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版馬原的重要知識點(馬原知識點1.4)
2023-09-17 19:40:32
18版馬原的重要知識點?第四章一、單選題:,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18版馬原的重要知識點?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18版馬原的重要知識點
第四章
一、單選題:
1、商品的價值量取決於( ) A、必要勞動時間 B、剩餘勞動時間 C、個別勞動時間 D、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2、商品使用價值、交換價值和價值的關係是( ) A、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B、交換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使用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C、使用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交換價值是價值的基礎 D、使用價值是價值的基礎,價值是交換價值的表現形式
3、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條件( ) A、自然經濟的存在和發展 B、社會化大生產和資本主義私有制 C、社會化大生產和社會主義公有制 D、社會分工的出現以及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於不同所有者
4、貨幣的本質是( ) A、價值符號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
5、生產商品的勞動分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其中具體勞動的作用是( ) A、創造新價值 B、創造剩餘價值 C、創造必要價值 D、創造使用價值
6、具體勞動是指生產一定( )的具體形式的勞動。 A、使用價值 B、價值 C、可變資本 D、剩餘價值
7、交換價值的基礎是( ) A、使用價值 B、資本 C、勞動 D、價值
8、決定商品價值量的只能是( ) A、個別勞動時間 B、壟斷企業的勞動時間 C、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D、優秀員工的勞動時間 9、商品經濟是以( )為目的而進行生產的經濟形式,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 A、交換 B、分配 C、自給自足 D、消費
10、商品與一般勞動產品相比較,它的主要特點是( ) A、商品是非勞動產品 B、商品是用來滿足自己需要的勞動產品 C、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 D、商品是用來饋贈的勞動產品 11、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是( )A、剩餘價值學說 B、生產價格理論 C、勞動二重性理論 D、勞動力商品理論 12、私有制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是( )的矛盾。 A、使用價值和價值 B、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C、必要勞動和社會勞動 D、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
13、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統一體,因此( ) A、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就不會有價值 B、沒有價值的東西就不會有使用價值 C、具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就一定有價值 D、產品中只要有勞動就一定有使用價值
14、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 ) A、個別價值 B、使用價值 C、交換價值 D、社會價值 15、下列屬於商品的有( ) A、陽光 B、廢品 C、自家種的白菜 D、貨幣
16、價值是商品所特有的( ) A、自然屬性 B、社會屬性 C、物質財富 D、社會財富
17、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決定的 。 A、勞動生產率 B、勞動時間的二重性 C、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 D、勞動的複雜程度
18、價值規律的作用藉助市場機制實現,市場機制的核心是( ) A、供求機制 B、價格機制 C、競爭機制 D、激勵機制
19、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換,其原因在於它們( ) A、有不同的使用價值 B、可以滿足人們不同的需要 C、都是具體勞動的產物 D、都凝結了一般人類勞動
20、隨著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同一勞動時間內所形成的價值總量將( ) A、不變 B、增加 C、減少 D、無法確定
21、商品的價值是由( ) A、個別勞動創造的 B、私人勞動創造的 C、具體勞動創造的 D、抽象勞動創造的
22、商品經濟是( ) A、以自給自足為特徵的經濟形式 B、為他人而生產的經濟形式 C、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式 D、存在於一切社會中的經濟形式 23、生產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水平越高,生產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 ) A、隨機變化 B、不變 C、越多 D、越少
24、在私有制經濟中價值規律的作用會導致小商品生產者( ) A、都成為資本家 B、都成為僱傭工人 C、兩極分化 D、徹底破產
25、不同的具體勞動能創造出不同的( ) A、商品的使用價值 B、商品的價值 C、商品的交換價值 D、商品的價格
26、貨幣是在長期交換過程中形成的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 ) A、商品 B、物品 C、紙幣 D、實物
27、馬克思指出:「我們從小麥的滋味中根本無法判斷它是封建農民生產的,還是資本主義制度下農業工人生產的。」這說明( )A、使用價值是歷史範疇 B、物品的使用價值都是勞動者生產出來的C、同一物品的使用價值隨著生產關係的變化而變化 D、同一物品的使用價值並不反映生產關係的性質
28、馬克思指出:「一切商品對它們的所有者是非使用價值,對它們的非所有者是使用價值。」對這句話應該理解為( )A、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是統一的 B、有使用價值的物品不一定有價值C、商品所有者可以同時佔有使用價值和價值 D、商品所有者只有讓渡使用價值,才能獲得價值
