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安娜·卡列尼娜》學習筆記精選

2023-10-10 11:59:20 2

  讀書筆記是指讀書時為了把自己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或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來而做的筆記。在讀書時,寫讀書筆記是訓練閱讀的好方法。

  《安娜·卡列尼娜》學習筆記一

  作品從奧勃朗斯基的出軌寫起,和安娜後來的出軌相映襯,意味深長。真正出軌的,只安娜一人,其他人都在常軌(這點得滿滿說清楚)。

  這是一個正常人。有著健旺的生命力從他體內溢出。他出軌,那麼普通而正常的事件;作為妻子的陶麗第一次發現,她痛苦倉皇,力求挽回女人的尊嚴,吵架,也是普通而正常的。挨罵後奧勃朗斯基睡覺,夢中聽到歌聲而笑了,醒來,想起夫妻矛盾,煩惱幾分鐘,很快就又忘了。他「對待自己是誠實的。他不能欺騙自己,不能裝作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悔恨」。他是「多情的」,他「不能再愛她了」,「這一層他並不後悔。他後悔的是沒有把那件事瞞過妻子」。他為這生活處境感到難過,可也沒細想。他來辦公室,即刻容光煥發,這個英俊男子,這個生命力健旺的人。

  正常的人和他正常的生活、正常的心理。他的關心政治和談論政治,他的觀點和信條,他的善良,他的適應現實的能力,他的安適之感和一些小煩惱,都是正常得毫不出軌——性出軌也是那么正常得在該有的生活的軌道。

  以出軌寫常軌,這個開頭真好。

  列文出場。和奧勃朗斯基構成反襯,兩種生活與人的形態。

  列文的愛情,這樣一份純真,在此刻的生命中分量如此之大,讓人感到害羞,感到卑微,感到虛弱的心靈的顫動。這和奧勃朗斯基的已然過去了的愛情也是一種對襯。一切愛情都將過去嗎?什麼樣的心靈能為愛情保鮮?

  列文與奧勃朗斯基關於愛情的談話。

  對於奧,這已經過去的愛情,是生活無法卸去的負擔,是一個男人的嘆息。而對於列文,這正在來臨的愛情,是生死攸關的大事,在此刻的生命中分量如此之大,「生死攸關」,純真得不能有一點褻瀆,它讓人感到害羞,感到自身的卑微,感到心靈緊張虛弱的顫動。

  彼此為各自的愛情體驗而爭執:在奧勃朗斯基眼裡,女人已變成肉身的誘惑,列文懷著純情之心嘲笑和反駁。他們是不同的,但細節是:列文終於有理解的笑容了,他無法在誠實的內心完全反駁奧。他突然意識到了肉身曾經的罪,「你說的話也許是對的。很可能是對的……可我說不上來,實在說不上來。」(P63)列文說。

  「……人生的一切變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和影組成的。」奧勃朗斯基補充。

  列文嘆氣,分神。有些東西,是他不願意去想的。

  好人列文,想到他落魄的哥哥。「他想從此忘記這個不幸的哥哥,但又覺得這樣做是卑鄙的。這兩種思想在他心裡鬥爭著。」這樣的雷霆之聲,悄無聲息地隱藏著,好像隨意一筆。

  列文與吉娣在溜冰場見面。開始,吉娣熱情歡迎列文,他在她心裡是親切的。然而——

  「同您一起溜,我也就更加有信心了。」他說,但立刻因為說了這話而感到害怕,臉都紅了。果然,他一說出這句話,她臉上親切的表情頓時消失,好像太陽躲進烏雲裡。她變得冷冷的了。人很難自然歡悅地接受一份感情,是因為人有害怕。感情往往是一種歸屬,它用來給這個,就沒有了給那個,是這樣的嗎?因為不能同樣程度地回報那表達者,所以羞愧,害怕,乃至厭惡逃避。人被感情所佔有,生命的大海於是成為河流,有了它的規定的軌道。

  列文到吉娣家裡,當面向她求婚。

  「她眼睛避開他,重重地喘著氣。她興奮極了,心裡漾溢著幸福感。她怎麼也沒想到,他的表白竟會對她產生這麼大的作用。但這只是一剎那的事。她想起了伏倫斯基。她抬起她那雙誠實明亮的眼睛望著列文,看見他那絕望的神色,慌忙回答:

  『這不可能……請您原諒……』

  一分鐘以前,她對他是那麼親近,對他的生命是那麼重要!可此刻,她對他又是多麼隔膜多麼疏遠啊!

