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在童年裡的回憶(屹立在童年裡的)
2023-11-10 16:52:12 1
寫這篇小文時,虎撲「單向街女神」正在如火如荼的舉行,這個匯聚全中國最多直男的社區,YY到極致,搞出個「年度大賞」,還發展到了第二屆。
賈靜雯(第一屆虎撲女神榜首)
男女審美不同,但對於美,總有共通性,上了榜單的,雖然不是個人眼中的百分百,但也是七七八八不離十。
有趣的是,作為20歲到80歲,直男們的統一標準:年輕漂亮身材好,似乎不是絕對定律,畢竟,出現在榜單裡的,有不少老牌明星,40 的也不少見,不過,這樣說也不科學,因為選擇標準是女神們的巔峰狀態,這有點像葉芝的詩,多少人記得你年輕時的容顏,老了,嗯,視而不見。
美女,是創造力的源泉之一。不止虎撲的直男狂歡,這樣的票選榜隨處可見,比如聽起來很高端的美國電影網站TC Candler,每年都會公布「百大最漂亮面孔女星」,在沒被打假為野雞網站前,上榜的中國女明星,總被吹的一愣一愣的,當作華人之光。
結婚生子後,曾經的拼命三娘,大大降低工作量,近幾年,事業幾乎處於停擺狀態。但大S隨便發個微博,仍能登新聞,甚至上熱搜,這種不過氣,在娛樂圈算是個異數。
這樣說來,似乎和童年並不關聯,但如果把時針撥回去,到21世紀初時,很多人正值童年,而大S,就是一個童年符號。
按照廣泛的界定,14歲以前,都可以稱為童年,我想敘述的,則是童年的後部分,它處於一個過渡時期,懵懂又萌動的年代。
十幾年前,網絡遠遠沒有這麼發達,許多家庭的娛樂,仍然是守在一起看電視,時髦一點的,是看影碟機。當時的父母,似乎也沒有各種素質拓展的花樣,催促寫完功課,就能看電視。
我的童年,除了學習、零食、做遊戲,電視劇是最大的記憶。跟著小龍人找媽媽,學著白娘子披床單,至今說到包青天,我第一反應不是周杰的大鼻孔,而是老版黑面,開封有個包青天的出場旋律。
那是我看最多電視劇的年代,但如果要票選第一,會是什麼?
幾番PK後,我在《還珠格格》和《流星花園》間舉棋不定,畢竟,從成年人思維來考慮,前一部的符號意義實在太大,但最後,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管它中不中二,直覺你選哪個?答案是《流星花園》。
《還珠格格》比《流星花園》早上三年,對我個人來說,就是從小丫頭片子到初長成的過渡,而不同年齡段的過渡期,是很特別的,它代表著一種打破固有狀態,從舊到新,這時候,出現在你生命裡的東西,無論質量如何,都會有一种放大的體驗。
《流星花園》,正是如此。它就跟人談戀愛一樣,所有契合的條件,敵不過合適的時間。
嚴格意義上來說,它不是我看的第一部偶像劇,以我小時豐富的閱片經驗來說,第一部是大陸出品,1996年《真空愛情記錄》,這部不算紅,1998年《將愛情進行到底》大紅,也比《流星花園》早。
但在我們這一代來看,仍然把它視作第一部,我猜測,除了時機外,最大的原因,是耳目一新。
比如人設,在瓊瑤奶奶的普及下,我們當然知道灰姑娘人設,但那有一個高門檻啊,你看清一水的瓊女郎,從《梅花三弄》到《還珠格格》,誰不是大眼睛、櫻桃嘴?一個個標緻的不像樣,人堆裡pia一下拎出來。
但大S,遠不是那麼回事兒。
扁平的一張小臉,細眉細眼,看似平淡無奇,相信當時看電視的小姑娘們,不少都會有「我都比她漂亮」的自信,雖然,等到長大後,懂得了大熒幕的殘酷,電視裡的普通人,放出來都是大美人。
二是男色時代的開啟,《流星花園》還有一個名字叫《花樣男子》,這也是日本漫畫家神尾葉子原著的名字。
無論是後來的日版、韓版、大陸版,2001年橫空出世的《流星花園》,F4個個顏值在線,完全不輸後人,再想想當年,在傳統都是傾向呈現美女的電視劇時代,突然冒出四個大帥哥,還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的設定,怎麼能不讓小少女心們炸裂?
再說感情線,它開啟了中二邏輯:男一愛女一,女一愛男二,男二愛女二,女二最愛自己,男二再愛上女一,女一卻愛上了男一,用papi醬的話來說,我只問你一句,虐不虐!
