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春節民俗臘月十六(春節民俗正月十七習俗)

2023-10-14 20:59:15 3

正月十七是春節的第十七天,這一天,在不同地區也有著不同的節日風俗。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各地正月十七的風俗習慣吧!

正月十七是漢族傳統農曆節日之一。這天記有以 下幾個節日:1、人氣日。2、「送蛐蜒蠍子」節。3、老鼠嫁妮兒。4、落燈日。5、收燈日。6、針刺日。7、白虎啟齒日。8、拉死鬼。9、苗族「芒哥節」。10、鳳崗「珍珠娘娘朝拜」。

風俗---特色活動

1、人氣日

初七、十七、二十七是「人氣日」。天氣好壞予兆今年人的興衰。初七管小孩,十七管中年人,二十七管老年人。這天也要吃餃子,有的地方吃麵條。

2020年正月十七,天氣晴朗,豔陽高照的好兆頭!看來今年所有的中年人,運道會很興旺吧。

2、送蛐蜒蠍子節

正月十七、十八也有節日,叫「送蛐蜒蠍子」節。過的時間也是晚上,也是在院子裡打一堆篝火。但人們不再在篝火上空跳過,也不圍著火舞之蹈之。是一眼盯著柴火,看著讓其燃燒成灰燼了,才從屋子裡取出鐵鍬,一鐵鍬一鐵鍬將尚未熄滅的灰燼鏟倒在坡窪下或大路旁,謂之將蛐蜒、蠍子等毒蟲送走了,這一年全家人將太太平平,不再會受到毒蟲的傷害齧咬。送蛐蜒蠍子節附帶有打掃衛生的習俗。勤奮的農家,在鏟倒灰燼時是連院子裡的垃圾也一起鏟著倒掉的。倒灰的人還有時口中念念有詞,指明蛐蜒蠍子將送往何地何家何人,一般大家的統一口徑是「送到大路上不傷人」,但若遇有仇家,也可直接祝託把蛐蜒蠍子送給某仇人某仇家了。

3、老鼠嫁妮

「正月十七兒,老鼠嫁妮兒」,是老鼠們的喜慶節日。漢族民間傳說,玉皇大帝指派貓咪通知牛虎雞狗等禽獸上天,按能力資格排座次。精明的老鼠偷聽到貓咪的傳話後,率先跑到南天門等候,糊塗的玉皇大帝見老鼠來得最早,就欽封它為十二生肖之首。貓咪只顧忙著通知別人,等它趕到南天門的時候,十二生肖已經排滿,反倒沒有它的位次,自此與老鼠結下了深仇大恨。老鼠覺得自己有點不仗義,論武藝也鬥不過貓咪,於是就很想與貓咪化解怨恨。它想出一個主意,便請來黃鼠狼當媒婆,要把自己最漂亮的女兒許配給貓咪為妻。貓咪感覺十二生肖沒有自己的位置,能娶老鼠的漂亮女兒為妻也算值得了,就滿口應允下來。於是老鼠擇定吉期,黃道吉日就選定在正月十七,它又偷了一隻女人的繡花鞋當作花轎,吹吹打打把女兒送到貓咪的新房裡。後來,正月十七的夜裡,家家的老鼠都要打發自己的女兒出嫁,抬的花轎就是各家太太小姐的繡花鞋。它們專揀好看的繡花鞋,哪一隻漂亮,就挑那一隻抬走。所以這天夜裡入睡前,上了年紀的老人都要再三告誡年輕的太太小姐們收拾好自己床下的繡花鞋,不然就會被老鼠當作花轎,東拉西藏,第二天清晨就難以找到。據說,在正月十七的夜裡,要是有人把尿罐扣在頭上,身子趴在床底下,還可以聽見老鼠嫁妮兒的鼓樂聲,能看見老鼠嫁妮兒的婚禮場面,而且可以得到新娘子散發的喜慶禮品。老鼠們忙活一個晚上把自己女兒打發出去,結果是把自己的骨肉嫁到了貓咪的肚子裡。

