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豬腳飯正宗做法(江門長堤豬腳面)
2023-09-18 05:44:30 1
鄒高翔 率性記遊置身江門長堤文化街區,每個遊客都會迅速自我代入到《狂飆》的某個角色。
這片街區,已然可以叫做「狂飆街」。
仲春時節慕名前來打卡,電視劇播完有些日子了,後勁仍然上頭。滿街的「狂飆」元素,復原「京海市舊廠街」。最火的食物是豬腳面,館子開了若干家,「強記」「強盛」「強哥」「大嫂」一湧而上。劇中的「徐記麵館」本是一家毛巾店,拍完後繼續賣毛巾,又順勢改成真的麵館。門口擺放劇照,安欣和高啟強邊吃邊聊,用過的桌子還在。眾多豬腳麵館,當屬這家最正宗,門口拍照的,屋裡吃麵的,擠得轉不開身。其他麵館,場面同樣熱鬧。
被劇情帶旺的長堤文化街
腸粉、陳皮、咖啡粉、檸檬茶、芒果酸、肉丸子,這些吃食,無不打出劇照的場景對白,作為招徠。「強盛小靈通」店變回原形文具店,現在不用小靈通了,買件「工服」留影,也有時空穿越感。一輛越野車打上「強盛集團」LOGO,印有劇中金句的摺扇,像節日的燈籠鋪滿大街,更把氛圍感拉滿。「老默,我想吃魚了」「風浪越大魚越貴」「囉裡八嗦,小孩一桌」「什麼檔次?跟我用的一樣」「咖啡不用衝,遲早會成功」……
人流攢動,摩肩擦踵。旅行社導遊旗揮舞,此地儼然已成熱門景點。本來可以通車,現交通管制為步行區,維護秩序的志願者遍布。遊客皆滿臉興奮,表情傳達心情「果然是這裡。對上號了」「跟戲裡差不多嘛」。
長堤街區火了,徹底火了。身臨其境,才能真正體會「暴紅」。
其實這一片早就是「網紅」。千餘年前,現江門城區還是一片大海,有一些小島突出。西江支流蓬江切過蓬萊山和煙墩山入海,兩山對峙如江之門戶,故得名「江門」。元朝至正年間,先民在蓬萊山西山坡闢一墟場,稱「江門墟」,市集在墟最髙處,稱「墟頂街」。臺階有三十三級,又稱「三十三墟街」。今長堤街區一帶,當時是蓬江河面,趁墟者划船而來,船停水埗頭下江邊,再順著石板臺階進入墟場。所以墟頂老街是江門城區的發源地,「水埗頭」「級級石」作為墟頂老街的中心地帶,更是江門市的原點。
舊時將墟場劃分為若干擺賣地點,一目了然。今日觀之,仍仿佛見熙熙攘攘。」賣雞地」「京果街」「打鐵街」「豬仔墟(安龍裡)」 「缸瓦地(泰寧裡)」 「燈籠街(京果街一部分)」 「餈街(東南勝街)」 「棺材街(新盛街)」。明朝大儒陳白沙留詩《江門墟》,狀寫墟頂街盛況,「十步一茅椽,非村非市廛。行人思店飯,過鳥避墟煙。日漾紅雲島,魚翻黃葉川。誰為問津者,莫上趁墟船」。
遍地開花的豬腳麵館
滄海桑田,及至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墟頂老街周邊形成長堤商業區,包括蓮平路、興寧路、倉後路、新市路等,大部分由華僑投資興建,中西建築風格交匯,騎樓、啟明裡、餘慶裡風光一時。改革開放後,長堤燈光夜市再現繁榮。再到近年,城市發展,功能區重新規劃,老街終於平靜,成為長堤文化街區。內裡商賈,多為批發工藝品。就商業屬性而言,由全城中心,退居平常的專業市場。就旅遊屬性而言,也算不上大熱。
老街區「天然影棚」的氣質,吸引了《誤殺2》《除暴》等劇組前來取景,賺到一波關注。真正讓它大火的,還是《狂飆》。不止此地,臺山的梅家大院、南湖、牛山公園、正賢樓、青山咀燈塔、黃鱔飯,也都成了熱詞。特別是梅家大院,隨著《讓子彈飛》「飛」,隨著《狂飆》「飆」。
影視提升地區知名度及帶動文旅並不鮮見,《瘋狂的石頭》之於重慶,《隱秘的角落》之於湛江,《滿江紅》讓杭州西湖和河南湯陰的嶽飛廟火了一把。長尾效應之長之強,迄今首推《狂飆》。首要原因,在於劇的質量高,話題多,從劇情到表演到對白到場景,熱「梗」無數。大嫂陳書婷的氣場、高啟盛的囂張步伐、徐江的呆萌型反派、小五的慢性子,都被網上模仿秀。換個地方取景,這部劇也會火。
然後是劇的年代貼近性,講述20年來的變遷。小靈通、翻蓋手機、等離子電視的親歷者,買魚從數錢到掃碼,高度的「人生共情」。再然後才是實景的「地域共情」,地方特色的建築和美食頻頻出現,有意識地融入,與劇情緊密結合,避免硬植入的生澀。一碗豬腳面,小妹吃肉,二哥吃麵,大哥喝湯,盡顯兄妹情深,以及黑老大高啟強「黑」的另類。一個對自己家庭責任感滿滿且私生活規矩的人,打擊毀滅別人卻不擇手段,在「強哥」身上,人性的複雜一言難盡。
一切都「強盛」「強哥」化
江門推出「狂飆旅遊線路」、臺山有了新名號「狂飆之城」,這一波熱度紅利,賺得盆滿缽滿。熱度總會消退,如何保持細水長流?《狂飆》的啟示,影視帶動文旅,實景遊較之「橫店模式」的影視城遊,有更大空間。實景存在於市井生活,更易代入情感,讓觀眾「入戲」,不似到人造的影視城只為「驗證」。在這個意義上,《狂飆》創造了「長堤模式」:超越單部影視帶來的短期「蹭熱點」,超越「追星」「打卡」「復原」。把實景人文內涵的豐富性,與劇情的話題性、場地的開放性結合,形成長久的IP效應。
「來吃豬腳面啦,強哥同款!」「買咖啡粉嘍,幹嚼不加糖!」「買陳皮嘍,泰叔說不錯喔!」一聲聲叫賣響徹,店主攤主一臉欣喜自豪。他們是《狂飆》的直接受益者,後勁越大越喜歡。我艱難地排隊,終於吃到一碗豬腳面,20元,面少肉少。老實說,較普通市面不「抵」,卻別有風味,仿佛追劇到此,方才「劇終」。
穿越回到小靈通時代
平靜的墟頂老街重現熱鬧
本文首發於今日南方網粵學習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