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歸倉豐收季(看糧食如何顆粒歸倉)
2023-10-10 06:21:41 3
資料來源: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資料整理:杜海濤 |
節糧減損相當於糧食增產,是增加糧食有效供給的一塊「無形良田」。強調:「糧食安全是事關人類生存的根本性問題,減少糧食損耗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糧食節約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加強糧食全產業鏈各環節節約減損的任務。
6月中旬以來,傳統農業大市山東青島平度市開始夏收,當地幹部群眾將節糧減損各項措施融入生產、儲存、運輸、加工的全過程。記者也沿著顆粒歸倉的路徑,一探究竟。
——編 者
1.看生產
先進收割機給力
農機手技術更強
膠萊河北岸,驅車行駛在平度市219省道上,道路旁的金色麥田耀眼奪目。車子拐進蓼蘭鎮安子丘村,轟隆聲在不遠處迴蕩。尋聲入田,大型收割機正馳騁田野。土坡上,一名皮膚黝黑的老漢站在一旁,緊盯著龐然大物來回移動。
老漢名叫楚振孔,今年65歲,種植小麥30多畝。去年趕上秋汛,播種比往年稍晚,用種量增加,老楚家購買的青豐1號和即墨22號小麥,每畝地播種十四五斤,小麥出苗率95%以上。
為提升種子品質,平度市依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青豐種子公司,建成了山東省首家糧食院士專家工作站和省內首家超長期種質資源庫,每年安排上百個小麥、玉米新品種試驗、示範、篩選、推廣,主要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提高到99%以上。
驕陽似火,小麥聯合收割機馬不停蹄。就在前幾天,眼瞅著麥子陸續進入蠟黃期,老楚趕緊聯繫農機手上門作業,片刻不敢耽誤。「市裡專家告訴俺,麥子長到九成就割,能多收一成哩!」
機械化收穫中堵塞、糧食破碎率高、脫粒不乾淨是造成糧食損失的重要原因。青島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袁瑞先說,今年,青島市對高性能小麥聯合收割機補貼額提高20%,鼓勵農民更新設備。
針對成方連片大地塊,平度市今年還引進了切縱軸流系列小麥聯合收穫機50臺。平度市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科科長陶躍順說:「這類機具穩定性好,速度快,對籽粒損傷小,不容易堵塞,作業效率能提高30%。」
除了提升機械設備,「人」的因素也至關重要。
「要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收割機風量,來減少掉粒。」農機手陳廣兵有20年收割經驗,得空就參加培訓、鑽研技術,在當地頗受歡迎,經他操作,每畝地可減損8—10斤。
為全面提升農機手操作水平,山東今年組織了9場大比武活動,平均損失率為0.67%,同比降低0.2個百分點。就在6月12日,陳廣兵剛剛獲得山東省小麥機收減損大比武青島賽區冠軍。
顧不得領獎,陳廣兵便匆忙離開。「小麥要適期收穫,咱可不能給鄉親們耽誤了。」他笑著說,「最近起早貪黑,俺家的麥子還沒來得及收呢!」
2.看儲存
農民院裡有小倉
全市建有高級庫
走進老楚的小院,房前屋後,麥香四溢。這段日子,曬糧、儲糧、賣糧,他起早貪黑,渾身是勁。今天一大早,他又忙著歸置自留糧。
「過去,家裡的存儲設施太簡陋了,並且也不太懂技術,難免浪費了糧食。不過現在不怕了。」說到存糧食,老楚嘴一咧,來到院子的一個角落,只見一寬口徑藍色金屬桶,柱體尖頂,一米半高,多個柱形鋼板嵌套堆疊,不用時可拆分收納。「有這政府配的小糧倉,麥子放一年沒問題。」
前兩年,平度市試水農戶科學儲糧示範倉工程,截至目前,共為2萬餘戶農戶配置了示範倉。平度市發改局糧食和物資儲備科科長王鋮說,這些示範倉每年大約可以節省802噸糧食,「相當於再造了800多畝良田。」
裝好自留糧,老楚就忙著出門打聽糧價。今年行情不錯,他得提前行動。
在蓼蘭鎮的豐霖糧貿有限公司糧食收購場地內,小麥卸車後,經水分儀取樣化驗,水分符合12.5%以下,隨即通過傳送機進入倉庫。如果水分超標,則進入旁側的兩座高塔之中。「這是糧食烘乾塔,經過烘乾的小麥,能長時間保存,不容易發芽發黴。」豐霖糧貿公司負責人彭松宇說,一大一小兩座塔,累計享受農機補貼近20萬元,可容納近300噸小麥,玉米可裝270多噸。
