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張衡發明了什麼?除了地動儀你還知道哪些?
2023-03-30 19:03:55 1
張衡是西漢初年河南人,張衡對很多方面的知識都很精通,其在天文、數學、文學地理等方面都有涉獵。尤其是在地震學和天文學等方面,可以說是開創了此領域的先河。不僅如此,他在為官為政上也頗有業績,以清廉著稱,是我國古代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那麼東漢時期張衡發明了什麼?
發明地動儀
早在公元132年,張衡就研發了世界上最早的震後測量儀器,名叫候風地動儀。據後漢書記載,儀器整體由銅製成呈圓形頂端凸起,直徑大概有八尺,外圍還用各種文字鳥獸圖案來裝飾,也很像當時的酒杯,儀器內有八個柱子,安裝驅動機關,儀器外有八條含著銅珠的龍,位居八方,每條龍下都有蟾蜍地震發生後,相應方向的龍珠便墜落,被蟾蜍之口所接。
改進渾天儀
早在西漢時期,耿壽昌就製造出了渾天儀,張衡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使得渾天儀更加精準。張衡改進的渾天儀整體是一個直徑大概四尺多的銅球,在球上刻著二十四節氣、南北極、二十八星宿以及黃赤道等元素,形成了渾象(和現在天球儀類似),通過機械裝置,來連接漏壺和渾象,就可以用漏壺的流水來運轉渾象,就可以得到天體運動,時令節氣的規律。
發明瑞輪莢
瑞輪莢是一個自動日曆,張衡是模仿了冥莢(傳說中一種神樹)來製作它的,以流水來驅動,每月從初一到滿月每天會現出葉子一片,之後從滿月到月末,每天又會收葉子一片,循環往復。
發明指南車
張衡所發明的指南車通過齒輪傳動來運轉,雙輪獨轅,齒輪系統在車廂內可自動離合,車廂外有一個木頭人,無論車子朝哪走,木人的手臂都向南。
對曆法貢獻
在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張衡參與了曆法的討論,駁回了《太初曆》和《四分曆》 ,阻止了中國曆法的倒退,張衡認為《九道法》最為精準,但是按九道法來推曆法,和人們當時的曆法習慣是有很大衝突的,所以沒被採用,所以,這是中國曆法的一個損失。張衡的代表作《靈憲》得出的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與現代的精確測量十分接近。
張衡六十二歲因病去世,被後人稱為「木聖」或「科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