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黑色大麗花被殺之謎

2023-10-08 23:58:19 1

1、塵封舊案

  1947年1月15日,平常很晚才起床的家庭主婦貝蒂·伯辛格竟然起了個大早,她要去商店修鞋。在頭一天睡覺前,貝蒂就對修鞋這件事念念不忘,她那雙鞋的款式在當時的洛杉磯非常走俏,貝蒂第一眼就看上了它,於是花了不菲的價錢把它買下來,但是沒過多久,鞋子就出現了問題,這讓貝蒂感到非常不高興。草草洗漱完畢,貝蒂帶上女兒從家裡走了出來。

  貝蒂的家位於洛杉磯的西南部,在諾頓大街附近。那裡原來十分空闊,戰爭使大片的土地閒置,長滿了雜草和低矮的灌木,但戰後迅速復甦的房地產業以迅猛發展的態勢搶灘了這片土地,沒過多久,那裡便不見了以往的空闊,而變得高樓林立,商鋪鱗次櫛比。

  貝蒂打算穿過諾頓大街,去附近的一家修鞋店。時間太早,冬日寬闊的大街冷冷清清,沉寂的城市還沒有車水馬龍和摩肩接踵的行人。去商店的路上,貝蒂看到了可怕的一幕,這一幕在今天看來仍然讓人感到觸目驚心,這一幕令貝蒂呆若木雞,這一幕,揭開了使洛杉磯全城轟動的謀殺案的帷幕。

  貝蒂帶著女兒,步履匆匆地走著,途中她們經過了一片空地,那片空地是惟一一塊保留著戰前原貌的土地,空闊的地面上長滿了低矮的灌木叢。

  突然,貝蒂的女兒看到路邊的灌木叢裡有東西,便告訴了貝蒂,貝蒂掃了一眼,開始以為那不過是一張廢報紙之類的東西,所以就不以為意,又看過一眼之後,貝蒂心裡不安起來,直覺告訴她,那可能是一個人。於是,她就壯著膽子走上前去——映入眼帘的果然是一個人!一個非常年輕的女人。她的身體已經僵硬了。

  貝蒂嚇得手腳發麻,半天才緩過神來,她跌跌撞撞地跑到最近的房子裡,語無倫次地向**報了案,這就是困惑了洛杉磯**和民眾半個多世紀之久的不解迷案——「黑色大麗花」案件。

  在**到來之前,洛杉磯《先驅快報》的記者卻捷足先登,到達了發現屍體的現場。

  記者威爾·福勒當時在報社供職,他和同事們趕到後,他先拿著相機去現場拍照。威爾膽戰心驚地向前走去,在距離死者20碼遠的地方,他看清楚了眼前的驚人一幕,聲音有些發顫地告訴同事菲利克斯:「菲利克斯,這個女人被切成兩半了。是誰這麼殘忍,竟然對一個年輕姑娘下這樣的毒手?」菲利克斯顯然也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對威爾的話竟然充耳不聞。

  幾分鐘後,**和其他媒體相繼趕到現場,到場的人中,即便是目睹過最殘暴兇殺案的人也不得不這樣說:這件謀殺案令人髮指。他們看見受害的女人身上沒有穿任何衣服,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她被攔腰截斷,胳膊向後舉過頭頂,臉朝向一側。

  **竭力想在現場找到一些蛛絲馬跡,但收效甚微,現場留下的惟一能夠算作證據的物品,就是一個可能是用來裝屍體的布袋。

  驗屍官的結論是:「案發現場沒有發現明顯的血跡,由此可以推斷,這只是第二現場,真正犯罪的所在不是這裡,而是另有他處。她的直接死因是頭部遭到重擊,罪犯是一個慘絕人寰的冷血動物,在將她殺死後,竟然將她從腹部截成了兩截。」

  託尼·瓦爾德茲當時是洛杉磯《KTTV報導》的記者,他對「黑色大麗花」案件進行了數十年的研究,他認為死者的屍體是經過罪犯精心擺放的。託尼對此感到疑惑不解,為什麼死者的屍體不是從卡車或貨車的後備廂裡扔出來,而是被人花很大工夫仔細擺好姿勢?難道兇手和擺放屍體的不是一個人?這裡面是不是隱藏著其他不為人知的秘密?

  由於死者的身上沒有穿衣服,在洛杉磯**局的檔案中又沒有她的指紋記錄,所以**無從知道她的確切身份,只好印下她的指紋,把指紋送往華盛頓,讓聯邦調查局幫助核實。在死者被發現32個小時後,她的身份被確定了。她的名字叫伊莉莎白·肖特,當時22歲。

  警方得知,伊莉莎白是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女人,容貌美麗,正值花樣年華。她打算去好萊塢實現她的明星夢,卻不知怎麼在洛杉磯終結了生命。

  警方開始竭盡所能地尋找有關伊莉莎白的線索,新聞界也聞風而動,但新聞界的目的是為了大肆的炒作,而警方則是為了儘早破案,將罪犯繩之以法。

  警方檢查員找到了伊莉莎白母親的住址,但《先驅快報》的人再次搶先一步,在**之前採取了行動。新聞主編吉姆·理查森讓記者韋恩·薩頓跟蹤報導這件案子的整個過程,韋恩給伊莉莎白的母親打了電話,謊稱她的女兒在選美大賽上獲勝了,雖然韋恩知道這樣做很不地道,也知道這樣做有些殘忍,甚至帶著欺詐的性質,但作為一名記者,他不得不這樣做。韋恩不費吹灰之力就從毫不知情的母親口中套出了死者的全部情況,然後,對站在一旁的吉姆說:「把事情告訴她吧,我沒有什麼問題要問了。」於是擅長演戲的吉姆接過話筒,告訴那位母親:「哦,您好,我想告訴您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是關於您的女兒的,是這樣的,您的女兒在洛杉磯遇害了,請您不要難過,親愛的太太。」電話那頭,伊莉莎白的母親先是一陣沉默,接著號啕大哭,然後重重地扣上了電話……嘟嘟的聲音充斥著吉姆的耳朵,很顯然,他的話帶給了那位母親很大的打擊,但是,吉姆也只能無奈地搖搖頭,他也為此事感到無能為力。

  第二天,《先驅快報》的頭版赫然印著伊莉莎白的大幅照片,頭條新聞的標題是:黑色大麗花之死。

  一時間,眾多媒體相互效尤,爭相報導,「黑色大麗花」案件成為洛杉磯地區民眾關注的焦點,那麼,到底伊莉莎白的「黑色大麗花」綽號從何而來呢?

