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第30卦離卦九四詳解(易經離卦詳解)
2023-10-17 19:46:11 3
《易經》第三十卦 離 離為火 離上離下 測考研
驚了,我也佔到離卦……不過本人二戰
卜得離卦,動爻為九四,問工作,求解卦
第三十卦 離為火-第三十卦 離為火、「離」為美,為明,不能只顧外表美觀,而遺忘其實質。尤不可傲物氣高,帶來失敗。須注意文書,印鑑引禍。
運勢:雖然目前外觀極盛一切順利,可能為假象、虛象,而且雙火之燃,其內部、內情已有所損,又雙火之烈,如烈日中天,故凡事宜守之,勿太急進,待人以謙和、理性,否則必有所損失。宜順從長輩,勿因急躁而妄動或意氣用事,則可欣欣向榮也。
工作:尊重他人的意見,就能獲得大好時運。
周易卦解第三十卦
離卦,上經的最後一卦.
離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第30卦。離為火(離卦)附和依託,屬中上卦。 象曰:官人來佔主高升,莊農人家產業增,生意買賣利息厚,匠藝佔之大亨通。 這個卦是同卦(下離上離)相疊。離卦,闡釋依附的原則:當在險難中,必然就要攀附,找到依託才能安全。應把握中正的原則,不可偷機取巧。應覺悟升沉生死是自然常理,知天樂命,才不會因得不到依附而自尋苦惱。依附不可乘人之危,採取脅迫的手段,以免招禍。依附強者,應柔順中庸,時刻警覺,才能化險為夷。
求健康狀況,得《易經》第三十卦,請高手幫忙解釋
樓主本卦離火中有2個變爻,如有2個變爻,按本卦變爻爻辭做解,並以上爻解釋為主。
因此解卦為:
九四爻 - 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遇到了突如其來的事情,脾氣發得猶如燃燒的烈火,但頃刻之間又煙消雲散、不復存在,落得個被拋棄的下場。
和 六二爻 - 六二:黃離,元吉。
有黃色附著,便可以獲得大吉大利。
個人觀點,如果求的是健康,最近可能會有問題,而且還來勢洶洶的。不知道是為多大的人求的呢?
如果還比較年輕,那麼憑現在的醫學治療,應該可以消解。如果歲數偏大,就需要值得重視了,你明白我意思嗎,不直說了。
黃色附著,黃色代表土。我理解為,要多接接地氣,到大自然中多活動活動,這樣也有利於健康。至於穿不穿黃顏色,呵呵呵。。。自己看著辦吧
我求得到易經中的震卦,肯請大師給與詳解指點迷津!謝謝。
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
主持鼎器的人,沒有比長子更恰當的了,所以接著是震卦
處亂不驚 從容鎮定
51、震卦《震》(下震上震) 第五十一
亨通無礙聞雷來,先驚後樂惹塵埃;
高陵避難七日得,恐懼不安失錢財。
謹慎行事無災難,巨聲墜泥雲半開;
左鄰右舍相幫襯,震往來歷婚配衰。
【原文】 震:亨,震來虩虩xìxì,笑言啞啞。震驚百裡,不喪匕鬯chàng。【譯文】震,動也。震卦象徵雷威震動,萬物皆感驚懼之意。施於人事,則如人君教令威嚴,震懾天下,萬民順服,故萬事可致亨通。雷威震動,天下震懾,萬物謹慎,莫敢妄為,然後可獲致安福而歡笑連連。喻之人事,則說明諸侯之教令,如雷威震動,驚聞百裡,則全國整肅,社會安寧,居位者不喪失宗廟之祭祀,而長保社會之平安。
「亨。震來號號,笑言啞啞;震驚百裡,不喪匕鬯。」意思是說:「《震卦》象徵震動的雷聲。當驚雷震動的時候,天下萬物都感到恐懼,然而君子卻能安之若素,談笑如故;即使雷聲震驚百裡之遙,主管祭祀的人也能做到從容不迫,手中的匙和酒都沒有失落。大丈夫處變不驚,臨危不懼,所以能成就大事。」
