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最深入人心的一首詞(讀讀晏殊這首訴衷情)
2023-09-10 21:49:45 1
時光的捲軸上,這是個明媚的季節。
有百花盛開的豔麗,有春風十裡的溫暖,有詩酒年華的快意。
紅塵的光影裡,這又是個相思的季節。
人面桃花,一川煙雨,誰是誰的匆匆過客?誰又是誰的一眼萬年?
晏殊有詞雲「一春芳意,三月和風,牽繫人情」,如春風拂面,撩人心弦。
《訴衷情》
東風楊柳欲青青,煙淡雨初晴。
惱他香閣濃睡,撩亂有啼鶯。
眉葉細,舞腰輕,宿妝成。
一春芳意,三月和風,牽繫人情。
晏殊是北宋初年以「擅寫小令」著稱的一代詞家,繼承了「花間派」的明麗詞風,又為宋初婉約詞風的形成了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
他不像柳永和秦觀一樣仕途艱難,他10多歲的時候便以「神童」的身份參加殿試,被賜予「同進士出身」,雖然也曾經歷過短暫的貶謫生涯,但大體上還算順暢,一度官至宰相,風光無兩。
所以,雖然都是婉約詞人,但是他的詞風顯得更加雍容典雅,內容多為娛樂遣興、流連光景,即使是寫離情別恨、春閨怨情也不像其他詞人那般悽涼慘澹。
就像這首《訴衷情》,抒發的是深閨女子的春怨,語言清麗,風格婉轉,如春風拂面,撩人心弦。
詞的上半闋,開頭兩句先是描繪了一幅色彩明媚的春景圖:東風送暖,喚醒了沉睡一冬的楊柳,嫩黃的枝葉在春風的吹拂中漸漸變成蔥鬱的青色。雨後初晴,霧靄蒙蒙,遠遠望去,柳色更顯清麗。
這短短12字,便將春風、春柳、春雨、春煙、春晴,交織在一起,一下子把讀者攝入了一種春色怡人的氛圍中。
但是緊接著兩句,筆鋒一轉,「惱他香閣濃睡,撩亂有啼鶯」,面對著如此明媚的春光,女主人公非但無心賞玩,反而生出了惱意。
這兩句化用了唐人金昌緒《春怨》中的意境,以啼鶯驚夢來烘託女子百無聊賴的心緒,不著痕跡,足見詞人筆力不凡。
再來看下半闋,換頭兩句,既是寫人,也是詠物。
在這裡詞人將女子比成楊柳,幾筆勾勒,一個纖細嫋娜的女子形象便如浮雕般呈現在讀者眼前。
比喻貼切,形神兼備,可見詞人是女子畫像的高手,不單繪其形貌,更欲出其神魄。
「宿妝成」,是指女子夢醒後,無心打扮,臉上依然是隔夜未整的殘妝。
詞人並沒有用過多的語言來描寫女子被驚醒後的情景,僅是以宿妝不整這樣一個狀態,很自然地流露出那種難以言表的幽怨之情。
行文至此,所有的情感鋪墊已完成,最後的「一春芳意,三月和風,牽繫人情」,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牽繫」二字暗扣柳絲,化用了王昌齡《閨怨》中「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的意境,思念之情溢於言表。
唐詩宋詞中,「春怨」這個題材可以說是司空見慣,晏殊這首詞妙在雖寫離情,卻是怨而不誹;風格纏綿,卻無脂粉氣息。
更絕的是整首詞,以「柳」這個意象貫穿始終。
上闋明寫「柳」之景,運用了「樂景襯哀情」的手法,以爛漫春景來反襯閨閣女子的哀怨之情,形成鮮明對比,增其一倍效果。
下闋先是以「柳」來比喻女子,將女子的綽約風姿寫到了極致,最後又以柳絲「牽繫人情」結束全詞,融情於景,情景交融,令人回味無窮。
在這個明媚又多情的季節裡,語言失去了色彩,山水遺忘了諾言,清清淺淺的思念,拂過素錦流年,恍若風吹楊柳,雨打芭蕉,醉了一世情長。
「一春芳意,三月和風,牽繫人情」,晏殊這首詞,讓你想起了誰?
-END-
作者:解憂詩詞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