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線黨旗紅觀後感心得體會(優秀7篇)
2023-04-01 16:20:58 1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級黨組織迅速行動,「我是黨員,我先上」的呼聲響徹雲霄,第一時間,一支支黨旗迅速織就了嚴密的「防護網」,抗疫一線,黨旗獵獵別樣紅。下面是白話文的遊戲攻略投稿人為您帶來的抗疫一線黨旗紅觀後感心得體會(優秀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0戰「疫」一線黨旗紅觀後感 篇一
當前,各地在嚴抓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正在積極有序開展復工復產。復工復產帶來人員和物資的流動,也給疫情防控帶來了挑戰和考驗,要謹防上述問題。
如何杜絕「花式」防疫證明背後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首先要解決思想問題。俗話說,危難之時顯擔當。如今全國各地區面臨的防疫情況不同,對於防疫、復工證明,既不能「一刀切」地堵,也不能「一刀切」地放,關鍵在於措施的制定是否「走心」。及時掌握一線情況,從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來解決問題、做好服務,實事求是地把上級的決策部署與本地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執行到位,這才是真正地把人民擺在心裡,把責任扛在肩上。
其次,政府部門也要從群眾角度出發,改進工作方法,規範各種證明,合理簡化辦事程序。條件允許的地方還可以充分發揮大數據、網際網路的作用,用好技術手段,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疫情以來,杭州、深圳等地充分利用大數據協助政府精準、科學施策,在嚴防疫情擴散前提下組織企業有序復工復產,通過政務APP引導推廣網上辦事,滿足市民、企業日常生產生活的需要,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思路。
同時,還需要紀檢監察機關科學精準穩慎有效開展監督,繼續深入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督促廣大幹部多從實處著眼,拿出紮實舉措,切實解決企業、群眾在疫情防控和開工復工中碰到的實際問題。
一個暖心的樣本是:農民工乘坐「點對點」專列或包車返崗,還需要再隔離14天嗎?針對這一備受關注的問題,國家衛健委及時回應:「點對點」返崗農民工只要行前14天內和在途沒有相關症狀,要儘快復工,無需再進行隔離。
不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而是應隔盡隔之餘靈活處理,這一走心的舉措,相信能及時打消很多農民工與企業的顧慮,有助於復工復產有序有力推進。
抗疫一線黨旗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二
近日,中央組織部在京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陳希部長強調,組織部門要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積極主動履職,有效發揮作用。面對疫情加快蔓延的嚴峻形勢,福建省委組織部奮勇當先,科學施策,堅決扛牢「組織之責」,精心育壯「制度之樹」,著力推動把黨的強大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繫群眾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工作優勢,為疫情防控鬥爭「戰旗」增添紅色光芒。
穩固「根本」在前,讓「組織之制」為疫情防控「扎牢地基」。「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制度的根只有走深走實,疫情防控工作才能有序有力鋪開。疫情當前「穩穩發聲」,發出「三份通知一封信」,先後三次緊急下發通知,印發《致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一封信》,號召基層黨組織、黨員幹部堅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勇挑重擔、迎難而上、紮實工作,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疫情當前「速速發力」,構建掛鈎聯繫抓落實體系,在全省組織系統內實行掛鈎聯繫制度,班子成員掛鈎聯繫設區市,處長掛鈎聯繫縣(市、區),設區市委組織部掛鈎聯繫鄉鎮(街道),縣級組織部門掛鈎聯繫村(社區),築牢四級聯防聯控網絡。疫情當前「面面俱到」,迅速形成督導工作協調機制,定期會同省紀委監委、省委省直機關工委、省委教育工委、省政府國資委等部門,召開疫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督導工作協調會,針對不同階段疫情防控工作重點,對發揮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作用作出具體安排。
茁壯「枝葉」為要,讓「組織之制」為一線幹部「遮風避雨」。「長林下,何懼前路風雨」,制度大傘只有織緊織密,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黨員幹部才有堅實的後盾。重在疫情一線,做足關心關愛大文章,落實省委關心關愛幹部20條措施,督促各地儘快將上級下撥和本級配套的黨費用於支持和慰問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切實關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後顧之憂,及時將組織的關懷和溫暖傳遞到一線。重在疫情一線,舞好靠前考核指揮棒,注重在一線考察識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將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特別是重大關頭和關鍵時刻的實際表現和具體事例記錄在案、分析研判,作為識別評價政治素質、宗旨意識、全局觀念、駕馭能力、擔當精神的重要依據,樹立在急難險重任務中考察識別幹部的鮮明導向。重在疫情一線,唱響先進典型主旋律,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執行堅決、落實有力的基層黨組織和迎難而上、挺身而出的黨員,及時予以表揚獎勵;注重發現、樹立、表彰在疫情防控中作出貢獻、事跡感人的先進典型,在各級各類媒體上進行宣傳,營造學習先進、爭當先鋒的濃厚氛圍。