  2、疑惑重重

  二戰結束後,美國的各行各業都快速發展,電影業更是異軍突起。1946年,有一部二流電影深得觀眾的青睞,電影的名字叫《藍色大麗花》,劇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女人,她以非凡的氣質贏得了很多青年男子的心。她經常穿一身藍色的衣裝出現在各種場合,而藍色更是襯託出了她的典雅和不俗,這在觀眾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電影播出後,「藍色大麗花」這個詞在當時的民眾口中出現的頻率急劇攀升。

  而就在那時,為了實現明星夢想,伊莉莎白出現在洛杉磯。她身材高佻,有著嬌嫩的肌膚;她容貌美麗,白皙的面龐上,一對藍色的大眼睛,在長長的睫毛下閃爍;她年輕單純,可愛的笑容令人心醉。伊莉莎白經常穿著深色和黑色的衣服,和「藍色大麗花」一樣,頻繁出入各種場合,和各色人等打交道,這在周圍的人群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因為她的美貌一點也不亞於電影中的「藍色大麗花」,於是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就移花接木,指著伊莉莎白說:「嘿,她就是『黑色大麗花』」。

  然而,誰又曾想到,美麗的「黑色大麗花」命運多舛,不久後便成了無名罪犯的刀下冤魂,一個年輕窈窕的美貌女子在一夜之間香消玉殞,留給人們的只有太多的感慨。

  伊莉莎白死後,她的手腕和腳踝上仍然殘留著繩子的勒痕,兇手在她死後把她捆綁起來,目的可能是要排乾她身上的血,然後,殘忍的兇手似乎還意猶未盡,將她的臉部砍成了嘲笑狀,似乎是在對警齤察挑戰。很顯然,兇手已經喪失了人性,可他辦起事來卻是那麼的有條不紊,這讓素有辦案經驗的警齤察們也感到震驚。

  各大報紙競相炒作,紛紛打出:「謀殺案待破,當心『大麗花』案兇手」等譁眾取寵的標題,伊莉莎白遇害的大部分細節被公之於世,後來人們才意識到,這些報導給警齤察破案帶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洛杉磯警齤察局想儘早將案件偵破,於是成立了「大麗花案件」偵探組,由丹尼·蓋林多任偵探長。此前,丹尼對這起案件知之甚少,關於這件案子的消息和細節,他大部分是從報紙上了解到的。

  上任伊始,丹尼就派出了大量的偵探和調查員尋查可疑對象。沒過幾天,關於「大麗花案件」的材料就堆滿了丹尼的辦公桌,但這些材料沒能給案件的告破提供多大幫助,一個個有嫌疑的對象都被否決了。

  正在這時,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38名「兇犯」陸續前來投案自首,他們都聲稱自己是殺害「黑色大麗花」的真正兇手,警齤察們毫無思想準備,面對這麼多「兇手」,他們一時有點不知所措。

  丹尼為此事也頗感頭疼——是不是真正的兇手就在這38個人當中?誰的嫌疑最大?如何才能找到有力的證據來辨別真兇?他為此事絞盡了腦汁。

  前來投案自首的這些傢伙,有的面目猙獰,一看就不像好人;有的一臉絡腮鬍子雙目露出兇光,看樣子像是真殺了人;也有的慈眉善目,怎麼看也不像是殺人兇手。他們為什麼會來「投案自首」呢?是為了一舉成名,還是這起案件背後本身就潛在著某種陰謀?

  既然如此,還是先看看他們的供詞吧,但這些人的供詞更讓丹尼一頭霧水——沒有一個人的供詞和這起案件是完全吻合的。

  其實,警齤察在調查任何案件的時候,肯定都會隱瞞一些事實的真相和一些關鍵性的問題,當警齤察和罪犯進行交談時,就會冷不丁地拿出這樣的問題詢問罪犯,令罪犯防不勝防,措手不及,即便是再狡猾的罪犯也會在警齤察面前露出馬腳,那樣的話,警齤察就可以依此判斷罪犯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被審問的人是不是真正的兇犯也就不言自明了。

  丹尼感到很失望,他只好將前來「自首」的每一個人「罪犯」都釋放了,因為他們根本就說不出警方所保留的屍檢細節,而這些細節只有警齤察和真正的兇手才知道。

  丹尼困惑不已:「太不可思議了,有那麼多人供認是自己幹的,他們想成為殺害黑色大麗花的兇手。這是為什麼?」

  警齤察一直把屍檢中的一個關鍵性問題隱藏了30多年,而這個關鍵性的問題極有可能和兇手殺人的動機有關:伊莉莎白有性功能障礙。她的死亡醫學報告書上,在明顯的位置上寫著:外生殖器發育不完全。

  犯罪小說家約翰·吉爾莫對這起殺人案非常關注,他曾經根據自己多方搜索到的材料寫了《黑色大麗花》一書,在讀者群中引起了極大轟動,他的猜測和伊莉莎白的死亡醫學報告完全吻合,他認為,伊莉莎白是一個假兩性人,單從外表上看來,她是個十分漂亮的女人,而事實上她的身體有著嚴重的缺陷,身體的某些部位發育不完全。

  難道是因為伊莉莎白天生的殘疾導致的惡果,招來殺身之禍?還是陰差陽錯,鬼使神差地令她在錯誤的時間來到錯誤的地點,成為無名罪犯無辜的犧牲品?

