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專利的幕後 飛利浦是否將故伎重演
2024-11-21 20:21:10
專利費對中國電子製造業的糾纏開始變得有些無休無止
1月中旬,海外媒體報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歐洲專利收費公司SISVEL S.P.A向中國涉及MP3技術的生產廠家收取每臺2美元的專利費用,相關產品除了MP3外,部分含有MP3功能的DVD等音頻產品也牽涉其中,目前已有未交納專利費的中國產品被扣留義大利、德國海關。
記者查閱SISVEL S.P.A公司網頁發現,幾乎同時,該公司位於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子公司已於1月7日在當地宣布,今年1月1日後,對購買附合MP3技術中的ISOAEClll72-3和13818-3標準的電子音頻產品的用戶施行一種更為適合的專利權使用費,收費方式包括對每一頻道收取30美分的專利權使用費,相應的,對諸如傳統的可攜式MP3播放機、DVD/MP3播放機、音箱式MP3、TV、數位電視等產品收取60美分的專利權使用費,該公司統計,如此計算,今年將會對在80萬個在美國生產或賣出的產品收取這種新的專利權使用費。
而業內人士通過全球專利檢索查實,ISO/IEClll72-3和13818-3標準持有人為飛利浦和法國電訊兩家——也就是說,繼導演了DVD「3C聯盟」收費之後,飛利浦又馬不停蹄地開始了新的「收費」徵途。
中國26企已付費
像一篇來勢洶洶的討伐檄文,一份明細的「已付費名單」近日被赫然掛在這家歐洲頗具聲名的專利收費公司網頁上。
該份名單顯示,從去年開始實施收取專利權使用費以來,全球目前已有約310家企業向SISVEL S.P.A公司就ISOAEClll72-3和13818-3兩項標準專利付費,其中,中國企業已有包括宏基、上海先鋒電子、上海夏普、深圳市科普時代數碼、深圳易方科技等26家企業實施了付費。
深圳市科普時代數碼電子有限公司海外市場一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公司從去年10月前後就開始向SISVEL S.P.A公司交專利費,交付屬自覺行為,該人土沒有透露付費金額標準,但透露低於外界所傳的每臺2美金,他告訴記者承擔這筆專利費用對公司業績暫未形成較大影響,公司已相應提高了產品的出口價格。該人士同時透露,公司原生產的出口產品為DVD,今後還將出口MP3,之所以主動向SISVEL S.P.A公司付費,主要基於對MP3市場前景的良好預期,為進入歐美等更大的市場拿到—張順利通行證。
廣東東方金源律師事務所智慧財產權律師金鑫告訴記者,SISVEI S.P.A公司只是一個專利收費公司,其主要職能在於為專利持有人代為收取專利費,此次SISVEL S.P.A公司大規模向眾企業收取專利費所針對的兩項專利:ISO/IEClll72-3和13818-3標準,通過專利檢索發現其專利持有人實為法國電訊和飛利浦。
在MP3市場上,法國電訊及飛利浦並未進入一流霸主的隊列,金鑫認為,DVD行業受專利所累轟然倒下的一幕又要重演,「這是海外跨國巨頭未來的商業策略」,在不具備規模競爭的產品領域,佔據上遊技術優勢,以專利權使用費的方式享受更甜美的收益。
來自環球資源統計數據顯示,去年MP3播放機全球銷量達2500萬個,比2003年翻了一倍。據環球資源市場資訊報告顯示,除了MP3播放機需求猛漲外,基於對MP3功能的其他產品需求也暴漲,用於PC等產品的各式硬碟MP3播放機需求增長也很迅速;2004年,由中國輸往全球的硬碟MP3播放機達到240萬個,與2003年相比增加了33%。受此增長刺激,至少有18家大陸主要製造商計劃在今年將硬碟MP3播放機納入了自己的產品範疇。
