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長津湖電影歷史背景簡短(電影長津湖背後歷史萬字科普)

2023-10-27 15:25:25 1

首先向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抗美援朝戰爭致以最高敬意!謹以此文獻給在長津湖戰役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及戰鬥過的全體軍民……

地理

在解析長津湖戰役之前,首先要對朝鮮半島的三個地理名詞加以了解。

它們分別是仁川港、元山港和狼林山脈。

同時藉助對這三個地理名詞的介紹,梳理一遍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前的戰況,更容易理解後來的長津湖戰役。

1. 仁川(Incheon)

整個韓戰的第一大轉折點就是美軍在仁川登陸,電影《長津湖》剛開始就表現了這一軍事行動。

為什麼仁川登陸會成為影響整個戰局的最大轉折?它和後來的長津湖戰役有什麼關係呢?

仁川登陸前,朝鮮人民軍已經將南朝鮮軍隊和一部分聯合國軍圍困在釜山防禦圈內。

如上圖所示,朝鮮人民軍的戰線不斷向南推進,差點就把朝鮮半島統一。但隨著戰線不斷向南推進,南朝鮮軍和聯合國軍拼命抵抗,釜山防禦圈久攻不下,朝鮮人民軍開始出現後勁不足,側後暴露的危險。

從下面這張示意圖可以看出,人民軍已經推進得非常靠南,如果側後有大量部隊登陸,和釜山防禦圈內的部隊對進,就會導致南下的人民軍無法後撤,腹背受敵,非常危險。

雖然很多人反對,認為仁川港的地理條件不適合大規模登陸作戰,但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堅持要在這裡賭一把,他最終成功了。

麥克阿瑟以美國海軍陸戰隊1師和美國步兵7師為主體(還有個主要負責保障步兵3師),重新編成美第10軍,任命他的得力助手愛德華·阿爾蒙德(Edward Almond)少將為第10軍軍長。

第10軍是美軍仁川登陸的主力,扭轉了韓戰的戰局,他們也是後來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面對的主要敵人。

麥克阿瑟和阿爾蒙德(右)指揮仁川登陸

這張照片在電影中也被還原,阿爾蒙德就是電影中和瘦高的陸戰1師師長史密斯爭吵的那個將軍。

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親自指揮,美軍海陸空三軍配合,僅一天就輕鬆佔領由少量人民軍防守的仁川。

電影中出現的月尾島是朝鮮人民軍防守仁川的要塞,但兵力極少,僅有5門海防炮和1個海防步兵中隊。

9月15日上午10時美軍輕鬆攻陷月尾島,下午仁川港漲潮,後續美軍源源不斷登陸,最終於9月16日攻佔仁川。

電影基本還原了仁川登陸現場的樣子

登陸後的美第10軍聯合南朝鮮軍,於1950年9月28日佔領漢城,並快速南下,將朝鮮人民軍後撤的路線切斷。

此時北緯38°線以北的朝鮮,幾乎沒有朝鮮人民軍的任何主力部隊可以阻擋美韓聯軍向中朝邊境推進。

2. 元山(Wonsan)

美軍實施仁川登陸作戰並把朝鮮人民軍主力封鎖在三八線以南後,過不過三八線的問題再次被提出並引起激烈爭論。

早在美國剛剛開始幹預韓戰時,美國高層內部就對美軍是否要越過三八線舉棋不定,這期間的政治博弈和外交鬥爭十分複雜,不過多贅述。

最終的結論是,美國操縱聯合國於1950年10月7日通過了一個「八國提案」,為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開好綠燈。

在軍事層面,麥克阿瑟本來對美軍越過三八線是這樣計劃的:

第8集團軍沿開城—沙裡院—平壤主攻平壤,在仁川登陸的第10軍不走陸路,再次登船,轉而在朝鮮半島另一側的元山港再次登陸,向西助攻第8集團軍攻佔平壤。

同時,美軍計劃在佔領緯度幾乎一致的平壤—元山一線後,剩下更接近中朝邊界的定州—寧遠—鹹興一線以北的作戰僅由南朝鮮軍完成。

從圖上來看,麥克阿瑟和美國當局本來沒有計劃讓美軍推進到中朝邊界,而只是越過三八線並推進到朝鮮半島的「蜂腰」平壤—元山一線,而且此時美國認為「中國在軍事上不具備單獨進行幹涉的能力」,判斷中國不會派出大規模、成建制的野戰部隊與自己決戰。

與美國在朝鮮的行動同步,當時中國對是否出兵的決策過程也很複雜,但最終結論歸結為一個底線,只要美軍越過三八線,毛主席就決心出兵,無論有沒有蘇聯援助。

雖然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是秘密的,但當時中美兩軍在朝鮮北部的行動可以用針鋒相對來形容。

1950年10月10日位於東線的南朝鮮軍佔領元山,10月19日位於西線的美第8集團軍和南朝鮮軍佔領平壤,而10月19日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批主力部隊(第13兵團等)跨過鴨綠江的日子,由此韓戰正式演變為抗美援朝戰爭。

另外,此前在仁川登陸的美第10軍(下轄陸戰1師和步兵7師,後增加步兵3師),又於1950年10月20日抵達元山海域,待水雷被清理後陸戰1師於10月25日左右在元山登陸,步兵7師於10月29日在更靠北的利原港登陸。

由於這兩個港口已先期被南朝鮮軍地面部隊佔領,所以美軍登陸均未遭到抵抗。

美第10軍再次在朝鮮半島東北部的元山和利原登陸

第10軍陸戰1師和步兵7師在元山和利原登陸後,目標分別是朝鮮臨時首都江界和中朝邊境的惠山鎮。

3. 狼林山脈(Nangnim Mountains)

