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簡繁轉換方法(乾貨簡繁轉換易錯字梳理)
2023-10-14 09:43:14 3
中文簡繁轉換方法?當我們需要將一個字還原成繁體字時,就必須從整個句子或詞組上進行分析判斷,才能確定其正確的繁體字形在1986年公布的《簡化字總表》中,有兩百個左右的簡體字是分別對應兩個或多個繁體字,這無疑造成簡繁轉換的難度鑑於簡繁轉換的複雜性和各個字在轉換過程中存在的特殊性,筆者作了一些梳理,現將書法作品中簡繁轉換容易出的字分類列舉如下:,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中文簡繁轉換方法?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中文簡繁轉換方法
當我們需要將一個字還原成繁體字時,就必須從整個句子或詞組上進行分析判斷,才能確定其正確的繁體字形。在1986年公布的《簡化字總表》中,有兩百個左右的簡體字是分別對應兩個或多個繁體字,這無疑造成簡繁轉換的難度。鑑於簡繁轉換的複雜性和各個字在轉換過程中存在的特殊性,筆者作了一些梳理,現將書法作品中簡繁轉換容易出的字分類列舉如下:
第一類:簡化字本就是一個具有獨特涵義的單字,它與繁體字是完全不同的字,漢字簡化時用它去代了筆畫複雜的字,這類字數量比較多。
首先,用一個簡化字替代兩個字。
表
(一)表:外表、儀表、表示、表親;
(二)錶:手錶、鐘錶。
卜
(一)卜(bǔ):佔卜、卜辭、前程未卜;
(二)蔔(bo):蘿蔔。
醜
(一)醜:子醜寅卯、丑角、姓;
(二)醜:醜陋、醜惡、醜聞、醜態。
蟲
(一)蟲(huī):長蟲;
(二)蟲(chónɡ):昆蟲、毛蟲
「蟲(huī)」為「虺」的本字,指毒蛇。《山海經·南山經》:「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無草木,多腹蟲。」「腹蟲」即「蝮蛇」,不能寫做「腹蟲」。
醜
(一)醜:子醜寅卯、丑角、姓;
(二)醜:醜陋、醜惡、醜聞、醜態。
澱
(一)澱:白洋澱、茶澱、荷花澱;
(二)澱:澱粉、沉澱、積澱。
「澱」指淺的湖泊,多用於地名;「澱」多指沉澱。
鬥
(一)鬥:車載鬥量、菸斗、北鬥星、鬥室;
(二)鬥:鬥智鬥勇、爭鬥、鬥雞、鬥牛。
「鬥」指盛酒器,如《詩經·大雅·行葦》「酌以大鬥,以祈黃耈」,也作為容量單位和星宿名。而「鬥」則多指打鬥和比賽,也可寫做「閗」「鬬」。
豐
(一)豐:指草生長得茂盛,也可形容美好的容貌和姿態,如《詩經·鄭風·豐》「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用於丰采、丰姿、丰韻等;
(二)豐:「豐」有「富足」和「大」的意思,可以形容各種事物,如「豐富」「豐滿」「豐城」「豐收」。
谷
(一)谷:山谷、進退維谷、姓;
(二)穀:五穀豐登、稻穀。
「谷」指山谷;「穀」本是莊稼和糧食的總稱,後引申出俸祿、養活、善、好的意思。如《詩經·陳風·大車》「穀則異室,死則同穴」,《左傳·成公四年》:「豈不穀是為?」。
後
(一)後:皇后、皇天后土、后稷、后羿、後黨;
(二)後:後面、落後、後代、後人
在古代「後」和「後」是兩個字,「君王」「君王的妻子」兩個意義都不寫做「後」。而「先後」「前後」的「後」,也很少寫做「後」。
胡
(一)胡:胡琴、胡椒、胡鬧,姓;
(二)鬍:鬍鬚
劃
(一)劃:划船、划槳;
(二)劃:刻劃、劃分、計劃、謀劃。
在古代「劃」和「劃」是兩個字,「劃」指撥水前進;「劃」包含割開和籌劃兩個義項。表示割開、分開義時,不可寫做「劃」。
幾
