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心比心讀後感450字
2023-10-24 02:57:42 1
篇一:《將心比心》讀後感 梁寶儀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將心比心》。主要講的是:媽媽講了以前發生的感人事件,有一次,」我「和媽媽去看病,母親對護士的工作寬容和鼓勵的事。
學了這篇課文,大家從中都是受益匪淺。揭曉了一個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就是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對老人的尊重,對孩子的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這正是如同臺灣的作家羅蘭曾經這樣說過:」如果每一個人在與別人交往的時候,都能先想到別人,後想到自己,多想別人,少想到自己,那麼世界上不但增加很多歡樂和和氣,而且可以減少很多悲劇和恨事。「對啊,平時伱有沒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過馬路,坐公共汽車伱有沒有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世界上每個人講究寬容,那就永遠沒有自私;如果世界每個人做到鼓勵別人,那就永遠沒有矛盾;如果世界上人人都關愛他人,多從別人角度想問題,那就永遠沒有敵人。平時你積累你的錯誤,你會發現不尊重他人,會造成很大傷害。從現在開始停止伱的自私,讓寬容縈繞每一處!
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對老人的尊重,對孩子的關愛。善待別人,就等於善待自己,以自己對他人的寬容和鼓勵換取他人對自己的寬容和鼓勵。
篇二:《將心比心》讀後感
今天上午,我們學習了《將心比心》一課,我學這一課懂得了很多道理。
老師講:」這世界上,有很多人,希望別人善待自己,對自己友好。但是,他們都不知道,只要首先自己善待別人,別人也會善待自己……「
文中的那位阿姨、」我的母親「都是利用這種辦法,使別人善待自己,對自己友好。如果按課文中的話說,那就是本文的最後一句話:」是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中,我感受到了句中的含義很深刻……」
記得有一次,我在媽媽的公司裡玩耍,影響了媽媽和一位大姐姐工作。於是,媽媽靈機一動,從隨手帶的背包裡取出5角錢,叫我騎著自行車去人工湖門口買臭豆腐吃,我高高興興地出發了。等我到人工湖門口,買完臭豆腐時,正準備騎著自信車,去找媽媽時才發現,自行車上的車鏈已經掉了。我沒辦法,只好拿著一個小樹枝,修起了車來。我正在修的同時,一位老爺爺把我扶了起來,並且彎下腰幫助我修車。過了一會兒,自行車修好了,我正要給老爺爺勞動費時,爺爺卻搖搖手,露出陽光般的笑容對我說:「我有一個孫女,和你一樣愛騎自行車到我這裡來吃臭豆腐,我希望,如果,她也遇到了這樣的難題,希望也有好心人來幫助她。」。聽了爺爺的話,我的心裡頓時溫暖了。
我喜歡這篇課文,因為它告訴我了許多道理和知識,這篇課文使我一生受益……
篇三:《將心比心》讀後感
近兩天,我們學習了第二單元的課文,我最喜歡的一篇課文是《將心比心》。
《 將心比心》一文主要寫了兩件事,一件是奶奶去商店買東西,有位阿姨主動幫她推開了沉重的大門,直到等奶奶走過去了她才鬆手,當奶奶向她道謝時,那位阿姨卻說了一句讓人值得尋味的話語。這件事是經過奶奶的講述我才得知的。還有一件事,我陪患病的母親去醫院輸液,年輕的護士為母親扎針,扎了兩針也沒有扎進血管裡,我正要抱怨護士,可是母親平靜眼神讓我收回了這句話,護士在母親的鼓勵下終於扎進了血管裡了,當護士道歉的時候,母親也只是說了一句話。這是作者親身體驗過的。
這讓我也想起了一件事,星期五那天我在公交車上面,車上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很想找一個位置坐下,可是沒有人給老人讓座,而且沒有空位子了,老人掃了好幾個人,可都沒人理睬,我看在眼裡,心想,我的爺爺也是這麼老了,假如他坐公交車沒人讓座給他,我會多麼心疼啊,將心比心,想到這兒,我急忙起身扶著老爺爺坐到我的位子上。這正好用了我們才學過的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這篇課文讓我也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多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社會就多一些和諧。
篇四:《將心比心》讀後感
這幾天我讀了《將心比心》這一篇文章後,感受很深。
文章通過講述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應該進行換位的思考,這樣人與人之間才會多一些寬容和理解,社會才會安寧和諧。
是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我還記得一件關於將心比心的事情,一次坐公交車,車上來了一位阿姨,這時,車上就剩一個座位了,也只有阿姨一個人上車,所以,阿姨就坐到了那個座位上。車開了不久,一位老爺爺上了車,那位阿姨急忙讓座。那位爺爺坐下後笑著對那位阿姨說:「謝謝你,你的心真是太善良了。」那位阿姨忙說:「不用謝,我真的希望我爸坐公交車時也有人為她讓座啊!」聽了那位阿姨的話,我感動極了!