從地形圖上來看,在平壤—元山一線以北,美韓聯軍與中國人民志願軍南北對進,正好被一條南北走向的狼林山脈分割成東西兩個戰場,這條山脈的名字在電影中多次出現。

這兩個戰場在發生的戰事幾乎是割裂獨立的,只能遙相呼應。這就是為什麼韓戰戰史都把朝鮮北部發生的戰役分為東西兩線。

西線戰場的敵軍主力為美第8集團軍24師1個師,南朝鮮軍第1、6、7、8師共4個師,外加英軍第27旅1個旅,美騎兵1師和187空降團為預備隊。

東線戰場的美軍主力是在朝鮮元山、利原再次登陸美第10軍(下轄美陸戰1師和美步兵7師),以及南朝鮮軍首都師和第3師。

這些部隊從1950年10月21日開始,陸陸續續從平壤和元山出發向中朝邊境推進,其中西線敵軍的規模較大、行動也較快;東線敵軍的規模相對較小、行動也較慢。

電影中也提到東線的陸戰1師行動緩慢,每天只前進3公裡。朝鮮東部地形山高路窄,前往長津湖只有一條路,在路上行軍只能形成一個一字長蛇陣,如果撤退也只能原路返回,所以陸戰1師師長史密斯怕孤軍深入,不敢貿然前進。

此時我方向朝鮮派遣了中國人民志願軍13兵團及一些配屬的後勤運輸部隊、炮兵等兵力。

最終根據戰場形勢變化,第13兵團中的38軍、39軍、40軍和42軍125師都集中在西線迎敵,而東線戰場只留下第42軍主力牽制敵人,保護西線戰場志願軍側翼,由此打響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次戰役。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

而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東線部分,主要發生在長津湖水庫周邊地區。

美韓聯軍快速順利向北推進,美軍指揮層認為中國向朝鮮派兵的機率很小,北朝鮮又沒有什麼可抵抗力量。

綜合這樣的態勢,麥克阿瑟改變了定州—寧遠—鹹興一線一以北地區禁止使用非朝鮮籍地面部隊的命令。

1950年10月17日,麥克阿瑟改令美第8集團軍和第10軍及其所屬的南朝鮮軍和其他國家部隊,可以分別從西線和東線推進到距離中國邊境僅64公裡的宣川—青山場市—古仁洞—坪員—德實裡—豐山—城津(現朝鮮金策市)一線。

麥克阿瑟把戰線不斷向鴨綠江推進

美軍推進到這一線幾乎和推進到中朝邊境沒什麼區別,電影中毛主席那句臺詞「過了三八線,過不過鴨綠江啊」就是這一戰場形勢的寫照。

下圖是韓戰從釜山防禦圈階段到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前一天的示意圖。

從圖中很明顯地看出1950年10月24日這天的戰線已經非常接近中朝邊界,而中間最近的地方叫楚山,距鴨綠江直線距離僅有5公裡。

10月26日南朝鮮軍第6師第7團先頭營推進到這裡,並向中國境內開炮,這是南朝鮮軍到達鴨綠江的唯一一支部隊。

此時韓戰的戰局已經非常危急,還在行軍中的志願軍第13兵團來不及進入陣地防禦,只能順應戰場形勢改為在運動中殲敵。

從上面的地圖還可以看出,整個朝鮮北部戰事被狼林山脈分割成東西兩個部分。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在兩軍南北對進的西線溫井地區首先打響。

首戰

關於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並不是電影《長津湖》的主角,只通過描述一帶而過。

但因為第一次戰役和第二次戰役有前後相繼的關聯,簡單解析和長津湖戰役有關的第一次戰役東線戰場。

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槍於1950年10月25日在溫井打響,這裡屬於西線戰場。同時在狼林山脈以東,負責這一區域的42軍主力(約兩個師)在黃草嶺和赴戰嶺兩個地方阻擊以江界為目標的敵軍。

江界之所以是東線戰場的目標,是因為平壤被佔領後,朝鮮的政府機構都遷到江界,這裡是朝鮮的臨時首都。

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經過要圖

從上圖右側的東線戰場可以看出,黃草嶺和赴戰嶺再往北的新興裡、下碣隅裡、長津這幾個地方中間就是長津湖,黃草嶺和赴戰嶺是長津湖的南大門。

根據東線戰場美第10軍司令阿爾蒙德的部署:

令南朝鮮第1軍團部隊在美軍部隊完全登陸前,繼續在現區域向前推進,待美軍登陸後,則轉向東海岸沿岸地區,向圖們江推進;美陸戰第1師主力接替南朝鮮第3師,向長津湖地區推進,到達長津湖之後,轉而西進江界,與西線美第8集團軍部隊會合,包圍朝鮮人民軍部隊,然後再北上中朝邊境鴨綠江,同時以1個團暫留守元山、興南,保護後方安全;美第7師在利原登陸後,沿北青經豐山至甲山向鴨綠江邊的惠山鎮推進。——《抗美援朝戰爭史》(上卷)

驕傲的第10軍司令阿爾蒙德並沒有像西線戰場一樣,讓南朝鮮軍打頭陣,美軍跟在後面,而是讓美第10軍的兩大主力直接向各自目標推進,其中海軍陸戰隊1師的前進方向就是長津湖。