  洛杉磯警齤察局主任心理學家德布拉·格拉澤博士認為,之所以有那麼多人關注這件案子,是因為他們認為這一定是追求「黑色大麗花」的人所為。因為在眾多人的眼裡,伊莉莎白就像一個蕩齤婦,她喜歡和男人在一起。兇手很可能是想和她發生性關係,當他發現伊莉莎白的生理缺陷後,惱羞成怒,對她下了毒手。但這個近乎殘忍的傢伙非常聰明,他好像在跟警齤察捉迷藏:「看你們能把我怎麼樣?人是我殺的,你們查你們的,和我無關,反正你們也查不到是我幹的。」

  洛杉磯警齤察局害怕兇手再一次把黑手伸向那些無辜的人群,就根據驗屍報告上提供的線索,傾巢出動,在洛杉磯展開了一場全城大搜捕。數百名警齤察參與了這次行動,他們挨家挨戶地詢問,反覆地重複著同樣的一句話:「有沒有看到有人被強行帶走?有沒有看到有人被強行帶走……」

  他們的調查沒有取得什麼進展。

  3、身世之謎

  伊莉莎白生前並沒有過什麼驚人的舉動,當時她身在洛杉磯,她的明星夢則在遙遠的電影之都好萊塢。她還沒有成為一個萬眾矚目的電影紅星,她是一個普通的年輕女子,只是面容姣好而已。兇殺案發生後,公眾為什麼會對發生在她身上的悲劇如此感興趣、如此痴迷呢?

  這其中有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黑色大麗花」這個令人難以忘卻的綽號,經過新聞界的大肆炒作,在二戰後人們脆弱的心中造成了深刻影響,遇害者伊莉莎白·肖特不過是在不經意間陰差陽錯地扮演了悲劇的角色。的確,在電影《藍色大麗花》上映之前,伊莉莎白只是麻薩諸塞州海德公園市梅德福鎮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女子。

  伊莉莎白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下層人士,過的是拮据的生活,她的母親名叫菲比,父親叫克裡奧·肖特。這對夫婦在婚後的8年中先後生下了5個孩子,她們依次是維吉尼亞、多蘿西、伊莉莎白、埃莉諾拉和穆麗爾,伊莉莎白是五姐妹當中的一個。這個家庭並不幸福,因為她們的父母總是為一些家庭瑣事爭吵不休,父親肩上的生活重擔使他不堪重負,雖然如此,伊莉莎白還是在父母喋喋不休的爭吵中一天天長大了。

  1929年,這個原本不和睦的家庭發生了一起重大變故,父親克裡奧以令人吃驚的方式拋棄了妻子和五個女兒。他假裝自殺,把汽車扔在離家不遠的橋邊,然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他的出走,對於原本生活就很拮据的家庭來說,無異是雪上加霜,那一年伊莉莎白還是個不諳世事的孩童。

  此後漫長的10年時間裡,伊莉莎白的母親菲比過著沒有丈夫的生活,伊莉莎白和另外四個姐妹也失去了享受父愛的權利。直到有一天,似乎是迷途知返的克裡奧重新進入她們的生活,這個不負責任的父親並沒有死掉,他活得很好,一直住在加利福尼亞的瓦列霍小鎮上,那裡距洛杉磯只有一百多英裡的路程。

  克裡奧好像是良心發現,他主動和菲比取得聯繫,對菲比進行了非常誠摯的懺悔:「我知道我曾經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可我真的想回家,我想你,也非常想念我們的孩子。」說到動情處,傷心的克裡奧還流出了眼淚。但是堅強的菲比拒絕了不負責任的克裡奧,沒有讓失蹤多年的丈夫重新踏進家門。

  那時,伊莉莎白已經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她一心想憑藉自己的美貌到好萊塢去實現明星夢想,她想取道洛杉磯,然後再去眾星雲集的好萊塢尋求發展。儘管她父親居住的偏僻的瓦列霍小鎮距洛杉磯有上百英裡的路程,離好萊塢就更遠了,但那已經足以撫慰伊莉莎白的愛慕之心了,明星的七彩夢在向她召喚,於是她毫不猶豫地離開了母親,去和沒有多少感情的父親住在了一起。

  但長時間欠缺溝通,使這對父女處理事情的意見格格不入,他們兩人經常因為一些小事而唇槍舌劍,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無休無止的爭吵成為這對父女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佐餐」。1943年,伊莉莎白終於和克裡奧鬧翻了,伊莉莎白離開了父親,開始獨自在加利福尼亞的沿海地區漂泊。「黑色大麗花」案件發生後,克裡奧告訴媒體:「伊莉莎白整天不在家,本來說好為我整理家務,但她沒有做到,她什麼都不為我做,所以我就把她趕走了。」

  離開父親後,伊莉莎白又去了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巴巴拉縣,她的生活陷入困境。那時,居無定所的伊莉莎白,迫於生計只好在一家名為『埃爾·帕西奧』的餐館裡工作,到了晚上,她就到酒吧裡和一些軍人廝混,儘管她沒有喝酒,但她是未成年人,少年勞教所抓住了她,把她送到了開往俄勒岡州梅德福市的汽車上,梅德福市有一個少年勞教所,它是專門用來關押不良少年的。

  後來,不知道為什麼,伊莉莎白沒有去梅德福,卻中途取道去了邁阿密,正是這一次出走徹底改變了伊莉莎白的命運,致使悲劇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4、致命邂逅

  伊莉莎白像一隻隨處飄零的紙鳶飄到了邁阿密,不久,她在那裡遇見了相貌英俊的飛行員馬特·戈登,並且被他倜儻的風度深深吸引住了,她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去好萊塢做明星的計劃;馬特也非常鍾情於伊莉莎白的美貌,兩個人很快就墜入了愛河,並且訂了婚。

  那時正值1945年,美國在國外的戰爭還沒有完全結束。美國曾憑藉空中力量將日本的軍事力量逐出太平洋,並且和英國、加拿大等國聯合,組成盟軍,一舉打敗了希特勒的納粹德國,戰爭中,飛行員功不可沒,所以飛行員在當時美國人的眼中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英雄,更是年輕姑娘們心中的白馬王子。

  伊莉莎白也不例外,她一心想嫁給那個戰鬥英雄,可伊莉莎白的夢想很快就被現實擊得粉碎。馬特認識她不久後,就奉命去了東南亞戰場,那時美國的空中力量佔優勢,但為了儘早結束戰爭,徹底打敗日本,飛行員的任務驟然加大了,馬特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駕駛飛機在空中飛行,一次,他在執行飛行任務時,飛機失事,結果機毀人亡。

  噩耗傳來,伊莉莎白的心都碎了,她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實,生命中最尊貴的白馬王子再也不能和她長相廝守了,這件事情和這個命運多劫難的女子一生中所經歷的許多事情一樣,令人可悲可嘆!

