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空難的總結(關於空難的知識)
2023-10-12 11:19:02 1
「2022年3月21日,東航一架波音737客機在執行昆明——廣州航班任務時,於梧州上空失聯。目前,已確認該飛機墜毀。機上人員共132人。」
在為他們祈福的同時,我們也整理了一些和航空安全有關的知識。
如何從空難中逃生?希望這些知識你都用不上,但你應該掌握。為自己,也為你愛的人。
1. 為什麼民航客機都沒有配備降落傘?
「希望他們都能夠第一時間穿好降落傘。」空難消息傳開後,有不少人這樣在微博上為乘客祈福。
願望是美好的,但事實是,民航客機都不配備降落傘。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民航寧可飛機墜毀,也不給乘客們配備降落傘?
首先,跳傘本身就是個高危行為。
5000米以上算高空跳傘,受過訓練的空降兵可以較好地完成任務,但也並非萬無一失……而飛機巡航高度在一萬米,無保護的情況下,出艙一分鐘人就會進入深度昏迷。
5000米以下的高度屬於低空跳傘,但是距離近時間短,自由落地時相當刺激,時速可達到200公裡每小時,相當於每秒20層樓的速度。低空跳傘比高空跳傘還要危險,屬於極限運動中的極限運動……
再者,民航飛機根本就不是為跳傘設計的。艙門的布置沒有考慮跳傘的安全性,跳出的人有可能被吸進發動機或者撞上機翼。
只有一種機型例外:機尾自帶登機口的波音727。因而,歷史上出現了多次針對波音727的劫機跳傘事件……
通過727的尾艙門跳傘逃離時,在前艙的人不會立馬發現。對劫機者來說,這個設計非常合適……
2. 認識「黑色10分鐘」,提高倖存可能。
一次飛行,包括起飛、初始爬升、爬升、巡航、下降高度、開始進場、最後進場、著陸8個階段。
而其中,最危險的,就是起飛與著陸階段。這兩者加起來一般不超過10分鐘,但80%的事故,都發生在這10分鐘裡。
暢銷書《倖存者俱樂部》也提出,乘客應當在飛行過程中關注起飛後3分鐘與降落前8分鐘。閱讀安全須知、查看周圍環境,是比聽音樂和看手機更好的選擇。
根據報導,2013年航亞航空事故發生後,有乘客拿著隨身行李和iPad,茫然不知所措。甚至有人在生命危在旦夕的時候,還提著兩瓶盒裝免稅酒。
3. 空難事故中,有很大概率是可以倖存的。
2010年的伊春空難,機上44人死亡,但同時,也有52名倖存者。
1971年,秘魯曾經有一架飛機被閃電擊中,機上91人遇難。而一名17歲的女孩,被安全帶固定在椅子上下落到了3千米下的亞馬遜雨林中。儘管全身多處受傷,卻奇蹟生還。
美國的一項調查報告認為,有88%的空難事故中的人員是可以倖存的。這個概率甚至有可能更高,主要取決於我們後續的措施,以及航空公司和機組人員的引導是否到位。
4. 飛機上某些座位更安全?未必
曾經有一張「飛機座位安全度示意圖」在網上熱傳,使得很多人在挑選座位時有了偏好。
不過,圖片製作者後來解釋說,圖示是從大量空難事件中總結出的概率,對於單獨某起飛行來說,並沒有指導意義。
專家的意思是,座位在倖存可能性上扮演的角色不大,無論是靠過道,還是挨著緊急出口,無論機翼處,還是飛機尾部,這都不會成為提升生存機會的因素。
美國Discovery頻道曾經花費100萬英鎊進行客機墜毀模擬實驗。在飛機距離地面還有不到800米的時候,飛機員迅速棄機跳傘(是的,他們實驗選擇了波音727)。機鼻率先著地,飛機在沙漠上摔成了三節。這次實驗的結果是後排乘客生還機會較大。
但這只是單次實驗的結果。現實中,飛機究竟以何種姿態碰撞地面?誰也無法預測。
2013年韓亞航空事故中,飛機尾翼撞到機場防波堤,機尾著地,衝出了跑道。坐在飛機尾部的乘客,受到的衝擊會更大,這就與Discovery模擬墜機實驗的結論恰好相反。
5.一定要系安全帶!一定要系安全帶!一定要系安全帶!