電影《長津湖》之前有些宣傳語中說長津湖戰役是中美兩軍首次交鋒,是不準確的,需要加個定語。

因為在長津湖戰役前的第一次戰役中,志願軍13兵團39軍一部在西線戰場的雲山戰役中重創美騎兵第1師,才是中國軍隊和美軍在朝鮮戰場的首次交鋒。

第一次戰役中雲山戰鬥俘虜的美軍

和雲山戰役在運動中遭遇不同,後面的長津湖戰役是中美兩軍首次以兩個整建制兵團對抗,兩軍正式拉開架勢作戰。

由於狼林山脈的分割,第一次戰役同時在東西兩個戰場打響。

在抗美援朝戰爭打響第一槍的10月25日,位於東線戰場的42軍也同時接替殘留的朝鮮人民軍,在位於長津湖以南的黃草嶺、赴戰嶺一線有利地形布防,阻擊北進之敵。

從10月25日至10月29日,志願軍42軍主力和南朝鮮軍激烈戰鬥,對黃草嶺、赴戰嶺各陣地展開爭奪,幾次易手,最終失而復得。

而從11月1日開始,阿爾蒙德命令美陸戰1師接替受阻的南朝鮮軍,向長津湖推進。志願軍42軍124師370團和371團在長津湖以南地區,與擁有數十架飛機、坦克和各種大炮支援的美軍戰至11月3日。

在黃草嶺指揮作戰的13兵團42軍124師師長

據《抗美援朝戰爭史》(上卷)記載:

當晚,志願軍第124師乘美軍立足未穩,以4個營分多路對美軍發起反擊。擔任正面進攻的2個營在朝鮮人民軍6輛坦克的配合下,沿水洞向龍水洞攻擊。第370團第1營直搗水洞美第7團陣地核心,美軍猝不及防,亂作一團。該營英勇奮戰,與敵混戰半夜,大量殲滅敵人,至拂曉撤出戰鬥;擔任側後迂迴任務的第370團第3營首先在水洞西側殲敵1個加強排,繼而乘敵混亂,直插美軍防禦縱深,於3日拂曉佔領水洞以南的400.1高地,並突然向公路上行進的美軍隊伍發起攻擊,擊毀汽車9輛、榴炮3門。此時天已大亮,美軍急忙調整部署,對志願軍第370團第3營展開圍攻。志願軍該營在四面被圍、與上級失去聯繫的嚴重情況下,與數倍於己的美軍激戰一天一夜,殲敵330餘人,擊毀汽車40餘輛,於3日22時突出重圍。隨後,第3營在糧彈俱絕的情況下,靠野果充飢,以堅忍不拔的精神,轉戰兩夜一天,勝利歸建。

但與西線戰場相比,東線戰場僅有志願軍13兵團42軍主力(約兩個師),卻要阻擋美韓聯軍4個師,其中還有一個整建制的美軍王牌師陸戰1師,武器裝備相差甚遠,兵力薄弱,而且後勤補給十分困難,並非長久之計。

所以至1950年11月6日前後,13兵團負責東線的42軍開始有序撤退,節節抵抗,誘敵深入至長津湖地區,給此時已經奉命入朝的電影主角第9兵團創造殲敵條件。

集結

就在13兵團42軍撤退把敵人引向長津湖區域同時,國內另一支勁旅第9兵團接到北上朝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命令。

第9兵團是曾經老華東野戰軍和第三野戰軍的主力,入朝前擁有20軍、26軍和27軍三個軍12個師共計約15萬人。

長津湖戰役期間第9兵團序列

在第9兵團的戰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戰鬥英雄和功績:

電影中伍千裡在戰鬥中問的餘從戎還記不記得怎麼開坦克,並提到魯南戰役。

因為在1947年魯南戰役中,華東野戰軍的前身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殲滅了國民黨軍快速縱隊,並繳獲了多輛美制坦克和各種車輛、大炮,武裝起解放軍自己的特種兵部隊。

對坦克大戰情有獨鐘的吳京,在《長津湖》中再次展現如《戰狼2》般的坦克對決,背後的史實和邏輯也能解釋得通。

另外孟良崮戰役殲滅整編74師、炮擊英國軍艦紫石英號、解放上海後整齊地睡在街上,還有當時參加全國戰鬥英雄大會的楊根思,以及後來我軍的參謀長、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這些事跡和名人都出自第9兵團。

不過,這支光榮的部隊前往朝鮮戰場前,本來駐紮在上海郊區進行著搶灘登陸針對性訓練,目標是解放臺灣。可以看到電影裡7連準備出發時,牆上寫著「一定解放臺灣」的標語。

這也就是為什麼電影中朱亞文飾演的指導員梅生,可以從家騎車22公裡返回部隊,因為第9兵團本來就在上海外圍。

正在厲兵秣馬準備解放臺灣的第9兵團,卻得到結束攻臺任務,立刻前往山東整訓準備進入朝鮮作戰的命令。

電影《長津湖》前半段最重要的戲份,就是第9兵團乘軍列一路北上。三個軍和各種物資由津浦鐵路先運到山東境內的泰安、兗州、滕縣集結。

此時去北京參加大會的戰鬥英雄楊根思等人還不知道大部隊已經到了山東,他們回到南京後又返回追趕。(電影中楊根思由歐豪飾演)

電影《長津湖》給了第9兵團乘火車集結比較多的戲份,也貢獻了全片最好的一段文戲。

在乘火車這一幕中有兩個細節,成功地告訴觀眾7連從溫暖的江南水鄉來到寒冷的北方。

第一個細節是伍萬裡開車門想跳車,結果打開車門看到中國北方的長城,說明此時火車的位置在哪裡。

長城本身的意象就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圖騰符號,在電影中既起到標明空間的作用,又有藝術象徵的作用。

