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節肢動物-馬陸,如何消除馬陸,它與蜈蚣的區別
2023-03-31 08:14:26 2
千足蟲大家一定會想到蜈蚣,而今天不是要講蜈蚣,而是馬陸,想必大家對這個千足蟲有些陌生,那它究竟長的是否和蜈蚣一樣有著「千足」呢,是否有毒,如果有,會不咬人,被咬了,要怎麼治療呢,要怎麼消除它呢,今天我們就去了解一下「千足蟲」-馬陸。
馬陸蟲的介紹:
馬陸分為卵、幼蟲和成蟲3個階段。初齡幼蟲具三對足,發育2~3周後具七個體節。一年內,經過7~10次蛻皮達性成熟,足及體節數目隨之增加,即停止蛻皮。成蟲體長20~60mm,圓而稍扁。身體分頭和軀幹兩部分。由多體節組成,背面具鈣質背板。頭節含觸角、單眼極大、小顎各一對,眼為聚眼。體節數因種類不同而有差別。生殖孔1對,在第2對足基部。雌馬陸卵白色、球形,外著透明粘性物質。
馬陸蟲有毒嗎:
觸碰後可能導致皮膚紅斑等症狀,有毒但不會導致死亡。馬陸與人觸碰後,不咬人,但觸摸擺弄時可分泌出能引起局部刺激的毒素,嚴重的可致明顯的紅斑,皰疹和壞死。皮膚中千足蟲的毒性分泌物應該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但一定不要用酒精。若皮膚發生反應,局部可敷以皮質類固醇。眼部受傷者需立即淋洗,並應用皮質類固醇眼藥水或軟膏,人類誤食馬陸會導致口唇過敏性水腫等。(日常生活中看見的馬陸一般沒有毒性或毒性很小不影響。)
要怎麼消除馬陸蟲:
藥劑防治:
在住宅周邊撤施石灰粉防止馬陸蟲爬進住宅。對集中連片、種群數量大,正在遷徙中的「馬陸」,可撒施生石灰。對集中連片、種群數量大的馬陸蟲,室內選用80%敵敵畏乳油300倍液進行噴治。室外選用2.5%敵殺死2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治,同一地塊反覆進行2~3次,連續噴藥3 天,要求農藥、藥液均勻滲入地表層,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人工防治:
在室內,勤打掃,保持室內清潔,常打開窗戶通風;在室外清除住房周邊瓦塊、磚塊、材堆等,以減少馬陸的隱蔽場所。根據馬陸蟲性喜陰溼,白天隱居,早、晚爬行活動的習性,室內不受害蟲活動時間限制,可全天進行防治,室外最佳防治時間為凌晨5點至上午10點以前,下午5點以後至晚上天黑為止。打隔離帶。採取先由室內依次向四周擴展到室外、農田、森林進行包圍的形式,用石灰粉打隔離帶,嚴防馬陸蟲擴散。人工清除。對進入庭院或室內的馬陸蟲,採用掃、踩、拍、開水燙等方法,將馬陸蟲清除乾淨,再撒些石灰進行消毒,去異味,也可噴灑「雄黃水」驅蟲。
馬陸蟲與蜈蚣的區別:
蜈蚣
蜈蚣又名百足蟲,是中國傳統觀念中的五毒之一,體幹細長而扁平,每個體節有一對附足,少於31對。蜈蚣喜愛潮溼陰暗的環境,例如石頭下面及有腐葉雜草覆蓋的地方,為找尋食物都會爬入屋內。蜈蚣是肉食生物,利用一對有毒的爪捕食昆蟲或動物,同時也會用毒爪防衛。大部份蜈蚣的叮咬只會引起局部反應,但有些人或會對某些品種的蜈蚣毒液產生過敏反應,故被蜈蚣咬傷應儘快求醫。
馬陸蟲
馬陸名千足蟲,體幹細長呈圓筒形,每個體節有兩對附足,少於100對。馬陸常見戶外,吃腐爛植物或碎屑。馬陸沒有毒爪,如被觸碰會把身體捲起。馬陸體節有臭腺,能分泌一種毒臭液,氣味難聞,雖然馬陸不咬人,但人類皮膚接觸到毒液,輕則發炎出水泡,嚴重者會出現紅斑、皰疹或皮膚壞死,一旦接觸到馬陸的毒液,應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不要用酒精。若誤食馬陸,則會導致口唇過敏性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