飛機在高空飛行的時候是負壓狀態,如果沒有安全帶的保護,一旦機體破裂,人就會被吸出艙外。
1988年阿羅哈航空243號班機事件,飛機飛到一半頂被掀開,成了敞篷。乘客因為系了安全帶倖免於難,一名正在服務中的空姐被吸出機體,屍體至今仍未尋獲……
前文提到的那位幸運的秘魯女孩,生還的關鍵之一,就在於她全程都繫緊了安全帶。
即使飛機已經在跑道上滑行了,也不能放鬆警惕。2013年韓亞航空事件,3名中國女生因為沒有系安全帶被甩出,成為事故中僅有的遇難者。
此外,當飛機遭遇晴空湍流顛簸劇烈時,會大起大落,一秒鐘突然下沉二三十米。你會覺得自己被狠狠往下砸,沒有系安全帶的人會被拋向機艙,甚至撞到天花板上……
6.不過,了解一些逃生動作,還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空姐安全須知裡反覆強調的那些條款,下面這點也很關鍵:
當飛機墜落後,機艙內充滿刺激煙霧時,應立即以爬行姿勢向「上風口」移動,那裡往往是出口。
記住,儘量在200秒內逃出機艙。
7. 對食物的了解,也至關重要。
1972年10月13日,一支從烏拉圭飛往智利準備比賽的橄欖球隊和家屬,共計45人不幸遇到了空難。
16位倖存者,需要在飛機墜毀的4000米高安第斯山脈上設法求生。
留給他們的食物也僅有八塊巧克力棒、一罐貽貝、三罐小果醬、一罐杏仁、幾個紅棗、糖果、李子幹和幾瓶葡萄酒。
為了活下去,被「拋棄」的他們分食著剩餘食物。但由於沒有經驗,他們把食物分配數量和先後順序弄混——才過了10天,倖存者們就吃完了所有的食物。
為了活下去,他們吃完了飛機座椅和行李箱上的牛皮後,不得不集體達成了一項「生死契約」:如果我死了,你可以吃我。
最終,靠著殘食同伴的身體和頑強的意志力,三名自告奮勇出去尋求生路的倖存者,整整走了9天,翻過雪山60公裡後,他們被當地牧民發現並獲救。
3天後,剩餘13名倖存者被直升機救出。這16名倖存者也成為了「安第斯奇蹟」裡的英雄。
8. 警惕那些號稱自己是「倖存者」的流量騙子。
今天,各個平臺上都有人聲稱自己是那位幸運的「第133位乘客」,有人臨時退票,有人核酸過期,有人丟了行李,總之,他們用最大的熱情在講述自己「死裡逃生」的經歷。
很遺憾地告訴你,他們當中,多數只是騙流量的準帶貨主播。
作為空難事件的當事人,往往第一時間就會被要求閉麥接受調查,站出來講故事更是不可能的事。
例如「大韓航空858號班機空難」的女主角金賢姬,她的經歷可稱不上幸運,而是驚悚加可怕。
1987年11月28日,金賢姬和另一名朝鮮特工在大韓航空公司KAL858航班上安放了 液體炸彈,而他們自己,則在飛機經停的阿聯阿布達比匆匆下機。
飛機在印度洋上空爆炸,機上115人無一倖存。
事後,警方調查發現,金賢姬使用的是假護照。她和同伴扮演一對父女,把偽裝成酒的定時液體炸彈帶上飛機,目的就是為了破壞1988年在韓國舉辦的奧運會。
至此,一個「倖存者」變加害者的故事正式翻轉了。
所以,請那些為蹭流量編故事的人小心了。
你編造的故事,不僅是在其他人傷口上撒鹽,更有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
9. 願平安。
救援尚未結束,一切仍有轉機。
希望大家謹慎傳播現場圖片和視頻,以免對相關親屬造成更大的傷害。
同時,也請不要私自洩露和傳播機上人員的個人信息,請留給他們及其家屬應有的尊重。
請和我們一起祈福。普通人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災難,但我們可以選擇,對周遭多一點善意。
為他們,也為我們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