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假裝孝順演講稿
2023-12-12 13:31:42 2
百行孝為先,父母對我們的恩澤是不可比擬的,孝順是中國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傳承這個美德,但是我們拒絕不走心的孝順,孝順是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而不是為了做給別人看。
不要假裝孝順演講稿一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好。
前兩天上班的時候,我在地鐵上聽見了兩個小年輕的對話一個說過年回老家看爸媽,天天都排得滿滿的,初一初五見高中同學,初二初六見初中同學,初三初四見小學同學,初七見「幼兒園」同學!另一個則羨慕地說,「哎,你的日子太好過了,我今年去丈人家過年,賠上了年終獎買補品不算,還得供著哄著兩老天天陪聊天、陪吃喝、陪看電視。」說著說著兩人相視一笑,好像對這種「悲慘」的生活狀態有了惺惺相惜的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我們這次演講的題目是不要假裝孝順,大家聽聽這兩個年輕人說的,兒行千裡母擔憂,好不容易回家過個年,一個天天在外聚會沒有一天陪在父母身邊,另一個倒是在父母身邊了,可卻把陪伴當做是一種負擔,一種折磨,這難倒不就是赤裸裸的假裝孝順嗎?
2013年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將「不常看望老人」列為違法行為,瞬時間街頭巷尾、工廠寫字樓裡流行起這樣一句話:無論你是屌絲還是高富帥,你常回家看看了嗎?常回家看看變成法律規定了!這到底是國家對老年人的生活越來越關注了呢,還是我們對父母的關心越來越少了呢?立法之後是否會出現更多敷衍式回家看看的假裝孝順呢?
我身邊有這樣一個例子,鄉下老房子即將拆遷的老大爺收穫他人生中最幸福的兩年,兒子主動提出將老父親接回自己家住,還特意騰出一間房,收拾地乾乾淨淨,甚至還教會了父親如何用老弱的身軀去應對拆遷人員,忽然間,父親聽到了久違的關懷「爸,你吃飯了嗎?」,「爸,你吃飽了嗎?」,「爸,你死也不要動,就坐在老房子裡,媳婦天天給你送飯,不到咱們說的數千萬不要讓他們拆!」
一切順利結束之後,老大爺的拆遷所得「順理成章」地到了兒子手中,老大爺一如既往地住在兒子家享受三代同堂的幸福生活,只是他再也沒有聽到曾經的噓寒問暖,換來的卻是「內個死老頭子,吃頓飯要吃能個鐘頭的了,昂吃好了啦!」哎,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有的人將老人視為寶貝,有的人卻拿老人換取財寶,難到金錢能夠超越生養我們的父母嗎?!
兩個月前,我媽參加了一個三亞旅遊的大媽團,返程路上導遊做了一個小測試:他說:「出來玩了一個星期,給自己父母打過電話的舉手。」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舉了手,接著導遊又問:「那收到過自己孩子電話或者簡訊的,請舉手。」舉手的人寥寥無幾。
我很慶幸,我媽媽是兩次都舉手的人之一,我也很難想像,第二次沒能舉手的大媽們,看著舉手的父母是怎樣的一種心情。
孝順,它不是大義也不是隨意,它不是物質充斥,更不是愛理不理,其實一通電話一條簡訊一句問候,便可以溫暖父母的心。或許孝順只是輾轉千裡回家團圓的期盼心情,或許它只是流汗時遞來的一塊毛巾、進門時放好的一雙鞋、過馬路時的一次小小的攙扶,或許它只是一句簡單的生日問候。孝順不是一個空洞的詞,不是作秀,更不是滿足一己私慾的工具!卻偏偏有些人會為了面子、為了敷衍、為了金錢,為了各種目的堆砌出虛偽的孝心!孝心孝心,有心才是孝,失去了心的孝順,只能是個空洞的漢字,一種赤裸裸的虛假,一種對「愛」的玷汙。真正的孝必然是一種發自內心情感繼承。
俗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你是否記得,當你小時候,父母花了很多的時間教會你扣扣子,繫鞋帶;教會你用湯匙,用筷子,教會你擰毛巾,梳頭髮。但當我們一天天成長起來時,父母卻在慢慢老去,兩鬢漸白。捫心自問父母的慢慢老去是在我們的愛呵護下的嗎?
正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等到有一天,你發現父母常忘了扣扣子、繫鞋帶;等到有一天,你發現父母吃飯時常常會弄髒衣服;等到有一天,你發現父母已經離不開那一雙拐杖,你是否會從內心裡感慨懊惱,時間都去哪兒了……所以,請所有的子女們真心真意地關懷父母,不要假裝孝順請握緊父母的手,陪著他們,慢慢的走,就像當年他們帶著你一步一步邁開腳一樣,父母一生只得一個……
不要假裝孝順演講稿二
我們經常說孝順,但是你以為在母親節的時候,路過一家快要倒閉的花店,買了幾支你也不知道什麼品種的花,回家告訴媽媽這是康乃馨,這是孝順嗎?我最討厭哪種人,知道嗎?好幾年回一趟老家,靠在已經癱瘓在床上不能自理的奶奶身邊,拍了一張照片上傳微博,上面寫著「奶奶,我永遠愛你。」大家說這是孝順嗎?這麼簡單的道理,他們怎麼就不明白呢。
我想問大家,父母在你們的小時候,有沒有對你們說過你是垃圾桶裡撿來的。如果親子鑑定像手機搖一搖就能鑑定出來的話,我相信當父母在說不允許,不行,我說不行就是不行,這些時候,你都會拿出來搖一搖,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親生的。其實是不是親生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已經撫養了我們那麼多年,別以為我話鋒一轉就要開始說煽情的東西,我的演講永遠不會煽情。
如果你出生在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裡,突然有一天家裡的保姆對你說「兒子,其實我是你的親生母親,都怪媽不好。」你一定會說「我不要聽,我不要聽,我不要聽。你騙人,你是個騙子。」「兒子,這是你的出生證明。」「你從來就沒有盡到一個做母親的責任,你不配做我的媽媽。」「媽知道你接受不了,媽也是有苦衷的,你聽我說。」「這不是真的,這不是真的,看不見我,看不見我,看不見我。」
OK,換一個場景,你生活在一個每個月只有六百塊錢的家庭裡,每天吃的除了鹹菜就是蘿蔔乾,突然有一天,一個上市公司的總裁開著豪車找到你,對你說「兒子,其實我是你的親生父親。」「爸爸,我好想你,爸爸。」「這是你的出生證明。」「這還用得著證明嗎?你看這眼睛、這鼻子、這嘴巴、這舌頭、這肚臍眼,你就是我的爸爸。」「但是,我從來都沒有盡到一個做父親的責任,我不配做你的爸爸。」「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重要的是血濃於水。」「爸爸準備帶你回美國,但是知道你是個好孩子,你一定很捨不得和你的養父母分開,所以爸爸知道你很難抉擇,給你時間好好想一想。」「嗯,我想一想,好吧,爸爸,現在就走吧。」
誰都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指責別人,我和大多數人都一樣,有著崇高的理想,有時也有卑鄙的幻想,他們怎麼就不明白,我們不能選擇我們的父母,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怎麼樣去對待我們的父母,無論他們是誰,他們是否富裕,他們是否對我們負責,我們都應該做我們該做的。讓我們流露出對父母最真實的感情,而不是那些硬憋出來的感動和所謂的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