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痴呆老人天天說的數字(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數字)
2023-11-02 11:17:13 7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2020年,正值抗美援朝70周年之際,安徽蚌埠懷遠內的一個普通小區來了一群特殊的人。
他們分別是懷遠當地的領導和解放軍第27軍的領導,而他們皆是為了一名痴呆老人而來。
「咚咚咚」,敲門聲響起,宋良友老人在兒女的攙扶下打開家門,看見門外穿著軍裝的27軍領導,老人顫顫巍巍地抬手,敬了一個因年老而變得不太標準的軍禮。
右一:宋良友
在事情發生前,兒女都不太清楚父親宋良友從軍的經歷,只知道他是一位勤懇、敬業的煤礦工人,珍藏了一個沉甸甸的鐵盒子。
此時,看到眾多領導特意來到家裡拜訪,兒女們才真正意識到父親在國家的分量,也更加意識到父親的鐵血軍旅生涯的輝煌。
宋良友老人埋藏的榮耀是怎樣被發現的?他有著什麼樣的經歷?而他為什麼選擇回歸平凡?
秘密的開端有一位安徽蚌埠市的退役軍人信息登記人員,曾經就遇到過這麼一件「怪事」。
宋良友老人的功勳章
工作人員如往常一樣根據名冊前往退役軍人家中進行信息採集,前幾個採集人員都十分地配合,一下子便把工作人員所需要信息全部提供完畢。
正當工作人員以為今天的工作能迅速完成的時候,意外卻發生了。
「您的姓名是什麼?」工作人員問面前老人說。
「27、81、241…….27、81、241……」宋良友老人目光有些木訥地看著面前的茶几,嘴裡反覆念叨著一串神秘數字。
無論工作人員怎麼詢問,宋良友老人就是不提供自己的信息,而是喃喃地重複著這幾個數字於是工作人員把目光投向老人的兒女。
宋良友
「父親因為患上了小腦萎縮,記憶大部分缺失,連我們也不認識。」老人的兒女解釋說。
工作人員在確認信息的準確性後,迅速地記錄下後,便準備離去。
「您等一下,我們有事還想拜託你。」老人的兒女們叫住了工作人員,眼神中寫滿了渴求。
「請幫我們查一下27、81、241這幾個數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工作人員會想起剛剛登記信息時的場景,覺得這三個數字確實存在蹊蹺,於是他便欣然地答應了老人子女們的請求,準備去檔案室裡一探究竟。
宋良友
果然,伴隨著檔案查略的不斷深入,這串數字的神秘外衣被撥開,一個驚天的秘密被公布於世。
1928年,宋良友有些「不逢時機」地出生在安徽懷化的一個貧農家庭。
子孫滿堂的場景,沒有給他們帶來好的生活,反而多一張嘴吃飯, 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地雪上加霜。
為了緩解家裡的負擔,宋良友早早地便輟學去做苦工來討生活。
可惜還沒等他賺到一個錢兒,日本侵略者蠻橫地入侵了這塊土地。
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為了不讓自己早早地命喪黃泉,年幼的宋良友只得跟隨村民躲進深山。
幸運的是,八路軍很快就來到這,將他們從深山中解救了出來。
他們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甚至還幫村民劈柴做飯。這讓宋良友的內心不由自主地想要和他們在一起,認為跟隨他們一起打仗,就能取得勝利,然後跟鄉親們一起過上安逸太平的日子。
當他向八路軍提出想要加入部隊的申請時,八路軍的領導卻因他年紀太小而拒絕了他的請求。
宋良友也嘗試過軟磨硬泡,卻還是被八路軍給拒絕了。無奈的他只好等待自己成年,可是等到他成年的時候,日本已經戰敗投降了。
宋良友與八路軍失之交臂,卻沒有在這幾年中磨滅自己想要參軍的願望。
1949年,終於在輾轉多次打聽八路軍的下落後,宋良友找到了機會,加入了解放軍,為人民的好生活而戰鬥。
而他所被編入的部隊正是27軍81師241團。
