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陽市徽派建築(一座深藏不露的)
2023-09-17 16:03:05
南京、蘇州、杭州、上海……在富饒繁華的長江三角洲,你或許很熟悉這些城市,但你曉得「溧陽」嗎?
處於滬寧杭金三角區內,由江蘇省常州市代管的縣級市——溧陽,深藏不露。「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出了蘇杭,美在溧陽。」坐擁萬畝南山竹海、「江南明珠」天目湖、網紅「1號公路」,這裡的秀麗山水,讓人一見傾心。
溧陽南山竹海
溧陽是一座「有顏值」的城市,但除了「長三角後花園」「世界長壽之鄉」的稱號外,這裡還是「中國建築之鄉」。
從1990年撤縣設市至今三十餘年,溧陽的建築產業,支撐著其快速跳動的經濟脈搏。
因建安而興的小城今年一季度,溧陽建築業又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績單:建築業企業累計完成施工產值204億元,比去年同期196億元,增加8億元,實現勞務收入63.2億元,均同比增長4%;完成入庫稅收10.6億元,同比增長6.3%,具備資質建築企業共527家。
如今,建築業是溧陽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從業人員超10萬,農民人均純收入28%來自建築業,地方稅收1/5來自建築業。
「中國建築之鄉」溧陽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回頭看,溧陽因建築安裝而興,溧陽人親手築起這座實力之城。
上世紀30年代初期,百廢待興的中國迎來發展的一段黃金時期。為了養家餬口,第一批「吃螃蟹」的溧陽人走出田間地頭闖進上海灘。當時,上海24層國際飯店、17層三馬路巡捕房的打樁工程,上海大舞臺50噸承重梁、商務印書館30噸大梁的安裝等,都有溧陽工匠的參與建設。
新中國成立後,溧陽的能工巧匠們更是在安裝方面大顯神通:上海中蘇友好大廈頂端3噸重的五角星、北京人民大會堂大廳屋架、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上海大中華橡膠廠30 噸進口鍋爐等許多工程都打上了「溧陽安裝」的印記。
改革開放後,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全面深入,農村大批剩餘勞動力紛紛放下鋤頭,外出尋找致富門路,搞起建築安裝,「一隻葫蘆闖天下,一把泥刀走四方」,溧陽的建築業隊伍也就逐漸發展壯大,名氣大漲。
1990年,以撤縣設市為契機,溧陽正式組建建築工程管理局,建築業的行業地位得到充分認可。
出了蘇杭,美在溧陽
2011年溧陽獲評「江蘇省建築強市」;2012年獲評「中國建築之鄉」,建築業成為了溧陽的富民產業、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2017年實現產值超百億、稅收過億企業、特級資質企業和實現魯班獎工程突破的歷史性輝煌;2019年建築業施工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近幾年溧陽建築業逆勢上揚,持續再發力……
工匠精神生生不息如果要說一個行業在溧陽人際之間的滲透率,那建築業及其相關產業可謂數一數二。生活在溧陽的人,與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與建築業息息相關的,還有建材行業。
「這兩年門窗的生意不好做啊,但我們還是把門店升級擴大了,去年取得了1500萬元的業績……」
榮哥(化名)經營的門窗店位於溧陽蘇浙皖邊界市場的大門側,位置十分顯眼。市場經營的種類繁多,有糧油、農副產品、建築裝潢裝飾材料、電工材料、化工產品、家具、家用電器等,顧客來來往往。
位置優越的門面
2020年,榮哥從大哥大嫂手中接回了現在的門窗店,2021年,他把原來200平方米的店面升級改造成了1000平方米的三層大店,這一舉動也讓門店在21年實現了1500萬元的業績,這在當地建材市場屬於相當不錯的成績。
榮哥與建材行業的相遇,如似偶然但又命中注定。
1995年以前,他曾是一名木匠,擁有一門謀生的木工手藝,這一身份也為他之後的事業景圖定下了底色。在朋友的說服下,1995年開始,他正式進入到建材行業,開始自己開店做生意,這些年先後嘗試做過五金、木材、板材、衛浴、玻璃、門窗等品類,建材行業的所有品類幾乎都嘗試過。