老鼠是以人類生活為寄生條件的,很久很久以前就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古代的人們曾經有祀鼠的民俗活動,可能是人們的祖先早就知道生態平衡的道理。所以,老鼠嫁妮兒,也叫老鼠娶親、老鼠納婦,是傳統民俗文化裡的一項重要元素。在我們故鄉,正月十七這一天裡,人們家家包餃子,試圖通過捏餃子的動作,把老鼠的嘴給捏住,防止它們再破壞家裡的糧食與衣物。其實,所謂老鼠嫁妮兒,包餃子捏老鼠嘴,無非是人們把遠古流傳下來的祀鼠活動繼續演繹下去罷了。

禁忌

本節除狂歡之外,各地均有忌鼠的行為,用以警戒小兒女。

陝西延綏,山西平遙、永和、武鄉,內蒙古呼和浩特,河北張北,湖南寧遠等地的漢族民俗,以正月初十為老鼠娶婦日,當日各家製作面點糕餅,煮小米飯,放置在牆根壁縫,叫做「賀老鼠嫁女」。人們全部滅燭早睡,唯恐驚動老鼠一家。也有把正月十二作為老鼠嫁女日的,例如陝西臨潼,當日廚房不動刀,叫做「鼠忌」。陝西大荔則是晚上家家不點燈,據說,如果點了燈,老鼠就會出來啃齧衣服。河北元氏,本日婦女聚集門口,稱為「躲鼠」,不然老鼠就會啃齧衣物。其它地區忌鼠的時間各不相同,例如河北吳橋、山東臨邑在正月初七,山東武城是正月十七日,山西太平是正月二十二日,河北永平是正月二十四日,福建福州是二十九日,陝西岐山則是正月晦日,也就是正月最後一天。以上各地,晚間均嚴禁點火,叫做「避鼠嫁」。北京把正月的十七、十八兩日稱為「耗子成家日」,相傳老鼠婚娶的時候,時常借用人的鞋子作為花轎。諺語說:「十七十八,耗子成家。」屆時,兒童在暗處放置花糕餅乾等餌料,同時敲打簸箕、瓶罐等,為老鼠催妝。相傳,到時候會有群鼠唧唧而叫,銜走鞋子飛奔離去。河北深澤縣,在老鼠娶婦日,兒童搜集破鞋,丟到街中架火焚燒,叫作「為老鼠填箱」,小兒則用火烤腳。對此還有一則故事:有人見到數隻老鼠,銜尾齧足,共同抬起一鼠,被抬的老鼠,仰臥蜷曲。此人以為老鼠果然嫁女,去往鼠婿家中,於是突然叱罵,結果群鼠驚散,蜷曲的老鼠也十分驚恐,跌在原地發抖。正在這時,忽然有個東西從留在原地的老鼠懷中墮落,接著破碎,此人走近察看,發現是雞蛋一枚,這才領悟到原來是老鼠合謀偷蛋。嫁女或者娶婦的說法,也許就是本於這則傳說。然而,早睡不點燈,用意則在於增加睡眠時間,補償數日以來的辛勞,勞逸結合,才能身體康健。另外,設果餌引誘老鼠,布置捕鼠器具,禁止開箱啟櫃等做法,目的在於使老鼠毫無顧忌,傾巢而出,以便一網打盡。

4、落 燈

落燈,收燈,本日燈節結束,一切彩燈,均須除去,故稱「落燈」。

其中工藝精湛的應妥善收藏。把全鄉的龍燈集合在廟裡,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焚燒首尾,留下龍身等待明年使用。 漢族食俗:本日吃麵。諺語有:「上燈圓子落燈面。」

5、收 燈

龍燈是燈節裡最盛行的集體遊戲,可分為龍首、龍身、龍尾三大部分,龍身是繪有龍鱗的長幅布料,收藏方便,也不容易褪色。本日收燈,把所有龍燈集合到公共地點,如社廟等處,焚燒首尾,留著龍身以待下屆使用,從而節省消耗。

