉的傘艱難行走的老太太,他是先有了這個「畫面」,由此而去捕捉整個劇情的結構。
07
梁浩個展:重現
4月23日至5月18日,梁浩個展「重現」在玉蘭堂(北京)空間舉辦,展出藝術家2019年以來的30餘件新作。梁浩似乎不斷在以同一符號對畫面進行試驗,手、書、刀、杯子、盤子、火焰、切片立面、珊瑚化石、動物標本……很像一種古老密語的當代重構,整潔畫面中隱藏的密語尤其誘人。
「重現」在梁浩看來是一種對零碎物的往復召喚下的不斷裝配和重置的過程。它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人類與零碎物之間繁複關係的增殖性想像。在這裡,零碎物通常成為人類所配給的不同敘事和時間的象徵符號,藝術家從零碎物入手,逐漸深入到一個由符號與觀念組成的認識論思考的迷宮領域中。
梁浩將這些零碎物託付於「板」中人手上,使之參與到現在進行時態之下的裝配實驗中,突顯出它們之間「不協調的和移動的、異質的和開放的」的關係。
08
關音夫個展:肉眼重力
4月23日至5月21日,關音夫個展「肉眼重力」在藝·凱旋畫廊舉辦。這是藝·凱旋畫廊在3月宣布對關音夫的正式代理後,與藝術家的首次合作。展出藝術家作品近20幅,集中呈現了關音夫在顏料和畫面上的探索,展現了色彩在木板上肉眼可見的重力效應。
策展人鮑棟認為,關音夫的顏料調和得很均勻,介於固體與液體之間的密度,緩緩落到畫面上,再被自身的重力攤開,形成一塊平滑但凸起的色塊,在逐漸凝固定型時,另一塊顏料也擠壓了過來,兩塊或者更多的顏料在互相的接觸線上博弈,覆蓋、阻擋、牽引……整個過程中充滿著一種「惰性美學」,舒緩、滯重、黏滯,正如關音夫對展覽中的一件作品的命名「慢以至於更慢」。
《無題》 2014
關音夫的藝術是一種尊從、把握並引導物性的藝術,他讓顏料這種對於畫家來說最常見的物質用自己的方式說話,他強化了顏料的物質體量與來自工業的均質性,並在這基本事實上去生成對應於今天物質世界的感性形式。
09
房培鑫個展:我的精神食糧
4月24日至5月25日,房培鑫個展「我的精神食糧」在hiart space798空間舉辦。從「我的美術史」到「我的展廳」,房培鑫關注的目光在往後退,後退後視野變寬導致看到的內容也變得更多了,關注的目光也從單純的大師作品切換到了對整個展廳的關注。
展廳中不僅可以看到西方藝術大師的「身影」,還有中國美術史中的名作,以及當代藝術經典作品與圖示的「影子」,甚至還有KAWS、 藍精靈的出現,恰是房培鑫向帶給他精神食糧的作品致敬的方式。這個客廳是藝術家的幻想空間,他重新布置客廳的陳設,就像一種養成類遊戲,讓其溫馨如家,而藝術家也樂在其中。
把各種關於藝術的作品匯聚到「我的展廳」中,形成了藝術家理想中的關於「藝術」的精神世界。這個精神世界不僅是房培鑫個人的世界,也是牽引藝術持續向前的推動力。
10
Outland攜手簡明打造奇幻宇宙
4月22日,數字藝術平臺Outland攜手全球炙手可熱的當紅視覺藝術家簡明(James Jean)呈獻新系列手繪數字藝術作品「Fragments」(2022)。這個備受矚目的新系列由Zora提供技術支持,其靈感來自藝術家即將建成的大型裝置作品「Pagoda」(寶塔)——這件作品由7000件彩色玻璃碎片組成,而「Fragments」(碎片)系列則將鑄造7000個版本的NFT作品。同時,此系列作品也是為簡明2023年即將揭幕的實體作品進行的預熱。
全手繪系列作品「Fragments」呈現了一系列從藝術家的想像中提煉出來的奇幻人物。簡明將其描述為「神話般的存在」,每個人物在五邊形的框架中都有一個獨特的角色,與Pagoda的玻璃面板的花瓣狀形狀相呼應,並採用藝術家標誌性的迷幻色調。「Fragments」以融匯了貫穿於簡明藝術創作生涯中所出現過的視覺元素為特色,包括他對歐洲、中國和日本古代大師的繪畫傳統的探究,而此系列也可被視為對其藝術實踐的回顧性探索。
11
用藝術跟你說「世界有多美」
4月24日至5月5日,vava artpass & soso藝術空間舉辦開幕首展「世界有多美」,邀請藝術家郭東來、黃啟覃、金景鴻、解雨凝參展,通過4位藝術家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表達他們對世界美的理解與思考。
「世界可以有多美」 是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中出現的一句話,這是經歷過奧斯維辛集中營,並且死裡逃生的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的名作。在這個充滿變數的世界,我們應該如何重新考慮我們的過去,如何再次出發去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大膽地推進一種新的美感的意義,並以更公平的方式從中找尋、收穫甚至是共享我們每個人自己內在的力量。
哇哇阿(vava artpass)於2019年在北京成立,是一家聯結全球優質藝術資源與中國青少兒家庭複合型審美啟蒙需求的新型文化藝術機構。致力於將全球優秀藝術家及藝術理念引入4-12歲階段親子家庭,為中國兒童提供國際化、可持續的藝術啟蒙學習、體驗式創作與展示機會;為國內外美術館、藝術中心、藝術學院等機構提供專業化的展覽、公教及藝術遊學營地解決方案。
12
《天堂電影院》男主角走了
4月21日,法國著名演員、紀錄片導演、製片人,「紀錄片大師」雅克·貝漢逝世,享年80歲。《天堂電影院》作為很多人的電影啟蒙影片,深入國人之心。
雅克1941年出生於法國,父親是一家劇院的舞臺監督,母親是演員,他從小就在劇院裡長大,可謂是飽受薰陶。20世紀50年代起,他作為演員出道,出演70多部電影。1966年,便憑義大利電影《半個男人》獲得27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金獅獎,成為他演藝事業的首個巔峰。
《天堂電影院》裡老年的託託,《放牛班的春天》裡音樂家皮埃爾,都是中國觀眾最熟悉的雅克。而紀錄片《遷徙的鳥》《海洋》《微觀世界》等,讓他成為紀錄片導演的一個標杆。
13
導演黃蜀芹逝世,享年83歲
4月21日,著名導演黃蜀芹在上海病逝,享年83歲。黃蜀芹,戲劇大師黃佐臨和丹尼之女,1939年9月9日生於天津,翌年隨父母遷居上海。1959年,黃蜀芹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64年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工作,跟隨導演謝晉,任《啊!搖籃》和《天雲山傳奇》副導演。1981年開始獨立拍片。
作為中國第四代導演,黃蜀芹代表作《人·鬼·情》被譽為「中國第一部女性電影」。黃蜀芹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2016年3月27日,榮獲中國電影導演協會頒發的傑出貢獻獎。
文字|藝術慄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