網上有一些討論說這個橋段假,不可能出現。但實際上,這裡的地理背景是正確的,只是表現得有些藝術誇張。

第9兵團先從上海到山東再到天津走的是津浦鐵路,從天津繼續向北出山海關去東北,應該是在舊京奉鐵路線上(北京-瀋陽)。

這條鐵路也叫「關內外鐵路」,基本與山海關兩邊的長城平行,所以能看到山海關附近的長城並不奇怪。

火車上的第二個細節,就是伍萬裡找雷爹要子彈頭說話時出現了哈氣。在前面的火車戲份中沒有哈氣,這個小細節也說明火車開往越來越冷的北方,給觀眾一種代入感。

第9兵團到達東北後,還穿著南方溫帶棉服,官兵也大多是南方人。但由於入朝時間極為倉促緊急,沒有在瀋陽等地停留進行補給,東北軍區趕製的寒帶冬季棉服絕大部分都沒有下發到第9兵團戰士手上。

只有少量東北軍區的官兵看到入朝戰友衣著單薄,就把自己的棉服、帽子等脫下來給了他們,電影中也出現了這一幕,但數量畢竟太少,杯水車薪。

關於冬季棉衣未能及時下發,以及第9兵團入朝後難以補給,其中原因非常複雜,值得另寫文章探討,不過多贅述。

總之,雖然第9兵團士氣高昂地進入朝鮮,但絕大多數戰士還穿著南方的薄棉衣。

他們還不知道最低-40℃的極寒將成為美軍之外更殘酷的敵人。

1950年11月1日第9兵團第27軍率先前往東北,11月26日各部進入長津湖區域指定作戰位置。

第9兵團基本都是從輯安(現為集安)口岸入朝前往長津湖。志願軍從輯安進入朝鮮前,要先把全部帶有解放軍的標識拿掉上交。從中朝邊界到朝鮮臨時首都江界還有火車,再往南就完全要靠野外行軍。

全軍既無運兵車輛,也沒有空軍支援,15萬大軍在平均-20℃的氣溫下,行進於平均海拔1000-2000米的朝鮮北部高山密林,那年又遇到朝鮮50年來最冷的一個冬天,入朝第一天就有近800人凍傷。

不僅如此,為了保證隱蔽性和突然性,第9兵團還要時刻注意美軍飛機的偵察和轟炸,不敢生火做飯,只能吃冰凍土豆。

另外,電影中志願軍入朝後火車遇到美軍飛機轟炸,也是20軍59師遇到的真實情況。

第9兵團行軍示意圖(右上紅箭頭)

※ 備註:上圖來源於美國海軍陸戰隊戰史US Marine Operations in Korea Vol 3

據《抗美援朝戰爭史》(上卷)第十八章開頭描述,可以了解長津湖戰役開始時的環境:

在朝鮮東北部,狼林山脈縱貫南北,形成一道天然的分水嶺,並與蓮花山脈、摩天嶺山脈、赴戰嶺山脈等,構成朝鮮半島東北部平均海拔高度超過2000米的蓋馬高原。這一地區群山連綿起伏,森林密布,交通閉塞,人煙稀少,且氣候寒冷。

志願軍第二次戰役東線作戰的戰場,位於朝鮮東北部的長津湖地區。長津湖為長津發電站的蓄水湖,群山包圍,東西兩岸均為海拔1300多米的山地,地勢險要。10月下旬,長津湖地區開始降雪,氣溫急劇下降。到11月下旬,氣溫已下降到攝氏零下27度左右,到處是白雪覆地,加之山高路窄,道路冰封,作戰環境極為惡劣。

……

原定第9兵團從山東開東北後,先在東北地區整訓一個時期,然後再入朝作戰。但因朝鮮東線戰事急迫,第9兵團開東北後未作停留,遂提前直接入朝作戰,因而各種準備不充分,入朝時寒區服裝來不及發放,加之對戰區氣候特點了解甚少,部隊長期在中國華東駐紮和作戰,缺乏高寒地區生活和作戰的經驗,防寒準備嚴重不足,人員衣著單薄。同時,山路峻險,美軍飛機猖獗,大量汽車被毀,糧食、被服、彈藥補給運不上去,戰區內人煙稀少,就地籌借糧食十分困難。部隊進入戰區後,沒有住房,缺少糧食,只能在雪地露營。第9兵團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投入朝鮮作戰的。

長津湖戰役前整個朝鮮北部作戰形勢圖

在天氣、地形、裝備極端困難,幾乎沒有任何補給的條件下,第9兵團20軍4個師,27軍3個師近10萬人隱蔽行軍,悄然進入長津湖區域指定位置集結,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蹟。

根據第9兵團司令宋時輪的部署,長津湖作戰由20軍負責穿插包圍,27軍負責攻堅,26軍為總預備隊。

本來原定於11月25日(也有史料記載是26日)展開進攻,但由於個別部隊確實行軍困難,未進入指定位置,最後改到11月27日發起攻擊。

長津湖戰役第一階段第9兵團各部作戰目標

從上圖可以看出,整個長津湖區周圍的作戰,基本圍繞著新興裡、柳潭裡和下碣隅裡這三個小村莊展開。其中27軍位於長津湖以東北,20軍位於長津湖西南。

從北至南各部的主要任務如下:

1. 27軍80師 81師一個團殲滅新興裡之敵;