  失去了馬特的伊莉莎白了無著落,為了排遣寂寥的心情,她開始漫無目的地到處流浪,週遊全國,最後她又輾轉回到了洛杉磯。

  1946年,戰爭結束了,士兵們紛紛從戰場上返回家園,洛杉磯的大街上到處都擠滿了從戰場上返回來的士兵,他們熱烈地和前來迎接的親人擁抱在一起。伊莉莎白帶著失落的心情走在擁擠的人群裡,她希望能從士兵中找到那個日思夜想的熟悉身影,但現實是無情的,那種迎接親人的歡愉再也與她無緣了,馬特再也回不來了,歡快的重逢場面洗盡了她的最後一絲憧憬,她想當明星的夢想也隨之破碎了。從此以後,她很少再去參加試演,而是頻繁地去酒吧裡消耗時光。

  伊莉莎白在洛杉磯的生活開始變得放浪形骸,生活上也變得越來越拮据,她不得不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向她認識的每一個人伸手要錢,而且常常徹夜不歸,任何人都可以把她帶到自己家中。她表現得完全像個**,假如一個男人給她買些東西,哪怕只是一套衣服、一雙新鞋,甚至僅僅請她喝杯咖啡、吃頓飯,他就可以很輕鬆地得到她。

  後來不知何故,伊莉莎白突然在1946年2月離開洛杉磯,開始了漫長的旅程,她從新墨西哥去了麻薩諸塞,之後又去了芝加哥。這一年的12月,她又去了美國西海岸風景優美的城市:聖地牙哥。在那裡,她認識了旅行推銷員羅伯特·瑞德·曼利,羅伯特是一個有婦之夫,當時他的老婆剛剛給他生了一個兒子,為了排遣空虛,他不失時機地認識了伊莉莎白。伊莉莎白和羅伯特共同度過幾天風花雪月的時光後,告訴羅伯特,她決定返回洛杉磯,於是羅伯特提出了要開車送她回洛杉磯,她答應了。

  在返回洛杉磯的途中,他們中途逗留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也就是1947年1月9日,羅伯特和伊莉莎白來到位於洛杉磯市區的比爾特莫旅館。那天晚上,伊莉莎白走出了旅館的門,和許多追求伊莉莎白的人一樣,旅館的門童被伊莉莎白的美貌迷住了,他的眼睛一直盯著綽約動人的伊莉莎白,可是,等他為另一個客人開了門,再次回頭尋找時,那位美麗的姑娘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6天後,1947年1月15日,伊莉莎白·肖特的屍體在諾頓大街旁邊的那片荒地上被人發現,但那時她已經成了一具荒涼空地上駭人的擺設。

  伊莉莎白的屍體被發現後的第11天,也就是1947年1月25日,她的葬禮在加州的奧克蘭舉行,雖然真正的兇手未曾緝拿歸案,但她的家人還是認為她應該儘早入土為安。

  在一片碑林林立的公墓裡,伊莉莎白的遺體下葬了。前來參加葬禮的母親和四個姐妹哭得淚水漣漣。依照母親的意思,伊莉莎白的墓碑上刻上了這樣的話:「女兒,伊莉莎白·肖特,1924.7.29—1947.1.15。」這一點很令人疑惑,伊莉莎白真的是1月15日那天遇害的嗎?這樣做也許只是因為那可憐的母親,她一廂情願地認為女兒在世上還多活了幾天的緣故吧。

  這,就是伊莉莎白的短暫一生。

  5、一線轉機

  案發後,在警方展開廣泛調查的同時,各大報紙也不甘示弱,他們通過各種渠道獲取他們認為有價值的線索,然後以獨家新聞的形式公諸於世。來自新聞界的線索讓世人紛紛把目光聚焦在羅伯特身上,警方經過調查,也認為他是最後一個見到伊莉莎白的人。羅伯特本人也承認,如果有機會和伊莉莎白發生性關係,他會毫不猶豫地去幹。案情看來似乎有了轉機,羅伯特有口難辯,警齤察那裡似乎有充分的證據,證明他最後一個見到活著的伊莉莎白,這有目擊者親眼所見。

  於是,新聞界再次做出大手筆,讓曾經接受過他們採訪的羅伯特在報紙上再次成為主角,報紙最醒目的位置上赫然印著這樣的標題:瑞德自曝與黑色大麗花的風流韻事。

  掌握了羅伯特是最後一個見到活著的伊莉莎白的證據後,1947年1月19日,羅伯特在洛杉磯的家中被警方逮捕,隨後,警齤察把他帶到了警齤察局,在那裡,警齤察就他和伊莉莎白的交往問題,對他進行了長達十幾個小時的審問。

  審訊室是一間光線暗淡的不大的房間,簡單地擺放著一張桌子和幾把椅子,桌子上有一盞檯燈,刺眼的燈光正對著羅伯特,在他的對面,十幾個警齤察端坐在燈光後面。羅伯特的眼睛因為強烈的光線而一下子不能適應,微微眯縫著。對面的警齤察在黑暗的角落裡發話,聲音冷冰冰、硬邦邦的,偶爾還冒出一個奇怪的問題,讓他感到無從招架。一陣緊張的問訊過後,接下來是長時間的沉默,時間似乎凝滯了,羅伯特感覺那十幾個小時就像是過了整整一個世紀那麼漫長。