(一)幾:茶几、几案、窗明幾淨;
(二)幾:幾乎、幾個、所剩無幾。
卷
(一)卷:卷次、卷宗、讀書破萬卷、試卷;
(二)捲:風捲殘雲、捲尺、捲菸、捲土重來。
據
(一)據:拮据;
(二)據:佔據、據點、根據、證據。
克
(一)克:克勤克儉、克服、克己復禮、千克;
(二)剋:攻剋、剋期、剋敵、剋復、剋食。
困
(一)困:困苦、圍困、困難、睏乏;
(二)睏:睏倦、睏覺。
裡
(一)裡:鄰裡、鄉裡、公裡、裡弄;
(二)裡:表裡、裡面、城裡、這裡。
「裡」是形聲字,形符是「衣」,聲符是「裡」,表示衣服的裡層,引申為裡面、內部等義,如《左傳·僖公二年》「表裡山河」;「裡」在古代是一種居民組織,引申為街坊、家鄉、長度單位等,如江淹《別賦》:「離邦去裡。」
簾
(一)簾:酒帘;
(二)簾:窗簾、門簾、垂簾聽政。
「簾」僅指酒家、茶館的幌子,如李中《江邊吟》「閃閃酒帘招醉客」;「簾」則泛指以竹、布等製成的遮蔽門窗的用具,如劉禹錫《陋室銘》「草色入簾青」一句中,「簾」不能寫做「簾」。
蔑
(一)蔑:蔑視;
(二)衊:汙衊、誣衊。
「蔑」指細小、輕微之意;「衊」指汙血之意。
面
(一)面:面孔、當面、表面、反面;
(二)麵:麵粉、麵條、麵包。
闢
(一)闢(bì):復闢、闢除;
(二)闢(pì):開闢、精闢、闢謠、闢邪。
樸
(一)樸:樸(pō)刀、姓(音piáo);
(二)樸:樸素、樸學、樸實、淳樸。
「樸」指未經加工成器的木材。
僕
(一)僕:前僕後繼、僕地;
(二)僕:僕人、僕從、公僕。
「僕」指僕人、奴僕,引申為對自己的謙稱,司馬遷《報任安書》「僕非敢如是也」一句中,「僕」不能寫做「僕」。
籤
(一)簽:簽字、簽訂、簽發、簽注;
(二)籤:書籤、牙籤、抽籤、浮籤。
「簽」與「籤」比較容易區分:「簽」用作動詞;「籤」用作名詞。
曲
(一)曲:彎曲、曲折、戲曲、曲調;
(二)麯:麯酒、麯櫱。
確
(一)確:確犖;
(二)確:的確、確實、確證、確信、確守。
「確」作土地貧瘠解時,同「埆」,如左思《吳都賦》「庸可共世而論巨細,同年而議豐確乎」。在古代,「確」還有較量的意思,如《漢書·李廣傳》「數與虜確」。「確」指真實、堅定,也可寫做「塙」和「碻」。
舍
(一)舍:宿舍、房舍、舍下、寒舍、館舍、雞舍、舍人、舍弟;
(二)捨:捨棄、施捨、取捨、捨得。
術
(一)術(zhú):蒼術、白朮、莪朮;
(二)術(shù):技術、學術、數術、術語、戰術、武術。
指各類中草藥時,作「術」,不能寫做「術」。
松
(一)松:松樹、松明、松鼠、裴松之(人名);
(二)鬆:鬆散、蓬鬆、放鬆、輕鬆。
塗
(一)塗:塗水(水名)、塗月(農曆十二月)、姓;
(二)塗:生靈塗炭、塗改、泥塗、糊塗。
兇
(一)兇:吉兇、兇信、兇年;
(二)兇:兇惡、兇狠、兇頑、元兇。
在古代,「兇」和「兇」是兩個字。「兇」指不吉祥、莊稼收成不好,兇惡等意思;「兇」指恐懼而騷動、兇惡等意思。兩個字在「兇惡」的意義上可通用,其他的意義上均不相通。
鹹
(一)鹹:少長鹹集、鹹池(日入之地)、鹹豐;
(二)鹹:鹹菜、鹹味。
向
(一)向:向前走、向來、姓;
(二)嚮:風嚮、人心嚮背、相嚮而行、嚮曉雨止。
葉
(一)葉:叶韻;
(二)葉:樹葉、中葉、一葉扁舟、姓。
「葉」 音xié,表示和洽的意思時,不能寫做「葉韻」。
餘
(一)餘:餘(代詞「我」)、姓;
(二)餘:業餘、多餘、餘黨、餘生、餘年。
「餘」與「餘」在古代漢語中是兩個字。「餘」為第一人稱代詞「我」,而「餘」表示多餘的和零數,也表示以後、以外,如胡曾《題周瑜將軍廟》:「庭際雨餘春草長。」
鬱
(一)鬱:濃鬱、馥鬱、鬱烈;
(二)鬱:蔥鬱、鬱結、鬱悶。
「鬱」表示香氣濃厚;「鬱」形容草木茂盛或憂愁集結於心。
御
(一)御:駕御、御賜、御用、御批;
