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富平家風民俗(富平民俗:四節)

2023-10-14 13:20:26 3

渭南青年網頭條號(www.wnyouth.cn特約撰稿/彭輝)「四節」指春夏秋冬四季中的傳統節日禮儀,是地域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曰:「禮失而求諸野」。富平地處古都豐鎬(今西安)北地,自古「民有先王遺風,勳業節義,接踵前修,敦厚立本」(明《富平縣誌》)。其「四節」習俗,彰顯著富平人明德孝悌、淳厚善良、勤勞勇敢的鄉土風骨。稽考其淵源及形態,對傳承地域文化、和諧社會,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春節

「春節」有兩層含義:一是指春季裡的所有節日,包括元宵節、清明節等;二是指華夏民族辭舊迎新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俗稱「過年」。

㈠春節:起源於祭神祭祖禮儀,後演化為辭舊迎新的喜慶節日。時間為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五。

賀年】正月初一。「黎明時,家設香火、牲果,盛服,拜天地,次拜灶,次祖考塋中。然後拜父母,見兄長,曰『賀年』,每族溯宗祖數世者,共為畫像,名曰『神軸』。子孫會拜禮訖,醵金會側歡飲之,曰『節坐』,固會食意」(明《富平縣誌》)。今則正月初一凌晨,穿新衣、放鞭炮,辭舊迎新。吃過「餃子面」,向長輩拜年,鄰裡互拜。長者給小孩「壓歲錢」,取其諧音「壓祟」,寓意闢邪保平安。出門相逢,則拱手恭賀新喜。

拜節】初二至初四,給外家、嶽丈家拜年。「各親黨以麵食、豚肉相贈」(明《富平縣誌》)。新婚夫婦給丈人拜年,須有名酒、大肉、糕點、油角角、花卷、點心乾果等。嶽丈家回贈女婿衣物鞋襪,另有核桃、紅棗、慄子、花生等,簡稱「核桃棗」。寓意美滿幸福,早生兒女。昔時鄉下盛行「叼核桃棗」習俗,一幫小子半路攔住新郎,爭搶「核桃棗」,以粘喜慶之氣。

破五】正月初五。到了這天,春節諸多規矩和禁忌都可以打破了,故稱「破五」。是日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燃放鞭炮,名曰「崩窮」。又作紙婦持帚,負雜谷袋,棄之周行(大路),曰『送窮』」(明《富平縣誌》)。舊俗迷信此日不吉利,不宜出遠門。

送燈】正月初六至初九,舅家給外甥送燈。女兒新婚頭一年送燈,娘家要送一對大紅燈籠、兩個火罐燈、紅蠟燭、犍娃娃饃及其它禮物。有了外孫,要一直送燈到十二歲,俗稱「全燈」。

人七】正月初七,亦稱「人日」。傳說女媧初創世,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是為人類生日,簡稱「人日」。漢東方朔《佔書》:「正月初一為雞,初二為狗,初三為豬,初四為羊,初五為牛,初六為馬,初七為人,初八為谷。」舊俗是日要早眠,不外出,吃長面。也叫「拉魂面」,意為把心收回來,準備春耕生產。

㈡元宵節:正月十五。「元宵,張燈,伴以面繭,曰『燈節』」(明《富平縣誌》)。鄉下習俗,從正月初十起「耍故事」、「扭秧歌」、「敲老鼓」。小孩則夜間打燈籠追逐磕碰,謂之「磕燈」。燈節至正月十五達到高潮,各村「社火」雲集街鎮表演,觀者人山人海,非常熱鬧。昔時道賢耍龍、美原高蹺、老廟老鼓、流曲大崗跑竹馬、劉集高蹺芯子、臥龍合字燈、城關耍獅子,都比較出名。夜間則「放焰火」,尤以「打花子」最為驚豔。是夜,在四周圍滿人群的空場中間,一掛鐵匠爐炭火正旺,炙燒著鎔鐵罐,拉風箱的小夥卯足了勁,「呼啦呼啦」的扇風。約莫半個時辰,鎔罐裡泛起了赤黃的鐵水。只見老鐵匠左手捉小鐵勺,右手握溼木板,抖數精神,瞪圓雙目,弓腰從鎔罐裡剜出一勺鐵水,極具誇張的在空中劃個圓弧,左手巧妙地一抖,空中竟懸了一疙瘩紅球,同時右手掄圓溼木板猛地一擊,只聽「啪」的一聲炸響,無數個星花飛濺天空,如流星雨般炫耀燦爛。每打一次鐵花,人群中便發出一陣驚咋的叫好聲。此景今已少見,而「放花筒」習俗則盛於昔時。