  長時間的高度緊張令羅伯特有些惱火,他已經向警齤察詳細地、毫無保留地交待了和伊莉莎白交往的全過程,那些全部都是事實,但警齤察似乎不太滿意,不過,看再也問不出什麼來,他們也就只好作罷了,最後,警齤察並沒有起訴羅伯特。

  探長丹尼翻開長長的供詞仔細審讀,不免有些失望,除去羅伯特供出的1月9日最後一次看見伊莉莎白這條重要消息外,別的供詞基本上沒有多大價值,而且,他的供詞根本不能和驗屍報告上所隱瞞的事實相符合,事實就是這樣,即便扣押這個人也沒有用,警齤察很快就把羅伯特放了。

  但是,羅伯特說他最後一次見到伊莉莎白的時間是1月9日,這吸引住了丹尼,假如情況真的如羅伯特所說,那麼他很有可能不是最後見到伊莉莎白的人,兇手必定另有其人,真正的兇手會是誰呢?因為直到1月15日,伊莉莎白的屍體才被人發現,這中間有將近一個星期,這一段時間內會發生很多事情的。

  接下來的時間,警齤察都在致力於搜索伊莉莎白在這失蹤的5天內去了哪裡,但勞而無獲。

  那麼羅伯特會不會說謊呢?他最後見到活著的伊莉莎白是在1月9日嗎?警齤察當然不會輕易相信他的片面之詞,事實上,警方一直沒有放過這條線索,直到1949年,他們才放棄了對羅伯特的調查,而放棄的原因是:羅伯特精神崩潰,在一家精神病醫院中去世了。他的死,是源於警方調查,或是因為媒體報導的「轟炸」,還是,因為殺了伊莉莎白後的精神壓力?我們已經無從得知。我們知道的是,為了比爾特莫旅館那不堪回首的一晚,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如果羅伯特不是兇手的話,那麼他肯定是這起案件的受害者。

  在伊莉莎白的一生中,她曾經被很多男人拋棄過,羅伯特也許不是最後一個,但她的親生父親克利奧·肖特肯定是第一個。

  人們注意到,在伊莉莎白的葬禮上,她的父親克裡奧始終沒有出現。無孔不入的媒體會放過他嗎?警齤察會從他那裡得到什麼線索嗎?

  於是有人把目標轉移到伊莉莎白的父親克利奧身上,懷疑是他殺害了自己的親生女兒。作家約翰"吉爾莫就認為克利奧有很多可疑之處,克利奧待人冷漠,居然毫不顧戀親情地拋棄了妻子和五個年幼的孩子。他和女兒伊莉莎白的關係更是糟糕透頂,伊莉莎白和他同住時,他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和女兒吵得不可開交。伊莉莎白的遺體下葬時,他竟然沒有出現,這無論如何也是說不過去的,難道他是為了報復妻子當初沒有原諒他?還是因為畏罪躲藏起來了呢?

  還有一點非常令人奇怪,在伊莉莎白遇害時,克利奧居住的地點距離拋屍現場僅僅幾分鐘的車程。鑑於此,警方把他納入了嫌疑犯名單,但很快又把他的名字抹去了。警方雖然沒有說出排除克利奧是兇手的理由,但客觀條件還是可以作為佐證的,想想謀殺案發生時的環境,想想伊莉莎白的生活狀況,再想想伊莉莎白的身體所遭受的種種摧殘,從這些都可以推斷出兇手的情緒和心理狀態,這個人肯定非常變態,克利奧絕對不會對自己的親生女兒下如此毒手的。

  如果克裡奧和羅伯特都不是兇手的話,那麼在伊莉莎白生前所認識的熟人中,還有誰有嫌疑呢?

  1947年1月26日,在警齤察對伊莉莎白遇害案一籌莫展之際,《先驅快報》社收到了一個神秘的郵件,警齤察從這個郵件中獲得了新的線索。

  那不是一個普通的郵件,寄這封信的人具有非常專業的手段,因為信封上的字都是粘貼上去的,警方無法追查寄信者的筆跡。還有一點非常值得一提,就是信被汽油浸泡過,那是為了更好地去除殘留在信封上的指紋,這充分說明發信人具備這方面的知識,無疑,他比大多數普通人知道得更多。

  信封上沒有留下一枚完整的指紋,信封裡也沒有隻言片語,因此也就無從獲知發信人的身份,但信封裡裝著的東西卻吸引住了警齤察們的眼睛:信封裡裝著伊莉莎白出生證明的照片,以及她的通訊錄,此外,還有一個叫馬克·漢森的人的通訊錄。

  馬克·漢森是什麼人?

  馬克絕不是個普通角色,他像一個演技高超的演員,時而,他扮演著一個小有名氣的企業家,一轉眼,又變成典型的好萊塢惡棍。他是頗有名氣的「佛羅倫斯花園」夜總會的老闆,這家夜總會以上演節目的淫穢不堪而臭名昭著。

  由此可見,馬克和伊莉莎白相遇並不是偶然,恰巧馬克的宿舍就在「佛羅倫斯花園」的後面,而那時伊莉莎白就住在那裡,至於伊莉莎白有沒有給他付房租,別人就不得而知了,多年過後,這件事情已經無法查證了。警齤察認為郵件裡馬克·漢森的通訊錄是條線索,於是傳訊了馬克,但也因證據不足而把他釋放了。

  那封郵件把警齤察搞得一頭霧水,他們不知道郵件到底是兇手寄來的,還是新聞界為了炒作而施放的煙幕彈。關於這個疑問,就連參與這件案子的警齤察也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其實新聞界有明顯的作秀行為,因為發現那起郵件後,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竟相刊登出關於那封信件的消息:「『大麗花案件』驚現神秘信件,通訊錄提供眾多線索」;「來信挑釁,『大麗花』兇手膽大至極」;「殺人者戲弄警齤察,從郵件中寄來線索」……