豐碩「果實」鋪底,讓「組織之制」為決勝抗疫「錦上添花」。「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制度的籽只有科學精準養育,才能成長為無窮的戰「疫」動力。「疫」往無前,集聚智慧力量,組織精兵強將上一線,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注重發揮駐村第一書記、選調生、引進生、科技特派員等作用,重點幫扶主題教育中列入整頓的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提升防控疫情的能力,推動聯防聯控措施落地落實。「疫」不容辭,發揚務實作風,謹防「黨的大敵、人民的大敵」,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防止高高在上、浮於表面、空喊口號;堅決防止簡單把工作往下推,不解決實際問題;不得隨意、多頭向基層單位要數據、要材料,增加基層負擔,確保集中精力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疫」路清風,嚴肅追責問責,通過採取不打招呼、直插現場等方式開展一線督導,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不服從安排、推諉扯皮、擅離職守、貽誤工作等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要嚴肅問責追責,最大限度激發抗「疫」一線衝鋒陷陣、英勇奮鬥的精氣神。
黨的領導是戰勝一切困難風險的「定海神針」,在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組織部門決不能掉以輕心、決不能鬆懈厭戰,要切實扛牢「組織之責」,堅持以「制度之樹」的生機煥發「戰疫之旗」的光芒,讓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黨的光輝照耀下,更加穩實、更加茁壯,眾志成城聚能量,同舟共濟抗疫情,讓黨旗在「疫」線倍加熠熠生輝。
戰疫一線黨旗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三
新春佳節,本應是家人團聚的幸福日子,但是新型冠病毒打破了這個溫馨的場面。為了不讓疫情傳入家鄉,防控一切輸入性病源,廣大黨員幹部、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擰成一股繩,全力參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把保障農民群眾的健康放到首要位置上,用實際行動築牢疫情防控的城牆,為打贏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
阻擊疫情是一場硬仗,難在基層,重點也在基層。和戰「疫」一線的醫護人員一樣,基層黨員幹部、社區工作人員、院落志願者同樣是戰「疫」一線的「逆行者」。即使他們手無寸鐵,照樣衝鋒陷陣,用三種身份描繪了基層眾志成城「抗疫」的畫面。
疫情面前,黨員幹部是無懼無畏的「逆行者」,身先士卒,亮出身份、作出示範,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疫情面前,正是黨員幹部踐行初心使命的時候。黨員們挺身而出、迎難而上,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走進社區院落、走到群眾身邊,堅守「抗疫」一線,合力阻擊「疫情」,守護群眾家園,把一面面黨旗插到了阻擊疫情的最前沿。
疫情面前,社區工作人員是認真細緻的「檢查員」,從都市繁華社區到偏僻村落,處處都能看見他們的身影,他們肩負著「內防擴散、外防輸入」的疫情阻擊任務。社區工作人員們,憑藉一支普通的口罩,憑藉比普通居民群眾多一分的勇氣,用親切的面容將防控措施落實到每戶每人,一邊打消居民群眾的擔憂,一邊提供好居家隔離人員的後勤保障,他們始終與居民群眾相互打氣,是居民群眾身邊最可愛的人。
疫情面前,院落居民志願者身著「紅馬甲」,在各個院落中如熊熊燃燒的炭火溫暖著居民群眾的心靈。居民志願者們憑藉手中的小喇叭勸解聚集,死守院門,他們是聯防聯控的「主心骨」。 在重大疫情前面,他們並不是不害怕,但他們願意為防止疫情擴散,守護家園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全民動員,撒豆成兵。在這場防疫戰中,誰都不是旁觀者。「逆行」的黨員幹部、細緻的社區工作人員、最可愛的志願者都以實際行動參與疫情防控,並共同合力構築起守望互助、攜手抗擊疫情的堅固「城牆」,讓我們看到了基層抗疫最美的「三種身份」。
生命重於泰山,抗擊新冠病毒就是命令!這就是普通基層人員,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彰顯責任與擔當。美麗的三種不同「身份」一起,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堅決打贏打勝疫情防控阻擊戰。
2020戰「疫」一線黨旗紅觀後感 篇四
總書記強調,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讓基層幹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但是,在全國上下防控疫情鏖戰的緊要關頭,個別地方仍出現「表格抗疫」「會議抗疫」等形式主義問題,不僅浪費了基層寶貴的人力物力財力,更可能影響基層疫情防控正常進度,成為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大敵。
疫情大戰是黨員幹部思想作風、能力水平的試金石和反光鏡,有的領導幹部平時存在官本位思想,喜好空喊口號、耍花架子,基層幹部則跟風造臺帳、報信息、發簡報來「博眼球」、刷「存在感」。有的黨員幹部日常對業務學習不及時、工作鑽研不透徹,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新情況、新任務、新問題應對能力不足、辦法不多,只能「依葫蘆畫瓢」套用發通知、開大會、填表格的「老三樣」,把壓力層層加碼轉嫁給基層。有的地方基層治理體系不理順、不健全,在疫情防控中又缺乏統籌安排,各自為陣、層層督導、多頭指導,讓基層疲於應付,陷入了形式主義的「窠臼」。剎住這種痼疾頑症,必須拿出戰「疫」的決心和魄力,下大氣力解決。