㈢補天地:正月二十,傳說是女媧補天的日子。是日,各家烙鍋盔、攤煎餅,「置麵餅屋宇上下,曰『補天地』」(明《富平縣誌》)。

㈣燎桑:正月末最後一天,「各以斧斤斫梨、栆,冀其實繁,曰『撻栆』。以火照桑樹,謂其無蟲,曰『燎桑』」(明《富平縣誌》)。「撻栆」意為修剪果樹。「燎桑」意為用煙火燻蟲。富平人自古重農桑,昔時境內棗園、桑園遍野,為祈求來年果木、桑蠶業興旺,始有諸習俗。至清末,富平蠶業荒廢,「燎桑」習俗隨之失傳。今則蘋果樹、柿樹、梨樹、花椒、葡萄等果樹密布川塬。

㈤龍抬頭民諺曰:「二月二,龍抬頭。」傳說古時關中久旱,玉皇命東海小龍前去播雨。小龍貪玩,一頭扎進河裡不出來。有壯漢自華山採來「降龍水」,鬥敗小龍。小龍只好從河中抬頭騰空,乖乖地播雨。富平舊俗「正月不剃頭」,到了「龍抬頭」這天才開始理髮。到了農曆二月二,冬眠百蟲開始甦醒。各家「炒饃蛋蛋」,又「以灰畫於莊牆外,曰『衛莊』。人謁高媒廟,曰『祈嗣』。亦有在六月六日、十三日舉者」(明《富平縣誌》)。過去生產隊豬舍圍牆畫白灰圈防野狼,大概源於「衛莊」習俗。高媒廟位於富平東北隅金粟山顛,「高媒」是傳說中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又稱「送子娘娘」。昔時每逢「六月六廟會」,十裡八鄉的小媳婦們,伴著小腳婆婆,翻墚越溝爬山,到高媒廟燒香磕頭祈子。

㈥寒食節:清明節前二日,是為晉國介子推祭祀日。相傳春秋時,晉太子重耳流亡列國,飢餓難忍,介子推割股奉君充飢。重耳復國,是為晉文公。子推不求利祿,奉母歸隱綿山。晉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母子抱樹而死。晉文公葬介子推於山西介休綿山,並修祠立廟祭祀,下令此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後相沿成俗,故稱「寒食節」。富平習俗,「三月清明前二日,諺雲『寒食』,皆拜掃墓所。至期,每戶請名山之泉源水,共禮一神,刑牲禱豐,曰『遊水』」(明《富平縣誌》)。是日,禁灶火、吃涼食、掃墓、禱神泉,祈求風調雨順。因寒食節與清明節日期接近,後逐漸合而為一了。但民間仍保留「禁火寒食」的習俗。

㈦清明節:農曆三月中旬(陽曆4月5日),是為上墳掃墓祭祖之日。唐杜牧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是日,不動煙火、吃涼食。子孫祭掃祖墓、清除荒草、培添新土,於墳前供祭品、獻冥寶、壓冥鈔、掛長錢、燒香化紙,叩頭祭拜。以緬懷先祖,告慰英靈,傳承孝道。清明還有一層含義,是指時令節氣。《歲時百問》云:「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是時,氣溫升高,大地回春,春耕啟始,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農諺。又值春風和煦,空氣清新,百草綠茵,鳥語花香,人們結伴郊遊,欣賞田野風光,謂之「踏青」。故有「放風箏」、「蕩鞦韆」、「吃菜疙瘩」等習俗。

