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讀書筆記2000字
2023-10-11 07:12:04 1
路遙在1988年完成的《平凡的世界》是當代中國最名不副實,最過譽的一部知名小說,沒有之一。這部匠氣沉重的小說,暴得大名實在是這個時代的悲哀。許多人認為新時期的文學史不公正地冷落了路遙的小說,他們往往以路遙的小說至今依然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為依仗,視之為溫暖心窩的文學聖經。但這種「錯民也果」(錯誤的民意也是民意尊重民意是最基本的政治倫理否則就要自食其果)的依據在文學上是比較無力的,《故事會》也招人喜愛,但不代表《故事會》有多麼高的文學價值。
要評價一本小說是否偉大,必須先剝除其身上被建構出來的光暈,是其所是,回到其本身。但很遺憾,路遙的小說就是那種社會性遠高於文學性的平庸之作,就像有人指出的:「從文學上看《平凡的世界》並非好書,寫作手法單一老套,全知視野表現的過於膨脹,人為支配情節發展過於明顯,語言有欠豐滿,人物性格有些扁平化不夠豐滿。」我們只能說路遙的作品適逢其會,與正在轉型的時代恰好相呼應,就像《湯姆叔叔的小屋》、《巴黎的秘密》、《北極光》在各自時代誤打誤撞的幸運。等到大時代塵埃落定,光暈必將散去。離路遙的時代越遙遠的人,越可能讀不下去,實在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事實上路遙文學上的拙劣不止如此,他最大的缺陷在於創造力上的匱乏,每一篇小說都幾乎是同一個套路,讀過《平凡的世界》再去讀他發表在1982年的《人生》,會發現《平凡的世界》無非是《人生》的簡單擴充版,孫氏兄弟的出身、性格、人生模式與高加林無比相似,所面臨的困境也幾乎一致,小說中的橋段(比如作為記者報導抗洪救災)在《人生》中出現一遍,又總會在《平凡的世界》裡再過一遍。一個真正優秀的作家,應該做到不斷突破自我,把握住世界豐富的可能性,進而追問人存在其本身,文學不應該複製剪切粘貼拼湊,這不是一個文學家該做的事情,這是一個匠人就能做到的。
文學需要新鮮的生命來祭祀,但它不希望重複單調匱乏的木偶。因為《人生》僅是簡短的中篇,所以路遙尚可以大膽地在《平凡的世界》加以發揮,但這部百萬字的長篇小說,我們讀到一半就可以發現他的中氣早已不足,創作上才能的匱乏使得勉強敷衍本文耗去了他太大的精力,原本十數萬字便可以講完的故事,偏偏要無謂地擴張到百萬字。從某個角度上來說,幸好路遙在創作完《平凡的世界》沒幾年便已逝去。這讓我想起了普魯斯特,普魯斯特早年寫就但未發表的自傳體小說《讓·桑德伊》已經有了日後不朽名作《追憶似水年華》的雛形,但普魯斯特的才氣足夠其支撐《追憶似水年華》的創作,而《追憶似水年華》不論在文學性還是大部頭上都完勝《平凡的世界》。
我們還需要指出路遙在把握故事節奏上以及戲劇衝突上存在不足,他小說的主人公無數次面臨困難卻突然會跳出一個莫名其妙的人物使之得到了解決,而這個人物前文連伏筆都沒有埋下,因此故事過渡的極其不自然。這在《人生》中尚不明顯,但在《平凡的世界》裡就是讓人無法忍受的大問題,路遙對長篇小說尚未有足夠的駕馭能力,他做不到像《白鹿原》、《秦腔》那樣不著痕跡的過渡。當然,為了顯示這本中華田園小說的高逼格,我們應該這樣說:YaoLu在他那些經久不衰的著作裡多次設計了「機械之神」(Deusexmachina)的橋段,製造出意料之外的劇情大逆轉,契合了人性中最本真的渴求「大團圓」的情結,體現了濃鬱的古希臘式的古典主義氣質。(這裡是笑點)