  列文哥哥熱衷公益。「列文認為哥哥……這種他自己完全缺乏的辦公益事業的能力,也許不是什麼特長,相反,倒是由於身上缺乏一種什麼東西——不是缺乏善良、正直、高尚的願望和趣味,而是缺乏活力,缺乏所謂良心這種東西,缺乏志向,缺乏那種促使一個人從無數生活道路中選擇一條並且為之奮鬥的志向。」p327

  吉娣崇拜施塔爾夫人。可是,當那麼一天,她帶父親去看她,藉由父親的眼睛,毀滅突然變了。

  「吉娣沒有回答,並非無話可說,而是即使在父親面前也不願公開她內心的秘密。不過,說也奇怪,不論她怎樣避免受父親的影響,不讓他踏進她心中的聖地,她卻覺得她整整一個月來保存在心裡的施塔爾夫人的神聖形象,從此消逝了,就像一具由舊衣服裝扮成的木頭模特兒,一旦剝去衣服,就原形畢露了。施塔爾夫人如今只剩下一個短了一截腿的軀體,因為模樣太醜了,就長年躺在那裡,可她還要折磨任勞任怨的華侖加,就為了給她蓋毯子蓋得不合她的意。吉娣不論怎樣努力,也無法恢復施塔爾夫人原來在她心中的形象了。」p316

  吉娣佩服喜愛華侖——她那麼樸素而幾乎沒有自我形象的關注,那麼熱心地照料每個病人。吉娣學習她。然後,兩個病人因同時喜歡她而發生了爭吵,委屈來了——

  「是我活該,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是裝出來的,不是出於本心。別人的事同我有什麼相干?到頭來弄得我成了爭吵的原因,仿佛我做了人家沒叫我做的傻事。因此一切都是假的!假的!假的!……」

  「可為什麼要裝假呀?」華侖加低聲說。

  「哎,多麼愚蠢,多麼可惡!我完全不需要……一切都是假的!」她說,把傘打開又收攏。

  「為了什麼目的呢?」

  「為了要在別人面前、自己面前、上帝面前顯得好一點,為了欺騙大家。不,這樣的事今後我再也不幹了!寧可當傻瓜,也不說假話,不騙人!」

  「到底誰騙人哪?」華侖加用責備口吻說。「您說話仿佛……」p320

  人和人如此不同。內心最深刻的需要的不同。人世有不同的道德。

  伏倫斯基的功名心。和謝普霍夫斯科的對話。p416

  一切都在開始時候就昭示了結果,可是,我們還得看著安娜如何跳進去,送命。構思時,作為道德家的託爾斯泰開始想要譴責,可真正寫作時,文學讓他選擇了作為人去面對和挑戰虛無。安娜真正出場,她愛,然後撕裂,毀滅。這裡沒有其它的價值支託,沒有社會賦予的意義,沒有理解,沒有其它理由,純粹就是愛情燃燒然後寂滅。其他人都在常態裡,也許應該說,那一切都不能構成和虛無的對話,唯有安娜這個生命。——這是小說的命脈,也是在這點上體現了作家的真誠和勇敢。

  《安娜·卡列尼娜》學習筆記二

  安娜·卡列尼娜她是個文化修養極高的貴族女子,在上流社會中,她以驚人美麗高貴聰慧在任何場合都美麗迷人。雖然生活舒適無憂無慮,可是身處虛偽的卡列寧和虛偽社交場合社會環境,使她疲憊不堪,她極力想擺脫一切!