6、針刺日

舊時漢族女子一年之中,耗於女紅上的時間十分長久,本日停止女紅,是為了節省目力。俗謂「針刺日」,是形容避開針刺的意思。

7、白虎啟齒日

每年正月十六或十七日是驚蟄日又名白虎啟齒日傳統是祭白虎,後發展為打小人。

先用生豬肉三小塊貼在白虎的額頭上,熟鴨蛋三個,生鹹魚三小條,飯糰三小個,紅燭一對,得力貴人紙,滿天神佛年夜全經,百解符,噴香七支,元寶八張,也即是四對,四對即是死對頭,七支噴香八張元寶,即是打到小人七零八落,這是重點,意思是拜祭白虎後好讓白虎把小人給吃了,然後口中念念有詞,敬噴香三拜請,請正一玄壇伏虎年夜將軍趙年夜元帥老爺,虎狼年夜將軍,求玄壇老爺賜法來護身庇佑善信某某氏合家平安,小人遠去。高人說這種方式可以減壓,調節人體的氣場,有延年益壽之功能,跟著就要請嶽王爺,年夜太爺,二太爺,三太爺,上馬太爺下馬太爺,急腳太爺,講事太爺和事太爺,齊齊來護身,打到小人不翻身,騰蛇打落長江去,白虎反到遠山頭,解去流年時運滯,從今今後貴人逢,六馬扶持保平安,一年四季行好運,東成西就享寧靖,阿你駝佛護身來,(對不起啊我不會打那個字啊)然後把所需用品預備後就可起頭打小人,先將用品放在路邊或闢靜處,將噴香七支燭一對點著,然後取出男女小人紙,紙剪成你心目中那小人外形,並寫上小人姓名、時辰和八字,後以鞋子底部將小人拍打。按當地語言,怎樣打都行,但有一點一定要記住,不能說英雄就義前說的那些話,就這樣打,小人就會打噴涕,假如某一天你老打噴涕的話,有可能你已經被人打了,此乃笑話,拍打一頓後,再在小人的口舌上放上紙鉸剪,意思是將小人舌頭剪傷,以令他不再搬弄是非。接著在小人肚上放一把紙刀,意思是將小人的腹部剖開,挖出其黑心。如打你個小人頭,打你只小人手,打你只小人腳。打完後,就用紙老虎壓著紙小人,放入紅紙船內,連同小人紙一起火燃燒後就萬事年夜吉了。

8、拉死鬼

正月十七,在許多地方也許已沒有了年味,但在武安市邑城鎮白府村,這天晚上的「拉死鬼」卻成為正月裡最熱鬧的一天。

漢族民間傳說中,正月裡,人們總會把自家已經逝世的祖先的「靈魂」請回來過年,然後到正月十六,再把他們送走。期間,也有一些「孤魂野鬼」「不請自來」,而在別的「神靈」們都「歸天」後,他們還在村裡「賴」著不走。為了保護村裡人畜平安,家家戶戶都要點火驅邪,而「拉死鬼」就是將街上的或藏匿在村民家裡的「孤魂野鬼」驅走正月十七晚上天一黑,在鑼鼓隊、燈籠隊的指引下,兩個「鬼差」就會在村邊的墳地裡將「隱匿」在這裡的「死鬼」「抓」到。之後,兩個「鬼差」就拉著「死鬼」開始挨家挨戶「驅鬼」。最後,「死鬼」、「鬼差」、「路神」等及全村村民都會來到村外的「篙籬山」(音譯,指古代鬼魂的歸宿地,該山是村裡各家各戶拿柴草堆成的),在「扁擔官」「審問」「死鬼」之後,村民們就會伴隨著鞭炮聲,點燃「篙籬山」,把「死鬼」所戴的高帽子也扔到火裡,預示著村裡的「死鬼」被燒死……

曾經有電視節目展示了這一傳統的漢族民間習俗,從19時30分許一直到23時30分,兩個「鬼差」拉著「死鬼」整整在村裡跑了將近4個小時。

據介紹,「拉死鬼」是儺的一種,該村的「拉死鬼」節日歷史悠久,但具體起源於何時已經無從查考了。邯鄲市原漢族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杜學德先生說,由於在「拉死鬼」中,藝術臺詞及動作並不多,只是一個很隆重的「驅鬼」的儀式,因此他覺得應稱「拉死鬼」為「儺儀」,而並非「儺戲」。

9、苗族芒哥節

農曆正月十七,也是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傳統的「芒哥節」,四裡八鄉的各族男女同胞相邀結伴前往觀看「芒哥」表演。

「芒哥」是苗族民間傳說中的一種娛樂神,演「芒哥」是苗族人民獨具特色的傳統活動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

