髕刑:砍去雙腳或挖去膝蓋骨 受過此刑的人還能走嗎?
2023-03-30 23:41:09 1
髕刑,也叫做臏刑,是中國古代一種恐怖的刑罰,髕刑主要是砍去受刑人的雙腳,或者是挖去膝蓋骨,使之終身都不能站立,髕刑之所以叫臏刑也和歷史上一位大人物有關係,那就是中國傑出的軍事家孫臏,孫臏正是因為被挖去膝蓋骨而終身只能坐在車子裡面,受過髕刑的人還能走路嗎?
髕刑是什麼刑罰?
髕刑,古代刑罰,又稱為臏刑,夏商五刑之一,又稱刖刑,是斷足或砍去犯人膝蓋骨的刑罰。臏闢:古代斷足的酷刑;臏腳:砍去膝蓋骨及以下的酷刑;臏罰:剔去膝蓋骨的酷刑。《漢書·刑法志》說:「中刑用刀鋸」,注引韋昭曰:「鋸,刖刑也。」
孫臏遭髕刑:
龐涓離開鬼谷子後,雖然不學無術,卻因曾師從於鬼谷子而被人器重,加之他能說會道,善於自吹自擂,後來便被魏惠王封為將軍。龐涓做了將軍,並沒有忘記孫臏。孫臏當時在齊國,齊國又強於魏國。龐涓怕孫臏被齊國重用後與自己為敵,便處心積慮地要去掉這個眼中釘。經過周密策劃,他假魏惠王之名邀請孫臏到魏國做客。孫臏如約前往,龐涓卻說孫臏來遲,怠慢了魏王,私自將孫臏處以臏刑,即剔除膝蓋骨,使其不能行走。
孫臏受刑後被囚禁在別室,他一邊養傷,一邊尋找逃回齊國的機會。後來,齊國的使者來到魏國,孫臏一見機會難得,便買通看守的兵卒傳出密信,要求齊國使者與自己見面。見面後,孫臏訴說了事情的原委,求使者幫忙離魏返齊。使者十分同情孫臏的遭遇,也十分珍惜這個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便將孫臏藏在自己的車中載回齊國。
孫臏回到齊國後,被齊將田忌待為上賓。一次,齊威王懸賞千金令諸公子賽馬,田忌的馬力不如其他公子,孫臏卻說:「我能教你獲勝。」當時每個公子的馬都有上、中、下三等,分別比賽,最後按三局二勝決定勝者。孫臏讓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馬對其他公子的上等馬,用上等馬對中等馬,用中等馬對下等馬。結果,田忌的馬一負二勝,總分佔先贏得千金。威王問用兵之道,孫臏應對如流。威王大喜,遂任孫臏為軍師。從此,孫臏與龐涓各掌一國兵權,成了戰場上的對頭。
受過髕刑的人還能走路嗎?
受過髕刑的人是指被挖去了膝蓋骨或者是砍去雙腳的,而被挖去膝蓋骨的人是沒有辦法走路的,有一點點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在古時候也沒有拐杖可以拄著走路,而孫臏在一些歷史資料中的記載是坐在車裡面被人推著走的,並不是自己走路。
拓展:中國古代恐怖的刑罰
1.剝皮
剝的時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膚分成兩半,慢慢用刀分開皮膚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樣的撕開來,最難的是胖子,因為皮膚和肌肉之間還有一堆油,不好分開。還有另一種傳說中的辦法,將人埋在土裡,露出腦袋,在頭頂劃一個十字,把頭皮拉開後灌水銀,由於水銀比重很重,會把肌肉跟皮膚拉扯開來,埋在土裡的人會痛得不停扭動,又無法掙脫。
2.腰斬
由於腰斬是把人從中間切開,而主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不會一下子就死,斬完以後還會神智清醒,得過好一段時間才會斷氣。明成祖殺方孝孺就是用腰斬,傳說一刀下去之後,方孝孺還以肘撐地爬行,以手沾血連書「篡」字,一共寫了十二個半才斷氣。
3.俱五刑
把砍頭、刖、割手、挖眼、割耳和一,也就是大卸八塊,通常是把人殺死以後,才把人的頭、手腳剁下來,再把軀幹剁成三塊。漢高祖死後,呂后把他的寵妾如意夫人抓來,剁去手腳,割掉鼻子耳朵舌頭,眼睛挖出,丟在豬圈裡餵養,取名「人彘」,結果呂后自己的兒子看到,給活活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