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全球變暖迫使動物向兩極遷移,可能導致它們互相廝殺,情況堪憂

2023-03-31 12:16:58

我記得以前和我的朋友們開玩笑說,全球氣溫正在上升,我們可以考慮將來在南極洲買一套房子。出人意料的是,雖然人類並沒有真正考慮到這個問題,但動物們已經開始行動了...

在過去的十年裡,科學家們開始注意到動物正在逃離它們原來的棲息地,以便在全球變暖的威脅下找到一個更合適的生活環境。然而,最近的一項詳細研究表明,海洋生物在遷徙過程中逃離得越來越快,其遷徙速度是陸生動物的6倍。儘管數據不同,這個結果仍然證實了幾年前美國國家生態分析和綜合中心的一個國際小組的研究結果。

研究人員已經彙編了258份同行評議的研究,比較了12000多種物種在30000多種環境中的變化,包括細菌、真菌、動物和植物,並建立了一個名為生物轉移技術的資料庫。據介紹,這是對該資料庫的首次全面分析。儘管它帶有人類的主觀色彩,但其中的數據明確告訴我們,海洋生物確實比陸地生物更傾向於在全球溫度變化下遷移。

他們指出,儘管在全球變暖的過程中,陸地動物向兩極靠近是自然的,但它們的遷徙速度「比預期的要慢得多,尤其是在溫暖的地區」。

與海洋動物不同,陸地動物還有另一個逃跑的方向,那就是向上。我們知道隨著海拔的增加,溫度也會降低。看看終年積雪的山峰。因此,陸地動物也可以向上爬,以減少全球變暖的影響。

研究人員指出,海洋動物比陸地動物遷徙更快有許多原因。例如,水傳導熱量的速度比+0氣體快得多,是後者的25倍,這就是為什麼當你把手放在5℃的水中時,比把手放在5℃的氣體中時感覺更冷。因此,陸生動物相對更容易調節體溫。另一方面,海洋動物更容易感受到環境溫度的變化,因為它們很容易感受到海水溫度的變化。對於海洋生物和許多冷血動物來說,它們必須繼續生活在合適的環境中。

此外,海洋動物比陸地動物更容易遷移。首先是地形。許多地形會阻止陸地動物的遷徙,而海洋動物不會受到影響,因為海水將無處不在。因此,儘管海水的平均溫度只有陸地的1/3,海洋生物可以感受到更大的變化。

更重要的是,人類活動會干擾陸生動物的遷徙過程。這項研究的科學家發現,在相對較強的人類幹擾下,一些陸生動物無法遷移到高緯度地區,甚至不得不朝相反的方向移動。

這一點以前被其他科學家提出過。他們指出,人類對土地的利用和氣候的變化會迫使動物向兩個相反的方向遷移,這是動物再分布的推拉過程。

「在陸地上,土地利用的變化和生存環境的喪失或破碎將阻礙陸生動物追蹤等溫線的能力。」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這些複雜的因素應該被考慮在內,以增加我們對未來氣候變化下生物多樣性再分布對人類影響的理解。」

乍一看,這些動物的遷徙只是地球生物向兩極聚集的一個簡單現象。然而,科學家們意識到仍然有一些重要的隱藏問題,這些問題非常令人擔憂。這種現象的可能後果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我們知道在地球的歷史上,已經發生了五次可怕的大規模滅絕。其中,二疊紀2.5億年前的大滅絕和三疊紀2億年前的大滅絕都與地球上氧含量的減少有關(這也是我們當前關注的問題之一)。

隨著氧氣水平持續下降,海洋生物不得不離開他們的生活區域。用華盛頓大學海洋學家柯蒂斯·多伊奇的話說:「要麼逃跑,要麼滅亡。對於當時一半的海洋生物來說,他們是可悲的後者。

事實上,命運對逃犯來說並不完美。畢竟,地球的兩極只有那麼大,所以只有這麼多資源。如果越來越多的生物絕望地聚集在兩極,他們將不可避免地互相競爭,互相殘殺,為生存而戰鬥到死。此外,如果全球變暖的進程得不到有效控制,這種情況將變得更加頻繁、更加嚴重和更加殘酷。

這也發生在陸地上。隨著陸地動物繼續向更高的高度遷移,它們也將面臨資源不足和競爭的困境,因為山頂就像地球的兩極,它們越靠近,面積就越小。生物學家形象地將這種陸生動物比作「走向滅絕的自動扶梯」,當它遷移到高海拔地區並準備與死神搏鬥時。地球上所有的動物可能都在踩這個「梯子」,或者很快就會踩上去,但是海洋生物必須走得更快。

同樣令人擔憂的是,昆蟲屬於遷徙動物。隨著全球氣溫的上升,像蚊子這樣的昆蟲獲得了更大範圍的生存和活動。更可怕的是,它們還攜帶一些病毒或細菌。因此,我們很難不擔心這些傳染病會感染更多的人。

當然,這項研究目前只提供了一個方向。研究人員自己承認,儘管這一成就令人震驚,但並不完美。因為即使算上超過12000個物種,這個物種的數量也只佔已知人類數量的0.6%。此外,這些物種中的大多數是人類相對熟悉的,或者與人類高度相關的,並且它們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這可能導致本研究的局限性。

因此,對後來的研究人員來說,生物遷移資料庫更多的是一種幫助我們跟蹤物種生存變化的方式,這樣我們就可以預測地球上生命的未來變化。目前的結果告訴我們,動物們正試圖尋找新的棲息地來面對日益嚴重的氣候危機。

當人類的生存範圍不斷擴大時,動物的生存卻不斷被擠壓在空之間。似乎人類仍然沒有找到與動物和平共處的最佳方式。即使在極地或高海拔地區可能很危險,他們仍然不得不冒險逃離他們長期居住的家園,去尋找一個更合適的生活環境。

海洋動物比陸地動物反應快,陸地動物比人類反應快。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甚至人類也將不得不遷移到兩極生存。到時候,恐怕我們也會面臨這樣殘酷的競爭。

或者,我們希望科學技術的發展足夠快,在情況變得更糟之前找到兩全其美的方法,這不僅能保護地球,還能使人類健康發展。

同类文章
 1999年被貶下凡的神仙現在如何了, 被貶下凡的神仙都有誰?