宋良友
戰火中不變的信念1950年,韓戰爆發,激烈的戰火一直燒到了鴨綠江旁。在堅決反對霸權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宋良友跟隨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軍團奔赴朝鮮。
27、81、241這三個數字,27軍81師241團也從此伴隨了宋良友整一個軍旅生活。
10月的鴨綠江已經是大雪紛飛的時節,由於第一批入朝,大家沒有什麼經驗,物資準備得也不充足。
宋良友和戰友們身上只穿了一件南方的棉衣,在行軍的過程中,手腳早就被凍得麻木,連彎曲手指扣動扳機都是一個大問題。
而他們所要奔赴的地方是氣候更為惡劣的長津湖,他們的對手是美軍的強步兵團「北極熊團」。
「要在這裡做好埋伏,給美軍致命性打擊。」接到上級的命令後,宋良友和隊友們毫無怨言地匍匐在新興裡的白雪中。
為了不被狡猾的美軍發現行蹤,宋良友和隊友們只能靠身上僅剩地乾糧維持生活。在這六天時間裡,他們一口凍梨一口白雪,戰友們卻一個接一個因為凍傷和飢餓變成了人形冰雕。
終於他們等來了機會,當美軍出現在雪地視野中的時候,衝鋒號角的聲音再一次鼓舞了大家奮起殺敵的決心。
但宋良友的手毫無知覺,甚至摸不到扳機在哪,看著美軍即將走出自己的射擊範圍,他著急地把手放到自己的嘴巴裡暖一暖,隨即直接一發子彈便送走了美軍。
在發現被志願軍埋伏之後,美軍也是立刻奮起反擊。
憑藉著自身裝備的先進性,美軍對著志願軍就是一頓狂轟亂炸,正當他們以為志願軍早被扼殺在炮彈的煙霧中時,一個身影卻抱著衝鋒鎗撕裂了濃煙。
這個身影就是宋良友,他帶著失去戰友的悲憤和保全國家領土完整的決心,毅然而然地衝向了美軍。
其他的戰士也受到了鼓舞,紛紛拿起衝鋒鎗準備與美軍決一死戰。
雙方猛烈的炮火交錯著,鮮血將土地染成了暗紅色,但是志願軍依舊沒有退縮,反而步步緊逼美軍駐地。
突然,一發炮彈在宋良友身邊炸開,強大的衝擊波將宋良友震飛幾米遠,他的杯重重地撞在了樹幹上,腹部被樹枝開了一個大大的窟窿。
他在重傷下失去了意識,只有他的血一滴又一滴地滴落在地上,綻放出一朵又一朵殷紅的花。
幸運的是,他被倖存的戰士發現,大家立刻把他送進了戰地醫院進行治療。
「我要回戰場,我還能再戰!」甦醒後的宋良友嚷嚷著要回到部隊繼續戰鬥,但他的首長拒絕了他的請求。
「這是命令,你是軍人,必須服從。」為了防止宋良友逃跑回部隊,首長特地對他下達命令,要求他配合醫生的治療。
可是他實在是傷得太重,在幾場手術下,還有五六片彈片無法取出。
「我們勝利了!」長津湖戰役取得勝利的喜訊傳來,宋良友一遍又一遍地詢問著這個消息是不是真的,在得到大家一致的確定後,他紅著眼眶說著:「好啊,我們勝利了!」
組織為了表彰宋良友在長津湖戰役中的英勇作為,為他頒發了一等功和「戰鬥英雄」的稱號。
1951年,我軍在「三八線」發動反擊戰,此時的宋良友的傷勢並未痊癒,但他實在是不願在醫院聽著戰友們奔赴前線作戰的消息。
於是他冒著違背軍令的風險回到了自己的部隊,在徵得首長同意之後,他再次拿起武器奔赴前線。
雖然戰況已經明朗了,但這次戰爭依舊是慘烈,宋良友更是穿梭在生與死的交界處。
5月26日,宋良友所在的軍團接到命令,在隋克榮的帶領下,在南邊狙殺美軍。
而他們遇上的美軍個個都是精銳,他們不甘就這樣被志願軍剿殺,於是奮起反抗,對志願軍進行包圍,準備同歸於盡。
接連不斷的炮火,讓整個世界變得暗無天日,宋良友卻將煙霧當成自己的掩護,成功帶著自己倖存的隊友借著地勢完成突圍。
5月27日,宋良友帶著隊友與隋克榮匯合,但他們在匯合的時候發現,活下來的只有他們五個人。
他們望著屍橫遍野的戰場,抬起沉重的手為犧牲的戰友們致敬。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取得了完美的勝利,宋良友也終於能夠回到自己的祖國。
1955年,宋良友結束了自己的軍旅生活,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也把自己的所有榮譽裝進了鐵盒子。