二、夏節

㈠佛誕節:四月初八,「人戴皂芽,曰『不病耳』」(明《富平縣誌》)。傳說四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的佛誕辰日。東漢以前,「佛誕節」主要在寺廟舉行,魏晉南北朝時流傳至民間,唐宋時益盛。富平地處古都長安北地,禮佛之風由來已久,尤以流曲「四月八廟會」遠近聞名。是日,興集市,唱大戲,拜寺廟。流曲東街頭牯(牛馬豬羊)市,西街經貨(布匹衣服)市,北街山貨市,南街蔬粟市。炸油糕、羊肉泡、餄餎、酪糟、瓊鍋糖等各種小吃,應有盡有。十裡八鄉民眾,雲集四街,熙熙攘攘,叫賣吵嚷之聲不絕於耳。又因時值麥收前,牲畜、農具交易非常紅火。民間俚語戲言:「流曲街,四門開,有錢沒錢都進來。」過去人們日子過的惜惶,儘管囊中羞澀,也要去「四月八會」上逛逛,啥也不買,圖個熱火。今流曲「四月八廟會」之盛況,則大不如前。

㈡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亦稱「端陽節」。其來歷傳說頗多,尤以「紀念屈原」流傳最廣。史載:公元前278年,秦軍破楚,屈原投江殉國,沿江百姓划船打撈,並投食餵魚蟹,以保全屈原屍身。後來演化為端午節包粽子祭祀屈原。富平習俗,端午節盛行包粽子、炸油糕、掛艾葉,戴香囊。黎明張貼鍾馗畫像,採集艾葉掛於門窗,意在「避邪」。至親之間以粽子、油糕、甑糕等甜食相送。孩童帶香囊、耳鼻點敷雄黃酒,是以驅疫防蟲。姥姥給外孫「送端午」,有花饃、粽子、甑糕、黃杏、紅裹肚、虎頭帽、貓娃鞋等。「紅裹肚」繡以壁虎等圖案,意在消災避邪,保佑平安。

㈢轉麥罷:時在麥收之後,「女以新麥食,送其父母,曰『女看娘』」(明《富平縣誌》)。新婚夫妻則雙雙前往,馬條籠子提著大饃、油角角等禮品,與父母共同分享豐收果實。父母則以攤煎餅、烙油饃待新女婿,共慶好收成。

㈣六月六:傳說是盤古的忌日,世代祭祀之。富平習俗:「是日,各拜墳墓,亦夏祭意。取五更時水作麯,曰『壓麯曲』。又於是日曝物,曰『蟲不壞』。又於是日作醬,曰『不生蟲』」(明《富平縣誌》)。拜祖墳時,以清涼水灑於墓冢,意寓驅暑。據說取五更泉水,釀酒粬質量好。又時值小暑大暑,氣溫升高,民間盛行洗浴、曬衣物。又逢金粟山「六月六廟會」,燒香拜佛者絡繹不絕。

三、秋節

㈠乞巧節:農曆七月初七,亦稱「七夕節」。富平民諺:「七月七,天上牛郎會織女。」傳說天上織女下凡,與牛郎結成一對恩愛夫妻,卻遭到王母娘娘的反對,狠心將織女抓回天宮。牛郎用筐挑著一雙兒女奮力疾追,眼看要追上了,王母娘娘用金簪劃了一道天河,把牛郎和織女隔開,不能相會。織女百般哀求,王母娘娘才準許織女牛郎七夕相會。到了這天,喜鵲都飛上天搭鵲橋去了。昔時,富平鄉下流行「扶七姑娘」習俗。是夜,姑娘們用麥草綑紮成「七姑娘」,「陳瓜果於星月下,曰『乞巧』」(明《富平縣誌》)。意為乞求織女賜給自己靈巧的紡織、刺繡、縫紉等手工技藝。待星星出全後,姑娘們各人捧出一盆「巧」(豆芽或麥芽),相互攀比看誰的「巧」長得好,寓意姑娘心靈手巧。一直守候到雲遮月,牛郎織女相會後,方才散去。此習俗一直傳承到解放後,今則已失傳。

