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動畫出了幾集(三體動畫用三集時間)
2023-09-18 05:31:12 1
說實在的,在看完《三體》動畫的前三集後,我是本來是想好好「誇獎」它的建模,連文章標題都想好了怎麼才能更好地表達一種來自紳士的讚美——《三體》動畫前兩集,讓人記住的只有前凸後翹的女炮友…
後來冷靜下來,才反應過來我是神志不清還是腦子進了水,妄圖起這種引戰拱火外加沒啥營養的標題。
不過,這口鍋我不想自己背。
《三體》動畫剛上線,我還沒來及看,那個自稱十年三體老粉的高中同學就給我發消息,說他剛看完,然後就是一句沒頭沒尾的lsp發言:
「羅輯那個炮友的身材真好啊,前凸後翹的」
這一下就點燃了我去欣賞動畫的欲望。(不是)
接著我就徵求了他的意見,看完了感覺咋樣啊?
他說,還行吧,能看。
一副「不咋地」的模樣,讓我以為是他十年老粉的羞恥心在作祟,不過一看B站,才知道網上的評價遠比我朋友的評價更加激烈。
儘管上線首日播放量依舊破億,並在B站動畫站內創下同時在線觀看人數新高,但《三體》的前兩集評分並不理想,豆瓣6.9的分數在一向寬容的動畫類型裡不是能拿出手的成績;在今天第三集上線後,拖沓的劇情讓評分又掉了一點。
(羅輯成為面壁者是《三體2》中的第一個高潮,動畫做好了這部分是能打個漂亮翻身仗的,之所以沒有在前兩集播出時出稿子,也是因為想看看第三集的質量,但沒想到第三集還在拖劇情 ...)
《三體》動畫的評價也出現了非常極端的兩極分化,有網友表示震撼人心,5星好評;也有網友認為這算是啥?完全沒法看下去。觀眾甚至逐漸撕裂成對立的兩個派別,一如原著裡三體降臨後赫然劃分的敵對陣營。
看起來,踩著2022年尾巴上線的《三體》似乎真的迎來了一個宛如「危機紀元」般的開局。
在所有爭議的聲音裡,最大爭論點是原著情節的刪減。
不少原著黨吐槽《三體》動漫以古箏行動開始,漏掉了原著第一部裡相當重要的一些情節。有的觀眾倒覺得刪減確實是必要的手段,如果按原著第一部開始拍,《三體》動畫恐怕還要再等上個幾年。
、
其實在去年就有消息說,三體動畫只能從第二部開始拍,當時同樣是一堆人爭論,後來討論的結果是大多數人都能接受這種改編的方式。
如果《三體》動畫順著小說一二三部製作下去,新觀眾可以無壓力入門,但也可能會被葉文潔沉悶的過去所勸退;而《三體》名氣最大的正好是第二部的《黑暗森林》,動畫直接跳到破壁者智鬥面壁者的高潮,新觀眾可能會一頭霧水,但他們能快速get到爽點。
作為影視改編,這無疑是聰明的選擇,簡化原著中慢條斯理的敘事風格,直接把最抓人的部分呈現在觀眾面前。
但實際上,這樣改編的缺點和優點一樣顯而易見。
三體第一部《地球往事》的鋪墊在原著中的作用絕對不容忽視,葉文潔和伊文斯的故事如果只是輕輕帶過,那麼三體星人帶來的人性衝擊、社會動蕩都將會減弱不少,動畫可能也會出現末日氛圍鋪墊不足的問題。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三體》採取的辦法之一就是將原著中的「末日前的」渲染的更加宏大和慘烈。
於是我們能看到,動畫版《三體》特別注重大場面的數量和含金量。這本身沒有什麼問題,科幻大片一定要有大場面也幾乎是約定俗成的事,所以第一集就直接安排了「古箏計劃」的劇情,讓「審判日」號在巴拿馬運河上爆炸。
第二集裡,空間站粒子對撞試驗、高速路飆車、脫軌列車襲擊主人公羅輯三個大場面,都能看出在模仿好萊塢科幻片、動作片裡的同類段落。
不得不說,應接不暇的運鏡加上激烈火爆的場面,觀看體驗屬實十分刺激爽快;但《三體》動畫製作組在炮製這些大場面的同時,卻沒能將它們和原著情節很好地糅合在一起,讓原本可以眼前一亮的「大製作」多少顯得有點虎頭蛇尾。
比如大量動作特效給了刺殺片段,讓刺殺搞的太過了,先不說這會的ETO剛經歷過「古箏計劃」等一系列清剿,他們有沒有實力搞出這麼大動靜;甚至感覺他們早就忘了刺殺羅輯這件事的目的,也不怕PDC知道對三體最有威脅的是羅輯,聲勢浩大,毫無顧忌,肆無忌憚。
第三集幾分鐘「三體遊戲」片段裡也是茫茫多的ETO成員
而且過於追求大場面的刻畫,可能反而讓製作組稍稍忽視了一些角色細節上的處理。人物建模粗糙,「10年的建模水平」,邊緣角色全是大眾臉之類的吐槽時不時出現在評論區裡;然後就導致「三體建模 醜」這樣的詞條被推上了熱搜第一;
尤其是在第1集18分鐘的時候,羅輯伸出了一根擁有4個指節的食指的畫面被網友拎出來反覆拷打。
借用網友的一句話:要不去問問隔壁的方塊腦袋,是怎樣重塑《三體》世界的?