29、在商品經濟中,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 )A、市場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B、價值圍繞市場價格上下波動 C、價格和價值始終不一致 D、價格和價值始終一致
30、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價值和價值 B、價值和交換價值 C、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 D、價值和價值形式
31、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是( ) A、勞動者成為商品 B、勞動力成為商品 C、資本市場具有購買力 D、資本家具有資本
32、最鮮明體現資本主義國家實質的國家職能是( ) A、政治統治職能 B、經濟職能 C、社會職能 D、對外交往職能
33、資本主義國家的選舉的實質是( ) A、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分權 B、每個公民都能通過競選參與政治活動,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要求。 C、協調統治階級內部利益關係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人民當家作主
34、剩餘價值是由( )僱傭的勞動者創造的。 A、不變資本 B、可變資本 C、技術資本 D、有機資本
35、資本主義社會失業現象產生的根源是( ) A、資本積累 B、兩極分化 C、經濟危機 D、生產過剩
36、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絕對規律是( ) A、生產使用價值 B、生產社會財富 C、生產精神財富 D、生產剩餘價值
37、資本主義政黨制度的實質是( ) A、允許工人階級及其政黨參與國家政治生活 B、允許馬克思主義政黨獨立執政 C、不受資本主義國家政權的資本主義性質制約 D、資產階級選擇自己的國家管理者,實現其內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機制
38、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核心是( ) A、文學、藝術和宗教 B、道德、倫理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哲學、歷史
39、如果「1雙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價交換原則,現在生產皮鞋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增加一倍,而生產上衣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減少一半,那麼一雙皮鞋可以交換到:( ) A、1件上衣 B、4件上衣 C、8件上衣 D、16件上衣 40、以生產資料形態存在的資本是( ) A、不變資本 B、可變資本 C、技術資本 D、有機資本
41、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延長工作日的長度和提高勞動強度而生產的剩餘價值是( ) A、相對剩餘價值 B、超額剩餘價值 C、絕對剩餘價值 D、變相剩餘價值
42、在一切社會裡,社會財富由( ) A、價值構成的 B、各種各樣的使用價值構成的 C、資本構成的 D、貨幣構成的
43、資本主義國家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調整( ) A、加劇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B、表明了資本主義的生命力 C、有利於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D、緩和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矛盾
44、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 )A、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B、生理、道德和社會因素決定的C、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力量對比決定的D、勞動力自身生存和繁衍後代所需要的生活資料價值決定的
45、資本主義基本經濟規律是( )A、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B、價值規律 C、剩餘價值規律 D、相對人口過剩規律
46、在資本主義價值增殖過程中( )A、具體勞動創造出新價值,抽象勞動轉移生產資料價值 B、抽象勞動創造出新的使用價值,具體勞動創造出新價值C、具體勞動轉移生產資料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出相當於勞動力價值的新價值 D、具體勞動轉移生產資料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出大於勞動力價值的新價值
47、在資本主義商品價值c v m中,工人新創造的價值是( )A、c v B、v m C、c m D、c v m
48、剩餘價值率反映的是( )A、不變資本價值的增殖程度 B、資本家的賺錢程度C、固定資本價值的增殖程度 D、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
49、資本積累的真正來源是( )A、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B、大資本吞併中小資本的結果 C、資本家節儉的結果 D、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
50、資本有機構成是指( )A、反映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比例關係的資本有機構成B、反映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比例關係的資本有機構成C、以技術構成為基礎並反映其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D、以價值構成為基礎並反映其變化的資本技術構成
51、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是( )A、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 B、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C、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矛盾D、生產的高度社會化和產品相對過剩的矛盾
5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 )A、生產過剩的危機B、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C、生產不足的危機D、生產絕對過剩的危機