  但是《KTTV》記者託尼"瓦爾德茲在查證當時的資料時卻發現,馬克曾經伊莉莎白生前幫助過她。馬克不僅在「佛羅倫斯花園」夜總會擁有大部分股權,而且在「玫瑰花池」夜總會中也有股份,「玫瑰花池」夜總會就在伊莉莎白失蹤前夜入住的比爾特莫旅館的南面。對此,託尼·瓦爾德茲進行了推測,他認為伊莉莎白離開了比爾特莫旅館後,去了「玫瑰花池」,她可能去找馬克了。馬克應該是她生前見到的最後一個人,由此看來,他的殺人嫌疑最大。

  可是,儘管在《先驅快報》社收到的神秘郵件中發現了馬克的通訊錄,但他卻從來沒有被列為正式嫌疑人。託尼·瓦爾德茲透露的情況更讓人感到驚詫,因為馬克曾經對前來調查他的警探說過這樣的話:「關於『大麗花案件』,不管我是否知道一些情況,如果你們繼續懷疑我是兇手或者幫兇的話,我倒要去問問洛杉磯警齤察局的調查員們,我曾經不止一次地給他們塞錢,他們從來就沒有起訴過我。否則的話,大家都別想好過。」馬克的話未免有不打自招之嫌,但他既然敢有恃無恐地說出來,當中多少是有些緣由的,肯定不會是空穴來風。

  至此,警齤察對他的調查也不了了之了,馬克依然做著「佛羅倫斯花園」夜總會的老闆。

  幾十年過去了,馬克·漢森仍然沒有在關注這起案件的人眼中逃脫殺人的嫌疑,但他仍然像以前一樣活得逍遙自在。

  關於馬克向警齤察行賄一事,曾參與過「大麗花案件」調查,後來做了作家的約瑟夫·萬巴頗有感慨:「酒吧老闆通過行賄,居然能干預市、縣、州等職能部門以及聯邦官員的工作,這簡直令人不可思議。」 約瑟夫和眾多參與案件調查的警齤察一樣,深切體會到他們對許多事情都無能為力,這也許是錢大於法的社會的通病吧。

  6、撲朔迷離

  隨著時間的推移,「黑色大麗花」案件逐漸失去了當初的轟動效應,**的首次抓捕行動也暫時告一段落,但「黑色大麗花」的故事本身的神秘性並沒有因此而減弱,關於她的各種傳聞也沒有因此而降溫。

  警方一直在努力偵破此案,當時身為警探的拉爾夫"阿斯德爾在專案組成立幾天後,被調來負責偵破這起謀殺案,拉爾夫始終堅信,他曾經和真正的兇手打過交道。

  接手案子後,拉爾夫曾接待了一名目擊者,目擊者聲稱,他住在諾頓大街附近,某天晚上他出門倒垃圾,見到一個形跡可疑的人,當時那個人在一輛淺色的汽車旁邊,好像在往車外拖東西,而第二天早上,伊莉莎白的屍體就在那人停車的地方被發現了。

  無孔不入的新聞界再一次聞風而動,對此事進行了大肆報導。對那輛汽車的描述很快就出現在報紙上,而且詳盡有加,拉爾夫不希望新聞界那樣做,但新聞界依然我行我素。

  拉爾夫始終認為這件案子中有諸多疑點,於是他走訪了許多伊莉莎白生前的朋友。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追查,他終於找到了一個令人懷疑的對像,那個人是廚師,他工作的餐館就是伊莉莎白經常光顧的那家,而餐館距離屍體被發現的地點僅僅一英裡之遙。

  在見到那位廚師之前,拉爾夫去了那家餐館的廚房,希望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廚房裡的洗滌槽讓拉爾夫十分感興趣,它是個很大的長方型水槽,大概有2米長,近1米寬,槽的裡面非常光滑,打開水龍頭衝洗後,槽裡的細小殘渣可以迅速從出水口流出,不會留下任何痕跡,這看上去恰巧像一個切割屍體並排乾血液的理想場所。另外還有一點令他非常懷疑,就是在伊莉莎白身上發現的一些纖維絲,和餐館廚房裡板刷上的纖維絲十分相似。

  於是,拉爾夫找到那位廚師進行詢問,問他有沒有汽車,廚師的回答非常爽快,這出乎拉爾夫的預料,他原以為那個傢伙要狡辯。廚師不僅承認自己有一輛淺顏色的汽車,並且領著拉爾夫去看了那輛汽車。但在拉爾夫眼前的卻是一輛深顏色的汽車,剛剛噴過漆,甚至還有些粘手。這是為什麼呢?廚師為什麼把淺色的汽車漆成深顏色呢?

  非常不幸的是,這一關鍵的證據已被篡改,拉爾夫的調查同樣沒了下文,他不能僅僅因為廚師剛巧把車漆成了深色而起訴他。

  此後,**又挖出了幾條線索,但都因為缺少物證而作罷。

  時間到了1975年,多事的新聞界捕風捉影,再次爆出冷門,在電視臺播放了一個有關「黑色大麗花」的專題節目。恰在此時,偵探長丹尼也收到一封提供線索的信件,信是從加利福尼亞英格爾伍德**局寄來的,寄信人是當時在**局任局長的威廉·甘迺迪,他在信中提到一名嫌疑人與這起案件有關。早在1947年,「黑色大麗花」案件發生後不久,他就向當時「黑色大麗花」案件的調查組組長哈裡·漢森提到過**隊伍中有一名可疑人物。

  當時,威廉曾對哈裡·漢森說過,他覺得自己隊伍中的一名警官十分可疑,因為1947年1月15日那天,伊莉莎白的屍體被人發現,而那個警官16號那天沒來上班。另外,據威廉說,此人聲名狼藉,喜歡追求女色,他的行徑為同僚所不齒。

  丹尼馬上對他展開了調查,資料顯示,那人在進入**隊伍之前,曾經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屠夫,這讓丹尼大為吃驚,那名警官當過屠夫的經歷和伊莉莎白的屍體被肢解是否會有某種聯繫呢?會不會是他肢解了伊莉莎白,然後又把屍體挪到了諾頓大街?