  卡列寧在生活中孜孜以求的只是勳章和官爵,在他看來,他之所以需要一個家庭,並非出於愛情的需要,而是因為他在仕途上少不了這樣一個點綴品。安娜一再發出感嘆,「卡列寧,不是男子,不是人,他是木偶」,是「一架官僚機器,當他生氣的時候簡直是一架兇狠的機器」。在安娜心目中,卡列寧是個虛偽的人,安娜說,「他樂於遊泳在虛偽裡,正象魚在水裡遊泳一樣。」

  其實安娜那個家本身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像放下一個定時炸彈一樣,隨時爆炸的。所以,當渥倫斯基一出現,安娜心中長期以來的抑鬱馬上釋放出來,她已經是無法再去忍受「虛偽和謊言」,決定犧牲一切跟渥倫斯基走!

  但她卻沒有想到渥倫斯基是一個偽君子,又無情地拋棄了她,使她一無所有,最後臥軌自殺。

  我要說的,也只有是:她固然有追求自由的權利,但不可以不顧一切的追求自由!不管在什麼時候都好,人,必須為自己所做出的任何事情而負上責任。如果問我,要以別人的痛苦來成全自己的欲望,那麼,我會選擇放棄。

  《安娜·卡列尼娜》學習筆記三

  這本書通過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愛情悲劇,和列文在農村面臨危機而進行的改革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先後描寫了150多個人物,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一如大家所見,這本書的女主角,就是安娜·卡列尼娜,這個令渥倫斯基對她一見鍾情,廢寢忘食的美麗的女人。可最終安娜臥軌自殺,這也是託爾斯泰想要嚴厲控訴的地方,在這個似乎充滿愛的地方,卻被利益,金錢綁上枷鎖,被所謂的道德,抽得遍體磷傷。

  男人花心,整日留戀在花花世界裡,全然不顧家裡那個為他日夜操勞的妻子。大大體現了,在那個年代,婦女是有多卑微和渺小,苦苦掙扎著。託爾斯泰通過安娜的愛情、家庭悲劇寄寓了他對當時動蕩的俄國社會中人的命運和倫理道德準則的思考。作家歌頌人的生命力,讚揚人性的合理要求;同時,他又堅決否定一切政治、社會活動(包括婦女解放運動)對改善人們命運的作用,強調母親——婦女天職的重要性。在小說裡,託爾斯泰首當其衝就批評了婦女被無視的現象,通過奧布朗斯基公爵的心理描寫,來更突出多麗的可憐之處。

  安娜·卡列尼娜的哥哥奧布朗斯基公爵在那時已經有五個孩子,仍和法國家庭女教師戀愛,因此和妻子多麗鬧翻,多麗甚至離家出走過,安娜從彼得堡乘車到莫斯科去在莫斯科為哥嫂調解。

  其實在我眼裡,渥倫斯基也不是一個什麼好東西,我並不是批判男性是有多花心,我承認大多數男性都很顧家。可是,事實證明,人都是相對的,有好便有壞,有花心也有不花心的。

  安娜·卡列尼娜在車站認識了青年軍官渥倫斯基。渥倫斯基畢業於貴族軍官學校,後涉足於莫斯科社交界,以其翩翩風度得到了多麗的妹妹凱蒂的垂青,但他只與她調情,並無意與她結婚。而深愛著凱蒂的康斯坦丁·列文也從鄉下來到莫斯科,他打算向凱蒂求婚。但早傾心於渥倫斯基的凱蒂卻拒絕了他的求婚,她正想像著與渥倫斯基將來的幸福生活。

  渥倫斯基是一個身體強壯的的男子,有著一副和藹、漂亮而又異常沉靜和果斷的面孔,年輕英俊而風流倜儻。他的容貌和風採,令許多貴族小姐傾心。這裡我不得不說,愛情小說裡,男主角總是那麼「花俏」。