飛利浦、法國電訊率先看到了市場的商機。廠商人士認為,從去年開始在歐洲實施收費到今年迅速轉到美洲,主要是因為這兩塊市場是全球電子產品的消費集中地,而該類電子產品出口大都來自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等亞洲地區
該人士說,生產MP3及相關產品的企業在中國遍地都是,因而「已經付費的26家公司只不過一個零頭」。環球資源數據相應也證明了此判斷:在2004年全球生產的2500萬個MP3播放機中,中國大陸、臺灣地區和韓國製造商的MP3播放機產量超過1000萬個,與2003年相比增長了150%。
新「技術聯盟」之憂
也許真正要憂慮的遠不是一兩家技術霸主收費,而是由飛利浦等少數企業導演的DVD時代終結的重現。
1990年代末,DVD需求迅速放大,引發了技術霸主產生新的「生意經」:從湯姆遜公司自成一家,到1C再到以飛利浦為首的3C技術聯盟,最後以東芝為首的6C,開始大規模向DVD全行業收費,由於專利費用過高,2004年,僅深圳工商資料顯示,當年上半年就有過百家DVD廠商破產而亡。
金鑫律師分析,MP3技術涉及產品廣泛,由此引發新的技術聯盟,從而再次向全行業收費,這種可能性非常大。
他告訴記者,「MP3」是技術術語MPEG—1Audio Layer-3的縮寫,而MPEG這名詞是MovingPicture Experts Group的縮寫。MP3是MPEG裡的一項技術分支,主要用來壓縮聲音。
MP3格式的智慧財產權有一攬子專利,其涉及的主要專利擁有者是德國的Fraunhofer研究院,其他的專利掌握在法國電訊和飛利浦等企業手中。目前除了飛利浦、法國電訊已委託SISVEL S.P.A收取專利費外,Fraunhofer研究院也已向負責收取專利費的Thomson Multimedia公司提供許可,由其向MP3下載公司收取1%的版稅,硬體公司則每單位支付50美分。而最近,Thomson要求諾基亞和索尼愛立信每部手機的硬體解碼器至少支付0.75美元的專利費。
「目前Fraunhofer研究院、飛利浦、法國電訊等企業還還未結成6C那樣的『技術聯盟』,一旦糾集更多的企業,組成聯盟的方式收取專利費,則對國內企業打擊更大。」金鑫認為,比之DVD行業,MP3技術涉及的產品領域更為廣泛,包括PC、手機、MP3播放機、DVD等眾多產品。
上海一家已向SISVEL S.P.A公司付費的廠商人士也提出了相同的憂慮,他認為雖然目前交納一兩項專利費對產品的出口尚未形成壓力,但如果重現DVD時代6家霸主以聯盟方式收費,對中國企業的衝擊將難以估算。「有一家開始收費,後面就會跟來很多要收費的人」,該人士對中國DVD行業曾經遭受的毀滅性打擊仍心有餘悸。
該人士向記者表示,技術聯盟之患在於:加入聯盟的廠家之間互相採取「專利互相減免」方式以降低自己的生產成本,同時抬高競爭對手的費用成本,以此打擊對手。他舉例說,例如6C聯盟由日立、松下、東芝、JVC、三菱電機、時代華納6大技術開發商構成,其中,日立、松下、東芝既是專利持有者,也是生產廠商,他們相互之間減免專利費,但6家以外的其它廠家則無此優惠,如此多項專利費累加,終將不堪重複。
飛利浦是否將故伎重演?
「目前飛利浦只聯合了法國電訊一家進行收費,而Fraunhofer研究院還未向廠家開始廣泛收費,是否會結盟很難判斷。」金鑫說,不過專利權具有地域性,以上提到的專利並沒有在我國申請,因此我國企業在國內銷售無需繳納許可費,並且該專利已經在國外投入商業營運多年,已喪失新穎性,故今後也不能在我國申請專利,因此對國內市場影響不大,重要的是海外市場。
金鑫告訴記者,專利權人對該專利技術在一定時期內具有「壟斷性」,凡是在專利註冊地使用該技術的企業均需按照專利權人的要求支付許可費,如果因許可費用過高,我國企業可放棄使用該技術,但抗辯的權利較弱。只有專利權人對不同廠家的收取許可費標準有顯著不同,或者用一攬子的方法將無關的專利技術進行統一收費時,企業才可以提出抗辯。
那麼,在這個巨大而「正義」的專利陰影下,企業永遠只能是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