㈡中秋節:八月十五,時值仲秋,故稱中秋節,又稱「團圓節」等。最早見於《周禮》「中秋夜迎寒」的記載,起先是官家祭拜月神的禮儀,後來傳至民間,逐漸形成了中秋節習俗。相傳天上有個神仙叫吳剛,因犯天條貶謫到月宮伐桂,其樹隨砍即合,吳剛日復一日,永無休止。後來吳剛用桂花製成了「桂花酒」,故世代祭祀之。又傳說遠古時,大力神后羿娶嫦娥為妻,王母娘娘賜「不老藥」。某日,后羿外出狩獵,歹人威逼嫦娥交出「不老藥」。嫦娥情急之下將「不老藥」吞入口中,立刻升天奔月而去。后羿得知,悲痛欲絕,遙望月宮,驀見嫦娥身影,急忙追去,無奈怎麼也追不上。后羿思念愛妻心切,便在後花園擺設香案,遙祭嫦娥。百姓聞知紛紛效之,從此有了中秋拜月的習俗。明《富平縣誌》云:「八月十五,間送月餅,曰『玩月』。」是日,女兒給娘家送節。夜晚,人們於皓月之下,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合家團聚,共賞明月。遠方遊子思念家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家中嬌妻思念丈夫,「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節寄託著人們的美好願望和無限哀思。毛主席《蝶戀花·答李淑一》:「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裡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㈢重陽節:《易經》:「以九為陽數,九月九日稱謂『重陽』」。史載:春秋戰國時,齊景公於重陽節爬山登高,頓感天高氣爽,心曠神怡,視為吉日。以後每年此日,齊景公都要登山遠眺,插茱萸(越椒)。文人雅士相繼效仿,相聚暢飲,賦詩抒懷,逐漸形成習俗。唐王維詩云:「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富平民間習俗,「九月九日,饋棗糕於女家,曰「送糕』」(明《富平縣誌》)。糕形如寶塔,分層疊起,高至盈尺,每層中間嵌紅棗、核桃,上插麵塑人物、動物、花草,意寓「步步登高」。送時置於竹篩,四周以紅方柿點綴,分外好看,惹得沿途群眾爭相觀賞,嘖嘖稱羨。漢《西京雜記》:「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取重陽「久久」之意,又稱「老人節」。故有重陽節「賞菊」、「吃長壽麵」之習俗。

四、冬節

㈠送寒衣:傳說秦始皇時,陝西宜君孟姜女新婚燕爾,丈夫被抓去修長城。秋去冬來,孟姜女為夫送寒衣,千裡迢迢來到山海關,誰知丈夫卻早已葬身城牆內。孟姜女悲痛欲絕,哭倒長城,露出了丈夫屍骨。孟姜女用寒衣妝殮安葬了丈夫,於絕望中投海殉節。從此民間有了「十月一,送寒衣」的習俗。山海關「孟姜女廟」楹聯云:「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可謂孟姜女悽慘哀婉故事的生動寫照。富平習俗,「十月一日,祭祖考,曰『送寒衣』」(明《富平縣誌》)。是日,人們用白紙裁做棉衣棉褲,夾裹帶籽棉花,謂之「寒衣」。又用冥幣模子將燒紙擊打成錢幣狀,謂之「冥幣」。傍晚時分,家人於十字路口或墳地焚燒寒衣,並在地上畫以圓圈,意在防備孤魂野鬼搶走寒衣。

㈡冬至節: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十一月下旬。古人云:「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士人拜闕,拜先生,曰『拜冬』」(明《富平縣誌》)。[士人]指讀書人。[拜闕]指面向皇帝居住的宮闕叩拜。[拜先生]指看望老師。鄉下則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昔時,富平城關「冬至廟會」久負盛名,集市菜蔬尤以「九眼蓮」、「蒜苗」著稱。