防控疫情,重在實幹,決不允許拿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來搞形式主義。這要從上級部門和領導抓起,領導幹部率先垂範帶頭「特事特辦」,運用視頻會議、音頻連線等形式集中調度工作,並「精準」捕捉不作為、亂作為等形式主義問題線索,加強通報曝光,形成有力震懾,讓形式主義嘗不到「甜頭」、撈不著「彩頭」;從提高防控水平抓起,配齊配強高素質專業化的疫情防控幹部隊伍,並「一桿子杵到底」下沉到基層,用行家裡手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方法,指導幫助基層科學高效、專業有序推進工作,啃下疫情防控的「硬骨頭」;從暢通運行機制抓起,堅持上下「一盤棋」,打破層級和部門的藩籬,健全快速反應的戰時應急機制,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讓基層幹部從無謂的重複工作中解脫出來後,更多幹實事、出實效,全神貫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2020戰「疫」一線黨旗紅觀後感 篇五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3月4日召開會議,研究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運行重點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主持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穩定與發展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兩翼。在穩定中求發展,以發展促穩定,實現穩定與發展的動態平衡、相互促進,是中國共產黨處理二者關係的重要原則,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的重要原因。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本質上要求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穩定與發展之間的關係,做到兩者相互促進、並行不悖。一方面,要認識到疫情防控是當前的頭等大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前提。
一方面,堅決貫徹黨中央關於疫情防控各項決策部署,堅決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再接再厲、英勇鬥爭,以更堅定的信心、更頑強的意志、更果斷的措施,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把疫情擴散蔓延勢頭遏制住,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另一方面,要堅定信心,看到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疫情的衝擊只是短期的,不要被問題和困難嚇倒。在確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密切監測經濟運行狀況,加強經濟運行調度,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有序推動央企、國企等各類企業復工復產,為疫情防控提供充足物資保障,為穩定經濟社會大局提供有力支撐,保持社會生產和群眾生活平穩有序。
戰疫一線黨旗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六
疫情當前,黨員幹部眾志成城、同心同力,構築了一座堅實的防疫戰鬥堡壘。他們當中有衝鋒在前的醫護黨員、有心繫群眾的「第一書記」、有奔走農戶間的鄉村書記……他們都是奮鬥在戰「疫」一線共產黨員。
信守誓言,奔赴一線的醫護黨員。當疫情在全國範圍擴散的危難時刻,遼寧鳳城市中心醫院廣大醫護人員,積極請戰馳援武漢。一名有著19年黨齡的醫生呂述明當了解到武漢疫情嚴重,急需支援時,他主動報名,在請戰書中寫道:「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是我應盡之責,充分發揮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堅決服從上級安排,積極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不計報酬,無畏生死。」同呂述明一樣,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的男護士吳洋也毫不猶豫地遞交了請戰書,他認為自己雖然只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但是自己寫完了入黨申請書就應該用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堅決要求到武漢一線,並且一再表示自己各個方面都是最合適的人選,最終吳洋去武漢支援防疫做「逆行者」得到批准,作為丹東第三梯隊的成員,隨時等待出的命令,他也表示在這次馳援武漢的工作中要向身邊的黨員學習,用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貢獻一已之力,踐行對黨的忠誠和誓言。
