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學習三嚴三實讀書筆記
2023-10-11 08:43:09 1
【篇一】
自群眾線路教育實踐活動展開以來,學校精心組織了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活動,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帶領全體黨員學習了習總書記提出的「三嚴三實」的作風要求,並成立了阿奎利亞學校「三嚴三實」學習領導組。要求全體黨員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作為黨員,學校中層幹部,我深刻意識到,以「三嚴三實」而「三嚴三實」的作風要求,會逐步成為所有黨員幹部行動的標杆,成為衡量各項工作做的好壞的重要指標。作為一名黨員,一名教師,我們更應該學習。
一要為人師表。通過學習我明白了習總書記提出的關於作風建設「三嚴三實」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性、緊迫性。不僅給廣大黨員幹部上了一堂生動的課,也為教師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課。「三嚴三實」的提出,作為黨員教師的我們要從嚴從實的要求自己,著力於現在的教育教學工作。要正心、修身,嚴格自省、自勵、自律,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地,自覺闊別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門邪道,塑造良好的師德修養,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做好學生的榜樣。課前嚴格按照新課標的標準備好每一節課,紮實的上好每節課,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二要務實取信,我們要將「三嚴三實」貫穿到教育中,將其作為教師的立身之本,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也應該主動參與班級管理工作。只有在了解學生的前提下,才能對學生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並且查漏補缺,有的放矢進行教育引導。要想著學生的發展,家長的重託,要堅持一切為了學生,一切以學生需要為本,要從實際動身,謀劃好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效備課,設計好教學環節,不脫離學生學情。教育學生時,要尊重教育規律,尊重客觀事實,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腳踏實地,一絲不苟地把工作做好,並重視工作的實際效果。同時要說到做到,表裡如一,始終如一。對班級每一名學生的情況我們都應該了解,並且做好記錄。在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思想動向等等的同時,還要經常到學生家進行家訪。真正做到教育上的務實。
三要虛心接納各方面意見,以博大的胸懷,對出錯的學生多一些寬容和體諒,對同事的某些建議和貶斥多虛心接受和反思,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幹老實事,襟懷坦白,公道正直,進而贏得同事的支持和學生的尊重。「三嚴三實」的提出,其本身是要求我們做好老師,做社會認可的好教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傳遞者,這對我們自身的要求更高一層。如何做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好老師,「三嚴三實」給了我們明確的要求:我們不僅僅要這樣的要求自己,同時也要我們用我們的心愛我們的每一個學生。
這次的學習讓我對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要增強責任感、錘鍊好作風,使各項工作有新的發展、新的提升。
【篇二】
「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總書記對各級領導幹部的這一新要求,是加強領導幹部作風建設一系列重要論斷的最新凝鍊和提升。遵循「三嚴三實」,是每一位領導幹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實現「為民、務實、清廉」的思想路徑、工作方法、做人之則,更是一條要始終堅守的為政之要。
「三嚴」是對修己正身之道的凝練和提升,也是對我們共產黨人為政之規的高度概括。修身,才能淨化升華思想認識,滌蕩鍛造純潔靈魂,做到身強身正。用權,旨在以法規為度,嚴字當頭,公字在心,用之公平,杜絕濫用職權,做到心正權正。律己,旨在自律,重在自覺,常思常想,常照鏡子,正正衣冠,治治小病,不該伸的手不伸,不該講的話不講,不該做的事不做,做到行得正、走得端。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黨員、幹部要狠剎四風、端正作風,就要把「三嚴」要求切實貫徹在從政的全過程。只有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才能嚴以修身。只有堅持用權為民,按規則、按制度行使權力,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才能嚴以用權。只有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於自省,遵守黨紀國法,做到為政清廉,才能嚴以律己。
「三實」是對領導幹部工作生活方方面面作風建設的更高更實要求。謀事要實,就要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所謀所思所為之事要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科學精神,不好高騖遠、好大喜功,不虛榮浮誇、脫離實際。創業要實,就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幹,從小事做起,從群眾關心的事做起,敢於擔當責任,勇於直面矛盾,善於解決問題。做人要實,就要誠字當頭、實字為先,對黨、對組織、對人民、對同志忠誠老實,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幹老實事,公道正派。
「三嚴三實」是為政之要。「嚴」是慎獨慎微的自律,「實」是腳踏實地的幹勁。每一位領導幹部,要把為政之「嚴」與做事之「實」熟稔於心、相互融合、外化於形,才能高舉為民務實清廉之旗,經得起各種各樣的衝擊和誘惑,營造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風清氣正的為政環境,也才能更好地實現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價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