同樣的,霸道總裁、冰塊臉、(綠茶)公主、灰姑娘等人設,至今散見於各個抄的不走心的偶像劇裡,奠定了鼻祖地位。
不過,最棒的,還是人設不單一,比如女一杉菜,她並不是超級瑪麗蘇,雖然善良倔強,但同樣的,也沒有功課好、才藝多等橋段,遇到欺負也不小白兔,捉弄她的人,也會大方報復。
各種經典的橋段、臺詞,甚至BGM,也讓這部劇熠熠生光。不能說這部戲到了萬人空巷的地步,畢竟從普及率來說,《還珠格格》的年齡認可度更高,但對85後、90後來說,這一部可以說是不可磨滅的記憶。
或許每個人,都或多或少說過經典臺詞、畫過那一張紅紙條,在剛有閨房意識時,往牆上貼過F4的海報……
但同樣的,也有耍酷打架的模仿。這部褒貶不一的劇,因為存在暴力、拜金等情節,擔心對青少年有不良示範,還一度被禁。
對看到一半的我來說,是很鬱悶的。我還記得當年考試的獎勵禮物,家人說,你考到前三名,我就給你買《流星花園》的影碟,事實上,我真的刻苦學習,拿了第二的名次,那套碟,花了99元,我現在還記得。
對萬事萬物而言,都有不同維度,同樣的《流星花園》,給予不同人的,是不同效應,而我接納的,或許更多是積極暗示,正如讀書考試換碟一樣。
同樣給我帶來積極效應的,還有一個人。如果說,在那個時候,最紅的是F4,每個女生都有喜歡的那一個,但很多年後,女生們發現自己一直喜歡的,可能變成了大S。
人,有一個不斷進行自我認知的過程。對大多數女生而言,或許都是相對平凡的,才貌都不算出眾,有點像杉菜的設定。但不夠好,不代表不能更好,這是許多人成長時候的聲音,這同樣,也很杉菜。
電視劇裡的杉菜,面對困難從不退縮,對朋友也是耿直仗義。我印象很深的,是她問父親,杉菜的意思,是雜草嗎?是不是打不倒的那種。這種品質有多可貴,在遍地玻璃心的年代,你就知道了。
對我們這一代來說,在成長的年代,如果給自己灌注了「雜草」精神,算是很有益的事情。
說回大S,憑藉《流星花園》大紅,一路青雲直上,這麼多年,雖然其他人發展也不錯,但我覺得她是最不flop的那個,而她本人,似乎也很有杉菜特質,凡事不服輸,有一股狠勁。
記得看《魯豫有約》,她說起當時拍《流星花園》,說一邊拍戲,一邊錄《娛樂百分百》,每天兩頭趕,等從劇組趕到節目組,有時候衣服還沒來得及換,已經聽到小S在裡面開場了。
根據愛好,後來大S改變工作重心,熱衷拍戲,也是非常敬業。有導演評價她「別人拍戲是拼命,她是玩命,所有戲都是親自上陣,手受傷了,打著繃帶照常拍。」
講真,她不算演技很好的,比如《泡沫之夏》等,遠不如《流星花園》自然,但她肯把握機會,肯拼,無論《大內密探零零狗》《保持通話》《百萬巨鱷》《大武生》等等,都是不一樣的角色,而她的表現,用不上優秀,但能用誠意來評價,而對於誠意,許多觀眾願意買單。
大小S,從小生活在聚光燈下,蔡康永曾用《 楚門的世界》做比,說她們是現實的楚門,似乎有一定道理,她有別於其他明星,除了演藝工作,整個生活,似乎也在人前。
或許,跟個人視角有關,正如她工作敬業一樣,我在她身上看到的,同樣也是很拼的一面。
比如美,愛美如命的她,能從「黑肉底」變成「日光燈」,能常年保持體重,手臂練出肌肉,能讓一頭秀髮閃閃發亮,甚至還能總結出好幾本美容書,每本都登上暢銷甚至第一寶座。
這些,似乎都給普通人一些正面啟示,就是只要你努力,一定可以成為更美的自己。
而人生要努力的,還有那麼多。
在剩女的年齡,結婚。在高齡產婦的歲數,生子。明星不是普通人,常年節食的身體紊亂,年齡大等因素,都讓生育成為難事,但她做到了,還有了兩個孩子,第一胎胖到69公斤,第二胎走了一趟鬼門關。
但她,都做到了。
我無意說大S是神一樣的存在,或者各種經歷多麼值得效仿,畢竟節食等,對普通人並無益處。我欣賞的,是她那種精神,她給人一種感覺:她想要做的事情,一定會成功,因為她就像杉菜一樣,打不倒,很拼命。
每一個年代的人,在不同的時期,都有偶像。偶像的背後,或許藏著一個想要成為的自己,你以他(她)為名義,鼓勵著自己。
而對我來說,從童年至今,在我人生裡屹立不倒的,就是那一顆雜草「杉菜」。
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 張路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