誠然,大場面、所謂的「科技感」、確實是動畫的加分項,但如實的講述出屬於整個宇宙的故事才是動畫更核心的使命。
在書迷們看來,《三體》動畫沒有捕捉到原著的神韻,也不止是建模這些表面的問題,幾個關鍵角色的塑造也明顯偏離。
比如汪淼,古箏行動時身份是超導中心超強度納米材料「飛刃」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原著中他在工作中是一個正直嚴厲且帶著幾分威嚴的人。
作為一個大學教授,卻在動漫裡表現得唯唯諾諾,像個犯錯誤的大學生,看到「審判日」號被無法察覺的納米絲「飛刃」切成了「撲克」,汪淼低著頭不敢看,誇張得緊閉雙眼捂住自己的耳朵。
而和汪淼一同出場,原著中精明強幹的中年刑警史強,書中是這樣寫的:
「這人長得五大三粗,一臉橫肉,穿著件髒兮兮的皮夾克,渾身煙味,說話粗聲大嗓。」
在原著中,作者沒有著重強調過史強的武力,而是著力把他描寫成那種老練成熟的樣子,像極了幹實事的人,某種程度上就像派出所經驗豐富、不修邊幅的老片警;動畫裡成了外形神似韓國演員馬東錫的肌肉壯漢,見面的很長時間裡也神色冷酷、一言不發地像一個黑幫酷哥。
第三集裡甚至還有偷看羅輯日記的情節,實在是讓原著粉難以接受。
性格玩世不恭但最後卻肩負拯救人類命運的青年學者羅輯,也變成了見風使舵的小混子。
儘管動畫從很多細節側面描繪他的性格,比如鏡頭掃過房間中的書架,每本書都有暗示性格的意義,《福爾摩斯探案集》表現他善於推理和思考、《中國社會史》《語言的本能》彰顯了他社會學教授的職業、甚至還有《紳士髮型五十講》來暗示羅輯和各位讀者一樣都是一名優雅的紳士…
至於西遊紀,名著就該人手一本
但羅輯誇張的面部表情,讓這些細節鋪墊打了水漂。比如動不動就睜大眼睛縮小眼球,可能是為了展現動漫感,營造一種滑稽輕鬆的氛圍,但完全沒有學者教授的既視感,跟原著「你是我見過最冷靜的人」的評價截然相反。
就連原著中富有智慧和遠見的天才科學家丁儀,也變成為了獲取實驗結果冒險與空間站「同歸於盡」的莽漢,可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原著中的丁儀是旗幟鮮明地反對「太空粒子對撞機計劃」,並認為這「愚不可及」…
於是我們又在《三體》動畫裡找到了熟悉的套路,好萊塢式的火爆場面、日漫式、標籤式人物塑造,再加上熟悉的配音,好像是在幾個3D動漫裡來回跳戲。
再來說說葉文潔,《三體》系列的靈魂人物之一。雖然在動畫中只有一場幾分鐘的審訊戲,卻被改編的更徹底。
在原著中是這樣描寫她的晚年:一位六十歲左右的頭髮花白、身材瘦削的女性,戴著眼鏡,提著一個大菜籃子吃力地上樓梯。似乎跟中國無數普通老人沒有什麼不同。
我的想像裡大概要帶著點決絕和英氣
悲劇的前半生使她背叛人類,最終按下了紅岸基地暴露地球坐標的按鈕,但從始至終,葉文潔更像是一個矛盾的理想主義者。從讓三體文明來拯救地球文明,再到懊悔「我親手點燃了一堆火,但是卻沒法控制火勢,只能阻止火勢蔓延」,最後冒著生命危險在自己女兒墓前啟蒙了羅輯領悟「黑暗森林法則」,她或許對人性失望絕望,但說不出自己不屬於人類的話。
比起報復人類社會,她大概更希望藉助三體降臨剷除人性中的惡。
但在動畫這一小段劇情裡,伴隨著昏暗的審訊室內燈光忽明忽暗和懸疑音樂,葉文潔看上去更像一名恐怖組織的「邪惡」領袖。
