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勇榮上海市愚園路楊氏太極拳培訓
2023-04-02 17:40:49 8
學拳簡歷
姓名:袁勇榮;性別:男;出生年月:1957年7月;籍貫:河北故城;民族:漢;學歷:大專(英語專業);職稱:助理工程師;社會職務:上海普陀區八卦掌拳術協會理事、精武體育會會員、武當內家拳研究會會員聯繫電話:15692133689;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QQ:873561286;個人網上視頻空間:http://tj8513.v.56.com。
師承:楊祿禪——楊健侯——楊少侯、楊澄甫——田兆麟——田穎嘉——袁勇榮,為統楊氏太極拳第六傳人。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袁勇榮有幸拜楊氏太極拳大師田兆麟之次子田穎嘉先生為師,學練田兆麟大師所嫡傳的傳統楊氏太極拳。多年來,懷著對傳統楊氏太極拳的一片熱情和痴情,本著勤學多練的思想,堅持「三心」、「四多」(信心、決心、恆心)、「四多」(多看、多問、多練、多想)的要求,堅信「拳打萬遍,神理自現」的格言,在田穎嘉師父的悉心指教及口授心傳下,基本學會及掌握了楊氏太極拳大架、中架、劍、刀、杆、推手、大捋、對劍、輔助功(俗稱八段錦)、點穴(部分)等內容。在「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恆心和毅力下,通過多年的刻苦練習,不但治癒了身體上的多個疾病,諸如:關節炎、鼻炎,就連腰肌勞損、早搏等難以治癒的頑症也有明顯好轉,而且還練就了相當的基本功,成效顯著。本人最大特點是擅長盤架子,尤其是田兆麟師祖所傳的中架子。演練架勢工整,渾圓舒展,沉穩有勁,柔而不軟,剛而不硬,基本上能達到「四平架」之要求。受田穎嘉師父多年之薰陶,不論演練大架子,還是中架子太極拳,精、氣、神已能顯現其中。對拳理和各架勢的要求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體悟和掌握,頗有心得。深得田穎嘉師父的讚賞和喜愛,及同門師兄弟們的認可和好評。通過多年的習練,在有了一定功底和能基本掌握拳架要求後,以及在田穎嘉師父的支持下,開始陸續傳授太極拳。首次教拳是1995年6月,在上海星火農場,應場工會之邀,受田師父之託,組織太極拳培訓班,傳授傳統楊氏太極拳,收到了很好的反響和效果。後又在上海華東理工大學授拳,並受到《移居上海》雜誌社記者的現場採訪(採訪內容刊登在了2007年三月版(總期60)《移居上海》雜誌上)。從1995年至今,陸續傳授過許多人太極拳,甚至還包括外國太極拳愛好者,並已收徒。2001年1月,在《精武》雜誌上發表了題為:《如何理解「腰似車軸」》、《「邁步如貓行」之淺識》兩篇文章。2008年,與田兆麟師祖的孫子田秉淵和孫女田筠一起,接受了英國BBC廣播電臺記著的採訪。2009年5月,在美國的《Tai Chi》發表了題為:懷揣寶藏的人—介紹田兆麟大師之子田穎嘉先生(英文名:Th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Treasure)。歷年來,曾多次參加過國內外舉辦的太極拳比賽,所參加之比賽項目均獲獎牌,且大多為金牌,從未落榜於前三名,多次為師門爭得榮譽。 2006年,首次參加在江蘇鎮江舉辦的國際內家拳大賽,即獲得男子中青年組的金牌。 2007年3月,參加第二屆香港國際武術大獎賽,所參賽的「田式太極拳」(大會特設此項)、「楊式傳統太極拳」和「楊式太極劍」三個項目均獲得金牌。2007年8月,參加第五屆浙江國際傳統武術大獎賽,所參賽的「田式太極拳」(大會特設此項)、「楊式傳統太極拳」和「楊式太極劍」三個項目均獲得金牌。2008年5月,參加第八屆浙江省太極拳比賽,所參賽的「田式太極拳」(大會特設此項)、「楊式太極拳」獲得金牌,「楊式太極劍」、「楊式太極拳刀」獲得銀牌。2008年10月,參加中國邯鄲第十一屆國際太極拳運動大會,獲得楊式傳統太極拳銀牌,傳統楊式太極刀銅牌。2009年5月,榮獲「武術名家」和「武林百傑」的稱號。2009年8月,參加第五節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獲得傳統楊式太極拳銅牌,傳統楊氏太極劍金牌。2010年11月,應臺灣鄭子太極拳研究會之邀,赴臺參加第八屆楊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名家論壇活動。2011年,被榮幸地錄入《當代武術名家大典》。聯繫電話:13585516252; 郵編:200050;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網站:田兆麟太極拳社www.taijitian.com;
個人網上視頻空間:http://tj8513.v.56.com。
通訊地址:上海市愚園路749弄81號底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