創造力的匱乏使得路遙不像一個嚴肅的純文學作家,反倒是像瓊瑤阿姨一般專寫苦情戲騙人眼淚的通俗文學作家,但他連瓊瑤阿姨還不如,因為瓊瑤阿姨小說裡的人物固多起於卑賤,卻有一個不甘沉淪於下潦的心,敢於向阿哥公子示愛求歡,從不自輕自賤。然而我還真想不起路遙的主人公有哪一個沒有自輕自賤過,無論是高加林還是孫少平都不敢期盼太高的野望。許多人將這本書當作勵志書,然而路遙的小說裡,等級意識、尊卑情結極其嚴重,要奮鬥你也得在你自己的階層中奮鬥,思索也不能跳出你自己的階層屬性來思索,你最大的理想只應該在你自己所在的階層中成為一個佼佼者,再大的理想?年輕人還是洗洗睡了吧。高中的時候讀路遙的小說還沒有什麼感覺,現在怎麼讀怎麼覺得總有個趙老太爺對阿Q說:你也配姓趙?你也配姓趙?「我手握鋼鞭將你打。」
如果路遙放到現在,或許還不如起點中文網每個月只能拿一兩千塊的僕街寫手,如果說勵志,我覺得起點的小說是我見過最勵志的小說,沒有之一。所謂意淫強國,恰是起點文學的真實寫照。哪怕再屌絲的主人公,在起點僕街寫手的筆下都能獲得大圓滿的結局,感興趣的人可以百度一下龍傲天這個經典的人物形象,他由起點眾網絡寫手集體創作,你一定感動地熱淚盈眶:這麼傻逼的人物都能獲得成功,為什麼我不可以?而且起點的人物大多是高考落榜男、二本狗、死宅男、人生大輸家,比路遙更加契合我們這個時代,既然路遙的小說都能成為經典名著,為什麼起點就不可以呢就不可以呢就不可以呢?
其實說起來,我最討厭有人在文學上加以勵志的前綴,倒不是說文學不應該有這樣的功能,我只是討厭說這話的人罷了。在我看來,人活著只應該依靠自己的力量,靠他人作為自己動力的源泉,這跟卑微的蟲豸又有什麼區別呢?汲汲於正能量的人,無論外表多麼光鮮,其實都是一個弱者。然而很遺憾,我們這個時代有無數人需要心靈雞湯和延參法師過活,想來心靈雞湯遲早成為他們的繩命,是心靈雞湯在活著,而不是他們在活著。
最後摘錄兩端氣質無比相似的話語,前者來自路遙《小時代》,後者來自郭敬明《平凡的世界》。
「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每天都要發生許多變化,有人倒黴了;有人走運了;有人在創造歷史,歷史也在成全或拋棄某些人。每一分鐘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這個世界,同時也把另一些人送進墳墓。這邊萬裡無雲,陽光燦爛;那邊就可能風雲驟起,地裂山崩。世界沒有一天是平靜的。可是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的變化是緩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沒有什麼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樣。也許人一生僅僅有那麼一兩個輝煌的瞬間——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無奇中度過……不過,細想過來,每個人的生沽同樣也是一個世界。即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這些平凡的世界裡,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因此,大多數普通人不會象飄飄欲仙的老莊,時常把自己看作是一粒塵埃——儘管地球在浩渺的宇宙中也只不過是一粒塵埃罷了。幸虧人們沒有都去信奉「莊子主義」,否則這世界就會到處充斥著這些看破紅塵而又自命不凡的傢伙。普通人時刻都為具體的生活而傷神費力——儘管在某些超凡脫俗的雅士看來,這些芸芸眾生的努力是那麼不值一提……」
「我們活在浩瀚的宇宙裡,漫天漂浮的宇宙塵埃和星河光塵,我們是比這些還要渺小的存在。你並不知道生活什麼時候就突然改變方向,陷入墨水一般濃稠的黑暗裡去。你被失望拖進深淵,你被疾病拉進墳墓,你被挫折踐踏地體無完膚,你被嘲笑、被諷刺、被討厭、被怨恨、被放棄。但是我們卻總是在內心裡保留著希望,保留著不甘心被放棄的跳動的心。我們依然在大大的絕望裡小小地努力著。這種不想放棄的心情,它們變成無邊黑暗裡的小小星辰。我們都是小小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