在接手現在的門窗店之前,門店由其大哥大嫂負責經營。大嫂95年就跟著榮哥做生意,到了2012年,大嫂和大哥單獨負責一家門店,最初店內業務主要以做門為主,大嫂負責在店裡接待客戶,大哥則負責測量尺寸和送貨安裝。由於只做門,品類較單一,經營相對輕鬆,因此夫妻兩人就能完成所有事務。
門店內產品展示
但到了2018年,為了契合市場需求的變化,店裡新增了做窗的生意。品類增多、做窗設計複雜、加上門窗市場競爭大,很快他們就發現只有兩人已經不足以支撐門店發展了。2020年,店裡開始建立了專業的團隊,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職。
現在門店員工大約有十幾號人,包含銷售、設計師、售後、安裝團隊等。由於門窗安裝,需要測量和上門服務,因此客戶人群主要還是以線下本地客戶為主,客單價在3萬-50萬元不等。門店的客流量也比較可觀,有時每天能接待十幾波客人。
雖然溧陽的工資收入比較好,消費較高,客戶人群有一定的消費能力,但建材行業的競爭還是十分激烈,據了解,2021年當地門窗行業新增了近百戶競爭對手。開門窗店,不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情,需要建設團隊、定期維護客戶資源、開發新客戶等,勞心費神。
門店內產品展示
2021年大哥大嫂把店面交給榮哥後,由榮哥負責整體的經營,大嫂大哥則繼續留在店裡幫忙,大嫂負責下單匯款,大哥負責量尺寸安裝,店內的團隊也是各懷本領。比如銷售們,為了尋找客源,他們化身為「混群」高手,一打探到哪些新盤小區即將交樓,就想方設法進到微信群內互動,以獲取一波有需求的客戶。
談及門店的未來,榮哥表示,雖然這十幾二十年一路摸爬滾打過來了,但市場始終風雲變幻,難以預判,像把店面升級成千方大店,其實也是一種冒險行為,但是在競爭激烈的今天,只有兩種選擇,要麼不做,要做就盡心盡力做好。
初代溧陽建築人的「工匠精神」,依舊流淌在這代溧陽人的身上。
建築之鄉未來可期秉承著「工匠精神」,溧陽建築業從小富即安到做大做強,再到樹立行業王牌,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
前幾年,溧陽建築業曾陷入低迷,年產值持續在550億元左右徘徊。為此,17年溧陽市果斷決策,制訂了《建築業做大做強做優做精三年行動計劃》,扭轉了建築業下滑的局面。
「三年行動計劃」積極鼓勵建築業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加強市場開拓,特別是2020年,溧陽建築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做精,建安企業創舉不斷:
天目集團在浙江石化吊起3000噸世界首臺反應器;龍海集團在河南中原城市群城際鐵路網籤訂百億元框架協議,參建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獲「魯班獎」和「國優工程」雙獎;蘇華集團與越南南定燃煤電站項目形成戰略合作,在17個國家有38個項目在建。
溧陽處處湧動著高發展潛質
有了政策的鼓勵和支持,去年,溧陽建築業施工產值達1124億元,地方稅收貢獻27.5億元,分別增長12%、24.4%,邁入了江蘇省建築強市第一方陣。
在地方稅收貢獻上,蘇華集團超4億元,龍海集團、天目集團等建築企業超3億元。2021年,溧陽新增一級資質建築企業10家。至此,溧陽已有特級資質建築企業2家,一級資質建築企業61家,二級資質建築企業276家。此外,溧陽建築業還榮獲省級以上各類獎項14個。
建築之鄉未來可期
為了推動建築業高質發展,當地還制訂了新的《精準扶持建築業做大做強做優做精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到2025年建築業產值突破1500億元,培養施工產值超200億航母企業家。
2021年,溧陽的經濟總量為1261.3億元,經濟增速達到了16.1%,增速位列常州第一,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25位,上榜「中國工業百強縣(市)」與「中國創新百強縣(市)」。
從「一隻葫蘆闖天下,一把泥刀走四方」到「十萬大軍創輝煌,建築之鄉美名揚」,處於滬寧杭金三角區內的溧陽,還將書寫更多的故事……
-轉載合作-
本文為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