㈢吃五豆:農曆臘月初五,家家戶戶吃"五豆",這是幾千年來流傳的風俗。所謂"吃五豆",就是用綠豆、黃豆、豇豆、蠶豆、豌豆和大米混合起來做的飯,即豆大米飯。寓意勤勞節儉,五穀豐登。傳說很久以前,北山裡有一對老夫妻,開荒種田,勤勞節儉,逐漸積攢了些五穀雜糧。兒子長大後娶了媳婦,一家四口過活,雖說家不富裕,倒也不愁吃穿。可唯有一樣,兒子兒媳好吃懶做,不事農耕。父母再三好言相勸,小兩口始終無動於衷。老兩口去世後,小兩口坐吃山空,很快就揭鍋無米。眼看到了寒冬臘月,倆人數日粒米未粘,飢餓難忍,強打精神,翻缸倒甕,搜尋了半把五色雜豆,放在鍋裡熬「五豆湯」。還沒等到「五豆湯」熬熟,小兩口就餓昏了過去,再也沒有醒來。千百年來,每當「吃五豆」時,善良的老人們就講說這個故事,教育子孫要勤勞節儉。富平習俗,臘月初五,「食五豆粥,曰『闢瘟』」(明《富平縣誌》)。或在湯麵中放入五種豆子,做成「五豆面」食之。並須有剩餘,預示來年五穀豐登,吉慶有餘。又因冬至之後,晝漸長夜漸短,故民間有:「吃了五豆,長一斧頭」、「吃了臘八,長一杈把」的民諺。意為白晝一天比一天長。

㈣吃臘八:農曆十二月初八,是祭祀佛祖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臘」從「肉」旁,意為用肉冬祭,故稱「臘八」。傳說佛祖釋迦牟尼於此日悟道成佛,後人不忘佛祖所歷苦難,於每年冬月「吃臘八粥」以作紀念。南宋周密《武林舊事》云:「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慄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富平習俗,「臘月八日,以肉果作粥,曰『臘八粥』。又於是日作酒,曰『臘腳』」(明《富平縣誌》)。今則用紅小豆、大米等食材,熬煮「臘八粥」。

㈤祭灶神:臘月二十三,是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灶神]即「祝融」(官職名稱),主司灶火,是廚房之神,全銜名稱為「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民間俗稱"灶王爺"。《周禮》雲:「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以為灶神。」意思是說,灶王爺的名字叫重黎,是顓頊帝的兒子。古時,官府臘月二十三「祭灶」,民間則二十四日「祭灶」,寄託了勞動人民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昔時富平鄉下各家廚房,在靠近爐灶的正牆上,都設有「灶火爺窯窩」,供奉著「灶王爺」。傳說臘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日是灶王爺上天「匯報工作」的日子。明《富平縣誌》云:「二十四日,以雞祀灶,曰『灶朝天』。」是日晚,由家中年齡最長者主祭,供果餅、灶糖、獻麥麩等。全家跪拜,焚香吊表,求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灶糖」,意為用糖甜蜜灶王爺的嘴,上天多說好話。富平有民諺曰:「臘月二十三,老牛老馬歇一天。」舊時此日不事農耕,讓終日勞累的老牛老馬歇息一天。

㈥年三十:農曆年末最後一天,俗稱「臘月三十」。是日,各家灑掃庭舍、掛神軸、設香火、擺供果、貼對聯、貼門神、貼窗花、掛燈籠等。晚上謂之「除夕」,或稱「大年夜」、「歲除」。

【掛神軸】即先祖神位畫像,因其上下兩端有捲軸,故稱「神軸」。位列先祖畫像一世或數世,亦有神軸無畫像,僅位列先祖名諱數世。平時捲起存放,年節懸掛供奉於廳堂。兩側對聯多為醒世格言,意在教化後人勤勞節儉,耕讀傳家。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或「粗茶淡飯是真味,茅屋草舍是金庵」等。民間「神軸」多毀於文革,今則供奉祖先遺像。