1999年被貶下凡的神仙現在如何了, 被貶下凡的神仙都有誰?

什麼樣的神仙會被貶下凡?神仙世界和我們的制度差不多,頂多是因為法術,多了一點生活上的方便。那些不服從管理,犯了事情的,或者塵緣未了,需要再歷劫難的,或者下界需要一個代表性人才的。此時,天庭就會安排神仙下凡。有的是奉命解救世人,有的則是純粹的磨練。一般來說,他們都具有特殊的才能,可以在某一個行業成為佼
 揭秘1998年長江走蛟化龍,渾身黝黑髮亮,頭上有紅色的角!

揭秘1998年長江走蛟化龍,渾身黝黑髮亮,頭上有紅色的角!

說到餃子,許多人可能沒有聽說過,但蛇應該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傳說蛇在成蛟生活了500年,龍在龍的體內生活了1000年。一般來說,在餃子上行走時,伴隨著具有巨大破壞力的自然現象,如狂風、暴雨和洶湧的河流。當在餃子上行走時,餃子不會飛起來,而是會用大河跑到海裡。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強烈衝擊會引起巨大的波浪和
 打生樁是什麼意思?,殘忍的風俗習慣

打生樁是什麼意思?,殘忍的風俗習慣

在古時候,民間是有著很多恐懼殘忍的封建習俗存在,而今日我們要講到的打生樁便是其間一件。 那麼大家知道這個打生樁是什麼意思嗎?其實便是古代時期修建上的一種用「兒童來祭祀」的辦法,在古時候是真實存在過的,並且這種辦法聽說還是」修建開山祖師」魯班所發明創造出來的,下面我們就一同來具體了解一 下!」打生樁」
 何超瓊有孩子嗎,沒有孩子就離婚了

何超瓊有孩子嗎,沒有孩子就離婚了

何超瓊是澳門賭王何鴻燊與藍瓊瓔所生的女兒,在美國聖克萊大學畢業的何超瓊,具有超卓的市場管理才華,在三十多歲的時分,何超瓊現已接管了多個公司,並且成為了董事的何超瓊,也展現出超卓的投資眼光,所以何超瓊才會被譽為賭王何鴻燊的接班人,高品位高人氣的何超瓊,現已是超越了許多女明星的存在了,當年何超瓊與前夫許
 奇趣大物理

奇趣大物理

《奇趣大物理》是一本正文語種為簡體中文的書籍。開    本16開出版社未來出版社作    者湯姆·亞當斯/文 託馬斯·弗林薩姆/圖書    名奇趣大物理出版時間2012-6-1裝    幀精裝目錄1基本信息2編輯導讀3內容簡介4作者簡介5目錄摺疊編輯本段基本信息奇趣大物理奇趣大物理叢書名:奇趣大物理
 粉色沙灘在哪裡? 為什麼是粉色

粉色沙灘在哪裡? 為什麼是粉色

一說到夏天許多人的腦海裡便浮現出自己面朝大海吹著海風聞著海水的鹹味肌膚觸及海水時冰涼舒服的感覺,湛藍的大海和銀色的沙灘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可是你知道沙灘還有粉色的嗎?現在51區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粉色沙灘。粉色沙灘在哪裡粉色沙灘地處於巴哈馬群島上的哈勃島,它的長約三英裡,海水至清且沙子十分柔軟令人心曠
 奇聞趣事

奇聞趣事

奇聞趣事通常是指驚奇動聽的本身就有趣的或者人們感興趣的事情、有趣味的事,人們對奇怪的事或有趣的事物都有一種好奇心理。在報紙上、電視中等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見到各種各樣聞所未聞的有趣的或者人們感興趣的事情、有趣味的事情,習慣歸類為奇聞趣事。類型趣味的事拼音qí wén qù shì含義有趣味的事目錄1釋義
 世界奇聞怪事大全集

世界奇聞怪事大全集

《世界奇聞怪事大全集》是2011年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志晶。本書講述世界各地千奇百怪的事件。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時間2011年1月1日頁數255 頁開本大16開裝幀平裝ISBN9787546344973目錄1內容簡介2目錄摺疊編輯本段內容簡介世界各地千奇百怪的事
 程連蘇怎麼死的?徒手抓子彈是障眼法嗎?

程連蘇怎麼死的?徒手抓子彈是障眼法嗎?

美國魔術師程連蘇怎麼死的?是因為徒手抓子彈失誤嗎?子彈的威力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徒手抓子彈就更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可就有這樣一位美國魔術師程連蘇將徒手抓子彈作為自己的拿手好戲,51區小編帶你一起揭秘歷史上程連蘇徒手抓子彈的奧秘。 程連蘇徒手抓子彈是障眼法?在程連蘇的魔術表演過程中,具有助手假裝成
 驚奇目擊者:探尋驚人的天外奇聞

驚奇目擊者:探尋驚人的天外奇聞

基本信息書名驚奇目擊者:探尋驚人的天外奇聞作者安洪民出版社雲南出版集團公司,晨光出版社出版時間2011年1月1日定價18.8 元開本16 開ISBN9787541436222目錄1內容簡介2圖書目錄摺疊編輯本段內容簡介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而對外太空的好奇更是可以追溯到人類最初的探尋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