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信區塊鏈新規(花十幾萬在線養)
2023-05-24 16:36:53
「華登區塊狗」號稱是集區塊鏈寵物 社交,挖礦 交易的平臺,看似高大上,但其實只是打著區塊鏈技術的幌子吸引用戶,本質上和區塊鏈技術沒多大關係。
據報導,在區塊鏈養成類寵物遊戲平臺「華登區塊狗」上,玩家餘田投入15萬元,在上面「搶狗」「養狗」再「賣狗」賺錢,但從8月2日起,他買的狗再也沒有賣出去過。網上被套錢的用戶紛紛抱團取暖,建群維權。這個「華登區塊狗」也被很多網友稱為「龐氏騙局」。
事實上,「華登區塊狗」只是近年來跑路的各種區塊鏈資金盤之一。它之所以被媒體關注,是因為運營時間比較長,存續了將近一年時間,因此有更多人捲入。APP停運後登上熱搜,足見此事的影響。
網上很多人質疑「華登區塊狗」是「龐氏騙局」,事實是否如此,還需要警方進一步調查和認定。但從「華登區塊狗」的運作模式來看,確實有此嫌疑。只不過它披著的高科技外衣,讓其更多了一層迷惑性。
就運營模式來看,「華登區塊狗」號稱是集區塊鏈寵物 社交,挖礦 交易的平臺。看似高大上,但其實只是打著區塊鏈技術的幌子吸引用戶,究其本質,和區塊鏈技術沒多大關係。
其運營思路具體來說,就是用戶先在其平臺上以現金購買智能合約(領養「區塊狗」),過段時間後,這些智能合約到期會被強制出售。只要能夠一直拉人頭接盤,一直保持供不應求,這些智能合約就能一直上漲,投資者則從中獲利。
問題是,這世界上「韭菜」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擊鼓傳花傳到最後,終有鼓聲停止的一日,這也就是騙局破產之日,或者說組局者收網之時。回到「華登區塊狗」事件,該平臺該如何定性,用戶的損失該如何挽回,仍需調查基礎上的說法。
而要預防這類區塊鏈平臺跑路導致消費者利益受損現象,除了寄希望於有關部門提高監管力度和精度之外,消費者本人也該提高警惕。
具體來說,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其一是貪慾招損。無論是此前的比特豬、幸運十二生肖等平臺,還是這次的「華登區塊狗」,參與其中的用戶其實也不傻。他們都是抱著賺錢的態度入局,且一開始也確實有人嘗到了甜頭,於是就遏制不住貪慾,加大投入或者拉親朋好友一起入局,最終損失慘重。
其二是信息「下沉」。現實生活中的信息鴻溝,比知識階層想像的要大得多,在所謂的下沉市場,有更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那裡的人們,更容易被所謂「高科技」名頭蠱惑,繼而上當受騙。
其三,要警惕身邊人。一百條新聞中的警示,或許抵不住一個身邊人的口頭拉攏和現身說法。這也是為什麼社交媒體時代,親友群分享和朋友圈分享會引發如此大的私域流量爆發——可別迷信熟人完全是為了你好,他們沒準就將你拉到坑裡去了。
韭菜經常被割,也是因為韭菜容易被割。對那些假區塊鏈之名的「高科技」騙局,監管的確不可或缺,而多用科學知識對衝對「新概念騙局」的迷信,避免將自己變成「韭菜」,也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