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遊必去十大景點,綿山稱人間仙境
2023-03-30 22:33:21 1
NO.1
人間仙境——綿山
現在現已形成龍頭寺、龍嵴嶺、李姑巖、蜂房泉、大羅宮、天橋、一鬥泉、朱家凹、雲峰寺、正果寺、棲賢谷、介公嶺、水濤溝、古藤谷等十四個景區,悉數旅行一般需求3到5日。
綿山,亦名綿上,後因春秋晉國介之推攜母隱居被焚又稱介山。它地處汾河之陰,距介休市區20公裡,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對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嶽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條支脈。山光水色、文物勝跡、梵宇神廟、革命遺址集於一體,是山西省重點景色名勝區,國家4A級景色名勝區,我國前史文化名山。
NO.2
張壁古堡
張壁古堡坐落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張壁村,張壁村又稱作「張壁古堡」,坐落介休盆地東南三面溝壑,一面平川的險惡地段,海拔1040米。古堡充分使用依山退避,難攻易守的地輿優勢,在地下建有長達3000米,上下三層攻防兼備的古地道,在地上築壘構城屯甲藏兵。
張壁古堡保留下來的古代修建頗多,富麗堂皇,流光溢彩,大體都是明清遺物。
聞名的有明代空王佛行宮,建造在北門丁字門頂上,坐北向南,大殿三間,殿內塑主像為空王佛,山牆繪空王佛成佛的故事巖畫。
殿頂明代三彩琉璃裝飾,刀工細膩,燒制精美,形象逼真,繪聲繪色。寶貴的是在行宮前廊下有兩通稀有的琉璃碑,通體琉璃燒造,孔雀藍底,黑字書寫,碑額為青黃綠二龍戲珠,兩頭藍黑龍紋花卉裝飾圖案。
東側一通記述著空王佛修煉成佛的艱苦歷程,西側一通記載空王行宮修建緣起。此外,堡內還保留著真武廟、三大士殿、呂祖閣、二郎廟、關帝廟、興隆寺、可汗王祠等古代修建。稱奇的是街中路西有一株根深葉茂的槐抱柳,相傳植於宋代,給古堡增添了情趣。
NO.3
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坐落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裡,南距東觀鎮僅2公裡。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國聞名的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
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今後曾有兩次增修,一次擴建,通過幾代人的不斷盡力,於民國初年建成一座雄偉的修建集體,併集中體現了我國清代北方民居的共同風格。
2006年2月13日以喬致庸人物為布景,由胡玫導演,朱秀海編劇,陳建斌和蔣勤勤主演的45集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檔開播。具有獨家出版權的上海辭書出版社也推出了《喬家大院》同名長篇前史小說。
一九八五年,祁縣人民政府使用這所陳舊的院子成立了祁縣民俗博物館,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一日正式對外敞開。陳展5000多件寶貴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晉中一帶為主的民意風俗,陳列內容有:農俗、人生儀禮、歲時季節、衣食住行、商俗、民間工藝,還專門設立了喬家史料、喬家珍寶、影視專題等的陳列。
開館以來我館先後接待了中外遊客800多萬人次,包含喬石、劉華清、李鐵映、錢琪琛、唐家璇等40多位國家的領導人,以及鄭孝燮、費孝通等專家學者。《大紅燈籠高高掛》、《昌晉源票號》、《趙四小姐與張學良》等40多部影視劇曾在此拍照。
NO.4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坐落山西省靈石縣城東 12公裡處的靜升鎮。距國際文化遺產平遙古城35公裡、介休綿山4公裡、十八羅漢頭像海外回歸故鄉資壽寺2公裡,是山西省近年來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為優勢,推出的一條精品旅行線路。同蒲鐵路、108國道縱貫縣境,新開通的大運高速公路靈石出口距王家大院2公裡,交通非常便利。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修建的集大成者,由前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後嗣——靜升王家於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先後建成。
修建規模宏大,具有 「五巷」、「五堡」、「五祠堂」。其間,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別被喻為「龍」、「鳳」、「龜」、「麟」、「虎」五瑞獸造型,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現以「我國民居藝術館」、「中華王氏博物館」和「力群美術館」敞開的紅門堡(龍)、高家崖(鳳)、崇寧堡(虎)三大修建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巨細院落231 座,房屋2078間,面積8萬平方米。王氏宗祠分上下兩院,功用齊全,設計講究,祠前有精雕細刻的「孝義坊」。
宗祠作為王氏先祖魂靈休息的家園,1998年以來,已有數萬名海外王氏後嗣相繼到此觀光並拜祖敬香。
