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錢大昕此人?他為什麼被稱為「一代儒宗」?
2023-11-10 09:15:37 6
錢大昕生於公元1728年,去世於公元1804年,是歷史上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漢學家。錢大昕本人在歷史上的評價絕對不低,可以說是享譽古今中外,在現在人們將錢大昕稱為18世紀中國最為淵博和專精的學術大師。在當時,錢大昕也被公推為「一代儒宗」。
錢大昕是一位以「實事求是」為宗旨嚴格治學的學者,他的眼界非常的寬廣,因此無論是研究歷史還是經學,他都並不僅限於一家之學,而是博採眾長。就如他將經史兩學結合,深入研究分析一樣。他並非只鑽故紙堆,專搞煩瑣考證,他沒有脫離現實的政治鬥爭,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在其學術著述中都有程度不同的體現。
錢大昕是一位學識頗豐的學者,他並不局限於漢學和史學的學習和研究。雖然他個人成就,的確是在這兩方面的成就比較高,但是並不代表他只懂兩方面的知識。事實上,錢大昕早年是因為詩詞歌賦而聞名江南的,那個時候他還年輕。後來他之所以能為舉人,進入朝廷為官,也是因為在乾隆皇帝南巡的時候,因為獻了一首詞賦,因此得到乾隆帝的賞識,特賜其為舉人。
錢大昕考中進士之後,入職翰林院,當時的禮部尚書何宗國醉心於天文學的研究之中。當時何宗國已經年老,但是聽到錢大昕善算之後,還親自前往拜訪。
而錢大昕也沒有另何宗國失望,他博彩眾學,結合多部天文學著作,與何宗國進行討論,使得何宗國發出:「今同館諸公談此道者鮮矣。」的感慨。可想而知,在已經很少人研究天文學的時候,錢大昕能與一位精專此道之人進行探討,其在天文學的知識絕不僅限於知道而已。
在與何宗國探討天文學的時候,錢大昕光是引用的著作就有:《太初》、《三統》、《四分》、《大衍》、《授時》、《淮南》、《天文訓》、「《尚書緯》、《統天術》。這也應證了前文所說,錢大昕研究學術絕不僅限於一經一學而已。
錢大昕知識面如此之廣,可想而知他到底讀了有多少書。事實上錢大昕就是這樣一位愛書,愛讀書,愛藏書之人。錢大昕自己都曾經說過:」官登四品不為不達,歲開七秩不為不年,插架圖籍不為不富,研思經史不為不勤。因病得閒,困拙得安,亦仕亦隱,天之幸民。「其所收藏書處」十駕齋「、」潛研堂「、」孱守齋「,宋刻元版手抄之本,達數十種。而這還只是比較淺薄的認知而已。
錢大昕被當時人公推為一代」儒宗「,全賴於他」實事求是「,嚴謹治學,對多派的儒學、漢學都有非常深刻的研究。
評漢學言:」夫窮經者必通訓詁,訓詁明而後知義理之趣,後儒不知訓詁,欲以鄉壁虛造之說求義理所在,夫是以支離而失其宗。漢之經師,其訓詁皆有家法,以其去聖人未遠。魏、晉以降,儒生好異求新,註解日多,而經益晦。「
他認為,要想真正的理解某一派思想,就必須要訓詁,理解聖人所想也必須要訓詁。所謂訓詁,也就是說需要結合多部經書,對某一思想學說進行比較分析,最後得出自己的想法。在書籍知識傳播並不規範簡便的時候,會出現傳播途中的一些錯誤。而如果不進行訓詁,那麼久很有可能將錯誤的觀點當作正確的義理進行學習。再有就是,歷代以來對經典進行註疏的絕不在少數,其中由正確的,自然也有錯誤的。特別是儒學者喜新厭舊,好異求新,越來越多觀點和想法的出現,反而會讓真正的經義染上汙穢。
錢大昕推崇治古經文的東漢儒者,而對宋明時代的儒學大家抨擊。他認為:」自宋、元以經義取士,守一先生之說,敷衍傅會,並為一談,而空疏不學者,皆得自名經師。間有讀漢、唐註疏者,不以為俗,即以為異,其弊至明季而極矣。「,」宋儒說經,好為新說,棄古注如土苴。「
錢大昕認為宋儒的學者與前人不同,他們好異求新的情況尤其嚴重。在當時的確提出了不少新的觀點,但是大部分都是空想主義學說,並沒有實際的作用,是非常不值得娶用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