2. 27軍79師一個團協同20軍59師攻擊柳潭裡;

3. 20軍89師向南警戒社倉裡的美軍增援部隊,並切斷美軍從這裡撤退的退路;

4. 20軍59師攻擊柳潭裡以南的德洞山口,切斷柳潭裡和下碣隅裡美軍之間的聯繫,並從南面向柳潭裡進攻;

5. 20軍58師全力進攻下碣隅裡(楊根思部隊在58師);

6. 20軍60師佔領長津湖以南交通要道古土裡,阻擊美軍北上增援或南下撤退;

從以上部署可以看出,電影《長津湖》中的穿插7連是20軍和27軍的縮影。

就像電影裡的臺詞所說:「他們(志願軍)來自各個方向」,同樣相對於20軍、27軍各部來說,他們周圍四面八方也都是美軍。

敵人

在電影《長津湖》中,除了表現我方英勇作戰,同時也給了對立面美軍不少戲份。

電影對美軍的表現比較充分,從總司令麥克阿瑟到北極熊團團級指揮官,再到基層官兵近身肉搏都有涉及。

在長津湖戰役前,志願軍第9兵團面對的敵人到底是誰?

這個問題對當時的雙方都是個謎。

志願軍方面知道敵人是出名的美陸戰1師,但更具體一些的情報有限,中下級部隊甚至不知道還有個步兵7師,低估了美軍的兵力;而美軍方面也不知道大量中國軍隊已經入朝,更別提是哪個兵團,指揮官是誰。

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美軍地面作戰主要指揮官如下:

西線戰場的美軍指揮官是第8集團軍司令沃爾頓·哈裡斯·沃克(Walton Harris Walker)中將,他在電影中出現了一個鏡頭。

沃爾頓·沃克中將

第8集團軍下轄美第1軍、美第9軍和南朝鮮軍3個師,及其他配屬陸軍部隊。其中比較出名的部隊有美騎兵1師、英軍27旅、土耳其旅等。

沃克負責的西線作戰在第二次戰役中以失敗收場,他隨軍敗逃回三八線休整。

1950年12月23日,沃克在漢城郊外前線重整旗鼓時,所乘吉普車與南朝鮮軍卡車在發生車禍身亡,死後被追授為四星上將。

與西線呼應的東線戰場的指揮官是第10軍軍長愛德華·馬洛裡·阿爾蒙德(Edward Mallory Almond)少將(長津湖戰役期間軍銜還是少將,1951年晉升中將)。

仁川登陸時的愛德華·阿爾蒙德少將(麥克阿瑟右後抬手者)

阿爾蒙德在指揮第10軍前是麥克阿瑟的參謀長,與麥克阿瑟合作無間、形影不離。

雖然阿爾蒙德深受麥克阿瑟賞識,但他在仁川登陸前剛剛擔任第10軍軍長,還是從沃克的第8集團軍中分離出去的。

再加上阿爾蒙德本人性格咄咄逼人,以及缺乏兩棲作戰指揮經驗,導致他既和西線戰場指揮官沃克不和,也指揮不動編入第10軍的美國王牌部隊陸戰1師,並經常和陸戰1師師長史密斯發生衝突。

阿爾蒙德非常輕敵,一再要求陸戰1師孤軍深入長津湖地區,向鴨綠江前進,導致陸戰1師分散成一個長蛇陣,最終被第9兵團分割包圍。

電影中也展現了阿爾蒙德和史密斯的不和,兩人在史密斯陸戰1師的指揮部激烈爭吵。

阿爾蒙德(右)和史密斯

陸戰1師師長史密斯之所以消極對待阿爾蒙德的指揮,一方面因為他是這支美國王牌師的師長而且當時他和阿爾蒙德軍銜平級都是少將,另一方面他綜合各方面形勢覺得前出長津湖應該謹慎。

陸戰1師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甚至是美軍的榮耀和面子,從建立之日起鮮有敗績,他們在朝鮮是滿編隊、整建制,萬一遇到不測損失太大,史密斯擔不起這個責任。

陸戰1師師長奧利弗·史密斯少將(最終以四星上將軍銜退役)

下圖為美軍仁川登陸後幾位指揮官的合影,從左至右依次為阿爾蒙德、小萊繆爾·謝潑德、麥克阿瑟和史密斯。(小萊繆爾·謝潑德是美軍一位海軍陸戰隊指揮官,仁川登陸和長津湖戰役他都有參與)

前段時間陸戰1師在黃草嶺和中國軍隊接觸過,吃了虧,這支神秘的部隊又主動撤走,讓史密斯對前方捉摸不透,判斷中國已經派來大規模兵團,不敢孤軍深入。

史密斯後來對在朝鮮北部這個區域作戰有一句名言,說這裡:「成吉思汗也不願意徵服」。

《抗美援朝戰爭史》(上卷)這樣描述史密斯對長津湖的態度:

史密斯認為,麥克阿瑟的計劃將使陸戰第1師陷入絕境。由黃草嶺到長津湖只有一條狹窄的山間公路,在連綿起伏、崎嶇陡峭的高山上盤旋,如果部隊遭到攻擊,全師將被攔腰截成數段,首尾不能相顧,並且在退路被切斷的時候,只能衝出重圍原路返回。陸戰第1師從長津湖向江界推進時,將始終處於兩翼完全暴露的狀態。與西面的第8集團軍部隊相距80英裡,且兩軍之間高山連綿,在冬季根本無法逾越;與東面的步兵第7師因赴戰嶺山脈縱貫南北也難以建立聯繫。因而陸戰第1師實際上要孤軍深入200餘公裡,方可到達鴨綠江。更重要的是,曾經與陸戰第1師在黃草嶺激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此時也突然後撤,不知所向。因此,史密斯得出結論,麥克阿瑟和阿爾蒙德的北進計劃是「基於我們在追殲已打垮的北朝鮮軍隊這一假設,沒有考慮中國共產黨軍隊的介入」。