在面臨危險和困境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冷靜,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很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在很多方面都會給我們帶來負面的影響。首先,在身體健康方面,情緒的巨變很容易引起心臟病和抑鬱症。另外,也會給自己的工作和人生目標帶來消極的影響。因此,無論突如其來的變故多麼危險和困難,都應該學會以穩如泰山、處變不驚、以不變應萬變的姿態和心態進行冷處理,這是我們走向成熟的標誌和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傳說古羅馬有個皇帝,常常派人觀察那些死刑犯。如果發現在惶恐不安的犯人中有能吃能喝、倒頭大睡的人,便偷偷將他們釋放,把他們訓練成無所畏懼的勇士。
唐憲宗時期,裴度任中書令的職位。
有一天,裴度在中書門下辦公時,手下人慌慌張張地跑過來向他報告說他的大印不見了。當官的丟了大印,此事非同小可。然而裴度聽了報告之後穩如泰山,一點也不慌張,只是點頭表示知道了,並告誡左右不要緊張。
周圍的人早己大驚失色,看裴度竟然毫不驚慌,都感到疑惑不解,猜不透裴度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更讓人吃驚的是,裴度好像完全忘了這件事,當晚在府中大宴賓客,與眾人飲酒作樂,十分逍遙。
酒到半酣之時,有人發現大印又被放回原處了。手下又迫不及待地向裴度報告,裴度依然神態自若,好像根本沒有發生過什麼一般。那頓酒宴喝到盡興方才罷宴。
左右始終不明白裴度為什麼能如此胸有成竹,這件事過去很久之後,裴度才向大家提到這件事。
他對左右說:「丟印的原因想必是管印的官吏拿去私自印製文書,恰巧被你們發現了。這時如果嚷嚷開來,下令追查,偷印的人擔心出事,驚慌之中必定會想到將證據毀滅。如果他真的把印偷偷燒毀或者扔到水裡,我們又上哪裡去找呢?相反,我們處之以緩,不露聲色,這樣也不會打草驚蛇,偷印之人用過大印之後就會悄悄放回原處。」左右都非常佩服他的見識和度量。
當面臨突發事件時,驚慌失措,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添亂。試想,如果變故發生在戰場之上,本來此時你己經處於危難之中,你再驚慌失措,這樣只能導致軍心大亂,使對手乘危而攻,那豈不是雪上加霜嗎?因此,在緊急時刻,我們應該處變不驚,臨危不亂,鎮定下來,冷靜地分析眼前的形勢,制定臨時的對策,這才是明智之舉。
三國時,張遼將軍接受曹操的命令屯兵長社。一天,軍營中有人放火作亂,全軍上下風言四起,惶恐不安。張遼對左右的人說:「不要亂動,這不是全軍造反,必然是有人在裡面製造混亂,想以此擾亂軍心罷了。」接著,張遼向全軍的將領發布公告說:「不想造反的人就安靜下來。」他率領親兵幾十個人,在軍營正中端立不動。不一會兒,就將謀反的首犯抓獲了。
漢景帝時,太尉周亞夫統帥軍隊討伐七國。軍中也曾在夜裡發生驚亂的情況,周亞夫穩睡床上根本不起來。不一會兒,軍中自然平定下來。
漢光武帝時,大司馬吳漢曾遇到敵寇在夜裡進攻營帳,軍中驚擾不安,吳漢也是照樣大睡不起,穩如泰山。兵將聽聞吳漢沒有動靜,都回到各自營帳,按部就班。當夜,吳漢挑選精兵襲擊敵軍,大獲全勝。
當我們面對突發事件時,學著如何保持鎮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們要對事情認真思考,在作出行動前,冷靜地考慮一下周圍的形勢,事情將會變得更加地容易控制。不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要保持冷靜,保持理智。然後自我反思,使自己對事情的看法更加清楚,幫助自己更好地解決問題。
震為雷同卦相疊(震下震上)。震卦為雷,兩震相疊,有巨雷連擊,震驚百裡之象,所以卦名曰震。用以喻天威莫測,災禍難料,警戒人們敬天修德,省身遠惡。
一口金鐘在淤泥,人人拿著當玩石,忽然一日鍾懸起,響亮一聲天下知。
