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爺爺的作文900字
2024-05-14 09:26:16 1
篇一:
在祖國90華誕之際,優秀共產黨員劉讓賢爺爺,為我們什巴小學的少先隊員們上了別開生面的一課,讓我們的思想進行了一次洗禮。劉爺爺是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輔導員。劉爺爺曾今是什巴小學的校長,如今已退休。別看爺爺已經七十一歲了,可是劉爺爺的精神一點也不老。他堅持:「人老愛不老,身退心不退。」把自己的愛傾注在土鄉孩子們身上。劉爺爺帶著糖尿病、高血壓等身體疾病,還一直堅持為什巴小學的學生種菜,讓我們吃上新鮮的蔬菜,有更健康的身體。
劉爺爺給我們講述了他的童年生活。劉爺爺的童年是在貧窮和飢餓中度過的。他小時候給地主家幹活,給他們看孩子,做飯打掃衛生……
回家後還要和母親、兄弟姐妹們一起一晚要糊五百個火柴盒,這樣辛苦幹活卻仍然吃不飽穿不暖。在舊社會他過著「餓了喝開水充飢」的困苦生活。童年的艱苦磨練了劉爺爺的意志,培養了他吃苦耐勞,奉獻愛心的精神。
劉爺爺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土鄉的孩子們。1956年,15歲的劉爺爺,隨家庭從天津到青海支農。幾年後,家裡人都返回了渤海之濱,惟有他在互助土族自治縣貧瘠的山鄉紮下了根。1959年,念完中學的劉讓賢,作為具有較高文化的農民,踏上了鄉村小學的講臺,一直到2002年退休。劉爺爺在艱苦的教學環境中,通過自己奮鬥,自己的愛心為土鄉的教育做出了傑出貢獻。在他的教育下,沒走出過大山的、沒見過世面的土族娃先後六個人被評為全國優秀少先隊員,跟著劉爺爺去北京領獎,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待,這是多麼崇高的榮譽啊!劉爺爺帶領什巴小學的土族娃為什巴小學贏得了很多榮譽。劉爺爺希望現在的我們用:「今天我以什巴為榮,明天我為什巴增光」激勵自己努力學習。
最後,劉爺爺希望我們在今天幸福的生活中,不要忘了祖國和黨的恩情,努力以「四好少年」的標準要求自己:「熱愛祖國,勤奮學習,品德優良,身體健康。」
篇二:
一副爬滿皺紋且無比慈祥的面孔,一個充滿博大智慧和非常具有親切感的名字——□總理時常出現在報紙、電視和中國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哪裡最困難,哪裡就有他的身影;哪兒最難走,哪兒就留下他的腳步;哪裡最需要他,他就在哪裡。這就是我們可親可敬的總理爺爺□。他是中國13億人民學習的榜樣。
記得2008年,這提起來就令人悲喜交加,流淚的一年,它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年。這一年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是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一件是8月8號在中國舉辦的第二十九屆奧運會,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舉辦奧運會,也是世界各國人民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國和他一次次的說:「天災奪走了我們的家和咱們的親人,但我們是不會屈服的,國家是不會拋棄我們的,因為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我們永不分離。
隨後,又是湖南、貴州等地發生了50年不遇的冰凍天氣,許多地方都面臨斷電、斷水、斷糧、斷路的嚴重情況。別人都在家取暖、過年。他卻冒著冰天雪地的寒冷又一次出現在了災區給災區人民送來了溫暖,送來了陽光。他認真詢問災情,了解實情並冒著生命危險親自指揮工作。
再隨後,又是雲南、貴州等地出現了旱災,農民的莊稼沒了,村裡的水幹了,面對如此嚴重的情況,他再一次走在了災區最嚴重的地方,頂著烈日考察研究工作。並及時地向中央匯報,了解中國人民。
當5.12大地震發生後,中國人民團結在了一起,一起救我們的家人,湧現出了一大批的愛國人士和感動中國的身影。在這其中就有□爺爺的身影。他趕到現場時,顧不得歇一歇腳,喝一口水,直奔災區最嚴重的地方,親自指揮,鼓勵大家,安慰受災群眾,一刻都不捨得停。
他身穿一套灰色西服,一雙沾滿泥土的灰色運動鞋。眼眶溼潤,一夜斑白的頭髮,顯得整個人十分的憔悴、疲勞。他邊指揮救援工作,邊安撫受災人員的心。每個人都知道他一大把年齡了,怕他身體吃不消,擔心他,讓
篇三:
我的爺爺——是一位畫家,他四方的臉,滿頭的銀髮,雖然沒有白胡掛頷的風度,卻有那種鶴髮童顏的相貌。他呀,一談起畫,總是那麼津津有味,還情不自禁地用手比劃著。他說的那些詞我聽不大懂,可登門求教的畫家們都說,爺爺說的跟他所作的畫一樣高超。
說真的,爺爺的畫我看過不知多少,卻沒能親眼看到爺爺揮筆作畫。假期,我可有機會來「考察考察」了。
一天,恰好爺爺的好友來了,他也是一位白頭髮老爺爺。兩位爺爺相見,異常歡喜。他們談得高興起來,爺爺隨即拿起大鬥筆作起畫來。
我聽說爺爺作畫,急忙跑了過來。只見爺爺的書桌旁圍著一大堆人。我的小腦袋便從人縫裡探進去。大伯伯拿來了一張有兩張報紙那麼大的宣紙攤在桌上。爺爺將筆蘸滿了墨,就勢從紙的一端一按,然後往後拉。他手中的筆時高時低,有弩有重,一會兒一塊石頭便出現在我眼前。我雖然多次見過冬辱畫的山石,但我今天覺得這塊石頭特別逼真,給人一種栩栩如生的感覺。爺爺手中的筆停了下來,懸在空中蕩來蕩去。從他那嚴肅的神情,我知道他正在構思畫面。想了一會兒,爺爺筆重重一落,同對筆鋒一轉繞了下來.筆上的墨汁似乎已受到指揮和操縱,正好落在那裡。
爺爺換上一支筆蘸上綠顏色,這下那支筆就在紙上大起大落,這邊一頓那邊一小撇,看上去真象隨手畫著玩兒的一般。我想:這我也能畫呀。可待爺爺又用墨線溝出莖葉來,我再仔細瞧瞧,又見那些葉子,有些象吐出的嫩綠舌頭,有的象綠色的喇叭,有的象簇擁著什麼。爺爺用筆又蘸上紅色在中間點上幾點,就如同畫龍點睛般的絕妙。你看,月季正迎蓉春天的陽光開放。好一棵春天的月季啊,正展開美麗的花瓣,顯耀出自己的風華。
我看了好生疑心:我們怎麼畫不出這樣的好畫我忍不住要叫起來。大伯看出了我的表情,拉了拉我的衣角,我頓時心領神會。原來爺爺作畫時需要安靜。爸爸常告訴我,爺爺小時候在野外看了半天景色,回來後一個人鑽進書房作畫,就幾個小時不出來。想著,想著,我忍不住伸了一下舌頭。
在場的人見了都連聲道好。我盯著爺爺,爺爺愛撫地摸著我的頭。我看看那張畫,又看看爺爺,不知說什麼才好。
一幅獨具一格的畫展現在我面前。這每一筆都飽含著爺爺的心血啊!這也許是我這次看爺爺作畫得到的啟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