走路的時候,我們留一邊給那些需要趕路的朋友,坐車的時候,我們把座位讓給那些需要照顧的人們;去醫院的時候,我們把腳步放輕……,這都是將心比心呀!我們要從自己的內心出發,去推以及人,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設身處地的為別人想一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體現了對美好人際關係的嚮往。願我們所有的炎黃子孫,都能時時處處推己及人,讓五千年文明之花開得更加燦爛。
篇五:《將心比心》讀後感 盧奕璇
最近,我們學完了第二單元的課文。這一單元的課文主要講怎麼做人。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將心比心》。
《將心比心》這篇課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講:奶奶去商店,有一位阿姨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奶奶跟上來。當奶奶向阿姨道謝時,阿姨只說了一句話。第二部分講:「我」陪患病的母親去輸液,年輕的護士扎了兩針也沒有紮上,最後在母親的鼓勵下第三針紮上了。
學了《將心比心》這篇課文,我懂了一個道理,我們都想讓別人善待自己,卻不知「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我我們要先善待他人這樣別人就會善待你。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就是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讓別人去做。生活中我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有一次我在公交車上看見一位老人站著,年輕人都沒有給老人讓座,我便把座位讓給了這位老人。可是,後來又有老年人上車,這時年輕人也主動給老人們讓座了,我為給老人讓座這一舉動感到光榮。正如課文中最後一句話說的那樣: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我喜歡《將心比心》 這篇課文。
篇六:《將心比心》讀後感
第二單元,我們學習了很多關於品德方面的課文:《中彩那天》、《萬年牢》、《尊嚴》、《將心比心》。但我最喜歡的課文是《將心比心》。
這篇課文講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奶奶給我講她去醫院有位阿姨幫她開門的事,當奶奶向她道謝的時候,她說:「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聽了這件事的我,心裡很溫暖。第二件事是:我陪著患病的母親去醫院,有一位年輕的護士為媽媽扎針,扎了兩針都沒有紮上,就當準備我抱怨的時候,看見媽媽平靜的看著護士說:「不要緊,再來一次。」第三針終於紮上了。媽媽對護士說:「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
我真心的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媽媽說的一番話讓我感到不已。通過這兩件事使我想到我的生活中也會經常遇到此種事情,比如:我在坐公共汽車的時候,我給老人和比我更小的小朋友讓座,與此同時別人也給我的爺爺、奶奶、姥爺、姥姥讓座,是啊!其實在生活中每個人都將心比心,那麼就會對每一位老人多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那麼人與人之間就會多一些寬容和理解,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篇七:《將心比心》讀後感
在我記憶的心扉中,一本書中的一篇故事,被我深深地印在了腦海裡,每當我撥開塵封的記憶,回想它他都會使我感觸良多
這篇故事講了一個士兵越南前線回國,他先給父母打了一個電話說了:「我想將一位朋友帶回家,他在戰爭中失去了一隻眼、一隻手和一隻腳,無家可歸,可以嗎?」父母冷靜商量後回答:「暫住可以,但無法長久照料,他最好去傷殘軍人醫院。」第二天,父母的到了兒子自殺的消息——他打完電話就跳了樓,他只有一隻眼、一隻手和一隻腳……
讀完這篇故事我覺得不幫助別人,就有可能損害自己。因為現在的人們大多數都是在不損害自己利益的同時才會幫助別人,可是他們卻不知道他們的這種做法,其實在無形中也傷到了他的親人們。這篇故事中的殘疾士兵絕不是個例,每天都有人因為父母的這種言辭而自殺身亡的事例。所以我認為只有我們都有一顆無私關懷別人的心,我們才能真正杜絕這種事情的發生。
讀完這篇文章我還認為戰爭實在是一個不好的東西,就因為戰爭,有多少人年紀輕輕就永遠長眠於戰場,有多少子女失去了父親,有多少父母失去了兒子……他們血染沙場就因為一個國家想吞併另一個國家。如果世界永遠和平,那麼這樣的事還會發生嗎?
留心觀察、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你總會發現值得你慢慢品味的佳作,並能從中汲取受益一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