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簡短(端午節的由來和屈原的故事)
2023-10-13 03:38:30 4
端午節的由來簡短?端午節將至,有很多小夥伴們只知道是紀念「屈原」,吃粽子、划龍舟已成為民間風俗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屈原為什麼跳江,而且還要紀念他呢?此篇文章分享給大家,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簡短?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端午節的由來簡短
端午節將至,有很多小夥伴們只知道是紀念「屈原」,吃粽子、划龍舟已成為民間風俗。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屈原為什麼跳江,而且還要紀念他呢?此篇文章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介於愛國情懷屈原心如刀割,但是他始終不忍祖國滅亡,於五月五日,他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當楚國的百姓聽到信息後,非常悲痛,紛紛聚集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江裡的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還有的老百姓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想讓江裡的魚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後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屈原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絕代的詩人,更是傾注了不少愛國理想的政治家。對於他的事跡,在那個時代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我國為了紀念他,由此而來設立了端午節紀念屈原傳承至今。
圖片來源於網絡
屈原跳江有四個主要原因:
君主無能當時楚懷王在位,不分辨是非,聽信讒言,愛國的屈原此時不但得不到信任和賞識,還被逐出郡都,淪落到漢北。失落與絕望促使事態的發生。
新君繼位當時的楚懷王被自己的兩個兒子陷害上位,滿朝大臣毋庸置疑都一致擁戴這兩個人。而只有一心想造福國家的屈原與大家意見不統一受到了所有人的排擠和誹謗,被新君王逐出到漢北。
政治上屈原是個大政治家、詩人,並且他在楚國還是皇族。因為君主的昏庸,拋棄政治遺老導致的國家落寞,從而導致屈原的政治權利被打壓,不甘受不到重用與理解,想到以身殉國,以死明志。
國家破亡用宋哲元的一句寧死不當亡國奴便可以傳達此時屈原對楚國滅亡的絕望。生不逢其時,也不遇其主,可惜一代名士,萬念俱灰的他不再有任何想法,就這樣慘死於江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
看完此篇文章相信大家已經完全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和屈原的故事了吧!
收藏 點讚會讓更多人知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