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公九卿簡介(秦漢的三公九卿制)
2023-09-21 10:22:23 2
三公九卿是秦朝統一天下後,在總結戰國以來各國的官僚制度後,建立起的一套適應封建統一國家需要的中央政府機構,並為以後歷代王朝所沿襲。
三公九卿圖
三公在秦和西漢時,指的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東漢改稱司馬、司徒和司空。三公的職責分別為:丞相,是皇帝的助手,為中央政府中皇帝之下的最高長官,協助皇帝管理一切軍國大事,即所謂的「掌丞天子,助理萬機」。太尉,協助皇帝掌管全國軍務,僅作為武將的最高榮譽職務,不常設,皇帝主要用太尉分相權,防止丞相染指軍權;御史大夫,為丞相的助手,掌管皇家圖書,呈轉奏章詔書,監察天下百官,是皇帝的耳目。三公之間互不統屬,直接隸屬於皇帝,便於皇權集中。
秦漢的九卿是中央政府的九個部門,具體執行中央政務。秦漢時期的卿,不一定是九個人,九卿言其官職完備。(1)奉常,漢時改稱太常,主管宗廟祭祀和禮儀,也管理教育、天文、音樂、醫療、佔卜等事務。(2)郎中令,漢改稱光祿勳,掌管宮廷內的警衛事務,實際上皇帝的智囊也集中在此。(3)衛尉,負責守衛皇宮門戶,巡查宮院。(4)太僕,掌管宮廷御馬和國家馬政。(5)廷尉,主管刑法和監獄,審判案件。(6)典客,漢改稱大鴻臚,主管各藩屬附國官吏進京的接待工作。(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務(8)治粟內史,漢稱大司農,掌管租稅錢穀和財政收支(9)少府,主管皇室的錢財和皇帝的衣食住行等各種事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