傳說很久以前,苗山的元寶山一帶人煙稀少,野獸猖獗,盜賊出沒,再加上病魔鬼邪的危害,苗族部落生活在人獸侵擾的恐怖之中。為了驅邪趕魔,活躍山寨,有位苗族老爹發明了「芒哥」(一個頭戴假面具、身披芒草的形象),說「芒哥」是娛樂神既可以驅邪,又可以娛樂。每年的正月十七那天,「芒哥」從高山下來,為人們驅邪,與人們歡慶佳節,教訓那些不聽話和做壞事的人。「芒哥」,病除鬼跑,勤勞勇敢的人接觸「芒哥」,新年裡再奪豐收。自那以後,苗族人便非常崇拜、信仰這個身披芒草的娛樂神。"芒哥"節也就這樣流傳下來。

每當「芒哥」節到來和時候,苗寨 一片歡騰,左鄰右舍的侗、壯、水、漢等兄弟民族也前往觀看。一時,頭戴假面具,身披芒草(或禾杆草)的「芒哥」,一個個神靈活現地分布在苗寨的大街小巷中。人們會看到,一會兒這個苗族阿公伸手向「芒哥」說:「請握握我的手,讓我健康長壽」,一會兒年輕人則踴躍與「芒哥」擁抱;有些不聽話和不務正業的人還會受到"芒哥"的「教訓」。寨子裡"唔呀、逗呀"(苗語好和對的意思),處處是一片歡呼喝彩聲。

10、鳳崗珍珠娘娘朝拜風俗

一年一度的「雞崗媽」民俗活動即將粉墨登場。潮汕地區民俗活動豐富,濠江區也保留了許多地方特色鮮明的傳統民俗活動,其中一年一度的「雞崗媽」民俗活動是較具代表性和較具影響力的。

鳳崗村瀕臨濠江,有一山崗狀似雞,為聚落障。元中葉,鄭姓人家到此捕撈定居,蕃衍成鄉,後改稱鳳崗村。鳳崗村依山傍水,有農、漁、鹽等業,「薄殼」是其特產。鳳崗村也因「雞崗媽」民俗而名揚。

「雞崗媽」民俗以朝拜「珍珠娘娘」活動為主題,每年正月十七除村人朝拜外還有成千上萬的外地遊客前往參與,自古有「雞崗媽向外客」的俗語。

正月十七朝拜鳳崗「珍珠娘娘」慶典活動是達濠地區乃至粵東地區較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鳳崗媽」是俗稱,名曰珍珠娘娘,由於靈顯,每年正月十七除村人外還有成千上萬的外地善男信女前來朝聖。

那「正月十七朝拜慶典」始自何時?據村中老人傳說,各說不一,一說自古便有;二說是明清期間;三說是清未,但種說法至今都未能得到考實,所以對於這個問題至今還是個謎?據說,舊社會正月十七的朝拜活動不象現在這樣,每逢正月十七的朝拜活動由永思和報本兩個祠堂分別輪流舉辦,一個祠堂二年輪得一次神位香爐,各自把「珍珠娘娘」請到各自的祠堂的朝拜。戰亂與文革時期曾中斷,文革結束後,"鳳崗媽"的朝拜活動才得以恢復,並且打破上、下祠堂分開舉辦的傳統,統一在現"珍珠娘娘廟"舉辦。每年的朝拜者都是成千上萬,神明有求必應(這話有點迷信),外地人都慕名而來,在新時代新的宗教、民俗政策的正確引導下,「鳳崗媽」朝拜活動已成為一項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

特色活動

「珍珠娘娘廟」座落在雞崗山腰北側,面朝濠江(古廟建於何時無從考證),四方樹林環繞,前有一水池,左右各有一眼井,風水清秀,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該民俗活動的特色活動有:

1、活桌席:在朝拜活動中,在"珍珠娘娘"神位前供有一席豐盛多樣的供品,這種場面在潮汕其它地方的迷信活動中並不罕見,獨特的是「鳳崗媽」朝拜活動的供席上就擺有幾隻活雞、活鴨、活鵝。這些在眾人的圍觀與連天轟隆的炮竹聲下不生懼色的傢伙,還悠哉遊哉地閒步於桌席之上。有人會問這些活雞、活鴨、活鵝有沒有經過特別訓練的,又有什麼作用?他們都是普通家庭飼養的,只是在上席之前經珍珠娘娘"點化"一番,朝拜活動結束後返還他們的飼養主,他們在桌席上不只是擺設,他們主要的使命是為"珍珠娘娘"當衛生檢驗員,供席上有上百式供品,他們會在供席中走來走去,當發現不乾淨的供品時就會把它翻掉。村中有規矩,朝拜活動結束後,不被翻倒的供品會按戶分到村中各家各戶去,以吃平安!被活雞、鴨掀過的供品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現象,有一次餅食中發現了一支秀花針,一次「基板」(這一種餅食)中留有頭髮等。

2、連天炮:在政府未禁放煙花炮竹之前,正月十七鳳崗的炮竹聲是連天不斷的,如果你在現場呆一兩個小時便知其特色,許多朝拜者多有供拜炮竹的習慣,為圖個好兆頭——紅紅火火,在朝拜時供奉上一大串炮竹,在點炮石的炮架上看看自己的炮竹打得響不響?打得連續不連續?這樣下來,整天的炮竹都響個不停嘆為壯觀!可惜!現在已沒有當日的丰采了!

3、酥糖塔:朝拜活動的桌席上還供有酥糖塔,酥糖塔由酥糖築成,形狀成塔,酥糖塔多是由村眾集體、「會」(漢族民間小集體)、外來單位喜心定做的,以前在"會"之間存在競賽之風,每年都彼此競比誰的酥糖塔高大,酥糖塔曾一度發展到5、6米之高,由於場地與高度的限制,後來酥糖塔的競賽之風才被約束。這也是潮汕地區所罕見。

4、頭支香:所謂「頭支香」就是正月十七正日吉時,鳳崗村眾供奉一支大香後的第一支香,傳說由於「頭支香」能給插香者帶來好運,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人爭插「頭支香」,以求新年有好運氣。理事會在插村眾大香時都要實行禁備,當村眾大香供奉儀式一畢,爭"頭支香"的人群就會蜂擁而擠,場面嘆為觀止。

5、擠石門:去過朝拜的人一定會記得在進入朝拜場地須在人潮中擠過一道石門,這石門是由兩塊天然的大石夾在一起形成,石門只容兩人同時經過,正月十七「鳳崗媽」朝拜活動成千上萬的人都從這道門擠身而過。關於這個石門村中有許多傳說。左邊一石名為「龜石';右邊一石名為「蟹石」,都是由於形似龜蟹而得名,龜被譽為長壽的象徵;蟹被譽為健康的象徵,所以這個石門就有了福壽的喻意。

「鳳崗媽」朝拜活動還有許多傳說與內容,如:求丁仔、拜大紅殼桃等等。

,
同类文章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雖然人們聽說過他們的手,但每個人都真的明白有很多人。手有歷史悠久的歷史,而這個過程的發展過程也更加艱難,對我們進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命運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手掌中有許多線條,這些線條不同。而不同類型的手蛤與它的含義不同。事實上,手的類型非常多。一般來說,我們明白我們必須知道屬於自己的一隻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命運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四川鑲邊這隻手是以相同的方式,而手不同,它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男女的結果也有這樣的手階段也不同。當然,雖然手可以看到我們的命運,但我們將在一生中生命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對於一些更好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賺錢,可能會突然有一天,他們的生活會有意想不到的財富,這種意外的財富可以讓你更好地生活。但是,沒有人能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改變他們的手,因為我們的手會改變,這也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我們的一隻手會改變。這隻手代表著我們一天的命運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我相信大多數人沒有仔細理解握手,但每個人都必須聽到它,但手有一個漫長的歷史,但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事實上,注意你的手。好處,因為它代表著我們的命運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臉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它看到一個人的命運。許多人對自己的命運非常好奇,所以他們會去手和自己的出生和八個角色,看看他們的命運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個長的痰液和身體部位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地點的代表的含義也是不同的。最明顯的是最常見的是人臉上的痣。在我們臉上有很多職位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不同的雙手有不同的財富,有些可能具有平穩的水流,有些可能是粗糙的壽命。在性質中,手相對發展一個人未來的財富。如果一個女人真的有一隻手掌,那麼未來會發生什麼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對於女孩來說,嫁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看不到。有些人不能結婚。如果你結婚,他們的婚姻生活不會幸福。人們,人們,你可以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