而埋伏在長津湖周圍的第9兵團後來就是這樣做的,先把分散在長津湖區的陸戰1師各部分割包圍,敵人原路撤退時又頑強阻擊、節節抵抗。史密斯的擔心不僅完全正確,還預測了他部隊未來的命運。

長津湖到興南港地形特殊,史密斯擔心陸戰1師難以撤走,這支美國王牌部隊的指揮官在長津湖前線做了一件和他的部隊驕傲傳統嚴重不符的事,就是在師前線指揮部下碣隅裡修了一條簡易飛機跑道。

下碣隅裡的簡易飛機場

停在下碣隅裡的海軍陸戰隊飛機

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對史密斯修機場的要求大為惱火,這就相當於仗還沒開始打,也沒有得到中國出兵的確切消息,就為撤退留了條後路。

兩人又爆發激烈爭吵,阿爾蒙德認為這是史密斯一種怯戰、畏戰行為,非常影響部隊士氣。

但史密斯根本不理會阿爾蒙德的憤怒,依舊修了機場,並嚴格控制陸戰1師的前進速度。

陸戰1師的傷員要感謝他們師長修機場這個先見之明,很多傷員都是從這個機場被運回興南港,免於在長津湖的冰天雪地中被凍死。

但非常令人痛心的是,志願軍的大量傷員卻無法轉移,很多人受傷後其實還活著,但只能不幸被冰封在戰場。

從古土裡到下碣隅裡路程僅有18公裡,陸戰1師用了4天;從下碣隅裡到柳潭裡僅有22公裡路程,竟然用時1周。

陸戰1師在長津湖地區行軍

最終,根本指揮不動史密斯的阿爾蒙德找了個臺階下。

他從第十軍中另外一支部隊步兵7師中調來一個加強團,接替陸戰1師駐紮在長津湖東面的新興裡,並作為陸戰1師的東側掩護,並死令陸戰1師於1950年11月27日向江界發起總攻。

注意這個調動細節,這個從步兵7師調到新興裡的加強團,就是後來被志願軍殲滅的著名的「第31團級戰鬥隊」,也就是電影《長津湖》和眾多網絡信息誤傳的「北極熊團」。

那麼,阿爾蒙德調到新興裡的「第31團級戰鬥隊」和「北極熊團」有什麼關係呢?

在美第十軍中步兵7師是另一支主力部隊,它們一同參與了仁川登陸,後又在朝鮮東海岸登陸。

上文提到,本來步兵7師也計劃在元山港登陸,但由於水雷耽擱了登陸日期,步兵7師最終於1950年10月29日在更靠北的利原登陸,目標是中朝邊境的惠山鎮。

步兵7師向鴨綠江推進並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的實現了。1950年11月21日,步兵7師的先頭部隊第17團抵達惠山鎮,步兵7師成為整個韓戰中唯一到達過鴨綠江的美軍部隊。

為了慶祝這個「勝利」,第十軍軍長阿爾蒙德遠赴惠山,和步兵7師指揮官背對鴨綠江,以中朝邊界為背景拍了張合影。

合影中的人從左至右依次為步兵7師炮兵指揮官荷馬·基弗(Homer Kiefer)準將,步兵7師副師長亨利·霍茲(Henry Hodes)準將,阿爾蒙德以及步兵7師師長戴維·巴爾(David Barr)少將。

戴維·巴爾少將是我軍的老對手,他還有個被翻譯成巴大維的名字,解放戰爭期間當過蔣介石的軍事顧問團團長,但因和蔣介石意見不和離開中國,回到美國擔任了步兵7師的師長。

美國把巴大維任師長的步兵7師派到朝鮮對付中國,其中的關係很微妙,巴大維自認為很了解中國,還幫助蔣介石對付過我軍。

步兵7師師長戴維·巴爾少將(左)

雖然步兵7師的主要目標不是長津湖,但經過第10軍司令阿爾蒙德調動,步兵7師以1個團級戰鬥單位進駐了長津湖以東新興裡地區,保護陸戰1師的側翼。

所以電影中表現長津湖戰役開始前美軍的分布是:

1. 柳潭裡為陸戰1師第5團2個營、第7團大部和炮兵第11團2個多營;

2. 下碣隅裡為陸戰1師指揮部所在,並第1團約1個營、第7團2營營部及機炮連、炮兵第11團2個連、第1工兵營1個連、第10軍第10工兵營1個連,另有一些配屬部隊;

3. 新興裡和附近的內洞峙地區則駐守著步兵7師的31團級戰鬥隊;

長津湖戰役爆發前美軍分布示意圖

新興裡這個團級戰鬥單位中有31團(即北極熊團)團部和自己的3營,加上師直屬的第57野戰炮兵營A連B連及第15防空炮營D連。

還有32團1營和31團重迫擊炮連位於內洞峙,以及500多人的南朝鮮士兵。

因為31團的主力之前被分配去支援朝鮮戰場其他地方,所以這個第31團級戰鬥隊由步兵7師各兵種拼湊而成,總人數約3000多人。

因為31團團長艾倫·麥克萊恩上校(COL Allan MacLean)還在,而且他帶著31團的團旗,所以志願軍的確殲滅了31團團部,擊斃了團長麥克萊恩,也殲滅了美軍一個加強團建制,並繳獲了北極熊團的團旗,但準確來說殲滅的並不是31團全體,而是由31團團長指揮的一個團級單位。

