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的別稱和雅稱 霜降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2023-04-01 15:29:45 1
我國的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現在的我們也很看重這一些文化。這也體現在人們對二十四節氣的關注,人們也會了解到一些別稱和雅稱。同時霜降這一天也有一些傳統的民俗活動,人們會去遵循這些文化,傳承發揚這些文化知識。
霜降的別稱和雅稱
在我國文化當中,霜降被叫做杪秋,又被稱為「嚴霜」「霜刀」「霜劍」。一場霜降,萬木蕭疏,黃葉飄零,萬物頓失生機。《逸周書·周月》:「秋三月中氣:處暑、秋分、霜降。」東漢王充《論衡》曰:「雲霧,雨之徵也,夏則為露,冬則為霜,溫則為雨,寒則為雪,雨露凍凝者,皆由地發,非從天降。」無論是露還是霜,「皆由地發,非從天降」,其實「霜降」只是一種形象的描述。
霜降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霜降這一天的特點,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則比較熱,晝夜溫差大,秋燥明顯。霜降節氣的風俗:1、吃柿子:我國很多地區都有霜降吃柿子的習慣,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2、賞菊:古代有「霜打菊花開」的說法,所以賞菊花也成為了霜降這一節令的雅事。3、進補: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霜降來臨後,很多人都會選擇一些補品。
霜降禁忌什麼
在霜降這一天,人們忌諱不見霜,雲南諺語說:「霜降無霜,礁頭沒糠。」霜降無霜,來年可能鬧饑荒。在江蘇太倉一帶,則有:「霜降見霜,米爛陳倉。」意思是霜降日見霜,來年就會是個豐收年,米多得都爛在倉庫裡。若未到霜降而下霜,稻穀收成受到影響,米價就高,有諺語說:「未霜見霜,賣米人人像霸王。」彝族則忌籍降日用牛犁田,認為會導致草枯,收成就會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