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為什麼會異常晃動?「卡門渦街」了解一下!
2023-03-31 07:49:27 1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5月5日15時32分左右,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搖晃。廣州交警支隊對虎門大橋實施交通管制,提醒過往車輛繞行。根據現場視頻,橋面在呼嘯的風中微微起伏。
▲虎門大橋異常抖動。數據網絡
事實上,「異常」的搖晃或橋梁的搖晃時有發生——這是流體力學中的一個重要現象,「卡門渦街」。例如,2010年,俄羅斯南部伏爾加河上的大橋發生了一次波浪狀的「奇異」搖晃,幾輛汽車也在橋上搖晃。
然而,正是美國塔科馬海峽吊橋事件真正讓人們意識到「卡門渦街」在建築、橋梁、飛機製造設計和船舶領域的重要影響。這不僅是現代橋梁建設史上最具象徵意義的災難,也是物理學和工程學的經典研究案例。
▲塔科馬海峽懸索橋坍塌。據《商業內幕》報導
據《商業內幕》報導,華盛頓州的塔科馬馬海峽大橋建於1938年至1940年之間。這是當時僅次於金門大橋和喬治華盛頓大橋的世界第三長的吊橋。它的設計者利昂·莫伊瑟夫是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美國懸索橋的領軍人物,也是全鋼橋梁的早期倡導者。
莫伊塞夫的「變形理論」眾所周知。根據這一理論,橋梁長度越大,容許變形越大。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莫伊瑟夫相信他可以建造比以前更輕、更薄、更長的懸索橋。這個想法在他的塔科馬海峽大橋設計計劃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利昂·莫伊塞夫(右一)根據公共廣播
莫伊塞夫沒有想到的是,一旦大橋被吊起,只要有每小時4英裡的「小風」,大橋的主跨就會輕微波動。即使在施工過程中,工人們也注意到了橋梁的晃動現象。
1940年11月7日,技術人員在7: 30測量到風速為每小時38英裡,兩小時後風速增加到每小時42英裡。此時,塔科馬海峽吊橋的橋面有超過1米的起伏。這種瘋狂的扭轉使得道路的一邊傾斜了8.5米,傾斜了45度。
▲一個電影攝製組剛剛拍攝了塔科馬海峽吊橋的起伏。根據VICE
最後,承載橋梁重量的吊索一根接一根地斷裂了,沒有張力的橋面就像一條憤怒的蟒蛇在掙扎。這座120米長的大橋建成通車僅四個月後,它的主體就撞上了塔科馬海峽,激起了一片巨大的煙霧。
據《福布斯》報導,塔科馬海峽吊橋倒塌後的第二天,著名物理學家馮·卡門發現此事不合適,於是用塔科馬海峽吊橋的模型進行了測試。因此,他預計塔科馬海峽吊橋坍塌的罪魁禍首是由「卡門渦街」引起的橋梁共振
在一定的風速範圍內,通過橋梁的氣流會周期性地產生兩組平行的反向渦流。連續的渦流將在要纏繞的橋上產生周期性的浸漬力。當浸漬力接近橋梁的振動頻率時,就會發生共振。共振越強,橋梁擺動失真的幅度就越大。
▲卡門渦街示意圖
當然,在設計之初,為了美觀和節省投資,莫伊瑟夫使用了輕質材料,將大橋的主梁從7.6米高的鋼桁架減少到2.4米高的鋼桁架,這也是造成災難的原因之一。
然而,毫無疑問,塔科馬海峽吊橋為這座橋的設計和建造敲響了警鐘。畢竟,當時的橋梁設計界並沒有意識到卡門渦街的嚴重危害,仍然從傳統橋梁支座設計的角度出發進行橋梁設計。在接下來的十年裡,橋梁空空氣動力學和空空氣彈性出現並進一步改善。
▲新塔科馬海峽吊橋和平行橋。據bechtel稱
1950年,經過精心設計和施工,新建的塔科馬海峽吊橋通車。道碴床的厚度增加到10米,並在路面上增加氣孔,使空氣體可以通過路面,以防止卡門渦街。它屹立在海底峽谷之上,每天有60,000輛汽車,因此也被稱為「強壯的蓋蒂」。2007年,新的平行橋通車,車道從兩條增加到四條。它現在是美國第五長的吊橋。
紅星新聞記者王亞林和林榮
編輯李彬彬
(紅星新聞6.8新推出,歡迎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