(二)禦:抵禦、禦寒、禦敵。
「御」指駕馭、掌控、侍奉、進獻等,在上古時也有抵禦的意思,後寫做「禦」。「禦」多用於防禦、抗拒義,但在「侍奉」「進獻」「與皇帝有關的事務」等意義上,只能寫做「御」。
雲
(一)云:子曰詩云、人云亦云、歲雲暮矣;
(二)雲:雲彩、雲霧、煙雲供養。
在古代,「雲」是「說」和「如此、這樣」的意思,也作語氣詞,上述義項都不寫做「雲」。
徵
(一)徵:遠徵、徵伐、徵程、徵和、徵途、徵人;
(二)徵:徵兵、徵聘、象徵、特徵、徵求、徵稿、徵候、徵收、徵兆、徵召。
「徵」,另讀zhǐ,為五音之一,不可簡化作「徵」。
制
(一)制:節制、制度、控制、制止、學制、制誥;
(二)製:製造、煉製、製衣、製裁、製藝。
致
(一)致:致力、致敬、致謝、致函、致使、招致、大致、興致、景致、別致;
(二)緻:細緻、工緻、緻密、精緻。
築
(一)築:擊築、築水(地名);
(二)築:建築、築造。
「築」為古代樂器名,《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擊築自為歌詩」一句中,「擊築」不能寫做「擊築」;而在表示「築牆」「修築」等義時,也不能寫做「築」。
其次,用一個簡化字替代多個字:
幹
(一)幹:幹戈、幹涉、若干、幹支、幹謁、幹犯、江幹;
(二)乾:乾燥、乾淨、乾杯、乾著急;
(三)幹:幹部、幹吏、箭幹、骨幹;
(四)榦:枝榦。
古代「幹」「乾」「幹」是完全不同的三個字,各不相通。在古書中,「乾濕」的「乾」,「樹幹」的「幹」,都不寫做「幹」。「幹」和「榦」在「樹榦」的意義上通用,但「才幹」的「幹」,一般不寫做「榦」。
臺
(一)臺:三臺、天台(山名)、兄臺、臺鑒、姓;
(二)臺:亭臺樓閣、舞臺、燈臺、窗臺、一臺戲;
(三)檯:寫字檯、梳妝檯;
(四)颱:颱風。
「臺」有兩讀,讀yí時有「我」「何」「愉快」等意義,如《尚書·說命上》:「朝夕納誨,以輔臺德。」讀tái時是星宿名,也當作敬辭使用,如稱呼對方為「兄臺」,寫信時「某某臺鑒」等,「臺」用作以上義項時均不能寫做其他形體。
系
(一)系:系統、派系、直系、體系、世系;
(二)係:關係、幹係、確係、聯係;
(三)繫:繫馬、繫結、維繫。
「系」「係」「繫」三字在「拴綁」和「連接」的意義上可通用。但「世系」「系統」的意義上寫做「系」,不寫做「係」和「繫」;在「關聯」的意義上寫做「係」和「繫」,不寫做「系」。「係」在古白話中還可用作「是」,如「……實係此人」。
於
(一)於:於飛、於思(sāi)、於役、於歸、于闐、單于、姓;
(二)於:問道於盲、青出於藍、見笑於大方之家、勇於、善於、姓。
「於」和「於」為同義詞,《詩經》《尚書》《周易》多作「於」,其他書多作「於」。有些書(如《左傳》)「於」「於」並用。「於」常用於地名之前,其餘寫做「於」。當動詞詞頭作「於」,嘆詞作「於」,則不相混。動詞詞頭如《詩經·周南·葛覃》「黃鳥於飛」,嘆詞如「於乎(wūhū)」、「於戲(wūhū)」(同「嗚呼」)。
只
(一)只:(句末語氣詞)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二)隻:一隻、船隻、形單影隻、隻身、隻言片語;
(三)祇:祇林、祇陀、祇宮、祇知其一,不知其二。
在古代,「只」和「隻」是兩個字,「隻」是量詞,不能寫做「只」;「只」作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也有「僅僅、只有」的意思,在這個意義上宋代以前多寫做「祇」「秖」「衹」。
第二類:用一個簡化字代替本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繁體字:
