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印證了一句俗語(自相矛盾的由來)
2023-10-19 20:38:18 1
「自相矛盾」,典出《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說的是一個邏輯學問題,即矛盾律的問題。矛盾律是指,兩個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對的命題不能同時為真,其中至少有一個是假命題。這樣,有兩個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對的命題當中就不能兩個都肯定,否則,就會犯「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矛盾律所體現的正是思維的一致性和相容性問題。
在這個故事中,賣矛和盾的楚人,前後說出了兩個命題。先說他的盾,堅固的沒有矛能夠攻得破;而後又說他的矛,銳利的沒有盾不能夠攻破。後一個命題是對前一個命題的否定,如果肯定了後者,前者就被否定了;如果肯定了前者,則後者就被否定了。
換一個角度來看,一個命題不可能即是真的又是假的。這個人所說的兩個命題,不可能同時為真。也就是說,如果,他說的前一個命題是真的;那麼,後一個命題就不是真的,反之亦然。
(圖源網絡,侵權必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