尤其製作組還讓她臉部光線刻意、誇張地從斜上方投下,使得葉文潔眼廓、面頰下方的陰影面積更大更深邃。
從影視作品中人物打光的角度來說,對著人臉打出不自然、不熟悉的陰影,很容易使得角色看起來令人不安,感到危險。這基本上是大反派的待遇了。
還有另一個ETO成員也是一樣,在智子形成的虛擬空間裡,他在斑斕的光線照射下扭曲至極的表情讓人不寒而慄。
類似這樣的塑造手法,大概就相當於給ETO成員腦門上戳個金印,把「邪惡」倆字寫在臉上。
但無論是否符合原著,強行給劇中人物貼上「正邪」的標籤,天然就會缺少一些角色的深度,近些年來廣受認可的電影作品也更傾向於讓觀眾自己判定角色的好壞對錯,而不是在開篇就指出這是好人這是壞蛋,很多情況下也只在真相揭露/反轉時來上一次「邪惡」鏡頭;
而站在原著角度來說,大劉也是用一種中肯的、漠然的上帝視角來描寫三體、人類以及反抗組織,三者因為不同立場、處境、欲求在書中呈現了一個非常複雜的宇宙各個文明、社會間的交錯,遠遠不是簡單的二元對立關係…
能看出來,動畫版《三體》非常強調劇集的「科幻」屬性。
從場景設計和一些畫面中的細節中可以看到,動畫裡「危機紀元」似乎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初級的「賽博朋克世界」——始終被陰雲籠罩的世界、充滿機械感、現代氣息的城市建築群、投影在地面上的紅綠燈斑馬線、全無人駕駛的高速公路、搬運貨物的機器人或機器外骨骼……
但說起來,《三體2》首次出版於2008年,書中危機紀元的起點,換算過來為2010年左右,也就是說,其敘事起點是就是我們生活的時代(可能還更早),而不是未來。
科幻的部分在於三體人帶來了危機,但地球人的生活是和書外的讀者基本上是同時空的。換句話說,裡邊的北京土著老大爺天天討論不是三體到來後大環境對人們的壓榨,而可能是2010年北京的房價;哪怕是《三體2》後半段對羅輯甦醒後的未來描繪更像是一種烏託邦式的樂園社會。
而不是賽博朋克的特徵——它們往往用光怪陸離的賽博社會來表現技術對人的異化,用人類的迷茫、憤怒、宣洩和抗爭來思考科技與人類的關係——這是在大劉的書裡看不到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閱讀《三體》和《三體2》會有一種強烈的代入感,而很少那種奇異的未來世界的感受。
這個鏡頭賽博味非常濃厚
不得不說,這些角色定位的偏離、不恰當的劇情更改、整體氛圍的塑造讓我對《三體》動畫能否給大家一張滿意的答卷十分擔憂,而今天看過第三集之後,看上去像水劇情的一整集讓這種擔憂似乎更嚴重了…
整個一集除了「三體遊戲」以及羅輯的夢境,其餘時間都在講述面壁者是如何前往PDC總部
《三體》影視化難度極大,和書中天馬行空的想像相比,改編不僅考驗的是視聽語言,更考驗創作者對小說內核的理解。曾經宣傳地沸沸揚揚的電影版、國劇版、美劇版等,不是突然停擺就是多年難產,這次的《三體》動畫能夠成功上線,實在是殊為不易。
就像我上次給大家推薦《我的三體》時所言,這次依舊想把這句話放在文章末尾——好作品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時間,我相信早晚有一天,《三體》世界會完整的呈現在我們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