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精神介紹和意義(從祖祖輩輩夢水)
2023-05-11 03:07:48
缺水、求水、想水、夢水、找水、請水、引水、放水、用水、誇水、贊水、賞水。這不是神話傳說,這是只有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才能上演完成的一部史詩般的現實歷史大劇一一《紅旗渠》。飲水思源,紅旗渠精神代代傳。
河南省林州市,過去叫林縣,地處晉豫冀三省交界的太行山脈,歷史上是嚴重缺水的地區。一部林縣誌,滿卷旱荒史,人們祖祖輩輩盼水、想水、夢水,直到新中國成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戰天鬥地,建成紅旗渠,引漳入林,終將夢想變成現實。
人間天河紅旗渠
紅旗渠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30萬林縣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僅僅依靠血肉之軀,一錘、一釺、一雙手,歷時十年時間,在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全長1500公裡。紅旗渠被世人稱之為「山腰藍飄帶」、「中國的水長城」、「人工天河」,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紅旗渠於1960年2月動工,1969年7月竣工。10萬人苦幹10個春秋,削平1250個山頭,架設152個渡槽,鑿通211個隧洞,共挖砌土石1515萬立方米,建成總乾渠長70公裡,灌區渠道總長4013公裡,中小型水庫和塘堰396座,庫容6000餘立方米。
中國水長城紅旗渠
紅旗渠以濁漳河為源,渠首在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侯壁斷下。由總乾渠、三條支幹渠、十條分乾渠、五十多條支渠、近三百條鬥渠組成。紅旗渠建成通水40年來,共引水85億立方米,灌溉面積8000萬畝次,增產糧食15.9億公斤,促進了當地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
周恩來總理曾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
紅旗渠刻有他們的名字:
林州人民的大恩人大貴人楊貴
楊貴,時住林縣縣委書記,他是紅旗渠的總設計師。面對林縣嚴重缺水這一貧困根源,他大膽提出引漳入林方案並全力付諸實施,即使在文革時期受到衝擊他也矢志不渝。十年間,他帶領全縣人民譜寫了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鬥凱歌,創造了罕見的人間奇蹟。當楊貴調離林縣時,依依不捨的群眾自發排成長龍為他送行,打出橫幅「太行一渠清水,楊貴一身正氣」、「古有李冰修都江堰,今有楊貴建紅旗渠。」場面感天動地。
紅旗渠的特級英雄、除險隊長任羊成,他終日帶領隊員們冒著生命危險,腰系大繩,飛崖下嶄,凌空除險,掃除障礙,被群眾稱為「飛虎神鷹」。在一次除險任務中,山上一塊活石突然滾落下來,正巧砸到任羊成嘴上,砸掉了三顆門牙,鮮血直流,疼痛不止。他忍著巨痛,吞下滿口鮮血,被拉上去以後,任羊成做了簡單的止血處理繼續堅持工作。紅旗渠建成後,他擔任護渠隊長,直到1988年退休。
建設紅旗渠的鐵姑娘們
紅旗渠的建設大軍
在紅旗渠建設過程中,有81人犧牲了自己的寶貴生命,其中就有年輕的工程技術人員吳祖太,他是當初紅旗渠工地少得可憐的科班出身的工程技術人員,負責工程設計,解決了很多工程技術難題。他既要依據勘測實況繪製每項工程設計圖紙,還要考慮每個工段施工的安全措施。1960年2月,當王家莊隧洞施工出現塌方時,他明知有危險,為了民工安全施工,和姚村衛生院院長李茂德一起入洞察看,不幸洞頂坍塌,兩人光榮犧牲,當時吳祖太年僅27歲。
如今的紅旗渠在靜靜地流淌,滋潤著腳下的萬頃良田,但人們不會忘記紅旗渠當年的建設者們,不會忘記紅旗渠精神。如果要豎一座紀念碑,碑就是山,山就是碑。
紅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
新時期的紅旗渠精神: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已、奮鬥不息。
紅旗渠精神永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奮勇前進!
江蘇省農科院"十支部"共建學習紅旗渠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