這個31團級戰鬥隊英文叫Regimental Combat Team 31(縮寫RCT-31),也被稱為麥克萊恩特遣隊(Task Force Maclean),麥克萊恩死後又以副隊長唐·費斯的(Don Faith)名字命名,改稱費斯特遣隊(Task Force Faith),並非是美國步兵第31團(31st Infantry Regiment, 31st IR)。

這一事件在官方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抗美援朝戰爭史》中標題為「新興裡戰鬥,志願軍全殲美第7師第31團級戰鬥隊」,全篇並未提及「北極熊團」。

擒熊

步兵7師中的「北極熊團」,也就是步兵第31團,本來不屬於7師,是韓戰爆發後麥克阿瑟調來編入的。

31步兵團之所以被稱為「北極熊團」,因為它曾經在俄國十月革命期間被派往海參崴幹預俄國內戰,並在寒冷的西伯利亞地區執行過任務,二戰前在中國上海駐紮過一段時間,二戰期間與日軍在菲律賓作戰。

為了表彰這個團曾在高寒地區作戰,當時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授予31團「北極熊團」稱號,並授旗。

北極熊團團旗

北極熊團除了團旗被繳獲,它們還和中國有一段淵源。

1932年駐紮在上海期間,北極熊團軍官用收集起來的美元銀幣打了一隻大酒碗和幾十個酒杯,叫做「The Shanghai Bowl」(上海碗)。

31團的寶貝「上海碗」

這套銀酒具成為31團入團儀式的重要象徵,但該團在二戰菲律賓和日本作戰時戰敗。

為了不讓日軍繳獲這個寶貝,31團把「上海碗」埋在菲律賓,後於1945年找回,現存於31團僅剩的1個營總部。

31團團部和部分被殲後,並沒有撤編,一直存在到韓戰結束。

越南戰爭期間又被啟用,前段時間美軍從阿富汗撤軍,其中還有北極熊團僅存的4營,隸屬於美第10山地師。

美軍從阿富汗撤回第10山地師(包括北極熊團4營)

在長津湖戰場上,志願軍27軍對新興裡31團級戰鬥隊最先發起攻擊。

關於27軍是如何擊斃團長麥克萊恩並繳獲北極熊團團旗,敵我雙方有兩種說法。

根據我軍戰史記載,志願軍27軍80師(238團、239團、240團)、81師(242團)4個團於1950年11月27日夜向新興裡之敵發起突然襲擊,前線指揮員是27軍副軍長詹大南。

經過27日一夜激戰,各團控制了新興裡外圍幾乎全部高地,完成對美軍的合圍。而且打完才從俘虜口中得知打的不是陸戰1師,而是步兵7師,並且不是之前偵察報告的1個營,而是1個整團。

28日白天志願軍為防止美軍空襲,沒有主動出擊,但打退了美軍在幾個方向的反擊和突圍,仍然把美軍控制在包圍圈內,等天黑美軍飛機看不見時再進攻。

我軍殲滅北極熊團團部的記載如下:

中國軍網2020年6月7日報導《新興裡戰鬥——全殲美軍「北極熊團」》

由此可見,北極熊團團部和團長麥克萊恩在長津湖戰役第一天夜裡到第二天凌晨,就被27軍80師239團4連消滅。

參加過這場戰鬥的4連連長李昌言(報導中的李長言)前段時間還接受了採訪,回憶起這場戰鬥。

但美國方面對北極熊團團長麥克萊恩陣亡卻有不同的說法,按美方的主流記載:

麥克萊恩上校並沒有死於27日誌願軍的夜間突襲,而是收集部隊、組織反擊,直到29日誤把前來的志願軍當作南朝鮮援軍,主動走出掩體喊話時被志願軍擊中俘虜,並又過了4天才死。

北極熊團團長艾倫·麥克萊恩

麥克萊恩死後,配屬給31團級戰鬥隊的32團1營營長唐·費斯接替指揮,一邊呼叫美國空軍支援一邊率殘兵突圍,也戰死。

但是不管美國再怎麼粉飾自己的失敗,就像陸戰1師史密斯對長津湖大撤退的另一句名言,陸戰隊並不是在撤退,而只是向另一個方向進攻,第31團級戰鬥隊是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殲滅的最大規模的美軍之一。

電影《長津湖》的內容全景式的還原了第9兵團從國內集結,到入朝艱苦行軍,再到1950年11月27日夜對長津湖敵人發起攻擊的全過程。

在長津湖湖區戰鬥後,長津湖戰役開始進入第二大階段,也就是阻擊美軍向興南港撤退。

這段作戰過程中最突出的事件就是多次炸毀美軍撤退必經之路「水門橋」,期待《長津湖》的下部《水門橋》。

本文涉及史實較多,各史料記載出入較大,難免錯誤疏漏,另如有冒犯,還望不吝指正~

-END-

,
同类文章
 陳冠希被曝當爸爸 老婆維密超模露點照觀看

陳冠希被曝當爸爸 老婆維密超模露點照觀看

6月12日,有網友曬出陳冠希和秦舒培為女兒舉辦百日宴的照片,陳冠希抱著女兒盡顯父愛,身旁站著秦舒培和家人。網友還曝陳冠希女兒名字是Alaia,此前秦舒培曾多次被傳懷孕及在美國生產。去年陳冠希秦舒培曾同逛嬰兒用品店;今年1月有網友偶遇秦舒培,稱其肚子凸起;今年4月有爆料稱秦舒培已誕下女兒。秦舒培是90
 日本十八禁的工口遊戲 電車之狼尾行系列你喜歡哪個?