衝
(一)沖:沖茶、沖喜、沖人(指幼童)、韶山沖;
(二)衝:衝動、沖擊、要衝、衝風(指暴風)、衝鋒陷陣。
「沖」表示向上衝、空虛、謙虛等意思,故《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老子》「大盈若沖」,《三國志·魏書·荀彧傳》「謙沖節儉」等句中,「衝」的繁體字均寫做「沖」。「衝」本義為交通要道,後延伸出「衝擊」等義,如《漢書·酈食其傳》「陳留,天下之衝」,屈原《九歌》「衝風至兮水揚波」等句中,「衝」的繁體字均寫做「衝」。
發
(一)發:發達、出發、發配、發奮、啟發、揮發;
(二)髮:頭髮、毫髮、結髮、髮妻。
「發」與「髮」較易區分,「髮」是頭髮的意思,而「發」指發射、發放、出發、開掘等義。
復
(一)復:往復、復闢、復旦、復習;
(二)複:重複、繁複、複雜。
「複」本指袷衣,也表示「重複」的意義;「復」表示回來、恢復、回答、報復、免除賦稅徭役等義。「複」表示「重複」義時也可寫做「復」,但「復」表示回來、回答、報復等義時,不可寫做「複」。如屈原《九章·哀郢》「至今九年而不復」,《史記·高祖本紀》「沛幸得復」等句中,「復」的繁體只能寫做「復」。
獲
(一)獲:捕獲、獲得、獵獲、獲獎、獲勝;
(二)穫:收穫。
捕獲人或鳥獸寫做「獲」;獲得農產品寫做「穫」。有時表示「農業收成」也寫做「獲」,但表示「捕獲」義不可寫做「穫」。
盡
(一)盡:盡力、前功盡棄、盡善盡美、窮盡;
(二)儘:儘管、儘快。
「盡」表示完全、全部、儘量、達到頂點的意思,如孟郊《投所知》:「盡美固可揚,片善亦不遏。」「儘」表示任憑的意思,不可寫做「盡」。
歷
(一)歷:歷史、來歷、歷險、歷代;
(二)曆:日曆、曆法。
纖
(一)纖(xiān):纖細、纖塵、纖巧、纖弱、纖維;
(二)縴(qiàn):縴夫、縴繩、縴手。
「纖」由音義俱不相同的「纖」和「縴」簡化而來,故由簡轉繁時要予以區分。
壇
(一)壇:天壇、祭壇、花壇、設壇、論壇、體壇;
(二)罎:酒罎、罎子。
「壇」指土築的高臺;「罎」指罈子,還可寫做「墰」「壜」「罈」。
須
(一)須:必須、須知、須臾;
(二)鬚:鬍鬚、鬚眉、鬚鯨、鬚髮。
「須」本來就有鬍鬚的意思,如《史記·高祖本紀》「美須髯」,後用「鬚」來承擔和鬍鬚有關的義項。而在等待、必須、需要、須臾等意義上,均不可寫做「鬚」。
髒
(一)臓:心臟、內臟;
(二)髒:髒話、骯髒。
鍾:
(一)鐘:時鐘、鐘錶、鐘點;
(二)鍾:鍾意、鍾情、鍾愛、姓。
此外,還要特別注意姓氏的簡化對應,如範、姜、種、嶽、於等姓氏,是沒有繁體字的。「蘇」姓的繁體字是「蘇」,又要與「囌」(嚕囌)字相區別。「蘇」用作「蘇醒」義時,亦可寫做「甦醒」,但不能反過來將「蘇東坡」寫做「甦東坡」。「萬」在複姓「万俟」(音mòqí)中,並無對應的繁體字,但作姓氏wàn時,它的繁體字是「萬」。
在書法創作時,我們對於簡繁轉換應該慎重,尤其對常用到的幹支紀年、姓氏等更要注意,這是常識,也是書家必備的素質。如「己丑」不能寫做「己醜」,「一國兩制」不能寫做「一國兩製」。對於詩文名篇中的易錯字,簡繁轉換一定要瞭然於心,否則就要鬧笑話。如劉禹錫《陋室銘》,至「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句,有人將「孔子云」寫做「孔子雲」。蘇軾《赤壁賦》:「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有人將「鬥牛」寫做「鬥牛」,「鬥」與「牛」都為星宿名,與西方的「鬥牛」活動相差何止十萬八千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