  威廉信中提供的線索讓丹尼倍受鼓舞,雖然他獲得這條線索時,轟動一時的「大麗花案件」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可以想像,在這二十多年的時間裡,罪犯有足夠的時間把所有的證據全部毀掉!但丹尼仍然信心十足,他經過多方打聽,終於輾轉找到了那名警官的妻子。丹尼給她打電話,請她回憶「黑色大麗花」案件發生前後她丈夫的活動情況。

  警官的妻子按照丹尼的提示回憶了案發後丈夫的舉動:「他連續兩天都沒有回家,16號那天早上,他回來了,可回家後他就神色緊張地衝洗汽車,連汽車的行李箱都衝洗了,當時我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沒完沒了地衝洗汽車,他很不耐煩地白了我一眼,沒有搭理我,繼續不停地衝洗,我很不高興,於是就和他吵了起來,我們兩個吵得很兇。吵完架,他又開車離開了家,從那天開始,他就再也沒回家,我也再沒有見過他。」電話那頭,警官的妻子沉默了。

  聽了這些,丹尼覺得仿佛看到一線曙光,他對警官的妻子說:「親愛的太太,還有什麼可以告訴我的嗎?我想了解更多的情況,比如說一些細節,請您告訴我。」

  但是她的回答令丹尼感到很失望:「不,我不想再給你說什麼了,我都快傷心死了,我沒有和他離婚,但我不知道他跑哪兒去了,一直到現在,我都沒有他的任何消息。」

  丹尼只好暫時就此作罷。

  一個星期後,丹尼試圖找到她再了解一些情況時,她卻和她的丈夫一樣神秘地失蹤了。她搬家了,電話線拆了,沒有留下任何聯繫方式,從此音信全無。又一條線索中斷,丹尼為此頗為懊惱。

  很多年過去了,人們非但沒有忘記一襲黑色衣裝的美貌女子伊莉莎白"肖特,反而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這起謀殺案,但殺害「黑色大麗花」的真正兇手始終沒有浮出水面。

  民眾、媒體和警方都對這起案件做出了各種各樣的推測:兇手殺人的真正動機是什麼?他又是怎樣認識伊莉莎白的呢?或許他根本就不認識她?

  9、黑色迷夢

  讓我們再回過頭來,重溫一下當時案發時的情景、以及新聞界的所作所為吧。

  在1947年1月15日,伊莉莎白被擺放在諾頓大街旁的一片草叢中,一個趕早修鞋的家庭主婦在不經意間發現了她,媒體趕在**之前到達,紛紛大做文章,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洛杉磯以及其他地區報紙的醒目位置上反覆登載著這條消息:一個冬日的早晨,洛杉磯諾頓大街不遠處的空地上,出現了一具殘缺不全的屍體……現場冷酷的事實將人們的目光帶入了她生命中的最後一段時光,而案情始終像一個謎團令關注這起案件的所有人感到困惑。

  也許事實真相併非上述文字所描述的那樣,伊莉莎白離開比爾特莫旅館後,並沒有去專家樓找巴巴拉·林德格倫,更沒有遇見他的父親沃爾特·貝利醫生,也沒有去「玫瑰花池」夜總會找馬克·漢森,囊中羞澀的她帶著傷感的心情徑直順著大街向前走,當她無意間抬眼看見一家酒吧,就走了進去,在酒吧裡,一個十分邪惡的傢伙向她提出非分之想,結果遭到她的嚴厲拒絕,於是那個傢伙就將她殺了。這種罪犯幾乎都是年輕迷人的青年,他頭腦聰明,精力旺盛,他想在被害人的恐怖和死亡中尋找刺激,並且,這個傢伙有「戀屍癖」,他非常迷戀屍體,他願意花很多工夫去做這種可怕的事情,然後再冒著很大風險將屍體運到某個地方,再認認真真地把它擺放好。他變態地認為那就是他的傑作,一定要讓世人看見,他才能從中得到滿足。

  但是,這個變態的傢伙只殺害了伊莉莎白·肖特一個人嗎?或許在伊莉莎白遇害前就已經有人落入了他的黑手,否則他的殺人方式就不會如此驚人,他可能還會再將黑手伸向別的人。那麼後來呢?時間隔了這麼久,也許他已經老死了;也許他因為另外一起案子受到拘捕,最終沒有逃過牢獄和法律的制裁,在冰冷的鐵窗裡度過殘生;也許他搬到了另一個州或者另外一個國家,從此隱姓埋名、銷聲匿跡。

  可悲的是,那個年輕美貌的姑娘卻從此在人世間消失了,由於受到電影《藍色大麗花》的影響和媒體的大肆渲染,這起謀殺案從一開始就倍受世人的關注,在當時的美國社會引起了極大轟動。然而這起案件的焦點就是那冰冷的身體,一切都應該回到那個蒼白而可怕的軀體,它被切成兩半,擺放在一片滿是露水的草叢中,讓人難以忘記,讓人感到痛惜。

  伊莉莎白遇害後,驗屍報告上提供的一些線索更讓人感到心情沉重,因為營養不良,她的牙齒已經嚴重老化,她的身體狀況也非常差,無疑,她的美麗維持不了多久,而且她可能永遠也不會實現好萊塢明星夢了,令人感到悲嘆的是,由於她的慘死,才幫助她實現了一夜成名的夢想。

  人們知道了「黑色大麗花」的傳奇故事,而這個傳奇故事留給人們的始終是一個無法解開的神秘懸念,裡面還包含著關注這起案件的人的痛惜、同情以及想儘早找到兇手的決心。

  那些涉案的嫌疑人有的莫名其妙地死了,有的逃匿得無影無蹤了,漫長的歲月之河流淌到21世紀的今天,「黑色大麗花」仍然是一個神秘謎團。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人們沒有忘記這個眼神中充滿幽怨的姑娘,「黑色大麗花」之死激發了無數人的想像力,犯罪小說家們以「黑色大麗花」案件為藍本創作的多部暢銷小說,引發了「黑色大麗花」傳奇的熱潮,此外,這起案件還多次被搬上銀幕。