53、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是追求剩餘價值。不同的剩餘價值的取得對勞動生產率的要求是不同的。其中,在全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前提下,資本家才能獲得的剩餘價值是( )A、平均剩餘價值B、絕對剩餘價值C、相對剩餘價值D、超額剩餘價值 54、區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依據是( )A、它們的價值周轉方式不同B、它們在剩餘價值生產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C、它們在生產使用價值過程中的作用不同D、它們在流通中採取的形式不同
55、在資本主義社會裡,資本家僱傭工人進行勞動並支付相應的工資。資本主義工資本質是( )A、工人所獲得的資本家的預付資本B、工人所創造的剩餘價值的一部分 C、工人全部勞動的報酬D、工人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
56、2011年9月以來美國爆發的「佔領華爾街」抗議活動中,示威者打出「我們是99%」的標語,向極富階層表示不滿。美國社會財富佔有的兩極分化,是資本主義制度下( )A、虛擬資本泡沫化的惡果B、資本積累的必然結果 C、生產社會化的必然產物D、勞資衝突的集中表現
57、勞動力商品區別於一般商品的最大特殊性在於( )A、勞動力商品的價值由三部分組成B、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包含歷史和道德的因素 C、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能轉移其他商品的價值D、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源泉,並且是大於它自身的價值的源泉
58、在資本主義社會裡,資本總是通過各種物品表現出來的,但「資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會的、屬於一定歷史社會形態的生產關係,後者體現在一個物上,並賦予這個物以獨特的社會性質」。這段話揭示的是( )A、資本是一個歷史範疇B、資本的本質 C、資本是剩餘價值的源泉D、資本是資本家的投資額 59、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主要方面是( )A、價值實現過程B、價值增殖過程 C、價值形成過程D、勞動過程
二、多選題:
1、商品的價值是( ) A、由抽象勞動形成的 B、由具體勞動創造的 C、一般人類勞動的凝結 D、體現著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生產關係
2、商品經濟得以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有( ) A、存在社會分工 B、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於不同的所有者 C、等價交換原則得到認可 D、文字出現
3、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區別是( ) A、具體勞動是勞動的具體形式,抽象勞動是一般人類勞動 B、具體勞動是體力勞動,抽象勞動是腦力勞動 C、具體勞動反映人與自然的關係,抽象勞動反映社會生產關係 D、具體勞動不是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 4、馬克思指出:「在商品交換中,等價物的交換隻存在於平均數中,並不存在於每個個別場合。」這段話說明( ) A、價格和價值不一致是商品交換的客觀規律 B、價格與價值不一致並沒有否定價值規律 C、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表現形式 D、個別場合的商品交換不一定等價,而整個商品交換過程是等價交換 5、一般來說,陽光和空氣不是商品,但在一些國家,新鮮空氣也可以裝在特別容器中出售,空氣之所以成為商品,根本原因是( ) A、人們不能隨便從自然界中得到新鮮空氣B、能滿足人們對新鮮空氣的需要 C、把空氣淨化並裝在特別容器中要經過人們的勞動 D、新鮮空氣的生產以交換為目的 6、價值規律的作用有( ) A、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生產部門之間的分配比例 B、引起貨幣貶值 C、自發地調節社會收入的分配 D、自發地刺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7、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的勞動生產率提高會使( ) A、商品使用價值總量增加 B、商品價值總量不變 C、商品價值總量增加 D、單位商品價值量減少 8、使用價值、交換價值、價值三者之間的關係是( ) A、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和價值的物質承擔著 B、價值寓於使用價值中 C、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和內容 D、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9、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要求是( ) A、商品的價值量決定於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 B、商品的價值量決定於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C、商品交換必須按照各個商品生產者實際耗費的勞動量來進行 D、商品交換必須按照價值量相等的原則進行 10、恩格斯指出:「只有通過競爭的波動,從而通過商品價格的波動,商品生產的價值規律才能得到貫徹,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這一點才能成為現實。」這就是說,只有通過競爭和價格波動,( ) A、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才能實現 B、商品才能實現等價交換 C、價值規律才能表現出來 D、價值才能決定價格 11、如果部門勞動生產率不變,個別企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則( ) A、單位商品的價值不變 B、該企業產品的個別價值低於社會價值 C、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增加 D、該企業產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12、商品價值和交換價值的關係是( )A、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內容和基礎 B、B.交換價值是價值的內容和基礎 C、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D、價值是交換價值的表現形式 13、人們往往將漢語中的「價」、「值」二字與金銀財寶等聯繫起來,而這兩字的偏旁卻都是「人」,示意價值在「人」。