慷慨解囊,挺身而出的黨支部書記。疫情無情人有情,岔路人民動真情。當寶山鎮岔路村黨支部書記郎慶利把40336.6元抗擊疫情捐款交到鳳城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手中的時候,他們不經意創造了兩個「第一」,在全市村級黨組織中第一個進行捐款,在全市第一個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捐出抗擊疫情。石城鎮依家村黨支部書記代紹有最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在依家村長大,這裡的村民都是我的親人,作為村幹部,我有責任保護好我的親人」,樸實的話語卻蘊含著代紹有同志對鄉親們的深情厚誼。由於疫情發生突然,村裡的很多人家裡沒有配備口罩等防護用品,也沒有條件出門購買。代書記了解了這一情況後,利用個人關係四處聯繫購買口罩,他自掏腰包,在鳳城市購入了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用品,分發給村幹部、村民組長等工作人員和沒有口罩群眾,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為了加強村裡的防控工作,他不但白天在各村民組進行宣傳檢查,夜晚還一個人開著車在每個村民組檢查,他用真誠的工作換來了依家村群眾的平安,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守土盡責的初心和使命。
心繫群眾,堅守崗位的「第一書記」。草河街道管家村駐村第一書記彭文明在過年期間與村黨組織書記不間斷的電話溝通著。當得知管家村在排查中有一人屬武漢返鄉人員,目前並無任何感染症狀,情況平穩,但彭文明心裡就像壓了塊大石頭,始終放不下心來。他為了能夠讓村民提高對疫情的重視,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同家人的短暫團聚。回到了管家村,回到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線。彭文明拿著他回村後熬夜整理並印製的500份《防控應知問題》開始了入戶宣講行程,同時,他還為村民們免費發放口罩累計300餘個,這些口罩是他在瀋陽輾轉十多家藥房才湊到的。一天下來,彭文明水顧不上喝、飯顧不上吃,一遍遍重複說著同樣的事,嗓子累得也有些沙啞。但看著外出的村民個個佩戴著口罩,之前聚集在小賣店消遣娛樂的人都散了,彭文明的心裡得到一絲安慰,一天的宣講總算沒有白費。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此時此刻的黨員幹部就是百姓的主心骨,是群眾的精神支撐,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在疫情面前只當看客,要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線作為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試金石,衝鋒在前,戰鬥在前,堅決打好這場戰「疫」的攻堅戰,讓黨徽的光芒照亮戰「疫」一下,溫暖群眾心間。
抗疫一線黨旗紅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七
日前,總書記在給復旦大學黨員志願服務隊全體隊員回信中指出,「心有所信,方能行遠。面向未來,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我們更需要堅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奮鬥」。從總書記的300餘字的寄語中,「心有所信,方能致遠」這八個字完整概括了「信念」和「遠方」的關係,哲理豐富,意義深遠。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是無條件跟黨走的「絕對忠誠」。「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漫漫長徵路,過雪山、爬草地、吃皮帶、啃樹皮,即使在戰火頻仍槍林彈雨、生命安全無法保障、開拔方向無法明確的時候,他們仍然堅定一句話,「只要跟黨走,一定能勝利」。在新時代,對黨忠誠是衡量幹部的第一標準。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奉獻,才鑄就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江竹筠被出賣後雖飽受酷刑拷打的折磨,身體的痛苦卻始終動搖不了她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她說「你們可以打斷我的手,砍我的頭,卻動搖不了我的意志」;張富清把對黨忠誠融入血脈靈魂,幾十年如一日堅定著「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的信念,歷經艱難困苦卻從未動搖和改變。環境越艱苦,越能檢驗黨員幹部的理想信念的成色。個人生死是小家的大事,心懷信仰卻是大家的大事,舍小家為大家,這是我們共產黨員的優秀傳統。我們要世代傳承,讓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是有困難我先上的「絕對勇氣」。只有在行動上詮釋、在崗位上書寫、在困難時擔當,才能切實把加強理想信念的理論轉化為踐行使命的擔當。「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地集結了一批勇往直前的戰士,他們作為父母,作為兒女,作為丈夫和妻子,他們也怕,但是他們沒有退縮。他們主動請纓,到最辛苦、最危險的前線,衝在隊伍的最前列,只因為他們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共產黨員」。他們用勇氣和智慧,發揮出了黨員該有的先鋒模範作用。這份逆行的勇氣,把共產黨員的名片擦得熠熠生輝。「心有所信」,就是要在困難面前不怕吃苦和犧牲,勇於前行做表率,以理想為膀、信念為臂開闢出康莊大道。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是擼袖子加油幹的「絕對初心」。共產黨人的初心是全心全意為勞苦大眾謀利益的赤子之心。總書記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輝煌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要樹牢宗旨意識,堅持從入戶走訪中了解民情民意,解決民需民盼,時時刻刻、事事處處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黨員幹部率先垂範、抗洪搶險衝鋒一線」「我是黨員我在前、抗疫一線黨旗紅」,這樣的報導我們看了太多太多。每當我們身邊有需要時,總會看見他們的身影。小到指導「垃圾分類」,入戶宣傳,大到面臨生命危險的「抗疫一線、防洪一線、地震一線」,他們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時刻演繹著為人民服務的最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