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解放中國空調業命運轉折在物聯網
2024-09-06 12:37:10
2010年10月27日,全國人大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正式公布,根據《建議》精神,中國家電協會隨後提出《中國家用電器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建議》,從國家到行業,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核心將落實在創新之上。
中國家電業在「十一五」期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成績,這是幾代家電人不懈努力的成果。到今天為止,中國家電已經在多種產品的規模製造上佔據全球領先地位,中國空調更是長達數年雄踞世界產量第一的寶座。然而在家電行業「十二五」的《建議》中仍然不乏對現有發展模式的擔憂,同國際一流家電企業相比,大多數中國企業仍然缺乏創新能力。拿空調來說,我國的產量規模雖然最大,但因為核心技術的缺失致使中國空調業一直處於頭小身子大的狀態,這種局面無法為中國空調業在世界上搏得話語權。不過在「十一五」末,我們欣喜得看到一些行業中的領軍企業已經開始向「上」的探索,比如海爾空調對物聯網的應用,在我國爭奪國際話語權的較量中,此種創新無疑給行業自身增加了數倍籌碼。
伴隨改革開放,中國空調業從誕生到今天已有近三十年時間,產品從窗機、掛機、櫃機再到中央空調,技術從定速推進到變頻,無不凝聚著千萬空調人的智慧結晶。時至今日空調企業已經在節能、材料、環保、舒適等方面展開諸多研發與嘗試,然而這些技術的核心部分目前仍然掌握在日美企業手中,中國企業如需獲取,繞不開專利費和巨額資金投入的困擾。中國是否可以有核心的東西來與國際巨頭們博弈呢?答案是肯定的,物聯網的出現就可為中國空調企業扳回一城。
在中央的「十二五」規劃中,物聯網被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這與中國擁有物聯網國際話語權不無關係,而藉助這樣一個看似與空調沒有任何聯繫的事物來發展產品需要廣闊的思維和強烈的創新意識。
空調為何非要局限於製造冷暖,作為家庭的重要成員,它是否可以擔當起更多的家庭責任,如果空調一年四季都能使用是否就能打破靠天吃飯的宿命。空調企業在著眼於產品本質性能的開發時,打開思維是第一個要逾越的關卡。在此方面,海爾可謂先行一步,將國家重點投入的物聯網與空調相結合,為人類創造出智能型無氟變頻物聯網空調,從而打破固化了幾十年的空調形象。
對於行業來說,無氟變頻物聯網空調的價值在於中國企業可以向世界宣告擁有核心技術。業內專家表示,掌握「物聯網」的世界話語權,不僅僅體現在技術領先,更在於我國是世界上少數能實現產業化的國家之一。這使我國在信息技術領域迎頭趕上甚至佔領產業價值鏈的高端成為可能,物聯網一旦進入普及階段,中國空調企業就有可能藉助信息技術佔領空調產業價值鏈的高端,這將成為中國空調企業改變命運的轉折點。
中國空調製造苦於沒有核心技術致使企業利潤逐年下滑,如今已如刀片之「薄」,這究竟是誰之過?科學家研究每個人都會有思維的死角,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也會有產品競爭進入盲區的階段。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空調業的幾大巨頭時常陷入產能、銷量、能效、技術規格等方面的數字戰爭無法自拔,從而忽視了對產品本質的思考。空調是服務於人類生活的產品,產品如何改善生活,如何讓人類生活得更輕鬆,這些問題沒有進入到中國空調企業的腦海裡,企業也就談不上創新,於是我們一直只能追隨國際一流家電企業的腳步,人家做出個新產品,我們再拿進來用,最多只是做到成本優化,當然逃不脫「薄利」的命運。
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的預期,用工成本的增加等等因素必將逼迫中國空調業轉型。業界都在關注海爾的轉型,從製造業向服務引導下的製造業轉型,相信這也是張瑞敏基於中國製造業所面臨的困境而對海爾做出的決策。海爾物聯網空調無疑是張瑞敏思想最具體的表現之一。什麼是服務,依據海爾的理念,如果消費者需要一回到家就能即刻享受清涼,那麼物聯網空調就可以在消費者的手機指令下隨時隨地提前開機,這是不是比一味得提高空調製冷效率更直接。
空調性能每一個數字的提高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成本,高效壓縮機,環保製冷劑都還掌握在外資企業的手中,而物聯網空調的提前開機只需要通過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直接對空調終端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這些技術全部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裡。哪一個方向更適合做中國空調的未來,一目了然。
中國空調企業需要將創新的思維打開,創造出真正為消費者服務的產品,而掌握核心技術依然是整個空調業不斷求索的路途。中國的空調製造需要轉型,放下數字的包袱,解放思想,擁抱核心,物聯網空調就是一個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