履立戰功的他原本可以靠著勳章給自己謀一個好職位,但是宋良友卻默默地成為了一名砌磚工人。
三年後,淮北烈山礦需要人手支援,在大家紛紛不願放棄已穩定的淮南礦場生活時,宋良友再一次挺身而出,前往淮北礦場支援。
初到淮北的宋良友時常聽不懂當地人在說什麼,全新的機器和複雜的使用方法又是不得不需要攻克的難關。
宋良友一時覺得自己像是把自己逼上了絕路,但是一想到自己在戰場上都不怯懦,他就立馬放棄頹喪的想法,積極學習如何操作這些器械。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成千上萬次的摸索和學習中,宋良友成為了有技術的優秀礦工。
他也不吝嗇自己所會的技能和知識,積極地向自己的工友們傳授,因此他贏得了一大批人的喜愛與尊敬。
「他很有耐心,也不對我們發脾氣,因為他教我們好技術,我們每次採礦量都排在前頭。」
宋良友曾經的一個舉動更是救了一個班的命。
1961年,宋良友同往常一樣帶著徒弟和工友們進行煤礦試採活動,但一股刺鼻的味道讓宋良友頓時警惕了起來。
他立刻讓大家停止了採礦工作,用鼻子仔細了聞了一聞之後,發現這是瓦斯洩露。
於是他立刻冷靜地指揮大家撤離,等到他們彎腰來到巷道口時,身後的撐木已經搖搖欲墜,更有碎石不斷從上方滾落。
這可把宋良友的徒弟嚇得不輕,嚷嚷著自己今天是要被埋在這裡頭了。
宋良友卻依舊臨危不亂,他一邊安撫著大家的情緒,讓大家保持安靜,以免大聲地喊叫加速礦洞的坍塌,一邊又指揮大家爬上鏈扳機脫身。
最終大家成功地來到地面上,他們大口地呼吸著新鮮空氣,背後的冷汗早已浸溼衣服。
後來,為了獎勵宋良友在塌方事件中的英勇作為,礦場的領導獎勵了他許多的糧票。
在得到糧票後,宋良友卻沒有回自己家,而是將這些糧票分給了自己的工友。
大家都很不好意思,因為要不是因為有宋良友,他們紛紛葬身在這次意外事件中,哪有機會再去吃飯?
但宋良友卻執意往他們口袋裡塞,還說:「你們受了驚嚇,該多吃點補補身體。」
宋良友對待別人是仁厚的,對待自己的孩子卻是嚴厲的。
在受到父親的影響下,宋良友的大女兒宋華也想進入烈山礦場工作,但是她對自己沒有十足的把握,於是想借自己同父親這層關係,讓組織多關照一下。
聽到女兒的這個想法後,宋良友一改平時溫和的語氣,嚴肅地跟女兒說:「不要搞特殊,要靠自己去爭取。」
宋華聽後,立刻明白了父親的意思,從此也沒有再提這一類的請求。
1984年,宋良友結束了自己的務工生涯,卻沒有一個人發現他曾經是一名軍人。
老兵不死,精神永存2014年,宋良友在體檢時被查出小腦萎縮。
右 一:宋良友
然而禍不單行,2015年,宋良友因突發腦血栓住進了醫院,雖然搶救及時撿回了一條命,但他卻從此高位截癱。
宋良友的記憶開始缺失,他不記得自己的子女叫什麼,也不記得自己是誰。
但他不願意忘記曾經在朝鮮的那段艱苦卓絕的金戈歲月,於是他時常重複著「27、81、241」這三個數字。
在查明真相後,工作人員再一次來到宋良友的家中,在跟宋良友的兒女說完這一段壯闊的歷史時,他的兒女們無不驚訝地張大了嘴巴。
他們知道自己的父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卻不知道他們的父親是中國歷史上的偉人。
宋良友
工作人員帶著敬意走到宋良友面前蹲下說:「27軍81師241團。」
宋良友雖然沒有用語言回復他,但是他唱起了當時橫跨鴨綠江時的戰歌,那是證明他還記得的最好的證明。
英雄不記得自己的曾經,但是歷史記得。
宋良友是戰場上的好戰士,是礦場中的好員工,也是子女們的好父親。
他不畏戰場的兇險,不畏求知路上的險阻,還不會用自己曾經的榮譽去給子女們搞特殊,他言傳身教地告訴自己的孩子們。
未來是要靠自己去拼搏掙來的。
宋良友是諸多戰士的一個縮影,因為各種原因,有些戰士並沒有留下自己的姓名,但是他們同樣值得我們牢記。
在仰望藍天下自在飄揚的五星紅旗時,請一定要銘記——世間從來沒有容易,只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