日本十八禁的工口遊戲 電車之狼尾行系列你喜歡哪個?

工口遊戲,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工口遊戲其實就是日本遊戲產業裡面一些尺度較大的遊戲,我們也都了解日本的遊戲行業是很發達的,其中自然也少不了一些涉及大尺度的色情遊戲,工口遊戲就是這個一個類別的,下面讓我們來盤點幾個日本十八禁的工口遊戲。日本十八禁的工口遊戲:一、性感沙灘那個被碧撥蕩漾清可見底的海水圍繞的
 韓國十大被禁播的女團MV 尺度太大令人慾罷不能(視頻)

韓國十大被禁播的女團MV 尺度太大令人慾罷不能(視頻)

韓國的女團是一直是以性感而聞名,不僅在韓國有一大批的粉絲,就連中國和歐美國家也有一大票的粉絲,小編自然也是韓國女團粉絲大軍中的一員,看過韓國女團MV的人都知道,一向尺度是非常大的,各種誘惑性的東西看得欲罷不能,然而也正是因為尺度太大而遭到禁播,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那些被禁播的MV。一、Stella
 莫菁門事件始末 因愛生恨散布大量豔照

莫菁門事件始末 因愛生恨散布大量豔照

莫菁門事件是發生在2010年廣西柳州的一次「豔照門事件」,那時候時下流行各種門事件,而廣西柳州莫菁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網絡上極大的討論,就是因為網友認為發帖者的行為已經超越了道德底線,莫菁門事件中究竟有什麼愛恨情仇呢?莫菁門事件:莫菁,女,廣西柳州人。2010年11月,一名柳州女子的不雅「豔照」在網際
 陳法蓉萬人騎是什麼意思?她演過哪些三級片?

陳法蓉萬人騎是什麼意思?她演過哪些三級片?

陳法蓉是香港著名的女藝人之一,曾經還獲得1989年香港小姐的冠軍,可以說是一位老牌的港姐代表,曾經也有演過三級片,網上曾經有一種對於她的說法是「萬人騎」,說的就是她的感情經歷十分豐富,交往過很多任的男朋友,最後都沒有一個好的結果。陳法蓉介紹:陳法蓉,1967年10月28日出生於香港,祖籍江蘇宿遷,中
 蔣英與李雙江婚外情?關係曖昧是真的嗎?

蔣英與李雙江婚外情?關係曖昧是真的嗎?

蔣英是中國最傑出的女聲樂家,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的夫人,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的表姐,大詩人徐志摩的表妹,看到這麼多人的名字你一定會驚嘆,而在網上曾有流傳蔣英與李雙江的婚外情事件也是引起不小的轟動,蔣英與李雙江是真的嗎,讓我們一起去揭秘事情的真相。蔣英簡介:蔣英生於1919年9月7日,浙江海寧人,中國最傑出
 《狼心狗肺》《你的淺笑》誰曲子更密鑼緊鼓

《狼心狗肺》《你的淺笑》誰曲子更密鑼緊鼓

港島妹妹和梵谷先生:天津嘉年華梁龍說:這不都坐著呢嗎我們說:坐下,牛逼安保說:菠菜賤賣。2019年10月28日 (114)|lululu0726:搖滾是音樂 聽音樂不聽音樂光聽歌詞?前戲不重要麼各位?2020年11月16日 (51)|死在柯本槍下:前面叨咕的是不是:上班了上班了他媽媽沒話說?2021
 柯凡錄音門事件 因侮辱詹姆斯而遭到封殺?

柯凡錄音門事件 因侮辱詹姆斯而遭到封殺?

柯凡,中國籃球解說員,看過NBA的朋友肯定對於他不會太陌生,柯凡搭檔過很多著名的體育解說員,但是因為在2015-2016NBA總決賽期間曝出的錄音門事件中侮辱了詹姆斯被球迷口誅筆伐,柯凡也因此被暫時停止工作反省,柯凡究竟有沒有被封殺呢?柯凡簡介:柯凡,男,北京市人,1986年3月29日出生。籃球解說
 病態三部曲背後虐心的故事 打回原形/防不勝防/十面埋伏

病態三部曲背後虐心的故事 打回原形/防不勝防/十面埋伏

黃偉文是香港樂壇著名的作詞人,他給很多音樂人都寫過歌詞也都是耳熟能詳,比如說《可惜我是水瓶座》《浮誇》《下一站天后》《喜帖街》等等,他的歌能讓人產生非常多的共鳴,在病態三部曲中更是引起無數人對於愛情的遺憾,他的病態三部曲分別是哪三首呢?病態三部曲:《打回原形》《打回原形》講愛之卑微。在愛情裡面,人難
 《愛你這樣傻》與《你從未說過愛我》哪首變幻莫測

《愛你這樣傻》與《你從未說過愛我》哪首變幻莫測

南極不季寞:90後聽這種歌的還有幾個2015年9月20日 (6017)|Ea-bon:真系好聽無得頂啊,睇下幾多人卑贊!!12015年12月2日 (2092)|麥芽先生:唱歌的也傻聽歌的也傻2015年3月27日 (867)|六級詞彙小能手:22歲的阿姨沒有談過戀愛但是喜歡著一個人。2017年10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