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能否成主流?中國移動今年約什麼
2025-05-13 23:17:08
泡泡網企業頻道頻道1月5日 概述:2014年,移動RTB整體呈現向好趨勢,移動營銷領域整合與重組並行,新的技術平臺出現,新的廣告主加入,越來越多的旁觀者加入RTB,2015年又將如何發展?有哪些點值得關注呢?力美科技產品副總裁陳昱為我們做解讀。
廣告主增加預算
經過兩年的市場教育,越來越多的廣告主認識到RTB的價值,僅力美DSP的進入品牌就呈現一個直線上升的趨勢,並且廣告主在移動廣告的整體預算上在持續增加。
根據艾瑞諮詢的《2014中國移動程序化購買行業報告》顯示,在2013年下半年以及2014年全年,產業鏈各環節的參與者陸續出現,隨著各個平臺之間(移動DSP、移動Ad Exchange、移動SSP等)逐一對接、測試並開始投放,行業競爭將逐漸加劇。
艾瑞諮詢預計,行業整體規模會在今年出現較大的增幅,整體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9億,並且在未來3年內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根據Smaato的全球移動RTB透視報告顯示,2014年Q2全球移動RTB廣告市場規模環比增長69%,移動RTB交易量環比增長35%,隨著廣告主對移動端營銷的重視以及移動營銷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在中國移動RTB的市場規模更是增長高達616%,2015年必定是一個群雄逐鹿年。
優質流量加入
目前行業內流量平臺基本都是「開放型」流量平臺,比如Google DoubleClick、Inmobi、芒果、優酷土豆、愛奇藝PPTV等,市場對於BAT開放流量的呼聲一直沒聽過,在RTB整體向好的發展下,相信BAT會逐漸放開流量控制,讓更優質的廣告庫存加入RTB領域,2015年像網易新聞客戶端、QQ空間、微信公眾號、運營商等都有望開放流量。
海外SSP進入
由於媒體服務市場需要大流量才能保證交易效率和收入,導致存活下來的公司體量大、數量小,導致國內SSP公司數量較少,同時國內的SSP平臺業務基本都僅限在國內市場,對於一些想要擴展海外市場的廣告主,略顯無力。
在這樣的前提背景下,海外SSP開始大舉進入國內市場,以InMobi為代表的海外SSP進入國內市場後業務成倍增長,可見海外SSP在國內市場並未有很強的水土不服反應,反而由於國內市場的需求業務發展極快。其後Pubmatic, Rubicon也都快步進入國內市場,並有條不紊的發展著業務。
數據更加豐富多樣
在DMP層面,數據的趨勢必然是更加的豐富精準,且提供數據方也會不斷突破,目前移動運營商已經再積極加入。同時Ad Exchange的競價請求會攜帶更多的信息(經緯度、人群信息、加密後的帳號信息),使DSP能做更精準的人群定向和實現跨設備投放, DMP公司的加入,使DSP投放更精準,更有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會有DMP公司打通線上線下數據(如利用商用WiFi、iBeacon來追蹤用戶在公共場所的活動軌跡以此來推測消費者興趣)實現實時信息定向,這類實時數據的運用能是DMP的數據魅力更加優越的表現出來。
移動PDB出現
在12月2日的亞洲數字營銷峰會上,PDB(Programmatic Direct Buy)私有程序化購買(也稱程序化直購)成為討論的焦點。PDB跟RTB從底層架構來講基本相似,只不過PDB運用的場景更為複雜,簡單來說廣告主通過PDB私有採買媒體後,就可以通過DSP進行投放,當然PDB也不是誰都合適,本身體量及市場都比較大的品牌可能更為適合PDB的方式。
總的來講,目前PDB還處於一個概念到實踐的初期階段,至於是否會大爆發其他廣告技術平臺的意願及技術的跟進,2015年能否有好的表現有待觀察。
廣告形式多樣
2014年原生廣告的出現豐富了現有的移動廣告形式,備受廣告主推崇。但目前的原生廣告更多是信息流模式,而這種形式直接導致積分牆會受擠壓。
另外,會有更多的移動富媒體廣告(MRAID)案例出現,但由於廣告製作複雜,需求難以模板化(富媒體講究的創意,千篇一律的廣告不討好),所以不會向成為投放的常態。
垂直DSP和出海DSP
在DSP層面,未來可見的趨勢是垂直DSP公司會快速發展起來,另一部分DSP公司已經或者即將出海,以滿足國內廣告主對海外市場拓展的業務需求。
垂直領域以專門的DSP形式出現:比如專做汽車、房地產的DSP;專做手遊海外推廣的DSP等;但垂直DSP和通用DSP會共存,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在市場的位置。
2015年會有更多DSP平臺會嘗試著走出去,發揮DSP能採購全球流量的優勢,來滿足市場及業務的需求,目前已經開展海外推廣的DSP平臺有力美、品友互動、易傳媒、Madhous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