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加坡講國語(為什麼新加坡也講普通話)
2023-10-16 21:55:32 2
1979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發起了一場「講華語運動」,其目標是以「華語」(近似於大陸的普通話)取代盛行於新加坡的包括福建話、廣東話等在內的各種「方言」。
為什麼要這樣做?李光耀如此解釋:
「1979年,我56歲那年,為了推動講華語運動,鼓勵新加坡人放棄方言,把華語說好,我以身作則,放棄20年來說的一口流利的福建話,這對於一個深明方言是贏得選票武器的我來說,是一項痛苦的抉擇,但有什麼辦法呢?因為我看清了方言只是地方性的語言,它有很大的局限。……在我們這個迅速發展的社會裡,如果還迷戀方言的『親切感』,那是很不明智的。假設我繼續以福建話保住我的政治資本,讓新加坡人到今天還說方言,新加坡今天將是一個怎樣的局面?我不敢想像。當科技進步,交通工具和通信器材越來越發達,世界越變越小的時候,人類其實需要越來越少種類的語言,每個國家都在減少需要學習語言種類的數目。……我早在30年前就已經看清方言是種『窮途末路』的語言,它絕不是時代的對手。」
強制推廣「華語」10餘年後,一種華語圈裡的新方言——混雜了馬來語、方言和英語的「新加坡華語」——逐漸有了成型的趨勢。有些人認為這是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的結晶,應該保護。但李光耀不這麼看:
「這對語言學者來說也許很有趣,但對社會發展沒有絲毫價值。我們學英語是為了溝通,為了讓世界了解我們,也為了讓我們了解世界,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特別語言?華語也一樣。我們應該儘量達到標準的水平,讓所有的人,不管是在中國香港地區、中國臺灣地區、中國大陸地區,還是在美國的華人都聽得懂,而不是保留一種只有新加坡人才聽得懂的語言。我不明白我們的華語為什麼要標新立異?除非我們像美國,人口遠遠超過英國,才有說美式英語的條件。我們人口只有300萬,沒有必要編自己的華文詞典。我們如果說除了新加坡人以外沒有人能聽得懂的新加坡式華語,好像說『暗語』那樣,有什麼意思?有什麼價值?……所以,我們當然要淨化華語,要學一種能讓13億多中國人以及全世界華人都聽得懂的華語。」
不過,重視「華語」,並不意味著「華語」在新加坡的地位與英語並駕齊驅,甚至高於英語。儘管李光耀聲稱「華語運動」的使命「是通過華語來保存和傳播(中華)傳統的文化價值觀,加強華族新加坡人的認同」,但他同時也強調,如果認為這項運動「是要用華語來取代英語」,那絕對是一種誤解:
「英語是我們謀求生存、溫飽、發展的語言,我們不會放棄英語而以華語取代它。」「只要英文繼續是新加坡學校的第一語文,無論新加坡人說多少華語,英語永遠比華語更重要。我們的小學教學70%的時間用英語,中學教學80%的時間用英語,大學教學100%用英語,這是不會變的。」
事實上,新加坡的華語教學,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即「語、文分離」,拼音的學習高度優先於漢字的書寫,很多華人口語流利,但書寫能力嚴重不足。在一些中國「漢語教育學者」眼中,這是新加坡華語教學的一大缺陷;但這種「缺陷」,恰是新加坡當局的政策引導的直接結果。
儘管李光耀晚年對新加坡講華語家庭越來越少感到憂慮,但總體而言,其消滅方言、扶植華語、但又不妨害英語作為第一語文地位的政策,可以說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來源:網路)
泰姆仕教育科技(www.timessonline.com):海外學生宿舍、監管服務;海外留學服務;特色海外高爾夫遊學;移民項目;藝術教育及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