【貼門神】各家貼門神於大門,意為驅晦氣保平安。富平民間「門神」是秦瓊和敬德,源於「魏徵一夢斬龍王」神話故事。魏徵,唐宰相,鉅鹿郡人,其祖墳及祠堂在富平流曲鎮北西魏村。傳說唐貞觀年間,京都長安附近的涇河老龍,因打賭擅改下雨時辰犯了天條。玉帝大怒,降旨魏徵監斬,老龍求唐太宗救命。是日早朝後,太宗故意留下魏徵圍棋,時至午時三刻,魏徵打起瞌睡,夢斬老龍。老龍怨恨太宗言而無信,天天到宮裡鬧事。魏徵得知皇上受驚,便派秦瓊和敬德守護宮門保駕。太宗念其辛苦,遂命人繪二將軍畫像貼於宮門,從此平安無事。此舉後來傳入民間,便成了百姓人家的門神。

【貼春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宋王安石)。春聯寓意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通常多為上街購買,亦有雅興能書者潑墨揮春。內容多為喜慶之句,寄託主人美好願望。其貼法上聯在右,下聯在左,從右自左讀起。解放後盛行給軍烈屬等拜年送春聯。

【貼窗花】源於民間剪紙藝術,因其大多是貼在窗戶上,故稱"窗花"。其題材多選自民間生活或戲劇,如耕種、紡織、牧羊、花鳥蟲魚及十二生肖等,深受人們喜愛。不僅烘託了節日喜慶氣氛,也給人們帶來了精美的視覺享受。昔時富平鄉下姑娘都會剪窗花,幾乎每人都有一本夾著「窗花樣」的書。剪紙前,事先裁好紅的、綠的、粉的各色彩紙,再將「窗花樣」分別與彩紙綴釘在一起,口噴少許水霧,舉在油燈上方燻出圖案,然後再按圖案剪紙。隨著手中剪刀靈巧的遊走,頃刻間便有了一疊栩栩如生的窗花。也有心靈手巧的,不用「窗花樣」,而是直接剪紙,亦維妙維俏。

【貼年畫】年畫含有祝福新年吉祥之意,多為祈福豐收、祥和吉祥、新年生肖等圖案,用以美化環境、渲染節日喜慶氣氛。

【守歲】除夕夜跪拜「神軸」,燒香安神。合家吃年飯,包餃子,觀看「春節晚會」,通宵不眠,謂之「守歲」。年飯「吃餃子」習俗,取意於"更歲交子"。又因餃子形如元寶,象徵"新年大發財,元寶滾滾來」之意。子夜新舊交會時,燃放鞭炮花筒,歡慶新年來到。(圖片均來自網絡)

說明:本文為作者彭輝授權渭南青年網(www.wnyouth.cn)獨家發布,轉載請著明出處,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渭南青年網頭條號歡迎來搞: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qq:992496749;微信互動:18992332800

,
同类文章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雖然人們聽說過他們的手,但每個人都真的明白有很多人。手有歷史悠久的歷史,而這個過程的發展過程也更加艱難,對我們進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命運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手掌中有許多線條,這些線條不同。而不同類型的手蛤與它的含義不同。事實上,手的類型非常多。一般來說,我們明白我們必須知道屬於自己的一隻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命運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四川鑲邊這隻手是以相同的方式,而手不同,它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男女的結果也有這樣的手階段也不同。當然,雖然手可以看到我們的命運,但我們將在一生中生命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對於一些更好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賺錢,可能會突然有一天,他們的生活會有意想不到的財富,這種意外的財富可以讓你更好地生活。但是,沒有人能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改變他們的手,因為我們的手會改變,這也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我們的一隻手會改變。這隻手代表著我們一天的命運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我相信大多數人沒有仔細理解握手,但每個人都必須聽到它,但手有一個漫長的歷史,但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事實上,注意你的手。好處,因為它代表著我們的命運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臉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它看到一個人的命運。許多人對自己的命運非常好奇,所以他們會去手和自己的出生和八個角色,看看他們的命運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個長的痰液和身體部位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地點的代表的含義也是不同的。最明顯的是最常見的是人臉上的痣。在我們臉上有很多職位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不同的雙手有不同的財富,有些可能具有平穩的水流,有些可能是粗糙的壽命。在性質中,手相對發展一個人未來的財富。如果一個女人真的有一隻手掌,那麼未來會發生什麼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對於女孩來說,嫁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看不到。有些人不能結婚。如果你結婚,他們的婚姻生活不會幸福。人們,人們,你可以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