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中秋節的民俗文化40字(秋分及傳統節日文化的式微)

2023-11-02 07:45:40 2

中秋節的月餅還沒吃完,秋分馬上就要到了。秋分是什麼意思?跟中秋節有什麼關係呢?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農曆八月在秋季(七月、八月、九月三個月)的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日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為「中秋」,這就是「中秋節」的由來。

其實,這樣的理解只對了一半。「仲秋之中」只是八月十五被成為中秋的原因。而中秋成為一個節日,卻並不單單只是因為它處於「仲秋之中」,而是由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秋分祭月」,即祭月日。下周就要秋分了,那麼什麼是「秋分祭月」呢?

這還要從中國先民最先確立的「二分二至」說起。

在古代農耕社會,古人認為天地、日月的運行同農業生產和季節變化有很大關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二分二至」)是中國先民最先確立的四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非常重要的節點,自古便為官方所重視。對「二分二至」的解讀,明朝的解釋最為白話。

《明史·禮志三》認為:「蓋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春分陽氣方永,秋分陰氣向長,故祭以二分,為得陰陽之義。」

明朝人認為天地最大,日月次之;以陰陽轉化來看,夏至和冬至分別是陽極陰生和陰極陽生的開始,春分和秋分是陽氣大於陰氣和陰氣大於陽氣的開始,因此分別進行祭祀,順從陰陽轉化的規律。

實際上, 不僅是明朝,幾千年來,歷代帝王進行「二分二至」祭祀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內容。

一、「春分祭日」的傳統

戰國時期成書的《逸周書·時訓解》中記載:「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按照中國傳統的夏曆,春分恰好處在春季三個月的中間,將春季平分,故名之春分。「春分,晝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恰逢仲春,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輪替的重要起始點,是「陽氣上升、陰氣下降」的關鍵節點,因此春分也被稱為「升分」。「萬物生長靠太陽」,古人有春分祭日的傳統,《禮記》就記載有「祭日於壇」,目的是在春耕開始之際,祈禱新的一年風調雨順,農事豐收。

古人認為,春分日寒暑均平、陰陽均等,故有此日校對度量衡器具的傳統,以取「公平」之意。此外,很多地方都有「春分豎蛋」的民間習俗。根據美國天文科普作家菲爾·普萊特的調查研究,西方國家對「豎蛋」的了解,源於1945年駐重慶的美國記者在《生活》雜誌中對中國習俗的報導,這個有趣的遊戲,讓英文世界的讀者「大開眼界」,人們紛紛效仿,從而使「春分豎蛋」逐漸演化成為全球性的節氣民俗。如今,「豎蛋」遊戲已風靡世界,有人還為此申請了金氏世界紀錄。以後,可千萬不要以為豎蛋遊戲是國外發明的哦~

二、「夏至祭地」的傳統

夏至這天,太陽行在一年中天空的最北端,這天白天最長, 「陽極而陰生」。由於太陽的作用,中華大地溫暖溼潤,是一年中草木莊稼最蓬勃旺盛的季節,也是土地產出量最高的時段。周朝《禮記·月令》當中,夏至祭祀,是周代祭地的正祭,是每年夏至之日都會在國都北郊水澤之中的方丘上舉行的祭典。又叫祭地大典,從上古時期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

「夏至祭地」祈求豐年,是感恩土地的一個重要方式。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在這天,劃定一塊方形的土地,相當建造小模型,而四面環水,象徵古代人認為的地面是在一片水中中央。此時太陽高照在方丘和水面,天子以重大的儀式,感恩太陽的照耀,以及土地豐腴的產出,並且祝願五穀豐登。

現在,每年的公曆6月25日,已經成為中國的「全國土地日」。 自1991年頒布到現在,「土地日」已經成為我國國務院確定的全國性紀念宣傳日,旨在珍惜利用保護我國的土地資源和耕地資源。大家日常生活中不太了解「土地日」,主要是由於端午節假期的確立,很多習俗被移到端午節裡去了。在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繡荷包等民間活動佔據了人們的日常,而古代帝王的祭地大典,傳達的對土地的感恩和敬畏就被掃進了歷史的故紙堆。

「秋分祭月」的傳統

秋分是一年中的第十六個節氣。《宋史·禮志六》「朝日夕月」條引唐代柳宗元的話說:「按禮,秋分夕月。蓋其時晝夜平分,太陽當午而陰魄已生。」其意思是,根據《禮記》上的說法,秋分時晝夜一樣長,正午的時候陰氣開始產生。所謂「陰魄」,就是古人所說的陰氣、鬼一類。古人認為,陰氣太重會影響國家祥和與百姓的身體健康,所以朝廷要祭祀月亮,以保國泰民安,這就是所謂「遂行夕拜之祭以祀月」。因此,秋分也稱「祭月節」。

要進行「秋分祭月」,首先祭祀時間不能搞錯,據《禮記》:「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春分祭日」時辰在早上太陽將升之際,「秋分祭月」則在晚上,故稱「朝日夕月」。清朝規定,「祭月」為「秋分日酉刻」,酉時相當於下午5時至6時,正是黃昏走向黑夜時分。

但是,每年秋分不一定都恰逢有圓月的日子,「祭月節」沒有圓月總是尷尬,因此後來「祭月」就改在中秋月圓的時候舉辦了。秋分「祭月節」也就順理成章地移到了中秋那天。

那麼「中秋節」真正成為一個節日,是什麼時候被官方確認的呢?

