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割壽材
2024-11-15 00:28:11
村裡王二虛歲四十九那年做的五十大壽,五十大壽時給他自己辦了一口上好的梓木壽材。壽材割好後,遠遠近近的人都聞聲跑來瞧稀罕,鄉人還是頭一回見識。
梓木壽材4個頭的,莊重氣派得很,擱在堂廳裡猶如泰山安於眼前;壽材木紋粗獷、古樸而純粹,猶如江河雲朵流淌於天地間。
走進王二家堂廳的人頓時被震住,這梓木壽材有臣服人心的貴人之氣,有攝人心魄的肅穆之氣。幹透的木頭還生著一股子香味,慢騰騰地滲入人身心深處。
這真是一口好壽材,鄉人一臉敬畏,個個痴痴地張口望著這梓木壽材。
王二一邊瞅著梓木壽材,一邊招呼著來人,眉梢間透著一絲得意。
鄉人打心裡頭羨慕王二,能睡上這麼一口千年難求的好壽材,可真是個享福之人,不枉來世上走一趟啊。
不少人巴巴地瞧著壽材,捨不得離開。王二咋那麼長眼,認出張讓家那棵一兩百年的老樹是梓樹,還是割壽材的好木料。
張讓家有棵誰也叫不出名的樹,樹在天地間經了好幾輩人,長得粗壯挺拔,不知啥原因,張家幾輩人都沒捨得砍掉這棵樹。
老樹在風風雨雨中安然過了一兩百年,活到了張讓手上。張讓是個賭鬼,敗家子,上賭場時輸多贏少,每次欠下的賭債都是王二替他背的。
王二背不動了,便再也不肯替張讓背債,硬要張讓還錢。一個小窟窿都填不上,張讓哪有能力去堵欠下王二的那個大窟窿呢。
王二索性讓張讓拿那棵老樹頂這一屁股的債,這棵老雜樹沒多大用處,沒想到還值這個價,張讓很痛快地答應了。
王二立馬砍倒這棵老樹,擱在家裡頭晾了兩三個年頭,木頭幹得梆梆響,才慢慢放出話。說張讓拿來抵債的老樹怕是梓樹,從前王公大臣達官貴人都愛用這梓木或楠木來割壽材。
村裡人一下子醒過來,誰都沒想到這棵老樹就是傳說中的梓樹,都以為梓樹早讓先人砍絕了。張讓後悔得緊,原以為自己賺了大頭,沒想到虧了老本。
這棵老樹要真是梓木的話,割一副壽材的價格少說也抵得上幾十戶人家的全部家當。但這棵老樹早變成木頭,晾在王二的堂廳裡,再也不是他家屋後的祖產。
王姓在村裡是大姓,王二又當過多年的大隊幹部,平日裡就是個無人敢惹的狠角色。王二謀到張讓家的這棵老樹,看來是耍足了心眼,把張讓拉下水,還主動替張讓背賭債。
村人卻笑話張讓上了王二的賊船,有眼不識梓樹,敗掉了祖產,都佩服王二的精明,早早地就認出張讓家的老樹是梓樹,耐著性子等了一二十年才把梓樹攥到手心裡。
梓木壽材供在王二家的堂廳裡,成了村人口中一個長盛不衰的話題。王二家也成了村裡老人愛溜達的地方,雖然那些老人做夢也睡不上這麼貴重的梓木壽材,但常來瞧上幾眼也能飽飽眼福。
村裡上了年紀的人見過比梓木更貴重的金絲楠木壽材,但那副金絲楠木壽材早在一把大火中化為灰燼,點了這把火的恰恰是王二。
當年鬧土改分浮財時,大地主程久貴一家乘亂逃走,不知去向,程久貴一家就像草尖的露水在大太陽底下覓不到一絲蹤跡,但卻在方圓幾十裡遺下幾十處大大小小的宅院。程久貴落地生根發家的老宅裡放著一副名貴的金絲楠木壽材,這副金絲楠木壽材就充了公。