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透過商品交換的物與物的關係,揭示了商品價值的科學內涵,其主要觀點有( )A、勞動是社會財富的唯一源泉 B、具體勞動是商品價值的實體 C、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 D、價值在本質上體現了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係 14、馬克思創立的勞動二重性理論具有重大意義,是因為( )A、它是建立科學勞動價值論的堅實基礎B、它是剩餘價值理論建立的重要基礎 C、它是劃分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根據 D、它是理解資本積累、資本有機構成、資本再生產等理論的鑰匙 15、勞動力是任何社會生產的基本要素,在特定的社會發展階段和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勞動力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其價值的構成包括( )A、培養和訓練勞動者所需要的費B、維持勞動者自身性命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 C、勞動者在必要時間內創造的價值D、勞動者繁育後代所必須的生活資料的價值 16、資本的本質是( )A、能夠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 B、物所掩蓋的生產關係 C、在不斷運動中增殖的價值 D、一個歷史範疇 17、剩餘價值生產的基本方法有( )A、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B、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C、超額剩餘價值的生產D、壟斷剩餘價值的生產 18、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很多西方人感嘆這一經濟危機,從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精闢分析。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科學分析的原創性主要是( )A、指明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B、指出經濟危機的深層原因是人性的貪婪 C、揭示生產相對過剩的制度原因是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D、強調政府對經濟危機的幹預是擺脫經濟危機的根本出路19、美國導演麥可•穆爾的最新紀錄片《資本主義:一個愛情故事》問世以來,一直頗受關注。「資本主義」為何與「愛情故事」聯繫起來?穆爾解釋說,這是一種「貪慾之愛」。「喜愛財富的人不僅愛他們自己的錢,也愛你口袋中的錢……很多人不敢說出它的名字,真見鬼,就說出來吧。這就是資本主義。」對金錢的「貪慾」之所以與資本主義聯為一體,是因為( )A、資本家是人格化的資本 B、賺錢體現了人的天然本性 C、資本的生命在於不斷運動和不斷增殖D、追逐剩餘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絕對規律 20、把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意義是( )A、可以揭示資本的周轉速度B、可以確定資本的年增殖程度 C、進一步揭示了剩餘價值產生的源泉D、可以確定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21、資產階級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著很大作用,包括( ) A、代表資產階級執掌政權,對政府施加影響、控制議會 B、制定和推行符合資產階級利益的方針、政策 C、操縱選舉 D、控制群眾團體和輿論宣傳 22、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歷史和階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 ) A、資本主義的民主是金錢操縱下的民主,實際上是資產階級精英統治下的民主 B、法律名義上的平等掩蓋著事實上的不平等 C、資本主義國家的政黨制是一種維護階級統治的政治制度 D、資本主義國家多黨制本質上仍然是資產階級選擇自己的國家管理者,實現內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機制23、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相對過剩人口基本形式有( ) A、流動的過剩人口 B、潛伏的過剩人口 C、停滯的過剩人口 D、自然的人口過剩 24、列寧說:「民主共和制是資本主義所能採用的最好的政治外殼。」這句話應理解為,民主共和制( ) A、便於掩蓋資產階級專政的實質 B、有利於維護資產階級的統治 C、與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相適應 D、有利於調節資產階級內部各個集團之間的矛盾 25、二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生產高度自動化,出現了所謂「無人工廠」,資本家獲得的剩餘價值也大大增加。因此,資產階級經濟學家認為科學和技術成為獨立的剩餘價值源泉。實際上,工人的剩餘勞動是剩餘價值的源泉並沒有改變。這是因為( )A、再先進的機器設備也是不變資本的實物形式,它們的價值是工人在生產它們的過程中形成的B、再先進的機器設備也必須由人操作才能發揮作用,工人把它們的價值轉移到新產品中去,它們本身並不創造價值和剩餘價值C、生產自動化條件下直接從事生產勞動的工人減少,「總體工人」中腦力勞動的比重不斷增大,從而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和剩餘價值D、生產自動化是人類社會科學進步的結晶,它的普遍採用會大幅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使資本家階級獲得比過去更多的剩餘價值26、馬克思指出,所謂資本原始積累「只不過是生產者和生產資料分離的歷史過程。這個過程所以表現為『原始的』,因為它形成資本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生產方式的前史,」資本原始積累的兩個途徑是( )A、從小商品經濟分化出來B、從商人和高利貸者轉化而成 C、用暴力手段剝奪農民的土地D、用暴力手段掠奪貨幣財富 27、反映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的公式是( )A、剩餘價值/全部預付資本B、剩餘價值/可變資本 C、剩餘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D、年剩餘價值量/預付可變資本 28、下列現象掩蓋資本主義剝削實質的是( )A、資本主義工資是工人全部勞動的報酬B、不變資本只是剩餘價值生產的條件 C、工人有權出賣或不出賣勞動D、資本主義利潤是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 29、為了追逐最大化的利潤,資本家總是想方設法地進行資本積累,而資本積累的源泉是剩餘價值。一般而言,資本積累規模的大小取決於A、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B、勞動生產率的高低 C、資本家墊付資本的大小D、所用資本與所費資本之間的差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