平度市發改局四級調研員董文輝說,近年來,市糧食儲備庫積極開展低溫綠色儲糧,建了5萬噸的高大平房倉,不少民營加工企業爭相效仿。目前全市有30萬噸高大平房倉,佔全市糧食倉儲庫容的七至八成。
「影響糧食存儲的主要因素是溫溼度和蟲害。」董文輝說,平房倉密封性好,可以防鼠。為控制溫溼度,高大平房倉一方面用軸流風機從糧堆上部吸出空氣,另一方面採用人工深翻起壟糧面,緩慢降溫散溼。
「最近,夏糧剛入庫,溫度高,要進行機械通風,確保空氣在糧堆中豎向流通,均衡倉內小麥糧溫、水分,降低糧食損耗,促進小麥後熟。」王鋮說,糧儲庫後期還要進行環流燻蒸殺蟲,可實現基本沒有蟲害。目前,糧食僅在通風環節有自然損耗,控制在2‰以下,最長可保存4年。
3.看運輸
運糧車輛在升級
路網建設更完善
收糧時載重35噸,到加工廠卻成了34.5噸,一路運輸,減重500公斤小麥。時隔多年,青島天祥食品集團金喜燕制粉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克先記憶猶新。
糧食運輸,水分流失、磅秤差異造成的損耗均屬正常。但若車輛遮擋不到位,極易從縫隙漏糧。「以前來的糧食每車偶爾會少三五百公斤。」馮克先說,為減少磅差,公司與物流公司籤訂合同時,會提前約定1‰的損失率,超出部分則由物流公司承擔,以此強化運輸責任。
又到夏收時節,麥田內,收割機打開放糧管道,對準運糧車,糧食傾瀉而出,盡數收入車內。鄉間坦途,運糧車川流不息,在農戶、糧食收購點、麵粉加工廠、糧食儲備庫等場所之間往來穿梭。
張增龍是青島隆順佳物流有限公司負責人,從事糧食運輸已有30多年。臨近中午,在平度市大澤山鎮一處圍場內,4輛大貨車整裝待發,每輛載重30噸。
「咱要把糧食保質保量送到目的地,設備也得升級。」張增龍指了指其中2輛車說,這是3年前公司購入的箱式一體運糧車和貨櫃牽引車,密閉性更好,不易漏糧,「現在麵粉廠多為自卸場地,箱式一體運糧車可以從車尾小門後翻傾倒,乾淨方便。」
貨櫃則更適合遠距離運輸。「我們銷往廣東、福建的糧食主要是貨櫃海路運輸,不僅能防潮、減少浪費,而且運輸成本低。」彭松宇說,貨櫃直達青島港碼頭或者青島多式聯運中心,利用碼頭裝卸設備直接吊裝,無需換箱,能夠有效減少浪費。
平度市交通運輸局物流業發展中心負責人遲忠平說,在糧食運輸過程中,損耗最多的環節在農村,農村點多面廣,因此要大力提升農村糧食物流網絡保障水平,建設「四好農村路」。
遲忠平介紹,「十三五」期間,平度市提升改善農村公路1194公裡,到2021年底,農村公路中等路以上比例達到77.67%,縣鄉公路三級路以上比例達到54.2%。
4.看加工
小麥入庫全封閉
精細加工靠分級
傍晚時分,金喜燕公司內,運糧車絡繹不絕。新麥上市,也是加工廠最忙的時候。
一輛運糧車徐徐停下,工作人員從車上取出部分小麥樣品放入儀器。等上30秒,在水分、雜質、不完善粒、麵筋、低溫等指標顯示合格後,運糧車進入卸糧區。
車廂後翻、糧食傾斜而下流入地籠、刮板自動將小麥收入鬥內……「從進入糧倉開始,小麥便在封閉的生產環境內流動。」馮克先說,麵粉加工時,每個樓層各有分工,彼此用管道貫通,糧食加工前,通過輸送管道出倉、配糧,再運送至生產車間,全程密封運行。
進入麵粉加工車間,轟鳴聲不斷,磨粉機正自動有序運轉。細看車間,屋頂垂下上百條管道,直通磨粉機,透明玻璃罩內,不同規格的小麥正被分別加工。
原來,為提高小麥利用率,要先將小麥按比重分級,飽滿度高的小麥就用來制粉,生產民用為主的前路粉和中路粉;飽滿度低的小麥和運輸過程中破碎的小麥,經過層層篩選,可做等級低的後路粉,用於飼料。
除了對麥粒進行篩選,加工時,清粉和磨粉還要分級。「以前,一粒小麥用的沒有扔的多,現在輕研細磨,小麥層層剝離,每層都有價值。」 金喜燕公司工程師盛中華說,靠著輕研細磨冷加工,小麥的出粉率從過去的70%左右提升到如今的78%左右。
「節糧減損就等於增產增收,直接關係公司收益。」馮克先說,「現在公司設備進行升級改造,三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改,持續提升小麥利用率,節糧減損已經成為我們公司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24日 14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