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民俗特技有哪些(福建民俗奇觀夫妻路上遇到不相識)
2023-10-16 03:39:48

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東南海濱,有個神秘的地方,有一座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是明政府為抗擊倭患,在萬裏海疆修築的60多座衛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即崇武古城,這裡有被譽為「中國八大最美海岸線」之一的崇武海岸。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經常說的,崇武沿海地區,就是這裡啦。

到了崇武,除了一睹這石頭堆砌的古城壯美,感受歷史的厚重,精美的石雕,讓我感慨惠安人民的勤勞靈巧智慧。那唯美海岸線,沙灘礁石海浪,讓我驚嘆,太美了,而讓我著迷的是那神秘的惠安女。
小時候,在建築工地上,經常會看到有恵安女抬石頭的身影,那個時候以為她們是少數民族。讀書了長大後,知道她們是地道的漢族人。

惠安女主要分步在惠安東部崇武、山霞、淨峰和小岞四個鎮。惠安女以吃苦耐勞聞名於世,大多以漁業為主又被稱為漁女。當男子出外謀生或出海打漁時,惠安女成了家鄉生產的主力軍。她們佩帶花色頭巾和橙黃色的鬥笠,花巾上還有編織的小花和五顏六色的小巧飾物;上身穿著緊窄短小的衣服,露出肚臍;下身穿著特別寬鬆肥大的褲子,腰帶是扎在肚臍下面。這種服飾獨具一格,尤引人注目,具有很強的色彩感染力,被視為「中國服飾精華的一部分」。惠安女都這樣打扮自己,儘管她們不太清楚這種服飾是誰傳承下來的,但是惠安的女人視其為美,就穿上這種約定俗成的服裝了。人們會發現惠安女服飾的色彩與樣式和中國許多少數民族的服裝,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她們戴上鬥笠,有點像黎族人和京族人。她們短小的上衣,特別像雲南西雙版納的傣族服飾。惠安女喜歡穿青色的上衣,黑色的褲子,從色彩上看,和雲南水族的服裝幾乎是一樣的。逢年過節婦女們都梳蝴蝶型的髮式,因為蝴蝶是古代百越族崇拜的圖騰,那麼惠安女和古代百越族有什麼關係呢?人們眾說紛紜。確實是有人這樣說,這種根據主要是有兩個方面。一個就是在這個地區從1951之後的十幾年間,發現了一些少量的古代百越民族生活的痕跡,在惠安女生活的大岞村的山上也曾發現一處所謂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這些東西據考古分析,在兩千多年前,在福建這裡生活著古代百越族人。惠安女服飾文化源遠流長,其形成、發展過程一直是中外人類學、民俗學專家關注的課題。其來源有種種傳說,尚無定論。據史料記載,清代中後期,惠東婦女上穿黑色或紫色長袖挖襟衫,下穿黑色大折褲。衣長、胸、腰背寬闊,下沿稍呈弧形外展,與清代流行的「大夫衫」(長式挖襟衫)類似。不同的是袖口偏窄,袖子接長,故名「接袖衫」又名「捲袖衫」接袖的用意十分有趣,為的是讓新娘入洞房時提起長袖以遮掩一臉羞紅;過了3日,才在長袖一半處翻卷逢住固定。到了清末「接袖衫」各部分略為收縮,衣沿弧度加長,臂圍寬度加闊並向外彎展,腰圍處的中式紐攀減少,兩個連在一起,袖口繞藍布邊。領圍上刺繡圖案由簡變繁,領根下方形色布改為三角形。胸、背中線兩側綴做兩塊方形黑色、深褐色綢布,其四邊各鑲接一塊三色形色布,改稱「綴做衫」。褲子為「大折褲」又名「大筒褲」,俗稱「漢裝褲」。褲一般用黑色布,也有用藍色的。褲腳寬約1.2尺,褲頭約2尺,縫一道5寸的藍色布邊。其樣式從清代中後期至今沒有多大變化,惟質料由舊時用粗布,今天改為通用黑綢布。惠東女服飾,歷來重視腰以上部分,特別以頭飾最為突出,花樣繁多,不同場合、不同年齡的頭飾有明顯區別。一百年前的清代末期到20世紀20年代,惠安女穿的上衣,腰胸寬大,衣擺長至膝蓋,腰間系條百褶裙,這種服裝在古代沒有什麼奇特的地方。當時的褲管就很寬大,和如今的褲樣相似,中國各地農村的男女都穿這種漢族人常穿的褲子,那時婦女的頭上沒有戴鬥笠和頭巾,戴的是這種重達10多公斤的頭飾。出門時蒙上黑紗的,是新婚和沒有生育的婦女,為了躲避見到陌生人和自己丈夫用的遮羞布。這種黑紗只有睡覺的時候才摘下來,甚至在夫妻睡覺關燈時,才摘掉,它使一些夫妻在路上相遇,丈夫都沒有認出對方是自己的妻子。小時候,聽大人講,覺得不可思議。到了20世紀40年代、民國時期,惠安女服飾的風格有一次大的變化。原來過膝的上衣下擺,逐漸縮短到臂部,但是還沒有短到露出肚臍。這時婦女的頭飾已變成用黑布包頭,不戴花頭巾,也不戴鬥笠。惠安女的服飾有了更明顯的變化,那是在1949年之後,她們的上衣越裁越短。
正是在艱苦的勞動中,為了遮風擋雨,惠安的婦女不得不學習其它地區的婦女,戴起了頭巾和鬥笠,不料這一戴就再也摘不下來了,成為吸引人們注目的風景線。解放初留傳至今的一首打油詩形象地勾畫出了惠東女傳統服裝的特徵:「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衣,浪費褲。「
惠安女勤勞勇敢吃苦耐勞,如今時代進步了,外界文化的影響使惠安女的著裝已悄悄發生了變化。年輕的惠安女上衣不再是短到露出肚臍,褲子也不再是寬大的燈籠狀,只是金鬥笠和五彩繽紛的頭巾依然如故,仍然有一道獨特的風景。

新一代的惠安女,多數已上過學,接受了新思想、新事物,從落後、保守的生活方式中解脫出來;不少的年輕婦女從漁村走向都市,經商的、從事運輸的,外出打工的。不過,自改革開放以來,越來越多的年輕惠東女穿著慢慢地時尚化了,35歲以下的惠安女已經幾乎不穿傳統服飾。到崇,現在古城門票45元,團體票要36元,有點小貴。你可以自駕,可以坐動車到泉州站,沒有直接到惠安崇武古城的客運班車,可以乘202路 K1路公交到客運中心站轉車。泉州客運中心站去崇武的車直達海邊景區。不過下車後需再步行200米就可以到風景區。
諾幹年後,這種服飾不知道會不會再傳承下去,希望到時不要在博物館裡才能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