一莊子人團團圍著這副金絲楠木壽材,一雙雙眼都死死盯著壽材,想要這副壽材自己卻又開不得口,只能一雙雙眼互相警覺地窺伺著,生怕被別人搶去。
這時革命青年王二猛地跳出來,說留著這副金絲楠木壽材是個禍害,遲早會毀掉大家的革命鬥志,不如一把火燒掉。
這的確是這副金絲楠木壽材最好的歸宿,革命青年王二的提議大快人心,立馬得到一致響應,大家要用一把火燒掉地主的棺材。革命青年王二點著火後,一莊子人卻心痛地瞅著這副金絲楠木壽材在這把大火中化為灰燼。
一莊子人圍著大火久久不散,金絲楠木壽材焚燒後的幽香在村子裡也久久不肯散開。
梓木壽材在堂廳擺了兩三年,卻讓王二大兒媳臘梅搶了先,睡了。
臘梅和王二老婆吵嘴後一時想不開,懸梁自盡。人沒了,臘梅娘家人自然不肯放過,要讓王二老婆一命償一命,還要讓臘梅睡王二的梓木壽材。
死者為大,理虧的在王二這邊,王二為息事寧人,只好乖乖地讓出壽材,眼巴巴地睜眼瞅著臘梅睡進他的壽材。
臘梅落棺前,王二竟一點兒不避諱,夜裡偷偷地爬進梓木壽材,在裡面躺下了就賴著不肯起來,被臘梅娘家人生生扯出棺材。
娘家人為臘梅爭到這副梓木壽材,覺得臉上有光,也罷手不鬧了。村裡人都覺得臘梅竟睡得這麼一口好壽材,這一死也抵了。
送走兒媳臘梅,王二一下子蔫巴了,像失了魂,成天在臘梅墳地邊瞎轉著,好幾個月都沒還過陽。王二是真不捨得那副梓木壽材,恨不得跟臘梅睡到一塊兒。
熬過一年,王二再也不去臘梅的墳地了,他用上次做壽材剩下的邊角料給自己拼湊了一口梓木壽材。壽材雖比不上頭副,但好歹也還是梓木的,在方圓幾百裡地也是絕無僅有的。王二的臉上漸漸顯了人氣。
一年後,王二的壽材又被大兒子給睡去,沒了女人的大兒子成天抱著酒瓶混日子,王二見一回罵一回,死了個女人就把自己糟蹋成這樣子,簡直不像個男人。兒子聽不進他的話,右耳進左耳出,天天溺在酒裡。
這小子有一天喝過了頭,再也沒睜開眼醒過來。大兒子人沒了,王二心裡痛得很,大兒子跟他媳婦很恩愛,一隻鴛鴦沒了,另一隻鴛鴦也過不下去。沒有現成的壽材,王二狠了狠心,又讓出壽材。
痛失長子又丟了壽材,這回王二一兩年都沒緩過勁兒,像個木頭人,人活著,心卻被割走了。有事沒事王二就轉到大兒子墳地邊,淌一會兒眼淚,擤一把鼻涕。
王二又省吃儉用用盡全力給自己割了一副杉木壽材,壽材割好後曬了一兩年,又被王二老婆佔了先。
王二老婆是投水死的,大兒子和兒媳都沒了,一房人被她毀了,王二老婆過不了心頭的這道坎。王二可憐自己的老婆,就把杉木壽材讓給了她。
有著棺材情結的王二到死再也置不起一副像樣的壽材,他死後小兒子王曉蛋用雜木拼湊成一副薄薄的棺材板,潦潦草草地打發王二上了山,生前死後悽涼得很。
村裡很快傳出話來,說當年王二一把火燒掉的楠木壽材是有靈氣的,王二招了厄運遭了報應。也有人說,張讓家那棵老樹也是有靈氣護著的,王二不該使陰招毀了百年梓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