「中秋」一詞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漢代文獻,成書於兩漢之間的《周禮》(世傳為周公旦所著,實際上成書於兩漢之間)中說,先秦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據現存文字資料記載,在漢代時,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的活動。

「中秋節」在我國北方地區流行是在唐代之後。在唐代時,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遊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中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大興。「中秋賞月」在唐代的長安一帶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官方正式定陰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則是在北宋時期。在北宋時期,文學作品中出現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

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中秋節後來還有了許多別稱,如「八月節」、「八月半」;還因中秋節月亮圓滿,家人團聚,出嫁的女兒回家團圓,因此又稱「團圓節」、「女兒節」。秋夕為月光誕辰拜月光,因此有「月光誕」之稱。仲秋時節各種瓜果成熟上市,因稱「果子節」等等。

「冬至祭天祭祖」

「冬至」是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寓意「陰極陽升,萬物生長」,冬至便是祭天祭祖的日子。帝王舉行 「祭天禮」表達了帝王為天下蒼生祈求風調雨順的願望,也體現其對天和自然的尊崇敬畏之情,以古喻今,寓意國家復興、與民同樂。

從漢代起,冬至就是國家的重大節日,漢朝時期又稱冬至為「冬節」,官府在冬至日要舉行「賀冬」儀式,社會上流則行「拜冬」之禮。據《後漢書》所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冬至日,朝廷例行放假、商旅停業,舉國休息。

「冬至祭天」的習俗興盛於唐宋,明清兩朝統治者對其更為尊崇,即使是明初百廢待舉、政務繁冗之時,太祖朱元璋還是規定一年有三天假期,即元旦、萬壽節(皇帝生日)與冬至,冬至節日能與元旦、萬壽節比肩,其意義可見一斑。而清朝顧祿所著《清嘉錄》中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流傳至民間後,逐漸演變成了「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即「祭冬」或「拜冬」。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則以吃米糰、吃湯圓居多。平民人家在這一天掃墓上墳,也是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習俗。

無論是官方祭天還是民間祭祖,兩者都是向上天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豐衣足食。從陰陽理論與對自然現象的觀察來看,古人還形成了一個極有意思的冬至習俗——「懸土炭」,在冬(夏)至來臨前三日,人們會懸掛土、炭於天平木桿兩端,使得土、炭兩邊輕重平衡。到冬至日時,陽氣增加,炭所在託盤增重;夏至日時,陰氣增加,土所在託盤變重。這一做法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在於兩物的吸水與否罷了。

------------------------------------------------------------------------------------------------------------------

自周代起,帝王便形成「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以此來順天應時。秦漢時,設壇祭祀已成制度。秦朝時祭祀包含白帝、青帝、黃帝、赤帝在內的四帝以及包含天主、地主、兵主、陰主、陽主、月主、日主、四時主在內的八主,月主即月神,位於八主中的第六位。祭日月與祭天地一樣為歷代所重視。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並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曾經廢春分祭日和秋分祭月之禮,明世宗朱厚熜主政後,於嘉靖九年重新恢復祭祀,且規格升級。朱厚熜認為,「日月照臨,其功甚大。」清朝繼承了明朝的祭祀制度,明清兩朝祭祀日月的「日壇」和「月壇」,天壇和地壇,如今都還屹立在北京城中。

隨著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過渡,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日漸式微。在20世紀60年代「破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後,對中華歷史文化積澱、優良的文化信仰,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慶典和流傳千年的生活方式的傳承遭受了質疑和弱化,古人對大自然的最樸素的敬畏和感恩之心被全盤否定,蕩然無存。文化復興,顯然無法逃過直面歷史這一課。

西方「聖誕節」、「復活節」、「感恩節」等在中國城市階層和少年兒童中的滲透不斷加深。而中國傳統的節日文化,在現代節日慶典娛樂化導向下,官方關於傳統文化節日的慶典以載歌載舞的各種晚會呈現,而民間傳承的關於傳統文化節日的記憶符號中,唯有「飲食」亙古不衰。

傳統節日文化的復興,除了要在「飲食」上花樣百出,還有更多節日內涵和活動需要復興,可以復興,這需要官方的傳承、鼓勵,更需要民間不斷的試點、還原和創新。

本文原創,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絡。

本文圖片取自網絡,如有不慎侵權,請聯絡刪改。

,
同类文章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雖然人們聽說過他們的手,但每個人都真的明白有很多人。手有歷史悠久的歷史,而這個過程的發展過程也更加艱難,對我們進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命運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手掌中有許多線條,這些線條不同。而不同類型的手蛤與它的含義不同。事實上,手的類型非常多。一般來說,我們明白我們必須知道屬於自己的一隻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命運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四川鑲邊這隻手是以相同的方式,而手不同,它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男女的結果也有這樣的手階段也不同。當然,雖然手可以看到我們的命運,但我們將在一生中生命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對於一些更好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賺錢,可能會突然有一天,他們的生活會有意想不到的財富,這種意外的財富可以讓你更好地生活。但是,沒有人能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改變他們的手,因為我們的手會改變,這也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我們的一隻手會改變。這隻手代表著我們一天的命運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我相信大多數人沒有仔細理解握手,但每個人都必須聽到它,但手有一個漫長的歷史,但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事實上,注意你的手。好處,因為它代表著我們的命運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臉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它看到一個人的命運。許多人對自己的命運非常好奇,所以他們會去手和自己的出生和八個角色,看看他們的命運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個長的痰液和身體部位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地點的代表的含義也是不同的。最明顯的是最常見的是人臉上的痣。在我們臉上有很多職位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不同的雙手有不同的財富,有些可能具有平穩的水流,有些可能是粗糙的壽命。在性質中,手相對發展一個人未來的財富。如果一個女人真的有一隻手掌,那麼未來會發生什麼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對於女孩來說,嫁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看不到。有些人不能結婚。如果你結婚,他們的婚姻生活不會幸福。人們,人們,你可以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