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美德的活作文
2024-11-10 12:13:11
古語云:「儉,德之共也;奢,惡之大也」。勤儉節約,平凡而樸實的字眼,蘊含著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優良傳統美德,體現了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彰顯著一種必不可少的社會責任。
《墨子》有言曰:「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左傳》言:「民生在勤,勤則不匱。」翻開歷史畫卷,勤儉事例不勝枚舉,著有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絕句;《周易》「儉德闢難」;明太祖的抑奢倡儉,使國富家強;一代偉人毛澤東擲地有聲:「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指引著人民自力更生;「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更是膾炙人口。
勤儉節約,厲行節儉,反對鋪張,珍惜勞動成果,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但「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隨著經濟迅猛發展,人們物質水平的顯著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價值觀發生重大變化,勤儉已不再是美德,取而代之的是「以浪費為榮」,窮奢極欲致國破家亡的教訓屢見不鮮,清代慈禧太后窮奢極欲,肆無忌憚的浪費致大清走向衰亡;安於燈紅酒綠,落得身首異處的隋煬帝;荒淫暴虐,亡於奢靡的夏桀和商紂;興修阿房,為楚人一炬的始皇;奢於「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引「安史之亂」致盛唐瞬衰的明皇。時下當今的自來水「細水『常』流」,照明工具的「通宵未眠」等等浪費現象層出不窮。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社會主義建設取得舉世矚目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從節儉節約到揮金如土,從粗茶淡飯到山珍海味,從克己奉公到拿人錢財,不為人消災;更有甚者大肆叫囂「錢算個甚,我窮得就剩下錢,喜歡燒錢」。
雨果曾說: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由於各種資源未被很好的利用而浪費嚴重,致使我們賴以生長的環境遭受到致命危害。汽車尾氣的排放、工業廢水的汙染、『一次性』用具的增多,人們的亂砍亂伐等破壞環境現象數見不鮮;致使洪災、海嘯、颱風、地震、乾旱、暴雪和霧霾等等自然災害發生頻繁,雖然『末日謠言』平息,但也給人類敲響警鐘。環境是人類的家園,如若破壞,必將受到自然的懲罰。近日,xx總書記特別強調『勤儉節約,低碳環保』的重要性,明確向人們發出保護環境的倡議,低碳環保不是一句空口號,它所要求的是以低能耗、低汙染、低排放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既工、農業文明之後的一次重大進步。
作為21世紀的社會主體,積極向上的祖國未來,生活在這和平安定的年代,節約環保意識是我們的時代責任感。然而在我們的舉手投足間都滲透出我們的浪費之舉,無情的倒掉香噴噴的白米飯,任白華華的自來水從指間滑落……或許不曾經歷,就不懂得珍惜和節約的可貴,也就不會知道其實在這個世上還有許多人正飽受饑寒交迫的煎熬,與死神誅死搏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保護我們的家園,儘管我們的力量微弱,但是一個民族的崛起是不可估量的,猶如睡醒的雄獅;雖然我們還只是激流中的一滴小水珠,但請相信「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保護環境,節能減排,讓我們重新感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觀;體驗「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靜;嬉戲於「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勤儉節約,低碳環保,不是一句空口號,是應深入人心的發展理念,是每個國人自身素質的體現,是傳統與美德的傳承。
[傳統與美德的活作文]相關文章: