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裡夫人傳》讀書筆記(7篇)
2023-10-10 22:07:09 1
崇高的註腳
居裡夫人是夜空中一顆閃亮的星,不僅因為她作為一名女性在科學上取得的非凡成就——發現話筒性新元素鐳並兩次獲得諾貝爾獎,更是因為高尚的首先品質。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對居裡夫人六百多字的評價中,僅用29個字來談她在科學上的成就,卻用超過五百字來表達對她品格力量的高度讚賞。這樣正告訴我們:無論想成為何等有成就的人物,都要先學會做人。這正是當前中學生最需要的,然而卻又常因各種原因被忽視掉的事情。當今的中國家庭往往把學習成績或智商高低看成我們成長中最為重要的東西,對其道德品質的培養卻忽略了許多,這也正是我們需要從居裡夫人身上學到的東西。
居裡夫人對物質享受,對虛名都能以一顆平常之心去對待。為了避免受幹擾,便從姐姐家搬到一個陰冷的小閣樓上。每天七點起床,學習到凌晨三點方才就寢。僅有的一點生活費只夠她終日以水裡果腹,根本談不上添置衣物,她正是穿著打補丁的衣袖和墊著硬紙板的破皮鞋度過了在索爾本大學的求學生涯,這是瑪麗·居裡與生俱來的品質:堅定不移的性格,鍥而不捨的努力;只知貢獻一切而不接受任何利益的自我犧牲精神;尤其是成功不驕傲,災禍不能屈的純潔靈魂。
她是一位真正的科學家,一切榮譽、金錢災難在她科學之光的照耀下都蕩然無存。
純潔的夢想
瑪麗·居裡,她的名字響徹宇內,她的外號「鐳之母」可謂無人不知。但在我眼裡她只是一個擁有純潔夢想的普通人。
她的夢想中沒有為骯髒的金錢賣命的身影,她放棄成為百萬富翁的機會,一心只為了研究研究,為此她付出了一生。
也許有人會說有想想什麼容易,是啊,我分分鐘就能想出一個夢想例如成為億萬富翁或令我成為眾所周知的名人。但是這樣的夢想純潔嗎?
你也許會說為了錢也有純潔的夢想。是啊,我自己也能舉出一個例子,比如《絕命毒師》中的主人公懷特就是一個得了絕症的化學家,為了妻兒的未來他必須要在兩年內賺夠72.5萬美元。也許他的出發點很「純潔」,但是為了賺錢他成為「大廚」(製毒師)。他開始學會賣冰毒,開始學會殺人;他從一個高中化學老師變成了一個連他自己都不認識的人,變成一個讓所有黑幫老大懼怕的人。他的夢想還純潔嗎?錢,像一個毒氣罐汙染了懷特的夢想之海。
夢想和純潔的夢想能創造出不同的人,不同的行為。我認為純潔的夢想像一個想成為蜘蛛俠那樣的人,為了大家而奮鬥而變強。或者為了超越自己的極限去努力,我都認為這樣的夢想就算小小也是至高無上的。
為了錢的夢想也許不純潔,但是一大部分人壓根不是為了自己的幸福去拼搏,有些是為了年幼的孩子要上學,有些是為了高齡的老母有生活保障。這些人就算他們的手段不不純潔,但是在我看來他們早已超越純潔了,他的夢是無私的,這樣的人是善良相互的,他們能感化所有窮兇極惡的人。
居裡夫人追逐夢想一生,她令我認識到追逐夢想像是在盛夏摘到樹頂的那片葉子。你用爬,笑著爬,哭著爬,摔過但是你沒有放棄,直到秋天你爬不到了,那片葉子便會自動落入你手中。
像她一樣過著簡單的生活
居裡夫人的故事家喻戶曉,但是從居裡夫人的小女兒的書中卻給我們展現了一個真實的居裡夫人。
「瑪麗想了幾秒鐘,然後說:』我們不能這麼辦,這是違反科學精神的。』比埃爾強調說:』……為了孩子們,為了我們,這種專利代表很多錢,代表財富。有了它,我們一定可以過得很舒服,可以去掉辛苦的工作……』……她差不多立刻就拒絕了』物理學家總是把研究全部發表,我們的發現不過偶然有商業上的前途,我們不能從中取利。再說,鐳將在治療疾病上有大用處……』」
這一段文字記述了瑪麗和比埃爾對是否公開鐳的研究成果以及提純方法,瑪麗認為獲得提煉鐳技術的專利是一種違反科學精神的行為,而比埃爾從大局考慮,為了家人孩子的生活,希望可以獲得專利,但最終被瑪麗的一句話說服了。
雖然居裡夫人為了科學精神將鐳的提純方法公開,但是這也使得他們的生活更加艱難。一個為了新元素不斷探究,在發現它能夠對治療就很大益處時,所謂的科學精神並沒有幫助他們改善生活,為了一個精神難道就能犧牲自己和家人嗎?
我之前學過一篇關於居裡夫人的文章,文章寫出了居裡夫人不斷探究,沒有放棄的精神,平時經常會聽到居裡夫人不重視功名,將得來的獎作為孩子的玩具。但是居裡夫人能夠如此奉獻自己的生活,全都是憑藉著她內心對科學的熱愛。我不是科學家,我沒有那種對科學神聖的態度,所以我無法理解居裡夫人的行為。儘管居裡夫人的做法讓更多人擁有鐳,擁有拯救生命的機會,但是自己的生活沒有改善,在她在世的時候就享有盛譽,然而,正如她淡泊的心一樣,無論在生命中的什麼時候,她對物質生活的享受也是很淡泊的,她的生活,可以說是十分簡樸。
居裡夫人對科學的熱愛常人可能無法真正理解,但是如果我們願意的話,可以仿照居裡夫人過著簡簡單單的生活,只為了自己的快樂。
欲有所成就,須付出艱苦的勞動
在世界科學史上,瑪麗·居裡是一個永遠不朽的名字。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以自己的勤奮和天賦,在物理學和化學領域,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並因此而成為唯一一位在兩個不同學科領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科學家。「她一生中最偉大的功績——正面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並把它們分離出來——所以能夠取得,不僅僅是靠大膽的直覺,而且也靠著難以想像的和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工作的熱忱和頑強。這樣的困難,在實驗科學的歷史中是罕見的。居裡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於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
居裡夫人,作為一位傑出的女科學家,曾在僅隔8年的時間內就分別摘取了兩門不同學科的最高科學桂冠--諾貝爾物理學獎與諾貝爾化學獎,並且一生中獲得了難以計數的其他科學殊榮,可謂是智慧超群、碩果纍纍。
讀了《居裡夫人傳》這本書,使我悟出了一個道理:要取得好成績,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付出艱苦的勞動。
我是多麼渴望像居裡夫人那樣,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到科學的世界裡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一個又一個秘密。而今,同居裡夫人對照,我真感到慚愧,平時我做事沒有恆心,每當做數學題時,一旦碰到難一些的題目,就不願多動腦筋,一次做不出來,就渴望家長幫助,希望他們能幫我完成……
古語說的好:「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因此,從平時開始,就要要求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獨立思考,認真鑽研,不怕困難。今後我一定要學習居裡夫人的頑強進取精神,刻苦學習,勇於實踐,努力攀登科學高峰。希望自己長大了做一個像居裡夫人那樣的科學院家,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為祖國的科學事業奮鬥終身!
但我清楚,有些東西看的時候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可放下書本,跑到外頭教太陽一曬,那點所謂的「激情」便十有八九揮發掉了大半。要是再耗上幾日,肯定消失得無影無蹤。這,可不就是我看本書第一遍時的情形?現在我算是明白了:其實成功的秘訣人人都懂,問題在於真正能身體力行、持之以恆的人只佔少數;所以,成功者寥寥。我若想成功,必須痛下決心,嚴格要求自己——壞了,我哪回不是這麼對自己說來著?難道非得把自己逼入絕境,來個「置之死地而後生」不成?難道人真的會「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嗎?
說再多的空話也不如去行動。
向居裡夫人致敬!
釀苦為甜
我們從小就從各種書上不止一次閱讀過關於居裡夫人的文章,原來我們對她的認識也莫過於她是一名外國人,她是唯一一名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科學獎的女科學。我們因為佩服所以都想讀讀她的傳記,而讓我們吃驚的是這本自傳居然是在她朋友的請求下才寫出來的。《居裡夫人傳》也就四萬字左右,我們當然知道這不足以概述她一生,因為她本不是活的這麼虛榮的人。
「弱者坐待時間,強者創造時間」,這是居裡夫人的一句名言,而她正是用她這一生來實踐這句話。她的成功當然離不開她的努力和不放棄,但是這卻不是我讀這本自傳最大的感受。
居裡夫人在自傳中寫的最多的就是她在試驗及生活中所經歷的甜,卻很少提到過生活過的是如何的苦。然而對於居裡夫人自己,童年時的祖國波蘭處於一再遭受蹂躪喪失主權的時代,這不僅沒有讓居裡夫人放棄,反而成為了日後對於生活的艱苦的一種動力。在整本自傳中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居裡夫人這種樂觀的心態。
少年時期在巴黎的求學經歷很是艱苦,離家遠住宿條件還很差,晚上竟一個人在樓閣裡補習功課,我想如果沒有一個好心態,這應該會成為一種阻礙,但是居裡夫人將這種阻礙轉換成了一種動力,這就是樂觀的力量。居裡夫人靜靜讀書,潛心學業,遠離喧鬧的人群,因此大有收穫,所以回憶起來認為自己沒有虛度年華,所以是快樂的,因此在自傳中居裡夫人表示她充分體會到了「自由與獨立精神彌足珍惜」,「將這段時間一生中英勇頑強的時期」。
還有當居裡夫婦正準備搬出小木屋時,丈夫皮埃爾』居裡的逝世將原本將開始的新生活變成了一種巨大的痛苦。失去丈夫和戰友的居裡夫人儘管沉浸在巨大的悲傷之中,但是她沒有頹廢不安,而是繼續照顧好她的兩個女兒,繼續完成她和丈夫沒有做完的試驗和探索。因為可以說如果居裡夫人沒有樂觀頑強的心態的話,那麼就不會有偉大的科研成果誕生,居裡夫人也不會是今天舉世聞名的「居裡夫人」。
因此,心態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還有一些更溫暖的東西
古今中外有不少人的名字和某種事物或精神聯繫在一起,但也正因如此,導致許多人對他們的了解僅僅止於此。讀《居裡夫人傳》之前,我在腦海裡搜索關於她除「鐳」以外的概念,只依然記得她原籍為波蘭,而百科簡介上的「諾貝爾化學、物理學獎」等生平固然重要,也未免太乏味,感謝還有這樣一本書,讓我們去了解「百科官方用語」以外的居裡夫人。
居裡夫人對於學習的熱愛與科學研究的渴望,奉獻於全人類的思想都是她所具有可歌可頌的巨大優點,但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不得不承認,我最關心的,還是類似於「她如何與她丈夫相識」「她與她父母姐姐關係如何」這樣的情節——不知好奇別人的隱私是不是人類的想不通,但這總能讓我了解一個與「生平簡歷」不同的她。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她都一樣熱愛著學習與研究(懷艾芙時除外)。
寫讀書札記時的無從下手或或許是因為距離感。並非年代或國籍的不同,而是精神上。當一個人把為人類而研究放在了第一位,後人需要做的或許就只有讚揚了吧——更或許只是描述她的生活就足矣!
那隻說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皮埃爾,瑪麗的居裡先生,被馬車撞倒後被貨車壓死。或許這是居裡夫人人生中最嚴重的打擊。讀到那一章時我有不好的預感,不想再往下看了,好像合上電腦就不會發生之後的悲劇。大雨衝刷掉了貨車輪胎上令人心驚的腥紅色,似乎也抹掉了居裡夫人生活裡的色彩,教她告訴兩個孩子他們的爺爺善受了重傷。她曾不斷重複說:「人生太艱苦,太乏味,我們不該讓無辜的生靈受這種琢磨。」
「瑪麗失去了伴侶,世界失去了一個偉大的人物。」——我曾想,這句話若是調換一下順序,豈非更好。固然世界失去了一位大人物,但予她,卻是失去了相伴的人。
居裡夫人一生曾擁有三克鐳。一克由她研究並獻給了人類科學,一克她想要,但柔和笑著說那太貴她買不起,當時一克鐳價值75萬法郎,公眾捐獻於她。第三克再次由公交捐獻用於鐳研究院。
一個人留給人們的物質財富或許有限,但精神財富卻是無窮。居裡夫人在歷史上留下的一筆濃墨,或許那才是人生在世的最大價值。當我們離開,又有什麼可以被「百科無聊語言」所記錄?
感謝這本書,讓我對她的看法不止於冷冰冰的評價性文字,還有一些更溫暖的東西。
偉大的秘密
從不對名人傳不感興趣的我,卻在只看了第一章之後,便被《居裡夫人傳》深深地吸引了,以至於僅用了一天的時間,便看完了這部236頁的書。
不得不說,居裡夫人是位偉大的女性。「偉大」不僅僅是說她為科學界所做出的貢獻,還有她堅持不懈的精神和面對總是時過人的膽魄。周圍的環境,親人的離開,眾人的質疑都不能阻擋這位女性對科學探索的欲望。元素的發現,榮譽的到來,學者的認可也並沒有讓她沾沾自喜起來,這樣的冷靜與學著,著實叫人佩服。
諾貝爾獎以來的首位女性,不公帶給她了莫大的榮譽,隨之而來的還有眾人的輿論,「愚蠢」的人們竟將她的成就全部歸功於她的丈夫。一般人面對這樣天大的誤會,我想都會出面用堅硬的語調來否認一下吧,可居裡夫人沒有這麼做,她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依舊做著她的實驗,並在她的丈夫死後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又一次獲得諾貝爾獎。如果說第一次有她丈夫的成分,那第二次便是原汁原味的居裡夫人了。
在生活最困難時,大姐與母親相繼離開,在生活好轉時,丈夫突然離世,無疑是生活給居裡夫人的兩記重重的耳光,但居裡夫人堅持著他往日的作風——絕不低頭,不言放棄,從未被煽暈過去。即使有痛苦,即使有悲傷,但居裡夫人將這些化為力量,一心一意地撲在她鍾愛的科學事業上,為並不「待見」她的「第二祖國」一次又一次地增添榮譽。
所有的這一切,都讓我打心眼裡欽佩這位偉大的女性。初讀這本書時,我的心裡有著和大多數人一樣的疑問:是什麼支撐著這位弱不禁風的女性趕上科學的道理並頂住了一切的壓力並走完了它?讀完整本書後,我便認識到,是居裡夫人對科學的敬仰,以及她對科學的熱愛,才將她推上科學的世界,甚至科學的巔峰。
讓我們向偉大的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基·居裡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