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是誰
2023-04-02 04:37:19 1
【釋義】
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到達孤立無援的窘迫境地。
【出處】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hè 第四聲 附和,應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注釋 壁:駐紮。 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 漢軍:劉邦的軍隊。 諸侯: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等。 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國方言土語唱的歌。 慷慨:即慷慨,激昂的樣子。 不逝:是說被困而不得馳騁。逝,向前行進。 數闋:幾遍。 闋:樂曲終止叫闕。 奈若何:把你怎麼安排。若,你。 和:跟著唱。 項王:項羽。 翻譯 項羽的軍隊在垓下安營紮寨,士兵越來越少,糧食也快吃完了,劉邦的漢軍和韓信、彭越的軍隊又層層包圍上來。夜晚,聽到漢軍在四周都在唱著楚地的歌謠,項羽大驚失色地說:「漢軍把楚地都佔領了嗎?不然,為什麼漢軍中楚人這麼多呢?」項羽連夜起來,到軍帳中喝酒。回想過去,有美麗的虞姬,受寵愛,常陪在身邊,有寶馬騅,常騎在胯下。而今……於是項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詩道:「力能拔山啊豪氣壓倒一世,天時不利啊騅馬不馳。騅馬不馳啊怎麼辦,虞姬啊虞姬我該把你怎麼安排!」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項羽淚流滿面,身邊侍衛也都哭了,誰也不抬頭看項羽了。 翻譯2 項王的軍隊駐紮在垓下,士卒少而糧食盡,漢王和諸侯的軍隊把他們重重地包圍著。到了夜晚,漢王的軍隊在四面都唱起了楚地的歌曲,項王十分吃驚,就說:「難道漢王已經全部佔領了楚國的土地嗎?不然為什麼楚國人這麼多呢?」於是,項王就在夜間起來,在軍帳中飲酒。他有個美人名字叫虞,因受到寵幸而常常跟從在身邊;他有一匹駿馬取名為騅,也常常騎著它。於是項王就慷慨激昂地唱起了悲壯的歌曲,並自己寫了一首詩,詩曰:「力量能搬動大山啊氣勢超壓當世,時勢對我不利啊駿馬不能奔馳。駿馬不能奔馳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樣安排你!」他連唱了幾遍,美人虞姬也跟著唱。項工的眼淚不停地往下流,兩邊的隨從都哭了,沒有一個人有勇氣抬起頭來看他。
【用法】
主謂式;作定語;含貶義 ;指孤立無援。
【近義詞】
腹背受敵、山窮水盡 、 楚歌四面。
【反義詞】
安然無恙、旗開得勝。
【歇後語】
九裡山前擺戰場;烏江岸上困霸王 ;霸王被困;楚霸王困於垓下 清朝:秋瑾《普告同胞檄稿》:「我同胞處於四面楚歌裡,猶不自知。」
【相關】
項王兵敗垓下,在烏江自刎四面楚歌是誰,有關歷史上這一典故,李清照曾在《夏日絕句》裡寫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表達對項王的惋惜思念和敬佩之情; 也曾在《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寫道:「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典故】
公元前202年,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經過幾次激戰,最終韓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計策,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間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 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麼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以酒解憂,自己吟了一首詩,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意思是:「力量能搬動大山啊氣勢超壓當世,時勢對我不利啊駿馬不能奔馳。駿馬不能奔馳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樣安排你!」,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和。歌數闕,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低著頭一同哭泣。唱完,虞姬自刎於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800餘名騎士突圍,最終只餘下28人。他感到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最終自刎於江邊,劉邦獨攬天下。 因為這個故事裡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著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於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遊手好閒;但後來卻被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於別人時,別人也應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學校裡討論學術問題,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 、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這學生便完全處於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錯四面楚歌是誰,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 項王兵敗垓下,在烏江自刎,有關歷史上這一典故,李清照曾寫詩: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表達對項王的敬佩,思念之情。 也曾寫過一首詩,其中有: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表達了不同的想感情。
其他:
【四面楚歌詞】
當年漢軍抵楚營外,楚歌四起,使楚軍眾人以為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從而軍心紊亂,助漢軍分屍項羽,其歌云: 九月秋涼兮,四野飛霜,日月徵戰兮,終歸劉邦。白髮老母兮,盼斷肝腸,妻子何堪兮,獨守空房。弟兄想見兮,跺足拭掌,姐妹思念兮 雨淚千行。故交好友兮,登門看望,窗兄窗弟兮,問短問長。一旦交兵兮,槍尖而亡,骨肉為泥兮,同戰沙場。何不思故兮,各奔家鄉,居家團圓兮,永得安康。 另一版本為: 九月深秋兮四野飛霜,天高水涸兮寒雁悲傷。最苦戍邊兮日夜彷徨,披甲持戟兮孤立沙崗。離家十年兮父母生別,妻子何堪兮獨宿空床?白髮倚門兮望穿秋水,稚子憶念兮淚斷肝腸,家有餘田兮誰裹蒿糧》魂魄悠悠兮往之所以,壯士寥寥兮付之荒唐。漢王有德兮降軍不殺,指日擒羽兮玉石俱傷。我歌豈誕兮天譴告汝,汝知其命兮勿為渺茫。 流傳至今的只有歌詞了,這首歌的調子已經失傳。
[編輯本段]同名歌曲
當年漢軍抵楚營外,楚歌四起,使楚軍眾人以為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從而軍心紊亂,助漢軍分屍項羽,其歌云: 九月秋涼兮,四野飛霜,日月徵戰兮,終歸劉邦。白髮老母兮,盼斷肝腸,妻子何堪兮,獨守空房。弟兄想見兮,跺足拭掌,姐妹思念兮 雨淚千行。故交好友兮,登門看望,窗兄窗弟兮,問短問長。一旦交兵兮,槍尖而亡,骨肉為泥兮,同戰沙場。何不思故兮,各奔家鄉,居家團圓兮,永得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