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斯鱷:體長超過10米的史前巨鱷 它是怎麼滅絕的?
2023-03-30 23:17:30 1
普魯斯鱷是一種已經滅絕的超大型鱷魚,平均的體長都在10米以上,最大的可以達到15米左右,普魯斯鱷生活在中新世末期的頂級掠食者,在根據專家的測算中咬合力達到7噸,已經超過了霸王龍的咬合力,就是這麼一種無敵的生物也逃不過滅絕的危機,普魯斯鱷是怎麼滅絕的呢?
普魯斯鱷介紹:
普魯斯鱷,平均體長可以達到10米,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鱷魚。雙孔亞綱初龍形次亞綱初龍形類初龍類嵌跗類鱷跗類鱷形超目中真鱷類新鱷類真鱷類鼉超科鼉科凱門鱷亞科,最大個體身長可達12-15米,體寬近3米,頭骨長2米以上,體型比中生代的恐鱷更大。它們當時沒有天敵,它們的食物是它們所能捕食的一切哺乳動物和魚類。
普魯斯鱷外形特徵:
早期關於普魯斯鱷的研究估算其體長可達14米,後來體長降至12.5米,體重可達8噸。另一個較小的估算指出普魯斯鱷的體長為11.5米,體重5.5噸。普魯斯鱷的體型巨大,其腦袋長度1.5米,寬度超過1米。普魯斯鱷的頭骨和下頜骨非常厚重,嘴巴之中長有又粗又長的鋒利牙齒,它的大嘴巴張開時如同通向地獄的大門,吞噬了一切敢於靠近的生命。與今天的鱷類一樣,普魯斯鱷的眼睛和鼻孔也長在腦袋頂部,為的是便於潛伏在水中進行觀察和呼吸。普魯斯鱷的身體肥大,最寬的部分達到1.5米,身後是一條又粗又長的大尾巴。在普魯斯鱷的背上和尾巴上長有堅硬的骨片,這些骨片就像盔甲一樣保護它的背部。
普魯斯鱷咬合力超過霸王龍:
巴西科學家研究了一種南美洲遠古鱷魚的化石後發現,這種已經滅絕的巨型掠食動物咬合力驚人,超過了著名的霸王龍,這種鱷魚名叫普魯斯鱷,生活在800萬年前的晚中新世時期,是地球上曾經生存的最大型鱷類動物之一。普魯斯鱷體長可達12.5米,比一輛公交車還要長,體重達到8.4噸,平均每天需要消耗約40公斤食物。普魯斯鱷撕咬住獵物時,咬合力可達6.9萬牛頓,相當於7噸的咬合力,僅次於已經滅絕的巨齒鯊。裡約聯邦大學古生物學家阿莉內介紹說,根據頭骨化石可以斷定,普魯斯鱷屬於典型的巨型肉食性動物,特殊的結構和形狀使其頭骨可以承受咬合帶來的巨大壓力。
普魯斯鱷是怎麼滅絕的?
普魯斯鱷生存於距今大約800萬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在今天的巴西、哥倫比亞、秘魯和委內瑞拉都發現了它的化石,這說明其生存範圍相當廣泛。從發現普魯斯鱷的巖層中判斷,其能夠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包括了海岸地區、河流、湖泊甚至是洪泛區。多樣的環境為普魯斯鱷提供了多樣的食物,其中包括了大型魚類、海龜、其他鱷類、鳥類、海豚及其他哺乳動物,幾乎是看見什麼吃什麼。
普魯斯鱷是其所在生態環境中絕對的統治者,沒有什麼東西比它更恐怖,但是就是這樣一種無可匹敵的巨鱷卻在中新世結束時滅絕了。最終殺死所有普魯斯鱷的東西不是別的動物而是變化的氣候。中新世晚期,地球變得越來越冷,南美洲赤道周圍的湖泊和洪泛區逐漸消失,只留下奔騰向東的亞馬遜河,普魯斯鱷賴以生存的環境也消失了,它們最終全部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