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大地震_ 周洋 車震
2023-03-31 08:45:34 1
洋流如果理解了的話是很好記憶的,就是名稱地如果不熟悉的話得多看兩遍,我這兒有一份洋流的教案,你可以看一下是否有幫助。看這個教案時,對著世界洋流分布圖仔細辨別(教案中未交代南印度洋季風洋流,這部分可單獨學習)以下引自教案:那麼,洋流又是怎麼形成的呢?其實啊,影響洋流的因素有很多,在這些因素中,最主要的就是 盛行風 。下面,讓我們來回顧一下盛行風。在第二章第二節 氣壓帶風帶 中我們了解到,全球可分為五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他們從赤道到兩級依次為赤道低氣壓帶 信風帶(東北信風/東南信風) 副熱帶高壓帶 盛行西風帶 副極地低壓帶 極地東風帶。這些盛行風又是如何影響洋流的呢?這裡老師給出了一幅世界主要大陸輪廓簡圖。請同學們跟隨老師一起來看一看。受信風影響,赤道地區海水隨風而動,北半球向東北,南半球向東南。這種運動是沿地表進行的,是地表的水平運動。在第一章我們知道,由於地球自轉,水平運動會因地轉偏向力發生改變:北半球向哪兒偏?南半球呢?這樣一來,就使得隨風而動的表層海水偏轉成自東而西 流動。我們把這兩股赤道地區 暖 熱 的洋流命名為 北赤道暖流 和 南赤道暖流。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除了受盛行風影響,對洋流產生作用的因素還有 地轉偏向力。
赤道洋流繼續前進,在遇到大陸後,一部分海水南北分流 ,在北太平洋形成 日本暖流;在北大西洋形成 墨西哥灣暖流 ;在南太平洋形成 東澳大利亞暖流 ;在南印度洋形成的洋流被馬達加斯加島分流,一支經過莫三比克海峽,稱為莫三比克暖流,另一支則經過馬達加斯加島東岸,稱為 馬達加斯加暖流,這兩股暖流又在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匯合,形成 厄加勒斯暖流;在南大西洋則形成 巴西暖流。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影響洋流的因素還有一個就是 大陸輪廓。赤道洋流一部分如上述被分流,還有一部分則由於赤道地區表層水被信風帶走,所以下層以及周圍海水就要補充這部分被吹走的海水,這個過程叫做補償作用 ,並由此形成了 赤道逆流。所以,補償作用也是洋流的成因之一。讓我們來看一看目前這幾個洋流,不難發現,它們的運動方向都是 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也就是從溫暖的海區流向寒冷的海區,我們把這種洋流統稱為暖流 。暖流是洋流的一種類型,它是按照洋流的性質劃分的。再看這幾個洋流的名稱,其前半部分是洋流所經過的地名,後半部分是洋流的性質,所以可看出洋流的命名規則是洋流經過的地名 + 洋流的性質。看完信風影響下的洋流,再讓我們看看西風帶下的洋流。受西風影響,再加上地轉偏向力作用,使得 厄加勒斯暖流、東澳大利亞暖流、巴西暖流 左偏匯合於南大洋,形成一股勢力橫貫南半球的洋流,我們把這個洋流叫做 西風漂流。
西風漂流由於處在高緯度地區,海水冷,洋流流向是由低緯度流向高緯度的,我們把這種洋流叫做 寒流 。寒流是洋流按性質劃分的另一種類。北半球受西風和地轉偏向力影響,在北太平洋形成洋流,根據洋流命名規則,此處洋流流向是由暖水區流向冷水區,是暖流,地名+性質等於 ?(北太平洋暖流)。同樣在北大西洋形成北大西洋暖流。南半球西風帶下的西風漂流遇到大陸分成南北兩支,流向高緯的是暖流,流向低緯的是寒流,並以 補償性質 匯入南北赤道流。根據命名規則…:本格拉寒流 西澳大利亞寒流 秘魯寒流北半球西風帶下同樣如此:阿拉斯加暖流 加利福尼亞寒流 加納利寒流最後,再讓我們看一下極地東風帶下的洋流。受極地東風影響,北半球高緯形成以下幾股洋流:千島寒流(又稱親潮) 東格陵蘭寒流 拉布拉多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