  在渥倫斯基看到安娜的一剎那,那刻被安娜所俘虜,他在薛傑巴史達林基公爵家的舞會上,向安娜大獻殷勤。而凱蒂精心打扮想像著渥倫斯基要正式向她求婚,在渥倫斯基眼裡,安娜·卡列尼娜是那樣的出眾:「她那穿著簡樸的黑衣裳的姿態是迷人的,她那帶著手鐲的圓圓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生氣勃勃的,美麗的臉蛋是迷人可親的,……」

  凱蒂在發現渥倫斯基和安娜異常地親熱,這令她感到很苦悶。事實證明,男人花心後,總會令女人十分痛苦,這裡我就要批評一番,而且,女同胞們,勇敢地站起來,為自己而活!別像凱蒂那樣只會苦悶。

  安娜不願看到凱蒂痛苦,勸慰了兄嫂一番,便回彼得堡去了。隨後渥倫斯基也來到彼得堡,開始對安娜的熱烈的追求,他參加一切能見到安娜的舞會和宴會,從而引起上流社會的流言蜚語。起初,安娜還一直壓抑著自己的情感,不久渥倫斯基的熱情喚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愛情。

  紅杏出牆確實該批評一下,可是,嫁給一個像安娜的丈夫亞歷山大·卡列寧這樣的男人,才是女人一生中最大的不幸吧。託爾斯泰也通過安娜與卡列寧的故事,控訴卡列寧的冷淡和渥倫斯基的不堅持與水性楊花。

  有一天,安娜與丈夫卡列寧一起去看一場盛大的賽馬會,比賽中渥倫斯基從馬上摔了下來,安娜情不自禁地大聲驚叫,卡列寧認為安娜有失檢點,迫使她提前退場。安娜無法忍受丈夫的虛偽與自私,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我愛他……我憎惡你……」。

  由於卡列寧的令人吃驚的寬厚,渥倫斯基感到自己是那麼的卑劣、渺小。安娜的愛情和自己的前途又是那麼的渺茫,絕望、羞恥、負罪感使他舉起了手槍自殺,但沒有死。死而復生的安娜和渥倫斯基的愛情更加熾熱,渥倫斯基帶著安娜離開了彼得堡,他們到國外旅行去了。

  在奧勃朗斯基家的宴會上,列文與凱蒂彼此消除了隔閡,互相愛慕。不久他們結婚了,婚後他們回到列文的農莊,凱蒂親自掌管家務,列文撰寫農業改革的論文,他們生活很幸福美滿。旅行了三個月,安娜感到無比的幸福,但她卻以名譽和兒子為代價。歸國後,她沒有回家,而是住在旅館裡,由於思念兒子,在兒子謝遼沙生日那天,偷偷去看他,天真無邪的謝遼沙不放媽媽走,他含著淚說:「再沒有比你更好的人了。」

  他們返回彼得堡,遭到冷遇,舊日的親戚朋友拒絕與安娜往來,使她感到屈辱和痛苦。渥倫斯基被重新踏入社交界的欲望和輿論的壓力所壓倒,與安娜分居,儘量避免與她單獨見面,這使安娜感到很難過,她責問道:「我們還相愛不相愛?別人我們用不著顧慮。」在一次晚會上,安娜受到卡爾塔索夫夫人的公開羞辱,回來後渥倫斯基卻抱怨她,不該不聽勸告去參加晚會。於是他們搬到渥倫斯基的田地莊上居住。渥倫斯基要安娜和卡列寧正式離婚,但她又擔心兒子將來會看不起她。3個月過去了,離婚仍無消息。渥倫斯基對安娜越來越冷淡了,他常常上俱樂部去,把安娜一個人扔在家裡,安娜要求渥倫斯基說明:假如他不再愛她,也請他老實說出來,渥倫斯基大為惱火。一次,渥倫斯基到他母親那兒處理事務,安娜問他的母親是否要為他說情,他要安娜不要誹謗他尊敬的母親,安娜認識到渥倫斯基的虛偽,因為他並不愛他的母親。