NO.5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並稱為我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坐落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裡處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鑿,東西連綿約一公裡,氣勢恢弘,內容豐富。現存主要洞窟45個,巨細窟龕252個,造像5萬1千餘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紀時我國出色的釋教石窟藝術。其間的曇曜五窟,布局設計謹慎統一,是我國釋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
雲岡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前史,始建於公元460年,由其時的釋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現存的雲崗石窟群,是1961年國務院發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整個石窟分為東、中、西三部分,石窟內的佛龕,象蜂窩布滿,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鑲嵌在雲岡半腰。東部的石窟多以造塔為主,故又稱塔洞;中部石窟每個都分前後兩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頂布滿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補刻的小龕為最多,修建的年代略晚,大多是北魏遷都洛陽後的作品。
整座石窟氣魄宏大,外觀莊嚴,雕工細膩,主題傑出。石窟雕塑的各種宗教人物形象神態各異。在雕造技法上,繼承和發展了我國秦漢時期藝術的優良傳統,又吸收了犍陀羅藝術的有益成分,創建出雲岡共同的藝術風格,對研討雕刻、修建、音樂、宗教都是極為寶貴的資料。
NO.6
五臺山
五臺山坐落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五臺縣和繁峙縣之間,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40公裡。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我國釋教四大名山」。
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國際五大釋教聖地,或者國際五大釋教名山。五臺山地點的山西處於黃土高原,地旱樹稀,視野裡整整一個是土黃色的國際,能夠稱為金色國際;峨眉海拔很高,山頂積雪,可謂銀色國際;東方琉璃國際系藥師佛的淨土,藥師佛即藥師琉璃光如來佛的簡稱,據佛經記載藥師琉璃光佛手持藥缽,醫治一切眾生之病源和無名痼疾,藥師佛的十二大願中,其間最令人矚目的一條是「除一切眾生病,令身心安樂。」
藥師佛還有兩個化身:一是藥樹王,二是滿意珠王。藥師佛的濟世本願和化身從一個旁邊面照應了旅行度假區的「福地養生」的主題。結合福地養生理念,以琉璃為主要的修建材料,體現其小巧玲瓏的特性,展現了一個晶瑩剔透的琉璃光國際。九華山緯度低,不會太冷,一年四季都可去。普陀山也是,不過最好在春季,萬木發陳之時。五臺山最好在夏日,其他季節會很冷。峨眉山高,景點多在高處,因此也是夏日去最宜,但四季相差不太大。
NO.7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國家AAAAA級景區),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其修建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官宅民居,密密麻麻,是一組別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修建群。「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僅是一幅古代「天然山水畫」、更是一座具有激烈人文精神的東方古城堡。
NO.8
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坐落山西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前史的文化名城,與同為第二批國家前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雲南麗江、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無缺的四大古城」,也是現在我國僅有以整座古城申報國際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
NO.9
晉祠
晉祠三絕:三泉(難老泉,聖母泉,善利泉)常年不斷;周柏,3000年仍然蒼翠;宋塑,侍女像姿態各異,神情不同,惟妙惟肖,繪聲繪色。
祠內三寶,李世民親筆書寫的唐碑;宋代代表修建聖母殿;我國最早的立交橋魚沼飛梁。
晉祠旅行景區距太原市較近,氣候條件與市區挨近,加上依水傍山,景色優美,是遊客消暑、觀光地。
NO.10
天龍山
天龍山,原名方山,屬呂梁山脈分支,海拔1700米,坐落太原市西南36公裡,距晉祠景區14公裡。有專用公路相連。天龍山屏峰黛立,松柏成蔭,溪泉鳴澗,氣候涼爽。早在東魏時高歡建了消暑宮,北齊高洋建了天龍寺,並都開鑿了石窟。山因寺而得名,寺因窟而著稱,從此,天龍山聲名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