震卦,闡釋震驚的應對法則。在發展進步的過程中,難免不發生意外的重大事故,以致震驚。惟有記取教訓,凡事戒慎恐懼,才能有法則可循,發揮剛毅的力量,鎮定從容應對,不致驚慌失措;即或遭受災難,也可發生遲滯作用,使損害減少到最低限度,並能迅速復原。平時戒慎恐懼,經常反省檢討,即可防患於未然;經常保持高度警覺,在災難未到來之前,就可使其消滅於無形。
勇敢,在古代有 「匹夫之勇」和「君子之勇」之別。路見不平,拔刀而起,一言不合,拳腳相加,這是匹夫之勇。因為只要有幾分血氣,有幾分力氣,不要有任何志向和修養,隨便什麼人都做得到,而且也不會有什麼輝煌的戰果,因此是匹夫之勇。這個觀點,西方的蘇格拉底也說過。那麼,什麼是君子之勇呢?《心術》蘇洵的這句名言做出了做好的解釋: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就是君子之勇。泰山崩,比喻意外的變故;麋鹿興,喻指美好事物的引誘。此句意思: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也臉不變色,即使麋鹿在旁邊起舞也不去看它一眼。這是說面對驚嚇和引誘都毫不動心。顯然,君子之勇表現的是沉著,是定力。蘇東坡說,這是因為「其所挾也大,其所致也遠」的原因。也就是說,為了遠大的理想,可以暫受一時之辱,或不計眼前的得失。所以,「敵進我退」不是懦弱,「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也不是怯懦。當然,一味蠻幹,為當下的面子不顧遠大的理想,也不是勇敢。楚漢爭霸之際,劉邦被項羽一箭射中前胸,腰不能直,便順勢彎下腰去摸腳趾頭,還大罵說:臭小子,射中我的腳,然後掉頭就跑。這就有些機智,也可以說有些狡猾,但不能說就是窩囊和膽小。
匹夫之勇是一人之勇,將帥之勇是萬人之勇。戰場上是不能沒有勇敢的,所謂「兩軍相敵勇者勝」。但是,這裡說的勇,是全軍之勇,而不是個人之勇。當然,在某些時候,將領的身先士卒,確能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在冷兵器時代就更是如此。然而,項羽的衝鋒陷陣,卻並不完全是為了鼓舞士氣,有時也是為了自己逞能過癮。結果,由於他過於個人英雄主義,反倒讓其他將領和士兵覺得自己可有可無,哪裡還會有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司馬遷批評他「奮其私智」(只靠個人),「欲以力徵」(只靠暴力),兩條都說到了點子上。
周易八卦中的震卦是什麼東西?最好有圖?
震卦在易經中是第五十一卦,以下是卦辭,在八卦中,震對應的的雷。
震:享,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裡,不喪匕鬯。
彖曰: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驚百裡,驚遠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
象曰:洊(cun)雷,震;君子以恐懼修身。
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
象曰: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躋於九陵,勿逐,七日得。
象曰:震來厲,乘剛也。
六三,震蘇蘇,震行無眚。
象曰:震蘇蘇,位不當也。
九四,震遂泥。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六五,震往來,厲;億無喪,有事。
象曰:震往來厲,危行也。其事在中,大無喪也。
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徵兇;震不於其躬,於其鄰,無咎;婚媾有言。
象曰:震索索,未得中也。雖兇無咎,畏鄰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