  美國洛杉磯《先驅快報》曾就此案做出了這樣的評述:「『黑色大麗花』案件成了一個『美國式』的迷夢,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黑色大麗花』生前孜孜以求的明星夢想,卻在死後在媒體的渲染和世人的關注下輕而易舉地實現了,然而最終卻塵歸塵,土歸土,『黑色大麗花』本人是不可能知道了。」

  無管如何,這起謀殺案最核心的問題是:誰殺害了「黑色大麗花」?答案也許在短時間內不會水落石出,但人們仍然會試圖去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警方會利用先進的科學手段找到有力的證據,找到殺害「黑色大麗花」的元兇,那時,假如伊莉莎白·肖特泉下有知,也可以長眠了。也許,等到困擾在人們心頭的疑團在瞬間洞開時,人們只是感嘆一聲:「不過如此」!

  但直到現在,「黑色大麗花」案件仍然是不顯山,不露水,留給每一個想知道答案的人一個解不開的懸念。

同类文章

壯烈的大地

這天上午,丁順拿著一個空麻袋到集鎮上買年貨。剛走到一家酒館門口,忽聽背後有人招呼:「丁順兄弟,我請你喝酒,賞不賞臉?」丁順回頭看到一個陌生男人。那人說:「我叫卜同富,是個商人,也是你師傅生前的好友。」丁順一聽是師傅的好友,連忙回禮。卜同富熱情地邀請丁順入內。   叫來酒菜後,他們先互敬幾杯

瘋狂的涮椒

西川縣縣令牛大人看罷楊巡撫楊曄發來的文牒,兩條眉毛不由擰成了一個大疙瘩,他立馬坐著青呢大轎,一溜煙來到了餘吉火鍋店。   店老闆佘吉雖已年近花甲,可面色紅潤、走路生風,一點也不顯老。   餘吉剛把牛縣令迎進店裡,牛縣令一把攥住他,急問:「餘吉,你還會做涮椒火鍋嗎?」   餘吉一聽愣了:涮椒

劫來的壓寨主公

清明時節,山花爛漫,參天古木都吐出了新葉。有三人沿溪而上,前面走著的那個華服少爺,不時興致勃勃地聞一聞野花,或是從腳下撿起一點什麼來問旁邊的管家,管家年紀大了,一邊喘氣一邊回答,另一個年輕的人卻捺不住了:「劉少爺,早知道回鄉掃個墓要走這麼遠,我就不跟你來了!」管家給了他一記悶慄:「秦二,少

買走你的餘生

劉雲是一個在網上出賣餘生的女人。   一年前,和男友王浩分手後,劉雲在淘寶開了家名叫「浮生緣」的網店。劉雲在網店裡貼上自己各種靚麗寫真照,並聲稱作為一個醉生夢死之人,自己將把剩餘人生的時間全部交給客戶安排。   「浮生緣」的規則是,顧客可以花錢購買劉雲任何時段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劉雲會按

被溺死的金絲鳥

 一   8月正是颱風多發季節,江邊的防汛堤旁都有專人值班,以防大潮衝垮堤岸。這天半夜時分,一位輪渡碼頭的值班人員起來解手,瞥見江面上有個淡紅色的物體漂來,他起先以為只是塊發泡塑料,可等物體靠近,才看清是具屍體!他頓時嚇得毛骨悚然,「啊」的一聲驚叫,轉身就跑。他回到屋裡半晌才從失魂落魄中回

努爾哈赤之死

 一   明天啟六年年初,經過精心策劃和準備,如日中天的努爾哈赤親率13萬滿洲八旗兵,號稱20萬,向明朝遼東防線發起全面進攻,意圖一舉蕩平明朝在山海關外的所有軍事力量,然後問鼎北京城下。在滿洲八旗兵的凌厲攻勢下,各路明軍兵敗如山倒,望風而逃。滿洲前鋒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不承想卻在通往山

糗事一籮筐

只認鎖頭的小偷    託馬森是一個高級慣偷,很會撬鎖。無論多複雜的鎖到了他手裡,都不費吹灰之力。有一天深夜,他撬開了一家公司財務室的鎖,並且找到了保險柜的鑰匙。他興奮地打開了保險柜,正準備大撈一把。突然發現這個保險柜裡居然只有不到一百塊錢。要知道,他破譯這密碼鎖就花了整整一個小時呢。無奈,

狼羊孩

 一個陰謀    由於灰太狼長期抓不到羊,就把目標瞄準了身材苗條的美羊羊。他絞盡腦汁想出了一個詭計:假裝喜歡美羊羊,騙取美羊羊的信任,和美羊羊結婚,再對美羊羊下毒手。    灰太狼讓紅太狼把自己打扮成了一隻帥氣的羊,並給美羊羊買她最喜歡吃的義大利黑麥草蛋糕、墨西哥玉米草沙拉、檸檬味的飲料、

藍凌獲救記

大眼女孩樂美兒意外得到一個漂亮的洋娃娃,正高興地把它抱進懷裡時,洋娃娃突然說話了:「能幫我找找以前的主人嗎?我很想念她,她消失了……。」善良的樂美兒被洋娃娃的真情所感動。她帶著洋娃娃,踏上了去往「魔法偵探——洛基」偵探社的徵程。   偵探洛基非常有名,大家都說他是個神探!就在昨天,洛基還偵

智救潘多拉

 美麗姑娘    放學後,莫西在學校附近的山丘上撿到了一個奇怪的盒子,拿在手裡沉甸甸的,上面雕琢著精美的花紋。莫西喜歡得就連睡覺的時候都不捨得放下。夜間,他突然被一團光照醒了,懷裡的小盒子緩緩地打開,散發出奪目的光,越來越亮,亮得他睜不開眼睛……    等光散去之後,從盒子裡出來了一個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