  大吵之後,渥倫斯基憤然離去,她覺得一切都完了,安娜準備自己坐火車去找他,她想像著正和他母親及他喜歡的小姐談心,她回想起這段生活,明白了自己是一個被侮辱、被拋棄的人,她跑到車站,在候車室裡接到了渥倫斯基的來信,說他10點鐘才能回來,她決心不讓渥倫斯基折磨她了,起了一種絕望而決心報復的心態,最後安娜身著一襲黑天鵝絨長裙,在火車站的鐵軌前,讓呼嘯而過的火車結束了自己無望的愛情和生命,這段為道德和世間所不容的婚外情最後的結果由安娜獨立承擔,留下了無限感傷。

  卡列寧參加了安娜的葬禮,並把安娜生的女兒帶走了。渥倫斯基受到良心的譴責,他志願參軍去塞爾維亞和土耳其作戰,但願求得一死。最後以安娜,渥倫斯基和凱蒂,列文做對比,對比了兩個家庭的截然不同的結局,這個令人悲傷的結局,也是託爾斯泰在最終想說的。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同类文章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

  《格列佛遊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曆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縮微的國度裡,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

世界因你不同的讀書筆記

  世界因你不同  拿出這本勵志書籍,我立刻被這六個充滿鼓勵的大字所吸引。引文介紹的李開復有著許許多多不平凡的成就: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卡內梅基隆這兩所國際頂尖名校;獲得諸多創新獎項,在蘋果、SGI、微軟、谷歌四大國際網際網路公司擔任重要職位……這些成就鑄造了一個普通人心中成功人士的形象。但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三篇)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合集。作品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歷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是回憶散文。全書的主題是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文化苦旅》獲上海市出版一等獎,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獎,臺灣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編

  《三國演義》曹操的狡詐,劉備的謙虛恭謹,孔明的小心,周瑜的胸懷狹小,每獨自一個人物都具備不一樣的性情,筆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細細品嘗,讓讀者似乎進入一種境界。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  在高年級,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裡面的人物也

水滸傳讀書筆記匯總

  水滸傳讀書筆記300字  《水滸傳》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書中講了宋代的農民起義,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水滸傳》中共有一百零八位好漢,他們各有各的技法,而且剛剛英勇無比。殺了好多貪官和壞人,保護正義,寧死不屈,連朝廷都制服不了他們。  如果我是在這一百單八將中的一員,絕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匯總)

  《格列佛遊記》是以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週遊四國的經歷。由於暴風雨、上岸找淡水、遭遇海盜、被部下劫持等等種種情況,格列佛共到了四個不同的國度:「小人國」——利立浦特王國,「大人國」——布羅丁奈格王國,有著異想天開卻又不著實際想法人的「飛島國」,最後一個是由一種有智慧的馬管理的「慧駰國」。 

西遊記讀書筆記

  西遊記讀書筆記300字  我看過很多的書,比如:《瞧,這幫壞小子》、《愛的教育》……其中我最喜歡《西遊記》。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所有妖魔鬼怪,取上了真經。  《西遊記》這本書有四個主人公,其中我最喜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精選)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臘人傳給後世的一部飽含生活智慧的文學作品。相傳,這部寓言集中的寓言為伊索所作,因而稱為《伊索寓言》。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著名的寓言家。他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曾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後獲得自由。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

  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好強、老實,又富有理想的鄉下人——祥子。來到北平後,幹起了拉車這一行。他的理想就是買上一輛自己的車。為了車,他吃盡了苦頭。被搶、被詐,無奈成親,卻喪了妻,喜歡的人也走了。這一路上起起伏伏,坎坎坷坷。這樣無情的社會就像一瓢冷水,連希望的星火也被澆熄了。曾經向上、不屈的祥

讀《水滸》,品永恆的傳奇

  論古道今說英雄,水滸好漢稱第一。  ——題記  說英雄,說風流倜儻,善良正義;說英雄,說追求勇氣,行俠仗義;說英雄,說肝膽相照,替天行道。  《水滸傳》一部經典之作,是我國首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描寫了一群不堪暴政壓迫的好漢揭竿而起的故事。這一百單八將,或身懷絕技,或足智多謀,但他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